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任得敬对宫闱密事不感兴趣,没有表露任何或愤怒或质疑,多是谈些风花雪月,李仁忠也拿捏不准。

    夏政权内忧外患,任得敬召唤族弟任得仁,兄弟任得聪、任得恭,侄子任纯聪到府中议事。

    “大哥,如今行朝咄咄逼人,大夏风雨飘零,咱家兴衰存亡全系你一人身上,还望速速决断。”任得聪忧心重重地蹙眉,对于夏国内忧外患的前途,他并不十分看好。

    当年,任得敬献城降夏,他并不甘心认同,认为要是能坚持到援兵到来,任得敬可是孤臣,必然受到朝廷重用,说不得任家会去东南繁华地,再不济也能熬上九卿,好过把女儿献出去当贰臣强。

    这回倒好了,任家刚刚有了几分起色,兄弟们逐渐掌握大权,可大宋行朝就征伐党项人了,气势如虹的攻势,让他非常的担忧。

    无它,只因党项人就算是亡国,大宋行朝为了安抚党项各部落,维护占领区的统治,也会给大族长一生富贵,甚至还会让他们统领部族,仍然会高高在上。

    他们这些贰臣的命运,可就不好把握了,历朝历代对贰臣都是毫不留情,大宋行朝也不例外,担忧越加强烈,不得不提醒任得敬,为任家留下一条后路,免得到时候玉石俱焚。

    任得敬岂能不明白他兄弟的意思,他知道没有回头路了,对于大宋行朝来说他是叛逆贰臣,是四十六旅镇全军覆没的凶手。他在大宋官场上呆了十余年,对官风好恶一清二楚,士大夫们可以容忍贪污,甚至自己欣赏政治对手,并以此为乐,却决不能容忍贰臣,他绝无生理,只能死战到底。

    任得仁眼瞪了任得聪,厉声道:“不过是一时失利而已,大夏尚有数十万大军,据山川关隘险峻,胜败尚不可知。”

    

 982。第982章 任得敬的奸猾

    

    任得聪瞥了眼任得仁,讥笑道:“南朝西军几乎倾巢而出,吐蕃助纣为虐、北面又是战火频频,大石更是无耻透顶,在沙州西部集结重兵,女真人更不用说了,说白了就是拦住草原狼,让大夏和南朝火并。”

    “那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任得仁眉头微蹙,心中有些发虚,任德聪说的不是没道理,希望是有却不算大。

    “好了,你们别再争执了,让你们商量事,不是让你们内讧,还没到山穷水尽程度。”任得敬不耐烦地道。

    任得聪与任得仁、任得恭、任纯聪愕然看着任得敬,现在大兄或伯父是主心骨啊!

    “大伯之意,朝廷会有变化,咱们家当如何是好?是该有点变通时了。”任纯聪年纪不大,为人却很奸猾,不大却精光四射的小眼珠,不停地游动。

    任得敬眼前一亮,反问道:“你以为如何?但说无妨。”

    任纯聪偷看眼他父亲任得恭,稍加犹豫,谨慎地说道:“南朝倾兵而攻,看来是定下灭国之策,从先帝进攻平羌城,就落入他们的圈套,就是被张启元给蒙了。现今,不能再心存幻想了,女真人更加靠不住,他们是让咱们北地三军司南下,一旦放开草原胡人,兴庆将危在旦夕。”

    “南朝自秦凤、环庆北上,大军来势汹汹,新主威望不高,恐怕那些大族长们心怀异志,如今大伯手握重兵、太后又稳居内宫,如何自处,自有大伯定夺,侄儿不敢妄言。

    任得聪和任得恭、任得仁听到太后稳居内宫,脸色都很难看,不约而同瞪了眼任纯聪,暗骂这厮真是糊涂。

    任得敬的脸色铁青,不住捻须沉思,几人眼巴巴望着他,都不敢言语。

    很显然,女儿能得到李仁孝的“孝道”,对他地位的稳固,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他博弈重要筹码。

    但是,内宫关系是不够的,要想在朝廷站稳脚跟,必须要有战功才行,党项人历来重视战功。如今,夏军仍有战胜的可能,看是咄咄逼人的宋军,尚且不是当且心腹大患,兴庆的汹涌暗流,才对他构成隐患。

    濮王李仁忠刻意接近他,透出挑唆意味,让他逐渐摸清了李仁忠不可告人的目地。

    “嵬名仁忠利令智昏,竟然想用太后事挑唆,真是小看了我。”他嘴角闪过一抹讥笑。

    任纯聪偷看任得敬脸色,揣测大伯的心思,他做人非常投机,大伯和妹子能位居人上,他也有出人头地的日子,怎能不上心谋划。

    “先看看那些大族长们的态度。”任得敬不能不顾忌,那些大族长可不是壤茬,他们个个手握重兵,举动干系重大,影响他彻底效忠谁的决断。

    虽说,党项的大族在嵬名家打压下,再也不复开国时强盛,却也是根深蒂固,具有极大的能量,就拿罔家、嵬立家和息玉家来说,那是占据许多丰美的水草地,有着大量的良田,家中的奴仆云集,须叟可以组建数千精骑,部族军的精锐,往往也出自这些大族。

    任得敬的女儿受**不假,李仁孝也真正要任用他,可他必须要权衡利弊,李仁孝值不值得他命,这也是他和别人眉来眼去的重要原因,不能轻率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鸡飞蛋打两头空。

    “骨力黑、嵬立啰、息玉利理、罔讳,这些大族长们不太听使唤了!”别看他现在得**,在那些大族长眼中,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作为新任翔庆军都统军,嵬立啰、息玉利理、罔讳并不买他的账,他的军令仅限于翔庆军军城。

    “这些生羌,有利无不踊跃上前,困境却拥兵观望,着实可恨。”任得聪显然对党项人没好感,话中冷嘲热讽。

    “住口,此话就是说说,决不可妄言。”任得敬瞪了眼任得聪,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他这个族弟向来对投降耿耿于怀,要不是看在大伯曾有恩于他,决不能留下这厮。

    任得仁不屑地看了眼任得聪,冷笑道:“你又能拿他们怎样?逼急了要与你兵戈相见,那时今上会拿咱家开刀,还是闭上嘴,不要惹祸上身。”

    “我就不信,就弹压不住他们?”任得聪反唇相讥,他们素来不合,见面就是不阴不阳地对撞。

    不能不说,两人的矛盾很可笑,也等不了大雅之堂,就是为了一个风尘妇人。

    本来,他们的关系还不错,时常一同游玩,也曾经共同参加解试,也就是在任得敬归附党项第三年,他们同时看中个回鹘小娘子,都想独占花魁,一亲芳泽,两人的关系开始紧张,却还没有到破裂程度。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读人,决不能等同党项武夫,动不动就兵刃相见,还需要文雅些才行。

    最终,是任得聪技高一筹,引的任得仁大为嫉恨,兄弟几乎反目成仇,让任得敬也没有办法。

    “够了,想要争吵另选时候,濮王的刀马上就砍过来,你们还在内讧,简直不知死活。”任得敬很不耐烦地道。

    任得仁眉头微蹙,吃惊地道:“濮王不是要拉拢大哥,怎么会兵戎相见?”

    任纯聪味出任得敬话外之意,涉及最敏感的皇位争夺,可不是闹着玩的。李仁忠绝不是善角,做为当年皇位有力竞争者,肯定不满意失去的地位,这厮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搞不好真会铤而走险,断不能等闲视之。

    任得恭若有所思地道:“濮王时常和兄长小酌,那是拉拢大哥,怎么会加害。”

    任得敬眉头一扬,冷冷地道:“拉拢是一回事,事情不对拿我开刀,又是另一回事,我要彻底倒向内宫,你认为他会怎样?”

    任得恭缩了缩脑袋,脸色苍白地道:“恐怕今上也不好周全,大哥,这可怎么办?咱家无法和他抗衡。”

    “我岂能轻易押宝,我家又将何去何从?”任得敬笑的很阴险。话真正转入正题,他心下早就有了计较,把任家的力量团结起来,在千变万化的局势下,显的尤为重要。

    

 983。第983章 任家前途

    

    当任得敬的目光转向任得恭之际,任得恭立即胸有成竹地道:“濮王有意皇位,却不想先皇却将大统传于今上,他身为长子自然不甘,当此朝廷新败之际,最忌内部争斗,一次大的动荡,有可能引起前方将帅的惊虑,导致南朝长驱直入,这也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濮王的确是失道寡助,老三的意思是压制?”任得敬平淡地插了句话,目光却左右游离。

    任得恭眼皮一跳,他眼睛睁的大大的,望着任得敬,他只是说出了原委,也是倾向于和和气气,却不代表要和李仁忠对着干,人家是什么人啊!党项真正的贵人,他有几两水分能和李仁忠抗衡,简直就是找死。

    “近日来南朝颇为气盛,军中怨言纷起,各大族长们纷纷聚兵观望,或许是濮王大好时机,成事则向南朝纳贡称臣,成为一方诸侯;不成大不了奋力一战,退守河西各州,拥有三大军司,也是一方酋长。”任得敬鄙夷地撇撇嘴。

    说真的,只要党项人还有力量,仍然能保住河西,只是现在左厢胜败未定,没有人去认真考虑,想想又道:

    “咱家是外来人,但大夏国立国百余年,礼仪风俗已与关中几无二异,太后身居宫中,陛下甚是恭敬!濮王母是党项大族,又深受番礼熏陶,我家和濮王恐怕合不来。”

    任得恭点了点头,也认为任得敬说的有道理,认真地道:“当今陛下崇尚汉制,太后又身居宫中,我家可安享富贵。濮王久在军中,身旁尽是些党项粗汉,一旦得势就算留我家,也是仰人鼻息过活,稍有不慎就是举族灭亡。”

    不能不说,党项人斗争的残酷性,自李元昊开始的内部斗争,哪次不是务必惨烈,野力家、没藏家还有卫慕家,那都是显赫一时的大族,几乎和嵬名家族并驾齐驱,最终还是在失败后被族灭。

    哪里比得上大宋行朝,那种温文尔雅的斗争方式,只要你不是真正的谋逆,就算斗争再厉害,也不过是荆棘三千里,官身也不是随便取消的,才是真正令人向往所在。

    任得仁很不屑地笑了,道:“大哥身为翔庆军都统军,手握重兵独当一面,现在居兴庆掌控万人,濮王不得不迁就,这个时候应该有所作为,为我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任得敬双目闪过一道狠厉,李仁孝有大用他的理由,不然也不会留他在兴庆,毕竟宋军正在北上,翔庆军正处于战区,他作为都统军不去前方,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党项人内部争斗比他想象中的复杂,大族长们各怀鬼胎,濮王心存异志,但是他也看到了机会。

    号称御内六班的卫戍军,并没有全部驻扎兴庆,两万五千正兵,七万负担,已经有七千余正兵、两万一千负担东调,加强盐州一带的防务,兴庆周边正兵并不算太雄厚。

    他的翔庆军万人,一举改变兴庆府的政治局势,绝对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当然,他不可能贸然落子,要为任家利益最大化筹划,顺便享受前所未有的满足感。真是人生无常,要不是李乾顺突然病故,李仁孝毫无准备,宋军又虎视眈眈,他断没有今天的殊荣,得到根本不敢奢望的礼遇。

    李乾顺虽是号称文治,却依然偏向党项族,信任党项人的忠诚,对吐蕃、回鹘、汉人还是有防备的。

    虽说,自己隐隐有李仁孝的标签,在大多人眼中是这样,但在最高层的眼里,他还没有完全地归附李仁孝,一切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