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娘,官家来了。”

    当赵谌进入殿内时,朱琏决定说一说,探探儿子倒底是何想法,再决定怎样对王秀去说,好歹别让父子较劲。

    “娘娘,怎么今个二姐没来?”赵谌笑的非常勉强,神色也很不自然。

    “官家坐下说话。”朱琏待赵谌问安坐下后,才平淡地道:“这几日官家操劳的事情太多,不用天天来这请安。”

 第八一三章 赵柔嘉该出嫁了

    ?

    “娘娘说的是,下嫁范家理应办的风风光光,十万贯恩赐是不够的,反正国库又不缺钱,多用些总是不错。”赵谌也非常心疼赵柔嘉,定不会委屈了妹子。

    朱琏莞尔一笑,道:“还是尽量用内库的钱,不然户部和太府寺又要闹腾了,你是不听就听,可我却受不了他们。”

    赵谌脸色不愉,不悦地道:“这些酸措大,平日里皇室花一文钱,就像从他们腰包里掏似的,整天价低叫苦。上月还上书户部库、太府仓不堪重负,要扩大库房,连窜钱的绳子都烂了,还叫着没钱可供奉,真是可恶。”

    其实,也不难理解,王秀的全力支持海商,实施海外扩张的政策与鼓励民间工商业发展,已经让朝廷收入大大增加,加上东南未受兵祸,小股匪患被迅速平定,经济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去年的赋税便超过了开国以来最高收入。

    今年,显然有要达到新高峰,超越两亿不在话下。

    不要怀疑,历来农桑安邦定国,工商富国强兵,一艘海船归来,就是百倾良田的税赋,那一个船队又有多少?这个非常简单的算术,只要不是白痴都明白。

    更何况,大宋开国理念非常独特,并不排斥商人,相反朝廷出色的理财大臣层出不穷。

    不过,就算家国不断富足,王秀还是坚持节俭,而且朝野主流也非常赞成,一致认为钱要用在收复失地或是应该用到的地方,而不是无节制地皇家营造,每一文钱都要有价值。

    士人的理念非常独特,有的人反对王秀,有的人支持王秀,却并非全然支持和反对,内外库的分离,持节俭论调成为主流,无论是支持王秀还是反对他的人,都很赞成他的主张,并逐渐完善财政体系,让赵谌动用外朝钱粮极不方便,引起他极度不满,私下里不止一次暗骂外朝大臣。

    其实,王秀和很多士人的理念,有着某种共同点,那就是吸取历代革新的弊端,竭力实现开源节流。

    朱琏微微蹙眉,生硬道:“官家,那都是封椿钱,需要年年积累,都是用来经邦治国,封赏吏士所用,非国事不可轻动。长公主下嫁,亦是国朝喜事,虽不能草率从事,但太仓里的银钱,能不用还是尽量别用,内库钱稳妥些!”

    “大内每日用度很大,内库能有多少钱,恐难拿出百万。”赵谌感觉他很没面子,天子连外朝钱都动不了,还能称之为天子吗?当然,也不是完全动不了,只要他非常强硬,外朝还是会妥协的,只是有王秀在场,外朝借口很多,兑现的相对比他要的少。

    “百万,那么多?”朱琏吃了一惊,没想到赵谌竟如此大方,开口就是百万贯,说的毫不费力。

    赵谌见朱琏惊讶,也觉得海口夸大了,急忙道:“娘娘就这么一个公主,岂能让她平白受了委屈,置办各色用度费二十万贯,赏钱五十万贯,礼费三十万贯,这样才不亏。”

    “官家,此事稍后再说。”朱琏哪想到儿子如斯大方,虽说数目是巨大的,她也有点意动,想把女儿风风光光地嫁出去,却能肯定两府台谏必然极力反对,士林又是一场不小的风波,不能不让她有所顾忌。

    上次,修建玉阳宫,也出现劝谏的声音,说是国朝初定不宜大兴土木,她险些和那些人动了肝火,要不是王秀从中擀旋,说是皇家没有行宫不妥,与其日后地价上涨修建,不如趁着现在便宜,也少浪费银钱。

    不过,公主出嫁和修建行宫不同,朝廷有定制,陪嫁赏赐十万贯,历代很少有公主超出成例。

    台谏风闻制度的完善,士人以驳斥天子过失为抬高声望的台阶,令天子不愿在微末事宜上,被人抓住把柄封驳,也就是当年茂德帝姬出嫁,赵佶给了二十万贯的嫁妆。蜀国公主出嫁是首次破例,那也是内库多拿了五万。

    赵谌心中一百二十个不情愿,但朱琏既然说了稍后商议,他也不敢当面顶撞。

    “福国那边怎样了?”朱琏忽然想到了赵多福,当天被招来质问,立即被软禁府邸,由宗正亲自审问,不知怎样了,她这几天也来得过问。

    赵谌明显脸色一变,狠厉地道:“刚才承认,她是被旧宫人挑唆,因她生的像是姑母,才冒险求富贵。”

    “好大的胆子啊!天下竟有如此相像的人,连我也被瞒在鼓里。”朱琏真是吃了一惊。

    “就是,真是气煞我了,竟然瞒了那么多年,简直是该千刀万剐。”赵谌也非常生气,皇族近支很少,也就是康王、福国大长公主和大长郡主,他对待这些皇叔很亲近,每次都赏赐很大,给予不小的礼遇,想想那么多年对待的人,竟然是冒牌货,简直拿他当傻瓜耍,任谁不生出几分怨气。 ≠miào≠bi≠gé≠,

    “好了,官家自行处置就行了,咱们都应该吸取教训,防备小人使诈,无论是冒充嬛嬛,还是利用四姐构陷相公,官家要多个心眼。”朱琏说的语重心长。

    赵谌一怔,也不是没有可能,人家都能冒充大长公主博取富贵,难不保会移花接木,利用相貌指鹿为马。但是,他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总之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甚感无味,又与朱琏闲谈了几句,告退回宫了。

    当赵谌退去后,朱琏隐隐感到儿子内心不快,这些日子发生太多的事,国事家事接踵而来,实在让人心烦意燥。

    她是决定找王秀谈谈,看看能不能再坚持一下,最低限度满足她儿子的要求,百万不可能,几十万贯总还能拿出来吧!最重要的是缓和父子矛盾,刚才的话也不是白说。

    不过,她也隐隐知道,王秀对制度把持的非常严谨,几乎可以说是底线,能不能成就在两说了。

    “张泉,外面对和议条款反应怎样?”

    张泉久经世故,何尝不明白朱琏心思,但他实在没有能令她满意的答复,只能把与昨日相差无几的话,重复了一遍。

 第八一五章 钟山书院的讲学会

    ?

    王秀的思想,尤其是上下议政会引起人们兴趣,对于在野士人来说,那是绝对有致命吸引力的,而且定位在代表大宋士民,凡事律法大策制定、家国财货度支都要经过议政会批准才行,绝对是加强士人力量的举措。

    聪明人立即就想到,王秀知杭州搞的那一套,各县由乡老名绅组成的议事会,看来是一场预演啊!

    不要说那些讲学意动,学生们更加兴奋,天下的官位就那么多,不可能人人都能当官吧?商人也需要诉求权力,议政会、议事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就算大家退隐朝野,那也能议论事务,表达自己的政治述求。

    无论是支持王秀的人,还是反对王秀的人,对待士人议政议事上,主流观点毫无疑问是一致的,因为利益决定一切。

    根据王秀的主张,官制还要再变革,外朝保持相对独立性,三省彻底合流,形成两府向天子和议政会,共同负责的政治格局。两府中的枢密院,原本是天子的内官衙门,先期不可能裁撤,却必须要从内官中分离出来,权力逐步向兵部转移,慢慢地成为元老重臣的参预军机机构。

    这堂课真是热烈万分,面对学生甚至讲学提出的疑问,王秀一一代为解释,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但大家都有一个心思。如果能实现的话,我能得到怎样的利益?

    可以说,王秀非常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人心的无止境的,都会向往权力。在律法约束下,给予大家同等竞争机会,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有不同的权力可以争取,至于某些旁枝末节,大家有意识地淡漠处理。

    “真君高德,如此,天下士民将和天子共为一体,阴阳循环不竭。”一身羽衣,道门高士打扮的云浩道人,首先对王秀表示赞叹,并向王秀行稽首礼。

    “真人何须如此,在下不过是凡俗人,岂敢劳真人赞誉。”王秀很有礼节地回礼,眼睛却是闪烁的。

    “真君乃仙真,出自太上门下,此通元冲先生寄语。”云浩真人态度非常谦虚,姿态也颇为到位。

    “冲先生好酒,那日一别,又不知在哪里逍遥快活,倒是在下不能有一点清闲。”王秀有点懒散地道,也就变相承认自己是仙真。

    有很多人不知道,但那些讲学却历经宣和年,自然知道张虚白是何方神圣,那是连女真人都要恭敬的得道高人,听说北上三年羽化成仙。

    但是,金军南下却有传言,说是冲先生飘然而去,人不能追,女真郎主求之不得,是有点匪夷所思,大家都那么说,也就传开了。

    听王秀的话意思,难道张虚白在行在?

    “冲先生是散仙,自然是逍遥世间,我辈凡俗小道岂能相望,也只有真君才能和先生交杯畅谈。”云浩真人说得非常真诚,并没有半点做作。

    王秀浅浅一笑,并没有回答,倒是一脸的淡然,心里却颤悠悠地。

    一些学生去私下谈论当年事,开封的那场大水,差点漫进了城里,王秀登城做法就退了大水,似乎有点玄乎。他们听到云浩真人的话,好像明白了点,这年头鬼怪仙真都有说法,还有很大的市场,一些人不觉间有点信了。

    大峰和尚看着王秀,那张消瘦的面庞暮气沉沉,但他的目光是清澈的,似乎在做最后的抉择。

    王秀的目光扫过大峰和尚,他知道这位高僧和云浩道人不同。云浩道人醉心凡俗事物,说白了就是一位士人,大峰和尚是真正的大德高僧,亲自操办路桥修建,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能把他请来,钟离睿花费了不小的心思。

    “山长,冲先生即为仙真,为何不谈笑退了虏人?”一名学生义气激扬地喊了出来。

    云浩真人的脸当即不好看了,王秀的目光转过去,嘴角挂着一抹讥笑。

    在女斋大堂正厅内,李清照正陪着朱琏说话,她也是名门秀女,名声更是誉满东南,当然可以陪太后座谈。

    “居士,哀家都看了,女斋这些孩子不错,居士教导有方啊!”朱琏接过奉上的香茶,温言细语的。

    李清照浅浅笑着,道:“娘娘过讲了,这些孩子多是聪慧,虽然有时刁蛮任性,却也是天性使然,妾身不过善加诱导而已。” 

    女斋名为钟山书院的堂斋,实际上比玉泉山书院女斋更有独立性。王秀和洪真根据朱琏的意见,招收贵族大臣子女的课堂,还设置宫人的讲堂,她让皇后韩氏颁懿旨,大内招收的宫女必须在女斋学习,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女史等级的低级女官职务,对贵族官僚的女眷倒没有强制性。

    不过,玉泉山女斋的成功,让不少贵族大臣送女儿来学习,反正和男生分开,内部进行严格管理,出来的小娘子都是知书达理,又能顺便巴结皇太后,一点坏处也没有。

    李清照也很头疼,宫女倒是好管束,多是来自底层官吏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