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天官人觐见,看看有何办法,官人绝不会坐视不理。”青君惋惜地看了眼赵柔嘉,提出自己的建议。

    “只能如此了!”朱琏幽幽叹息道。

    “娘亲,不需要,孩儿做下的事自己承担,无需王公手下留情。”赵柔嘉心下百感交集,时至今日还有何面目去面对?就是羞辱王新真的事情,也让她羞愧不已。

    “不要耍孩子气,今个就在我这休息,明天见你爹爹。”既然还有一线生机,朱琏又岂能放过,她生怕赵柔嘉做出事情,要留在她身边看管。

    “大哥那边,娘亲要怎样去说?”赵柔嘉没考虑那么多,却把话题转到赵谌身上。

    朱琏脸色又变了几变,她还真没有考虑过,要说给赵柔嘉说起也是心中绝望,不想让女儿怨恨,却不曾想那么远。

    “娘娘,不能再让太上知道。”青君颇为担忧,此事要翻天的,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何况她不看好赵谌,倒是天子可以私下秘密嘱托。

    “一切,等官人定夺。”朱琏实在是心烦意燥,一心希望天色放亮,王秀能够早早进宫。

    这一夜有多少人不眠,又有多少人提心吊胆,好在熬到了大日东升,两府六部九卿等重臣,汇聚在东华门外,大家是忧心忡忡,两天闹腾的大家惶惶不可终日,好歹平息下来,太子成官家,官家变太上,王秀竟然现身平叛,太有戏剧性了,让人感觉眼花缭乱。

    某些前去东华门又脱身的人,那就是惶惶不可终日,恐怕被别人连带说出来,连去公厅也是战战兢兢,一个小动静就吓的掉魂。

    总算是王卿苧仗义,应该是友琴莫言识得大体,还是叫醒了王秀,帮着整理一身官服,准备了丰盛的早点,连王卿苧、王柏等孩子也起来,一家人欢喜坐在一起美美吃了顿。

    当他赶到了东华门,正好是上朝的时间,众人相互交流片刻,一起上朝觐见天子,自然有一番正式的庆典。

    朝会上,沈默率先提议变更年号,并处置挟持太上的逆贼,众人自然是连声附和,这本就是正常路子,任谁也不可更改,赵炅自然是从善如流,只是变更年号需要学士院拟名,等到明年才能改元。

    不过,李纲倒是有异议,认为还是用大中建炎为好,代表着依旧是行朝,国土尚未收复,待他日收复故土,女真臣服,再更改年号为好。

    这个建议也得到相当部分人的支持,尽管数量很少,却依旧让人动心,赵炅难免转向王秀,温声道:“王公意下如何?”

    “臣认为,李大人所言有理,大中建炎取承上启下,重建炎宋,陛下总是要做中兴圣主,还是克定天下改元妥当。”王秀没有客气地赞同李纲,区区小事而已,给李纲个人情算了,再者,平定天下改元对赵炅的统御极为有利。

    赵炅很满意王秀的说辞,颔首道:“那就准奏。”

    钟离睿出班,慢慢地道:“陛下,臣有奏。”

    “卿家说来。”赵炅倒是波澜不惊。

    “陛下,刚刚得到的传报,大王在藩邸畏罪自尽,留有奏章一封。”钟离睿罢手中奏章奉上。

    秦桧、李纲、李光等两府比较冷静,他们早在东华门就听了钟离睿消息,倒是其他的大臣皆是大吃一惊。

    赵构竟然畏罪自杀,难道大王真是参与谋逆?大家心中忐忑不安,几位平素和赵构相善的人,简直是噤若寒蝉,畏罪自尽?不知里面还有没有道道。

    不能不说,赵构隐藏的很深,大家都认为就算他和谋逆牵扯,那也是因为长子郡公赵旉,哪里想到会是这种结局。

    赵炅看完了奏章,脸色变的沉凝,似乎划过些许哀伤,沉声道:“钟离卿家,当场宣读。”

 1445。第1445章 庙堂的斗争

    钟离睿一怔,却没想到是自己,他也没有半点磨叽,直接过去接过奏章,大概扫了眼就开始宣读。

    随着钟离睿不紧不慢的声音,大殿内众人脸色阴晴不定,王秀却是脸色平静,暗自松了口气。

    赵构的奏章内容,正是那天他们达成的妥协,承认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从开始操纵整个兵变过程,甚至瞒着子女,准备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再雷霆一击,彻底控制大内,就算没有说刺杀天子,也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一句话,承认自己所谋划的,坦白自己要夺权称帝。

    众人真是惊骇万分,谁都没想到竟然是这样,平素温文尔雅,绝不干涉朝政只做学问的赵构,竟然隐藏的那么深,实在让人起了鸡皮疙瘩。

    王秀很满意,看来赵构还是履行了默契,只是没有或者受到审讯,却是某种程度的遗憾。不过这样也好,作为声名卓著的藩王,也应该有自己的体面,既然选择了自裁,那就一切烟消云散,不是还有杨沂中嘛!大有文章可做。

    当奏章宣读完毕,大殿内陷入了沉默,几乎无人怀疑奏章的真假,这种事不可能拿来玩笑,而且大家开始传阅,无论是笔迹还是风格,都是赵构的,没人能够模仿。

    众人诧异赵构的疯狂,没想到竟然藏的那么深,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在场不少人还和其交好,现在想想不吝而寒。

    “没想到大王竟然走到这步。”李纲深深叹了口气,几天来他还抱着希望,寄望于赵构的事是假的,现在看来其完全是隐藏在背后的毒蛇。

    “陛下,藩王谋逆作乱,意图染指大统,绝不可宽恕,臣奏请削藩国爵位,子女全部落为平民,交付宗正问罪。”秦桧眼珠子一转,决然站出来妄图一搏。

    他也是没有办法,既然自己丧失了先机,只能通过力挺王秀,严厉处置反叛者,才能挽救自己的政治地位,昨天夜里王秀那两句话,依然环绕在他耳边,既然做了中间势力,那就要不偏不倚才有自己的活路。

    李纲眉头微蹙,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赵构奏章里承子女不知,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既然藩王作乱,定然要被削藩赐死,子女不可能再留在宗正玉牒中。

    倒是李光看了眼秦桧,很不乐意地道:“秦大人,有些过了,藩王作乱干郡公何事?”

    “君不见长子郡公率军围玉阳宫?”秦桧倒是来了气势,毫不客气地道:“大王犯上作乱,郡公率军参与,谁知还有哪个参与,还望陛下三思。”

    这话说的诛心,简直是一竿子都扫了,按照秦桧的意思,整个藩王府邸都要受到牵连,手段颇为毒辣。不过,却没有几人能反驳他,历来犯上作乱要族诛,既然皇室无法实施族诛,那叛乱藩王的宗脉也要被一网打尽。

    “几位郡公年幼,自然是不知,何况还有郡主?”沈默说句公道话,谁知还有哪个参与,具有太多的歧意,不光是指藩邸,要是被秦桧得逞,恐怕会造成很大的波折。

    在场老油子哪个不是人精,转瞬就明白秦桧的意图,这是要扳回一局的举动,要再不主动点,恐怕首相位置做不长久,死道友不死贫道,放在自己身上又怎样?

    不过,此事干系重大,搞不好真能形成大规模的清洗,引发政局的动荡。

    李纲绝不能坐视不理,他恨恨地瞪了眼秦桧,厉声道:“万万不可,众人都是被胁迫蒙蔽,陛下初登大宝,决不能牵扯太广,以免被虏人所趁。”

    赵炅年纪虽小却知轻重,目光落到王秀身上,稍加沉吟道:“王公以为如何?”

    “率臣岂敢干预庙算。”王秀心下算计,对秦桧的搅屎棍行为,还是颇为满意的,只能把事态扩大化,才符合他最初的谋划,把利益最大化。

    当然,他并不希望事情不可收拾,事态扩大化不等于大清洗,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才是权谋手段。

    “王公是资政殿大学士,朝廷元老重臣,朕年幼登基,还望王公赐教。”赵炅北上态度放的很低。

    王秀心下满意赵炅态度,这才是能屈能伸的英主,看来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也就顺杆子下来,温声道:“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却不知可行否?”

    赵炅端坐在御座上,很平静地道:“王公请讲。”

    “秦大人所言大王谋逆,的确是现实,长子郡公参与围攻玉阳宫,那也是不假,所谓首恶也不为过,朝廷要不严惩恐怕难以震慑宵小。”王秀稍加停顿,没有去看某些人铁青的脸色,组织好语言又道:

    “只是几位郡公年幼,正在读宗学,对谋逆事恐怕并不知晓,还是由官家接进宫中抚养,也算全了皇室仁德,又能就近监控,两全其美。”

    “至于那些乱臣贼子,当然要********,却还要甄别分类,不能冤屈了好人。”

    这话,可以说把秦桧、李纲的建议综合,等同于必须要严厉处置,却还要控制范围,以免造成人心恐慌局面。

    秦桧嘴角一抽,又被王秀给利用了,让自个做了出头鸟,把事情给挑起来,得罪人的都被揽过去,好人又让王秀做完了,真是晦气到了极点,只是能保住他的地位,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

    “王大人持中之论,的确上善。”李纲见王秀表态,也就松了口气,既然王秀态度中肯,李正民和一批官员保住了。

    “陛下,刑部、大理寺、兵部正在抓紧审讯逆贼,却还要几天时间。”李光中规中矩地禀报。

    “那就加紧审讯,还要卿家和沈卿家操劳,务必不放过一个,也不冤枉一个。”赵炅语气尤为客气,却充满了决绝,显然采纳了王秀的建议。

    要说不恼火绝不可能,自己差点没有逃出来,要不是高仁、潘习、简雍等人誓死营救,恐怕今个又是另外的局面。

    “王大人为首功,理应主持大局。”李光意外抛出一句话,说实在的,他真希望王秀能够留下几天。

 1446。第1446章 权谋和自信

    王秀并没有特别表示,他的目地彻底达成,威胁赵炅的势力被彻底挖出来,其他小鱼小虾也都难逃,至于那些墙头草,就从来不在他眼中,当然不会留在行在,北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得罪人的活让别人干好了。

    同时,有感于李光的好意,温声道:“北方事急,不能耽搁,快的话今夜就要北上。”

    “王秀星夜兼程,怎么不休息几天?”赵炅吃了一惊,竟有几分动容,南北数千里驰骋,这份恩情和忠诚,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相信臣南下消息,已经过了扬州,再不回去怕平添变数。”王秀有自己的担忧,平心而论他并不怕兀术南下,先不要说他在不在场,在战争大策既定情况下,宗良、辛炳无不是持重大才,岳飞、韩世忠等人也是名将,足以把金军拖住,怕就怕行在的风潮动摇军心士气。

    他之所以要匆匆而去,除了要尽快回去稳定军心,主要还不想惹上是非,大盘子定下来,具体的操作就让其他人去完成,就像他让秦桧出头,料定李纲会保全某些人,自己从中做出最佳权衡,这才是当权者的上善手段。

    “陛下,王大人身系数十万大军,天下士民无不翘首张望。”李纲本着大局为重心态,也非常赞同王秀北上。

    “既然如此,只能辛苦王公了!”赵炅叹了口气,王秀给他亲切的吸引力,而且是发自心里的亲善,又道:“让御厨准备各色点心,还有御酒九瓶,请王公路上享用。”

    天子赏赐金银珠宝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