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不得也哥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那瑰心虚了,眼睛眨得飞快,手却不肯松,她心里一番天人交战,最后低着头嘟囔道:“郎主不答应……”
  “他管不着我。”檀道一半点犹豫也没有,“我自己说了算。”
  阿那瑰痴痴地看着他,鬼使神差地,说了声“好。”
  檀道一喜出望外,差点要大叫一声跳起来。阿那瑰一个不稳,险些栽倒,忙抱紧了檀道一。她一高兴起来,没有半分矜持,两腿一分,骑坐在檀道一腿上,又要求看一看他腿上有没有伤,屁股是不是像阿好说的那样翘,檀道一心愿达成,反倒慎重了,按住疯疯癫癫的阿那瑰,很珍重地在她眉心亲了一亲,“你可要说话算话。”
  之后檀道一整天地在华浓别院盘桓,原来还背着檀济,现在索性光明正大地来来去去。养伤之余,只偶尔懒洋洋翻几页书,下一会棋。檀济忍不住敲打几句,他嘴上应得好好的,半点不耽误和阿那瑰卿卿我我。
  那把剑是彻底收起来了。
  好在不出去闯祸了。檀济琢磨着,心里真是矛盾极了——别家孩子,长大都规矩了,檀道一正相反,幼时聪慧得无人能及,越大越离经叛道,一意孤行了。
  这么拖着,眼见檀道一的伤养好了。少年人精力旺盛,没几天就活蹦乱跳的,檀济放下心来,不肯再放任他懈怠下去,见檀道一又要去找阿那瑰,他一把将人抓住了,板着脸道:“明天去太常寺府署应卯了!“
  檀道一微怔,“知道了。”
  “太常寺最近在为袁夫人治丧……你凡事当心些,少说话,”檀济放开他,忧心忡忡看向宫城方向,“元翼在钟离,气势汹汹,这可是多事之秋啊。’’
  


第22章 、愿同尘与灰(二)
  有司到御前奏谥; 皇帝一脸阴鸷地听着。
  袁夫人的遗言; 成了建康街头巷尾密议的话题。为袁夫人拟谥号,是动辄要掉脑袋的勾当,底下人战战兢兢地把几个谥号呈了上去。
  皇帝猛地一挥; 案头一摞奏议雪片般落地。
  他心里有气。滑台大捷,他受命御极,还没来得及庆贺,就得知元翼挟功恃勇,以追究先帝和袁夫人死因为由; 率大军逼近了建康,消息简直灵通至极。
  王孚派重兵封禁京城; 完全是在白费功夫!
  皇帝才发了一大通脾气,把王孚父子骂得狗血淋头; 这会听到袁夫人这个名字,额角就突突地跳了起来。
  “拟什么谥号?”皇帝冷道; “她区区一个夫人; 也配追谥?”
  “陛下; 夫人追封皇后; 是本朝惯例……”
  “不许追封!”皇帝一脸厌恶,“给她夫人降为嫔,以嫔礼安葬。”
  “陛下息怒。”薛纨走上殿来,他近来青云直上,才被授了羽林郎将,穿着戎服; 举手投足间尽显飒爽。把奏议拾起来掸了掸,他说:“陛下由太子继位登基,有诸位顾命大臣拥护,名正言顺,元翼虽然略有战功,但各州刺史没有一个追随的,他想作乱,也是有心无力。”
  皇帝烦躁地摆摆手,“这个我当然知道。但北境敌军虎视眈眈,他却为了一个女人大张旗鼓退兵回钟离,我怕他要坏了大事。”
  “不过攻占了滑台,就这样居功自傲,要是破了洛阳,陛下又打算怎么赏他?”
  皇帝阴恻恻看他一眼,听出了薛纨言外之意,“他有这个本事吗?”
  “当初放他去豫州,已经是失策了。陛下怎么不趁这个机会,传召他回京,北伐换将?”
  皇帝道:“我倒是想,他能乖乖进京吗?除非他不要命。”
  “他不是大孝子么?”薛纨眉毛一掀,“他想借袁夫人之事发难,陛下更该加恩,追封袁氏为皇后,以免落人口实。袁夫人治丧那日,于情于理,他都该进京了,到时候陛下再想法把他软禁在建康。”
  皇帝略一思索,点头道:“就这样办。”遂令中书拟旨,追封袁夫人为皇后,并且豫州刺史元翼北伐有功,封武陵王。
  等皇帝下了口令,薛纨退出大殿,走到宫门处,见皇后凤辇在前方缓缓停了下来。皇帝近日封了司空刘应湲之女为昭容,十分宠爱,皇后不忿,又仗着王孚势大,变本加厉地放肆,时常趁薛纨进宫时使婢女来请他,以致薛纨现在一看到她就要心烦。
  一道宫门,被凤辇堵了,无处可逃,薛纨硬着头皮走上去,皇后适时地掀起帷帐,对薛纨颔首微笑,“薛将军,还没恭喜你。”
  “谢殿下。”薛纨垂着眼皮。
  皇后没有放他走的意思,眸光在他肩膀和腰线上徘徊着,“这是去署府?”
  “是。殿下要出行?”
  “去寺里小住几天。”皇后轻笑,“将军最近忙得很,有空也去寺里上柱香,求佛祖保个平安。”
  “有空就去,谢殿下。”
  “其实做这个皇后也没什么好的,是不是?”宫道之后,是重重楼宇,没有尽头似的。料峭春意中,皇后望向淡静澄澈的天空,悠悠地说道。
  太常寺的署府里,比往日格外热闹些。
  檀道一被举荐进了太卜司。太卜司向来冷清,不比秘书监、羽林监炙手可热,世家子弟难得看上眼。而建康的男女老幼,都热衷于围观美少年。他一来,附近几个署府的人都来看热闹了,挤得太常寺院子里熙熙攘攘。
  丈人谢羡也负着手来了,左看看,右看看,偶有挑剔,基本满意,见贤婿带了平巾,穿了官服,长身玉立,更持重了,谢羡面上有光,问檀道一,“病好些了?”
  檀道一在栖云寺受伤的事,被檀济遮掩了下来,谢羡只当他是卧病。
  “好了。”檀道一敷衍着放下笔,转身时,见薛纨站在门边,他一个佩剑的武将,在一群文官之中,真如鹤立鸡群。这一位是皇帝近臣,奉承的人自然只会更多。众人拥着薛纨进来,和檀道一两相比较,笑道:“都是芝兰玉树,不相伯仲。”
  “我是个粗人,”薛纨笑道,亲热地拍了拍檀道一肩头,“怎么能比得上檀郎?”
  “过奖。”檀道一平静地回应了一句,便走开了。
  薛纨余光掠过他,暗自一笑,转脸问谢羡,“谢相公,和檀府的婚事定在哪一天?届时一定要请我来喝喜酒啊。”
  谢羡自然满口答应。太常寺丞上来询问,“薛将军来,有何贵干?”
  “我来传陛下口谕。”薛纨一句话,寒暄的众人都闭上了嘴,薛纨面不改色,说道:“陛下已经下诏,命豫州刺史、武陵王元翼回京,七七那天栖云寺的水陆法会上,武陵王也会驾临。”
  群臣鸦雀无声,半晌,太常寺丞才反应过来,惴惴地答了声是。
  圣旨送至钟离,武陵王十分踯躅,麾下檀涓等人也是众说纷纭,生怕皇帝要谋害武陵王性命,武陵王思索了数日后,说:“元脩才登基,先帝和袁夫人都死因成谜,他敢杀我,岂不是坐实了先帝是被他毒害?到时候怎么堵住百姓的嘴?”又留檀涓率大军坐镇钟离,一旦元翼遭遇不测,便联合各州刺史举义旗,除暴君。
  安排妥当后,武陵王收起圣旨,被数十名贴身卫士护送着,回到建康。
  一行到了朱雀门,武陵王下了马,先在城门外迎风烧了一捧纸钱,哭了先帝和袁夫人一场。进城后,皇帝特地派了宫使来,迎武陵王进宫,武陵王称于礼不合,婉拒之后,在驿馆下榻,随即令人去檀府,请檀道一见面一叙。
  这个时节,秦淮河中深深浅浅的绿波荡漾,柔风拂动杨柳枝,一派融融的春意。檀道一应约而来,远远见元翼独自在朱雀桥上徘徊,不由加快脚步,两人在桥上相会,元翼笑道:“去年秋天你在这里送我,今年春天我还在这里迎你。”
  元翼才大哭过,衣袖还有些湿,檀道一无言以对,只能说:“殿下节哀。”
  元翼摆摆手,其实也没有了多少悲戚之色,“不说这些,省得给你惹祸上身。这会,不知道有多少陛下的人在附近盯着咱们呢。”说到这里,元翼失笑,“整个建康,恐怕只有你敢出来和我见面,不愧是你。”
  檀道一付之一笑,“就在外面,坦坦荡荡,陛下也不好说我什么。”
  元翼点头,“在这里看看景也好。”瞧着南岸巷口的斜阳新草,元翼叹道:“建康好啊,外面如何凄风苦雨,狼烟四起,建康总是这样祥和。”
  建康又何曾有过真正的祥和?檀道一是深有感触了,却不好多说,只能一笑。
  “你怎么不佩剑了?”元翼打量着他。
  “我又不用和殿下一样上阵杀敌,佩剑干什么?”
  “哈哈,”元翼在檀道一面前向来坦率,“其实我也只是坐在城中,连敌军一个影子都没见过,何时上阵杀敌了?不过……”他话题一转,颇具深意地瞥向檀道一,“元日之前,滑台就传闻先帝驾崩,桓尹的消息灵通得很呢。”
  檀道一“嗯”一声,“陛下身边有北朝细作。”
  元翼嗤笑一声,并不怎么惊讶。“夫人的水陆法会,你来吗?”
  “来。”檀道一告诉他,“我现在在太常寺当差。”
  元翼咦一声,兴味十足地,“卜筮占星?”他指一指晚霞漫卷的天,“你能不能替我看一看这天象,陛下和我的寿数各有几何?”
  檀道一三缄其口,只叮嘱他说:“法会上小心。”
  辞别了元翼,回到檀府,檀道一从案头的匣子里取出一只绣囊凝神细看。
  绣囊是薛纨身上掉落的那一个,他从领军府顺手拿走了。绣囊小巧精致,是闺阁女子脖子上戴的,没有太多纹样。檀道一把里头的一绺青丝扯出来,绣囊便空了。
  “这是谁给你的?阿好还是谢娘子?”阿那瑰跳到他身后,将绣囊抢过来,一双眼睛狐疑地把檀道一上看下看,嘴巴已经撅了起来,“你不许戴它。”
  “不是。”檀道一转过身来,泰然自若地,“你闻一闻,里面有什么味道?”
  阿那瑰嗅了嗅,“好像有点甜甜的香气。”
  “是木樨的香气。”
  阿那瑰摇头,“我没闻过,是什么味儿?”
  “木樨是贡品,百姓家里没有的。”檀道一又拿起来闻了闻,味道太淡了,他总疑心是自己错觉,“听说栖云寺里有几棵木樨树,你在太子妃那里时见过吗?”
  阿那瑰迷茫地说:“我不记得了。”
  “袁夫人水陆法会的时候就知道了。”檀道一把绣囊放回匣子里。转眼见阿那瑰嘴巴还撅着,一副怏怏不乐状,檀道一不禁捏了捏她的脸,阿那瑰跳起来,双臂环住他的腰,蛮不讲理地说:“你是我一个人的,眼睛只能看我,手只能摸我,还有这里,”她点一点檀道一的嘴唇,“只能亲我一个。”
  檀道一没说话,只在她唇上重重亲了一下。
  


第23章 、愿同尘与灰(三)
  薛纨走进栖云寺的大殿。
  厚重的帷帐掀起来了; 露出赤金佛像的真容; 那是个沉静祥和、悲天悯人的微笑表情。和尚们在眼前忙碌,布置供桌,铺设地氈; 附近几个寺庙的高僧都来了,穿戴得隆重光鲜,在侧殿里头交头接耳。
  穷人凑家资买张度牒来寺里挂单,不过是混口饭吃的生计,在建康; 这尊草灰泥胎的玩意,成了上至皇帝; 下至百姓心目中高不可攀的神……薛纨觉得有些滑稽,忍不住笑了一下。
  小沙弥捧着布施盘自他眼前经过; 见这人笑得古怪,逡了他一眼。
  薛纨叫住他; 从袖子里掏出一枚银铤; 抬手撂进布施盘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