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侯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收到宣府的急奏之后,正德皇帝立即召见张知节。张知节在还没有入宫的时候就知道了宣府的急奏。
  正德皇帝并没有因为宣府的急奏而忧,因为他心中有底气,虽然边军不振但是却国力强盛。如今张知节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北边,他相信北边的军务一定会改观的。他对张知节有着充足的信心。
  “臣张知节参见皇上!”张知节进了乾清宫行礼道。
  “知节,宣府急奏,草原上又有异动。鞑靼劫掠了朵颜三卫,朵颜三卫受创不小。”正德皇帝扬了扬手中的奏章道。
  张知节虽然知道宣府急奏,却还不知道具体内容,闻言疑惑道:“这鞑靼劫掠了朵颜三卫这是好事啊,朵颜三卫一直就是墙头草,瓦剌强大的时候摇摆于朝廷和瓦剌之间,如今鞑靼崛起,朵颜三卫又摇摆于鞑靼和朝廷之间。让他们吃点苦头也好,只要别被鞑靼吞并了就好!”
  正德皇帝听了摇头道:“朵颜三卫被劫掠了之后,也不甘心自己受损,况且被劫掠了牛羊马匹他们也无法过冬。”
  张知节听了笑道:“难不成他们还有胆子攻打鞑靼不成?”
  正德皇帝听了苦笑道:“他们自然是不敢鞑靼的,所以他们正在筹划侵边,劫掠朕的百姓!”
  饶是张知节想了很多也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朵颜三卫被劫心中大怒,不敢将马刀举向鞑靼于是打算劫掠大明。张知节忍不住气急而笑道:“好个朵颜三卫,这是把咱们当成了软柿子了,被鞑靼劫掠了敢怒不敢言,却将怒气撒到了咱们大明的百姓的身上!”
  苦逼加班中。。。。。。
  (本章完)


第1149章 软柿子
  正德皇帝听了也不禁冷哼道:“朕刚刚看了奏章也十分生气,朕还没吃过这种气呢!往年鞑靼侵边,朵颜三卫也曾侵边,没想到在他们的眼里,大明竟然如此软弱,想欺负就欺负!”
  张知节听了沉声道:“自土木一役之后,朝廷就再也没有对草原用兵,所以无论是鞑靼还是朵颜三卫都有恃无恐。”
  正德皇帝听了叹道:“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叹完之后正德皇帝才又振奋道:“那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开海通商国力大增,国库丰盈,朕何须再受这个鸟气?”
  “知节,朕知道你属意整顿辽东,但是如今朵颜三卫意欲侵边,知节你不如就去坐镇宣府吧?”
  其实张知节早在入宫前就已经有了决断,既然宣府出现了战事,那就不必执着于兵发辽东了。毕竟辽东的建州女真现在没有崛起,别说努尔哈赤了,就是努尔哈赤他老子都不知道从他爷爷身上出来了没。
  所以经略辽东也不急在一时,先把朵颜三卫收拾服帖了再说。张知节笑着应道:“臣遵旨,既然宣府告急,那臣就去宣府看看吧!”
  正德皇帝听了高兴道:“好,有知节你去坐镇宣府朕就放心了。京营随你调动,朕许你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定要提朕好好教训一下朵颜三卫。”
  其实正德皇帝心里是有些惋惜的,宣府啊,他真的很想去看看!如今张知节就要前去坐镇宣府了,他是多么想和张知节前往宣府并肩作战。
  只是可惜,这只是他的念想罢了,自从亲征宁王之乱之后,他就不可能再次御驾亲征了。况且宣府不同于江西等地,朝中百官是绝对不会同意他前往宣府的。
  别说朝中百官了,就是太后、刘姬也不会同意他前往宣府,甚至连张知节都不见的赞同他御驾亲临宣府。所以他只能期盼张知节能够替他胖揍朵颜三卫,甚至胖揍鞑靼,好生替他出口气。
  张知节笑道:“臣想征调神机营一万五千军,征调三千营五千骑,共计两万兵力前往宣府。”
  正德皇帝闻言沉吟道:“是不是太少了,虽说朵颜三卫首鼠两端,但是实力不容小觑。而且草原上有利于骑兵作战,你可多带些骑兵。也从五军营中带些步卒,虽然神机营的燧发枪能够上刺刀,但是比之长枪还是要差一些。”
  张知节不置可否道:“皇上,臣不打算多征调京营,京营还要镇守京畿,区区朵颜三卫侵边不宜大动干戈引得民心动摇,况且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臣先去宣府看看再说吧!”
  正德皇帝听了觉得张知节说的也有道理,他也没想让张知节一口气就荡平草原。毕竟太宗皇帝雄才伟略,也是在洪武朝的基础上数次北征才慑服草原。
  这次只要能把朵颜三卫教训一番就能替他出口气了,以张知节的本事带着两万兵力驰援宣府,在加上宣府的兵力也应该足够了。
  正德皇帝点头道:“也好,你有什么需求尽可以对朕明言。”
  张知节笑道:“陛下就等着臣的好消息吧!”
  宣府急奏的消息在京里传了开来,倒也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每年到了秋季经常会有蛮夷侵边,有时是瓦剌,有时是鞑靼,有时是女真。
  甚至有时候会一起发生,所以每年到了入秋就是边镇秋防的开始,一直蔓延整个秋冬季都有可能会有蛮夷侵边。所以这已经屡见不鲜了,只要蛮夷没有攻破重镇,这就不算是大事。
  但是今年的秋防终于还是不同往年,因为正德皇帝下旨,由太保张知节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征调京营两万赴边加强宣大秋防。
  这事在朝中引起了热议,一时从来没有出现过宣大总督的职衔,二时皇帝突然派张知节带兵赴边耐人寻味。
  对于张知节总督宣府大同这并没有谁有异议,虽然张知节比谁都年轻,但是论资历他却是最服众的。无论是能力还是功勋都让人信服。
  张知节带兵两万却让人猜测不已。因为两万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你要说多吧,绝对不够北征大漠的,你要说巩固边防吧,只是宣府的兵力也足够坚守了。
  虽然百官热议猜测,但是并没有官员提出异议,因为国库丰盈底气足。区区两万兵力的调动所耗费的粮草银两对于如今的国库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正德皇帝正式下达了旨意,张知节立即从神机营和三千营中抽调将士。虽然边塞苦寒,但是并没有将士退缩,反而十分踊跃。
  因为每次追随提督大人都能打胜仗,都能得到朝廷的封赏,而且如今朝廷国库十分充盈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毕竟每年市舶司押送进京的税银都是几百车几百车的拉。
  最重要的是跟着提督大人打仗从来都没有吃过亏,就算是去宣府又如何?他们跟着提督大人平定霸州之乱,平定了宁王之乱,还有很多人不服气,认为他们远不如边军打鞑靼,他们心里如何能服气?
  边军打鞑靼?边军鞑靼也只是敢躲在城里,他们敢出城野战吗?所以在这些京营将士们的眼里,边军也不过如此!
  张知节调完兵之后就等着整军出师了,虽然宣府距离京城不过才区区四百里,比起远洋出海这点距离不算什么,但是侯府内的众人却是十分担忧。
  因为宣府之外就是蒙古,正是秋防蒙古侵边的时候。虽然太祖皇帝将蒙古赶出了中原,但是对于大明百姓来说蒙古依然是强大的存在。
  特别是自土木一役之后,蒙古各部时有侵边之举,而朝廷却无可奈何,这更加加剧了蒙古的威慑。
  此次张知节带兵前往宣府,紫衣和一叶心里担忧不已所以决定随张知节一起前往宣府。这个决定得到了一家老小的赞同,夫人和徐佳颍都拉着一叶和紫衣的手连声道,一定要照顾好张知节,至于孩子尽管放心,府里一定会照顾好的。
  (本章完)


第1150章 沉重
  宣府,九边第一镇。宣化府于永乐七年设总兵官,始成宣府镇。瓦剌兴起,宣府防务日益凸显,土木堡一役,宣府损毁严重,景帝继位收复宣府,正统年间复修沿边关隘。
  自鞑靼兴起之后,鞑靼小王子年年进犯宣府,宣府防务实乃九边最重。张知节带领两万军从京师出发,迤逦向宣府进发。
  随张知节出京的不只是这两万大军和数百锦衣卫亲卫,还有一百多辆大车和两百多门小型佛郎机炮。这一百多辆大车全都是燧发枪,虽然宣府也有不少火绳枪,却还没有列装过燧发枪。
  此次张知节进发宣府,将军器局的燧发枪全都拉了干净,这就是他的底气,虽然他只带了一万五千神机营将士,但是他却还带了一万支燧发枪。
  燧发枪使用简单要学会并不难,所以只要训练一番,相信很快就派上用场。所以张知节对此行抱有很大的信心。
  张知节的大军自京城出发,关于张知节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的旨意已经到了宣府。接完旨意后,宣府总兵王崇、巡抚姜怀信相视苦笑。
  鞑靼每年犯边他们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相比之下现在只是朵颜三卫犯边,他们的压力并不大。朵颜三卫根本就攻不破重城,顶多劫掠一番就退去了。
  当然了,有大军前来增援自然算是好事,即便是京营将士战力不堪也能壮壮声势不是。但是来了个顶头上司这就让人很不爽了,特别是一个从未在九边待过的顶头上司。
  领兵打仗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就是门外汉的顶头上司指手画脚!当年土木之役,英宗皇帝尽起精锐之师,麾下猛将如云,结果呢?一塌糊涂惨不忍睹!为什么?还不就是因为那老阉贼狗屁不懂,胡乱指挥!
  当然了,这位新鲜出炉的总督大人肯定是比那老阉贼强的多了,毕竟是当今天下名臣。特别是主持开海通商,使得国力日增,就是他们这些边军将士也能感受到好处,饷银发的足了,军械也不拖拉了,总之就是朝廷有钱了。
  所以边军的将士们也都念这位提督大人的好,但是现在他却要来总督宣大了!这就让人不爽了!什么?你说总督大人也是名将,两次率领大军平叛?
  对于这些战功,边军的将士都是嗤之以鼻的,不过是打几个泥腿子罢了!朝廷数次派遣大军都被泥腿子打的丢盔弃甲,终于赢了就被吹上天了,有本事来宣府打鞑靼啊!
  没想到现在真的来了,但是宣府总兵却很不爽,因为人家来是做总督的!他可不想上面有个上司指手画脚,至于那两万京营将士,呵,那都是在京里做大爷做惯了的,来宣府能吃得了苦?
  所以王崇心里不止一次的暗骂,好好的福不享非得来宣府吃沙子!由不得王崇心里不爽,毕竟人家是御前的红人,朝中屈指可数的权臣,若是战事顺利功劳自然都是总督大人的。若是战事不爽,罪责都是他这个宣府总兵的!
  当然了,王崇也只是敢在心里这样想想,表面上是绝对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毕竟人家是什么地位,他虽然贵为宣府总兵,和人家比起来还真是不够看。
  不管王崇心里如何不情愿,总督大人还是带领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接近了宣府。毕竟宣府距离京城也没有多远。
  王崇早早就派出了探马,只等着消息传来出城迎接,这时姜怀信找了来。
  “王将军,总督大人初临宣府,将军打算如何迎接?”姜怀信问道。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这也是王崇一直犹豫的事,按理讲总督大人驾临宣府自然该集齐众将一起出城迎接,但是各参将驻守各路,如今正是秋防的时候,岂敢擅自调动?
  “姜大人,本官正头疼着呢!如今朵颜三卫侵边在即,各处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