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欧阳澈不言不语,陈东不免有几分不喜,沉声道:“德明,总的想个办法才是。”

    “少阳不要焦急,任他们闹腾就是,我还没有急躁,你却沉不住气了。”欧阳澈漫不经心地道。

    陈东诧异地看着欧阳澈,仿佛不认识眼前这个人,不悦地道:“德明,为个人私利打压道统,这可不是贤者所为。”

    “少阳过了,大人纵然为有道真君,却也并非为私利之人,放心。”欧阳澈也不能多说,陈东并非王秀阵营,话要留上三分。

    陈东简直一阵牙疼,暗叹欧阳澈真的变了,再也不是从前的热血,反倒是一身阴谋诡计。

    是想,欧阳澈自从跟随王秀,屡屡得到重用,不是蜀川成都府路重任,就是京西节帅,两银法的首功,王门势力绝对的核心人物,眼看入两府的人物,考虑问题角度自然不同。

    他不能畅所欲言,更不能轻易表态,眼看陈东脸色不悦,只能心下暗叹,道:“少阳,稍安勿躁。”

    “都三天了,要出大乱子的。”陈东再好的脾气,也忍不住了,不免怪罪欧阳澈的冷酷。

    “他们和当年的咱们不同,大人不为难他们,就已经是宽容了。”欧阳澈淡淡地道,要是换成他,早就给予颜色了。

    陈东还想说什么,却见来了一大群僧人,连抬带架扶起那些盘坐的僧人,场面一片闹腾,不由地瞪大眼道:“这是怎么回事,撤了?”

    欧阳澈也不太明白,眼看着僧人陆续撤离,有的还不愿走,却被另外僧人给请走,呵呵笑道:“虎头蛇尾而已。”

    陈东不免翻个白眼,暗自腹诽欧阳澈不厚道,还有心情开比人玩笑,正色道:“还好退了,快去回禀官家。”

    “少阳兄先去,我还得清理场子。”欧阳澈摇了摇头,一阵无奈的样子,诙谐地道:“你就不能在寺院来个绝食,非的要把宣德门外闹腾的乱七八糟。”

    陈东刚刚转身,闻言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那是一头的黑线,赶紧加快脚步离去,来个眼不见为净,好在自己马上要走了。

    原来,大峰和尚明白王秀意思,那是又惊又喜,仿佛看到中土佛门的希望,王秀说的有道理,既然外教东传,早就是中土大教,何必苦抱别人的臭脚不放?中土佛门大德无数,却无一人成佛作祖,委实让人不甘心。

    他甚至揣摩出王秀用意,让人实在无法拒绝,这可是阳谋啊!

 1259。第1259章 佛道合流

    这层窗户纸被王秀捅破,引起了义愤填膺僧人的沉默,能成为知名高僧的佛门子弟,却没有几个傻瓜迂腐之辈,相反都有着无比的精明,大家都明白有个机会,让自己道统显名天下,流传后世的好机会。

    “真君用意非常明显,并非是要羞辱我佛门,而是要佛道儒三足分立,剔除不顺我中土的外宗活鬼,绝对是大好时机。”大峰和尚着重强调王秀用意,希望大家能看透,他也相信有足够利益打动这些高僧,没有人会拒绝。

    众人沉默不语,心中却个个兴奋,自家的祖师哪个不是高僧,便是追溯道汉唐,五祖慧能神秀,哪个不能成为佛祖菩萨,凭什么漫天金莲说的都是别人。

    如果,自家祖师能够成为佛祖,那自己岂不是能得到佛门果位?自家祖师成为佛陀菩萨,自己再不济也能混个罗汉果位,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王秀的用意非常明显,要重新厘清仙神体系,把道、佛、儒全部纳入,彻底斩断佛门和天竺的联系,组成中土的天庭仙神体系,这可是一盘绝大棋局,就算是深恨王秀者,也不能不惊叹不已,这块肉实在太吸引人了,到了人们明知是圈套,却不得不去拥护的地步。

    无它,原因很简单,任谁都明白,天庭不过是人间皇朝的塑造,没有任何教统能独立朝廷之外,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那都是利益大小的问题,就看你又没有本事,在规则范围内争取最大的利益。

    “诸位,真君执掌俗世权柄,我等把柄落在手中,恐怕他早就做好准备。既然真君并非要有意加害,我等佛门子弟何不顺水推舟,既能把外宗邪道排除,又能争取到更高地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大峰和尚也是善变之人,既然要避开王秀的屠刀,那就把佛门利益最大化,有些到嘴的肉吐出点又有何妨。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自己所在的禅宗,绝对是完全中土化的佛门宗派,说白了就是融合了道门理论的分支,也是最接近道门的佛门宗派,相反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真言宗等宗派,多少还是比较倾向原天竺佛门,有些甚至可以说瓜葛极深,禅宗得到的利益最大。

    王秀拉拢一部分佛门宗派,打击一部分的谋划,说白了就是阳谋,他和那些高僧看的明白,却如同飞蛾投火一般,明知道前面是圈套,却不得不义无反顾地扑上去。

    这可不是一般地教义争论,而是流派的正统地位,也就是说,既然天庭得到朝廷人主承认,那就是教派在天庭中的利益分割,能够享受封赐的佛陀菩萨罗汉,最不济也是护法金刚。

    而今,他们本土佛门祖师,也能够封佛祖菩萨,本身就让他们不能不去争取,别人说一个命好而已,他们眼中却不尽相同,有了佛陀菩萨的宗派,才能在教义辩论中占据上风。

    “真君敬佩佛门禅宗三十六祖慧能,为中土佛陀。。。。。”

    那些高僧全然不在意王秀的谋划,大峰和尚占据了主动,王秀掌握大宋行朝重柄,以朝廷名义封个佛陀,还不跟玩的一样,何况道门理论构架完善,会对民间产生极大影响,你要不争佛陀菩萨位,恐怕就要日趋衰落。

    没看到禅宗争取了慧能祖师,成为中土第一尊佛祖?此时再不争取,还等到人家都封完了,你再去舔着脸求,那些汤汤水水连打牙祭都不够。

    他们纷纷召回宣德门外僧众,原本同仇敌忾要朝廷屈服的佛门,顿时冰消瓦解,大家都在考虑怎样争取宗派利益,至于密宗和那些被连累的僧人,早被他们放在一边。

    不过,他们却没有意识到,王秀提出佛陀、菩萨、罗汉三大果位,必须要得到人王的承认,享受人间的汽运香火。

    也就是说,必须得到朝廷的玉策册封,才能成为真正的佛门果位,否则就是伪佛,不被各地官府承认。

    这就把命脉给攥住了,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中,佛门各道统必须依附朝廷,比度牒监控还要严密。

    虽然,也有人看出这点,提出万一王秀以此为把柄,恐怕佛门各道统都要受制,却形成不了主导阻力。无它,就像大峰和尚所言,太初真君迟早要回归大罗天,届时无论道长佛消还是佛运道衰,一切都要看定数,他们只需要定下框架。

    众僧纷纷赞同,王秀不过是抬高道门的地位,能不能在有生之年争过佛门,还还是两说之间,先把这块肥肉吞下去,到了肚子里才是自己的。

    短短几天功夫,佛道争论的风向就变了,佛门大多数宗派忽然支持王秀,哦,应该说是支持太初真君,对密宗和勾结女真人的两大佛寺,斥责为外道败类,披着佛陀外皮的摩罗子孙。

    很可笑,也不可思议,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却又是那么现实,分秒必争的时间,还有巨大的利益,没有人愿意落后别人,自家的利益受到损失。

    就算是道门再度崛起,在这些大德高僧眼中,也不过是正常事,他们有绝对信心,来维系民间的信仰,大家忽然变得一团和气。

    朝廷该抓的抓,佛道大会该开的开,随着审讯不断明了,佛门大德和道门高士之间,关系反倒融洽许多,相互间的尖锐矛盾平缓了,相互抬举奉承也多了。

    就像蔡易说了句:“佛本是道”,引的众位高僧一头黑线,人家太初真君说了,那是正对昊天鸿钧,你蔡易之凡俗红尘人,也敢大言不惭,那又是一段公案了。

    王秀作为太初真君,最后一次亮相大会,气氛是融洽的,他一改咄咄逼人的辩论风格,转而是称赞佛门睿智,大德高僧能证大觉金仙得佛陀果位。

    就算小有不满异己声音,在其乐融融的氛围内,也就如同石子落深潭,荡不起多大涟漪。

    云浩真人首唱,道源自昊天,元气大着为昊,是为鸿钧,天下道统莫不是鸿钧三徒所创,理应合流一家,成立道教。

 1260。第1260章 护教道君

    虽说,人们认为道的起源天地之前,《魏书·释老志》就说:“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却把道门和道教混淆了,众人公认张道陵在蜀中老子《道德经》为经典,造作道书,创建天师道,设立二十四治,为教派的创始。

    仙神体系的雏形,形成于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整理上清经法,编订道门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分为仙真、天神,地祗、人鬼,分为七个等级三千名仙神,有了三清、五老君、四御和真人、仙人等等。

    不过,道门传承至今,已经发展天师、茅山、神宵等道统,仙神体系不断发展,逐渐地混乱,没有一统的道教名号,只是各自建立某某道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教。

    云浩真人的提议,自然瞒不住那些高士,自然明白是王秀幕后主使,只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反对声音并不大。

    因为,按照王秀的意思,道教只是名义上一统,各道统依然独立存在,只是要尊鸿钧道祖,承认道教出自玄门东方道统,以三清为道尊,共同维系天庭,大家的利益并不受损,反倒是有了统一的名号,反正风水轮流转,说不得自家道统做了教主。

    唯独变化的是授箓,各道统有授箓权力,却要上告道教教主,这可是权利的正统的象征。

    授箓是秘密传授的文契,箓中有仙童玉女、将军吏兵等众,可供道人驱策,道士不受箓职的,不能为人章醮,天师道、茅山道等绝不会放弃大好的权力,强行剥夺必然引起内讧,那是下乘的手段。

    王秀采取折中的办法,既然有了道教的统一名号,又完善了仙神体系,他又借鉴后世基督教传教手段,设置教区派驻道士常驻传道,争取信仰香火,各道统掌握实权,都有问鼎教主的资格,只要你有本事就能上位,结束各道统的内斗。

    虽说,内斗是避免不了的,也不可能完全让各道统齐心协力,能做到这步算是他尽力了,能发展到哪步就看今后了。

    至于道教尊鸿钧三清,自然要设护教道君,太初真君那是当仁不让,都是在教主之上的尊位,就算是名义上的,也说明道门的大一统。

    根据王秀的建议,道教护法道君永为定制,太初真君为第一任护教道君,十年后选择第二任护教道君,由各道统掌教天师共同选举,定为终身制度,有监督授箓,总理天下分支道统的大权,这就给了道教总坛大权,至少能压制各道统。

    王秀并没有在佛道上花费太大心思,也不管佛门对密宗的打压,这些都不管他的鸟事,反正大肉抛了出去,谁有本事谁吃的多,他真正让他上心的是北伐,还有某些隐秘事,战前必须进入两府的调整。

    秉承他的意思,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