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阿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人的地盘太大了,大到几乎无边无际,除了偶尔会出现的像我们契丹或者吐蕃、回纥这样的强族,其它小族就全部都是他们压迫的对象,如猪如羊,任其牧养榨取。因此除了西、北边境,对大部分的汉人来说,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几乎都没什么机会遇到对他们有威胁的外族,他们是汉人,而不管经商种田,读书习武,争竞的对象也一直都是汉人,绝大部分的汉人都没什么机会去与外族人争竞。他们从小就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长大以后,也注定了更习惯于与本族人争竞。他们的内斗一定会多于外争。

“只要汉人一天是这个苍穹之下最庞大最富有的民族,他们的这种情况就会一直延续下去,除非到某一天他们从高高的宝座上被打落下来,让他们感到亡国灭种的危机,那时才有团结的可能。”

耶律璟仿佛明白了过来:“但天策却是一种小国小族的状态,所以他们内部才能那样团结,是吧祖母?”

“是的。”

“但是天策现在又回到了中原……”

“是,这也是他们现在最可怕的地方。他们以新兴邦族的气概,回到拥有无穷人力无尽物力的母邦,他们为母邦带去了拼命的勇气、挣命的决绝和团结的精神,振作了母邦糜烂的状态,而母邦则为他们提供了无穷的人力支撑。这也是这些年天策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原因。”

说到这里述律平叹息了一声:“可惜我们没有更早看透这一点,要不然,就不会有漠北之败了。”说到这里,契丹地皇后的眼中。罕见地闪烁着一丝恐惧之色:“现在天策掌握的还只是西北,一旦被他们掌握整个中原,将其人其力用于对外,苍穹之下别的民族还哪里还有活路!”

“祖母,我听韩延徽说,石敬瑭打不过张龙骧的。如果真让他统一了中原,天策又这么可怕,那我们契丹应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匹信骑飞奔靠近,对车内的述律平说了几句话,述律平嗯了一声道:“晓得了。”就将信使打发走了。

耶律璟问出了什么事情,述律平却仿佛没听到孙子的提问,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话题:“述律儿,别怕天策。你只要好好努力,把大辽撑持下去,熬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熬到张迈、杨易这些人都死了,那契丹就仍然会有机会!”

“为什么?”

“黄河之水再怎么浩荡,灌入大海之后,很快就会被海水同化,最多两代人。中原一定会回归常态的。”

述律平没有再作解释,只是望着上京的方向。刚才信使告诉他上京之战已经开始了,尽管她不肯承认——那里的形势,她无法掌控!

——————————

当述律平正在道路上教育孙子的时候,她的丈夫阿保机所引以为傲的契丹腹心部已经对天策唐军发起了冲击。

天策前军一步步地投入上京城南的战场,剩下的九千人根本就无法抵抗契丹的强势突破,九千部落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地被撕成了两半。

拽剌铎括挥动巨斧。不是用砍,而是用砸,加长的铁皮柄,八十多斤的斧头,在他手上就像一根狼牙棒。他都不在乎准确度,看到前方有人就是一挥,然后人世间就多了一个死人,或者一匹死马。

强烈的冲击力、可怕的杀伤力,血肉横飞的场面,让天策麾下的漠北诸部吓得两股战栗!

但这一切并没能吓倒天策中军。

和契丹的锥行阵相应,唐军的中军分成五个纵深,第一层是鹰扬万骑,面对契丹腹心部威慑十足的气势仍然稳如泰山屹立不动,第二层一万人主力是甘凉新征集的骑马步兵,第三层一万人,主力是龙骧铁铠军,第四层的主力又是鹰扬骑兵加上从后军调入的防卫步兵,第五层是混合的备战队。

五个纵深,前三部都排列成初月型,最精锐的兵力集中于左右两尖,第四个纵深做半圆形,本来,李膑准备以拒马高盾作为第一层,但杨易却拒绝了。

“我们这一趟,不是为了防守,而是为了厮杀!契丹要冲杀,我们陪他冲杀!”

契丹兵马在突破拔野的前锋之后,若从高空俯瞰,可以看到契丹的整体阵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锥形,但基层阵型却为之一变,变成五到十骑为一小队,五十到一百骑为一大队,数骑为一小丛,数十骑为一大丛,上千大丛上万小丛,丛丛推进,骑兵丛与骑兵丛之间几乎等距,彼此之间互相呼应,又不因距离过近而发生践踏,且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地方弓箭的杀伤力,这个进军阵势,是漠北千百年发展出来的骑兵战法,但不是契丹这样的漠北精锐不能有效执行,后来传到蒙古人手上,铁木真为之取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进如山桃皮丛”!

当第一波骑兵丛进入漠北箭支的三箭射程,天策中军第二层已经发出了号令:“预备!”

这第二层人马,主力是来自甘凉的新征集人马,多是骑马步兵,种群夹杂汉番,但对天策政权的认同度甚高,西凉自古出勇士,这些人在郭师庸和张迈共同建立的军训体制下,军事素养已算不低,再经去年万里迂袭的实战训练,已经堪称精卒!

二千八百步兵同时坐倒,腰用力,双腿开撑,他们用的是腰弩!必须坐倒在地发射弓箭,但一弩五箭,且有效射程又是漠北箭枝的三倍!

“放!”

一万四千支羽箭,以尖锐得让耳朵难受的破空之声,直入契丹阵中!

若这时有羊群在左近吃草,听到响声就足以让羊群吓得四散而逃。若这时渤海步兵团近在左侧,看到这样密集的箭雨、这样迅疾的箭速都得愧死!高强度的腰弩所激射出来的羽箭,和渤海步兵团的弓箭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出精锐之所以为精锐!契丹腹心部的人听到破空之声,几乎不须将领下令,数千骑兵丛全部在马上伏地,身子缩成了一团,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伤害面,且山桃皮丛的阵势。本身就能有效削减远程武器的伤害,第一轮箭雨飞射过去,落马者却只有寥寥二三十骑!

“冲!冲啊!”

拽剌铎括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他的黑龙仍然跑在最前,根本不将刚才所受到的伤害放在心上,直接冲入了二箭之地!

“预备——”

“放!”

契丹越是接近,望空箭雨的杀伤力就越大!

又是一阵激烈的破空声,然后是上百骑几乎同时落马!

但由于契丹特殊的骑兵阵势,使得前方中箭者无论是人中箭落马。还是马中箭栽倒,都不会影响到战友的前进。箭雨来得虽然猛烈,却完全影响不了腹心部骑兵的冲锋速度!

“预备——”

腰弩第三次被拉开,撑开这种特制的腰弩,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

但在放箭之前,第一层主将忽然下令:“下马!”

所有骑兵猛地下马伏蹲!

两千八百妖弩手将射击角度调低,由抛物线望空射击,变成低空横掠而射!

“放!”

就在破空之声响起时。拽剌铎括发出了一声巨大的吼叫,声音响亮地不像人类所有:

“契丹!契丹!冲!”

两万腹心部同时发出大吼:“契丹。契丹!冲!”

那真是一个壮观的声响,那真是一个惨烈的场面!

面对迎面而来的羽箭,没有一个契丹骑士选择退避——他们若闪避了,或许会减少伤亡,却会影响冲击速度!甚至会影响到后面的战友!

在这一刻,不知多少人是明知死亡而继续前冲!

“契丹啊……”观战台上。李膑也发出了颤抖的喉音。对面这个民族的勇士们是值得尊敬的对手!横扫大漠二百年,岂能无由哉!

数百骑兵翻滚着栽倒,或死在唐军的箭下,或死在战友的马蹄下!

上京城头,耶律德光两行眼泪忍不住垂了下来!

契丹腹心部的勇士从来不曾为一次冲锋就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天策唐军那边。鹰扬万骑在箭雨发射的后一瞬马上就翻身上马,十个都尉同时发出号令:“鹰扬破胡!冲!”

不是用拒马等着敌人的冲击,不是用盾牌来延缓敌人的马蹄,而是骑兵对骑兵,马战对马战!

不作躯壳,就是强碰强!硬碰硬!

两千丛的契丹骑兵,以锥形阵势,突入鹰扬万骑之中!

契丹的马刀,砍中了汉家的勇士,天策的横刀,刺入了胡虏的身体!

但这第一轮冲击,更多的是靠马的冲力,而不是人的臂力!

初月阵型的两尖,比中央内凹的同袍更早接触到敌人,左尖的数十马战长刀兵用大刀砍下几十颗契丹腹心部头颅的同时,右尖的数十马战长枪兵也用长枪将数十契丹腹心部挑得肚破肠穿!

在两马对驰之际,根本就没有取巧的空间,只是看得精准,一枪一刀就是生死立决!

但中央部位,形势却是不妙,一个汉军校尉将长枪向前纵放,靠着敌人自身的冲力,一枪就挑翻了迎面而来的契丹,但同时被拽剌铎括一斧横扫,枪断,跟着手臂折断,再跟着整个人被砸飞得离鞍,在半空中就死了!整个过程不到半秒钟!

他的手下如同疯了一般围困过来,换来的却是巨大斧头的一阵横扫!

与拽剌铎括一起形成皮丛的腹心部将士,也都个个具有百夫不当之用!一个个的皮丛翻滚过来,进击剿杀,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杀光了前进道路上的二十五个骑兵!

第一层最中央的一个点,被突破了!

“破!破!破!破!”

这是嘶吼,也是报捷!

上京城头,耶律德光望见之后,下令擂鼓!

鼓声传遍整个战场,腹心部万骑士气大振!

但与此同时,天策中军那支长长的槊又再次竖起!

杨易发出了命令!

一道烟花冲天而起,石坚的龙骧铁铠,郭漳的五千骑射同时出发!

“钝其锋芒,折其两翼!”

腹心部锋芒正盛,而大唐的两支预备部队,已向其两翼进发!

欠章补上了

欠下的章节终于补上了,舒了一口气。

顺便求一下月票吧。

第二七零章上京会战之五

从朔方到敕勒,正在形成一条新的白银航运通道。

秦西与河东之间,本来可以走关中平原,渡过黄河转向东北,但这时候关中分裂为东西两块,虽然商队可以进入石晋国内,但那毕竟是民间行走,军事运输就没法到达。而如今天策唐军正对东北用兵,一条从甘陇前往敕勒川的通道势在必行。

当初薛复北上,走的是陆路,这条道路虽然直接,但陆路运输注定了成本较大,薛复是带着数十万牛马北上的,所以能这么做。但往后再要靠牛马或者挑夫来纵跨从秦西到敕勒川的千里道路,成本却是太高,幸而甘陇到敕勒川之间,有一条天然水道的存在——黄河!

黄河在位于朔方的青铜峡(今宁夏境内)以上段,河道狭窄,落差巨大,一些地方简直就是瀑布,因此不大利于进行航运,但一过青铜峡,那便进入冲积平原带,整整接近两千里的河段,河床宽广,水流平缓,正可行船。随便扎个木筏顺水漂流,也能运上几千斤的货物,对商旅来说,有什么比不费畜力人力而行千里更划算的?

这样一条航道,如果放在经济发达地区那是典型的黄金水道,但黄河的这一段,起点的朔方(今宁夏一带)半农半牧,终点的阴山南麓又是著名牧场,属于商业极度不发达地区,因此这条航道一直未能产生什么经济效益。这条河道落在游牧民族手里时自不用说,在汉唐全盛对北用兵时,中原调遣物资从比朔方富裕十倍的河东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