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长在说,虏人秉承天意,朝廷却倒行逆施,被天所抛弃”

    这个问题相当的尖锐,回答不好会被人抓住尾巴,重则是怀有贰心,刻意诽谤朝廷,轻则也是妄言轻挑,不堪大任,,连云浩真人和大峰和尚也捏了把汗,暗骂这个学生真是刁钻,竟然给王秀下了个套。

    王秀压根就不在意,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那学生,浅浅笑道:“你认为宣和年间和现在相比,有何不同”

    相当于把皮球踢了回去,宣和年间的确繁华,但那是某种病态的社会,要和大中建炎相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傻瓜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你明白归明白,说出来可不是那回事,避先人讳还是要做的,不能向赵佶身上套,最多只能说六贼祸国。

    果然,学生支支吾吾,只是说有贼国,甚至连提也没提名字,不是为了别的,蔡公相名声很臭,但蔡家的二郎却是朝廷重臣,很有可能进入两府的人物,谁敢胡乱说话。至于其他的那些人,除了几个奴臣,那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士人,窝里斗手可以,公然说出来,可是遭人恨的。

    王秀见那学生不敢接话,心中不免有几分失望,士子的思前顾后绝非他所愿。尽管,他并不相信绝对民主,甚至对自由呲之以鼻,但他最抱有希望的未来精英,却不敢畅所欲言,这种心态怎能推动社会思潮的升华,又怎能达到影响时代变迁的目的

    学术辩论要的就是畅所欲言,决不能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失去辩论的真谛。

    既然是钟山书院学生,既然是他寄予大希望所在,他就不会藏私,定要引导他们的思想,沉声道:“既然你不回答,我来帮你回答。”

    “先不说孰是孰非,单说历朝历代,兴盛荣辱,有哪个能成为千年帝国没有,三皇五帝后就没有。不要跟我说姬周八百年江山,看看先秦战火连天,夫子四处奔走,最终无力回天,还是始皇帝奋六世余烈,才结束数百年分裂。”

    “国朝开创百余年,历代天子未尝有失德,靖康变乱却是必然。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历朝历代无不是如此,最终摆脱不了奋发、强盛、衰落的轮回。或许,有人会在心底说两位太上误国,以至于虏人猖狂。”

    说到这里顿了顿,他的目光看向辩论堂中的众人,眼看他们惊愕的脸色,显然对他的话非常震惊。

    。。。

 822。第822章 大宋必有一乱

    他却没有任何顾忌,不就是说了太上误国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又道:“我全程参与其中,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太上或许是有失误,该打的时候谋求盟好,该盟好的时候贸然开战。 但是,二位太上比起那些昏庸无道的君主,应该说是中规中矩,并无太大失德。”

    “错就错在内外不分,权责不明。。”

    听着王秀的评论,一些人汗流浃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竟然评价太上得失。但更多的人目光闪烁,神色尤为兴奋,王秀的话并不新鲜,甚至他们也曾想到,但想是想到了,说出来那是两码事,至少他们不敢大庭广众下说。

    “难道山长的新政,还有提倡二元君主制,就是为了结束这种轮回”

    不能不说,能进入书院读书的学生,没有几个是傻瓜,这个时代的士子,还保持着活跃的思想。再听到内外不分,一些聪明人似乎领悟到什么,个个目光闪烁,急切等待王秀的后话。

    “说的好,我有这种想法,但却不可能实现。”王秀双目精光一闪,话却让众人大吃一惊。

    说了半天,你不能结束这种无奈的轮回,那还有个屁用啊一些脾气暴躁的学生,已经开始撇嘴了,但还是有更多的人看着王秀,他们相信王秀不会无的放矢。

    “再不说那就是狂妄了。”王秀看着脸色各异的众人,认为他成功挑起学生的兴趣,下面就看他如何圆场了,当下朗声道:“轮回生息是天道法则,是天下大势,绝不可以更改。所谓逆天改命,那就是一句扯淡话,逆天而行,天必灭之,顺天而行,偷天地之造化,方为正道。”

    “所以,无论是世俗还是佛道,都要讲究顺天循道,一切自然。大势不可改,那就从小事入手,慢慢地区潜移默化。”

    “正如我提倡的二元君主制和士民议政会,两者相互结合,可以相互补足对方不足。想必各位都知道,二元君主制就是把君权和相权分离,天子是上天之子,是天道赐予人族的帝王,无失德君主受上天庇护,但末世之君往往倒行逆施,加快皇朝的覆灭,士人看在眼里却无力回天。”

    “二元制精妙就在天子不能率意行事,两府可以有重拳牵制,内外府库的分离是基础,议政会的设置是契机。两府同时对天子和议政会负责,一切律法制定,必须有议政会七层的同意,加盖天子玉玺才能生效,缺一不可。三衙禁军为家国柱石,非议政会决议不得在国内调动”

    随着王秀亲自讲述,一张政治改革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众人面前,比大家从书中揣摩更加直观。

    真正的睿智之士开始思考,王秀勾划的蓝图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天子、两府、议政会,只要不是傻瓜,都会明白权分三处的好处。

    王秀说的很明白无误,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有任免两府重臣的权力,更有紧急时刻解散议政会权力,这绝对是最基本的构造,不会动摇天家的根基。

    但是,这种权利是受到制约的,并没有随意性,不要看天子对重臣任免慎重,那是有自知之明的君王,在忌惮士大夫阶层的力量,一旦遇到昏庸的家伙,士大夫阶层不能说没有抵抗之力,却还是处于相对弱势。

    看看历代强势的君王,别的不要再说了,就是赵佶、赵桓父子,在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就凌驾士人之上,让多少人为之卑躬屈膝。

    这就明确了士人强势是相对而言的,建立在强大的底蕴、合理的制度,还有赵家天子的优容上。

    王秀设想的分权,实在制度上约束皇权,让士大夫真正有底气对抗。议政会的设立,就等于团结各阶层的士民,给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让他们尝到权利的滋味,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天子要向收回权力,那也得掂量一下,能不能和天下士民对抗

    可以说,天子是父、议政会是母、两府是子,三者看是分离实为一体,形成最稳固的三角型。

    王秀看着沉寂的众人,一些人眼中分明闪烁着兴奋,也有人逐渐呈现恍然大悟状,也有人蹙眉不语,似乎在沉思,个别的人却有愤怒的表情。

    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提出二元君主制,分明是不触碰皇家底线,没越过士人承受能力,给士大夫阶层最有力的权柄,没有哪个傻瓜去拒绝,就算反对最激烈的人,一旦让他尝到权利的滋味,也会甘之若饴。

    那些表情愤怒的人,显然没有尝试到权利的滋味,当他们有了权力使用的感觉,那就两说了。

    不过,他只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众生不可能再推进一步。君主立宪制或是共和制,说的真好听,那都是要真正历经血与火的历练,才能达到的制度,他不可能让大宋行朝纷乱,至少在他生前绝对不行。

    当然,他敢相信大宋必然有一场大乱,那是新老势力的最终对决,哪怕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要乱,他也不会容许在他眼前纷乱,却不代表他不做准备。

    甚至,他开始为这种动乱做准备,创造个相对平和的外部环境,不能让新老交替关键时刻,被北方不稳定因素打乱。

    能看出来,那些学生的兴奋,少年人是冲动的,只需要一个契机,他们就会成为你忠实的拥护者。

    当然,拥护者和继承者完全两个改变,随着人生的不断发展,很多拥护者会泯灭芸芸大众中,变的平凡不堪,甚至有人会成为反对者,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练,真正脱颖而出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继承者。

    他看到了希望,在这些学生的狂热中,看到了他的事业并不会人亡政息,甚至能成为未来最终决战的领头人。

    “山长,说来说去,还是不能避免朝代轮回。”此时,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尤为的响亮。

    。。。

 823。第823章 丹青史册的独传

    “我刚才说过,朝代兴盛衰亡,绝对不可避免,就是人族为天地主角,也并不是与天地同享。 诚然,人若逆天而行,多行不义,天必弃之。”

    “那还有何意义”

    “当然有,人生区区百年,如果有二百年甚至三百年,你会如何取舍”王秀眉头一扬道。

    这个当然不用说了,没有人嫌弃命长,学生哑口无言,王秀的思维跳跃太大,有些人跟不上。

    “我只是想说,我们决定不了盛衰轮回,却可以去慢慢改变,哪怕是让它晚一天到达,也能积蓄足够恢复生机的本钱。诚然,我的想法还不尽成熟,各项法度的改良都是试行,还有待慢慢地去实践,有些事情可能我是看不到了,但我希望你们中,能有人接过这个责任,去开创一个千年的帝国,在丹青史册上,留下自己的独传。”

    王秀完全是坦言,没有半点做作,这在朝堂上是必然不会说的,甚至学术辩论中,也很少如此坦然,除了最亲近的心腹,他还是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谁会想到王秀的心会那么大,千年帝国,或许很多人不会在意,甚至并没有放在心上。或许,仅仅是个理想,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但是,史册独传可绝对吸引士人,能够用整整一个篇目记载一个人,那绝对是历朝历代,做出绝对了不起事迹,而被民间传颂的人物,能有几人有此荣耀没有几个人。

    “阿弥陀佛,真君真是慈悲心肠,真能实施真君设想,生民要少了多少苦难。”大峰和尚合十道。

    这和尚总算说话了,开口还是真君,显然是准备配合云浩真人了,王秀松了口气,脸色平淡地道:“和上,佛度人讲究出世,何尝又不是入世。”

    “真君所言极是,没有入世哪来出世。”大峰和尚也不是迂腐之人。

    “无论是仙真神佛,都希望万物鼎盛,这才有气运香火。”王秀看着大峰和尚笑了。

    大峰和尚波澜不惊地脸上,闪过一道诧异,却以沉默代替了认可,无论是传播佛道,还是造福民间,无外乎争夺更多的信徒,说白了就是气运香火。

    事物十全十美,本来邀请佛道见证一个仙真诞生,却因大峰和尚的沉默,不再向下面去说,并没有达成预期效果。大峰和尚心中所想,任谁也不知道,或许是一位真正的大德高僧,不屑去恭维别人,能说出真君二字,显然到了极限。

    如果,不是王秀公然讲述二元君主制,今天的真成了普通的讲学。不过,在学生心目中,这才是真正的讲学,不是那些王道理论,而是充满名利的进取之道。

    大家散去,他才在女斋见到了朱琏,李清照自然识趣地退出去等候。

    “到底怎么回事”朱琏没有任何磨叽,直接开门见山,因为她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不可能整天待在书院,就算是女斋也不能,以免惹起闲言碎语。

    王秀却见朱琏一袭名贵的贡缎素色长裙,外面套了一件金边紫红褙子,俏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