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皇子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赵祯!
  责任心,使命感爆棚的赵祯恢复了年轻时的状态,格外勤政,不是年轻时候的傻干活儿,而是目的性十足。
  首当其冲,就是渤海国袭击兴城的事情,赵祯下令,要卯足劲头儿宣传,把所谓大氏的忠勇,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王宁安离京的时候,就给曾布安排了任务,让他弄出报纸,宣扬六艺的理念,扫荡旧派的腐儒。
  这段时间,报纸已经发动起来,深受百姓欢迎。
  有了皇帝授意,报纸更加连篇累牍,报道辽国的可恶,介绍渤海国的情况,把兴城大战说成了一朵花。
  辽国自作自受,恶贯满盈,不堪辽国压榨的部族已经起来了,渤海国就是燎原之火,早晚要摧毁契丹!
  这是在治理恐辽症!
  还有一些文章,类比渤海国和大宋,相比之下,渤海国不过是几百个遗民,就能奋起反击,大宋子民亿兆,土地万里,财富堆积如山。
  为何大宋就不能振奋起来,光复燕云故地?
  不复燕云,有何面目,去见历代先祖?
  整个大宋被震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背着家里,跑去参军,还有人直接往河北跑,希望能帮助渤海复国。
  就在这种风浪之中,辽国派遣张孝杰和萧大祐为使者,来到了大宋,随着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状元郑獬同刘林森。
  见到了赵祯之后,辽国展现了超级强硬的态度。
  “我们已经知道了,大宋册封渤海国王,在辽国背后下手,背弃盟约,所作所为,卑鄙无耻!如果不立刻停手,将渤海海盗交给大辽,只有兵戎相见!”
  赵祯看了辽国的国书之后,只给批了六个字:“你要战,那便战!”


第356章 厉害了,我的皇
  你要战,那便战!
  赵祯批了六个字,却把政事堂难坏了,怎么应付辽国使者啊?
  这六个字送去,那是要打仗的,朝廷准备好了吗?
  粮够吗?
  饷有吗?
  兵行吗?
  马足吗?
  ……
  什么都没有,你想干什么?找死啊?
  诸位相公齐集政事堂,以往相公们对谈,是不把狄青算上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狄青越发举足轻重,贾昌朝把他请来,还让他还自己对坐。
  “狄相公,你给我交给底儿,朝廷有没有实力,对付辽国?”
  狄青道:“贾相公,我不敢随便胡说,耽误了国事,你要求做到什么程度吧?如果要攻打辽国,那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贾昌朝笑了笑,“这个老夫清楚,我的意思是至少不能吃亏。”
  “那也有些难度,不过应该可以做到。”狄青稍微盘算一下,“只是需要足够的粮饷。”
  “要多少?”
  “500万贯军饷,100万贯粮食,足够5万人马支应半年之用。”
  贾昌朝寻思了一下,“包大人,三司那边如何?”
  包拯干脆摇头,“现在三司只能挤出30万石粮食,至于军费吗,最多200万贯,非是我不愿意鼎力相助,实在是国库空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各种用度实在是太多了。”
  包拯做事踏实,他又和狄青关系不错,拿出这些,绝对是尽了力,可是缺口还有一大半,那可要怎么办?
  韩琦看了眼富弼,只见富相公低垂着头,一语不发,韩琦眼珠转了转,索性也低下了头。
  唐介沉着脸道:“军国大事为重,老夫以为可以暂时削减百官俸禄,或者向大户们借一些钱粮,总而言之,不能认输了。辽国太嚣张了,这些年大宋受的气还少吗?我们这些人,难道连渤海的遗民都比不上吗?”
  唐介素来耿直,从沧州回来,更是处处维护渤海国,只是百官的俸禄岂是随便能砍的,至于借款……对了,贾昌朝突然眼前一亮,“咱们放着财神爷不找,在这里瞎商量什么!”
  贾相公急忙让人去把赵宗景请了过来。
  自从小皇子诞生,赵宗景从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一落千丈,顿时王府安静了不少。
  还有人盛传,说他的好兄弟王宁安已经转投曹家,赵宗景众叛亲离,每日借酒消愁,已经完蛋了。
  当你如日中天的时候,什么缺点都会被掩盖,或者忽略。只是一旦出了麻烦,各种事情就纷至沓来。
  就连赵宗景媳妇的事情又被拿出来讨论,还有人宣称,澜王妃曾经给他唱曲,喝酒……种种传闻,甚嚣尘上。
  诸位相公或多或少,也有耳闻,他们以为见到赵宗景,会是一个疲惫颓废的模样,哪知道这位小王爷神采飞扬,丝毫看不出来倒霉的模样。
  贾昌朝把事情介绍清楚,然后笑道:“国事为重,皇家银行这边,能不能出资,帮着朝廷渡过难关?”
  “不能。”赵宗景回答很干脆。
  贾昌朝脸色就是一变,“小王爷,何必拒人千里之外呢?”
  赵宗景呵呵两声,“贾相公,皇家银行是做生意的,没有赚头儿的事情我们不会干的!”
  “利国利民也不干吗?”贾昌朝追问道。
  赵宗景笑道:“贾相公,你也不用吓唬我,百姓常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我奉劝诸公一句,你们最好想想,拿什么和皇家银行换这笔贷款,只要有好处,我们肯定点头!”
  贾昌朝和大家伙互相看了看,只见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借钱买马的事情还没完呢,眼下皇家银行的账房天天盯着三司,等于请来了一尊太上皇,弄得文官们很不舒服。
  再让,还能让什么?难不成把财权拱手让给皇家银行?
  大家伙都默默摇头,十分不情愿。
  赵宗景斜靠在椅子上,很没有形象道:“赛马场的工程完成了,上个月进行了12次赛马比赛,光是股利分红就有30万贯。六艺学堂搬迁到京城,正式更名皇家书院,工程预计三个月之后完工,前天皇家银行刚刚主持了几笔土地拍卖,皇家书院周围的土地比之前的樊楼周围,还贵了三倍!土地入账500万贯……”
  赵宗景连续念了好几个成功的案例,然后得意道:“钱,皇家银行是不缺的,诸位相公,恕小王直言,你们缺少调动资本的脑袋,要是二郎在这里,早就把事情谈妥了,根本不用这么费劲!”
  狄青突然福至心灵,笑道:“小王爷,假如王大人在这里,他会拿什么和你换?”
  “他?那小子一肚子心眼,他才不会拿自己的东西换,更不会吃亏,如果我所料不差,他应该拿渤海国的贸易特权和我们换。”
  “渤海国,贸易权?”
  贾昌朝不解,问道:“小王爷,渤海国不过几百人,他们有什么贸易啊?”
  “这叫长远投资!”赵宗景道:“现在渤海国不值钱,可是过几年呢,万一他们光复了失地,拥有几百万人口,辽阔疆域,那可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皇家银行可就赚了一笔肥的。”
  王尧臣还是不明白,问道:“一旦渤海国没有成功?或者以后的贸易不多,你们岂不是赔了?”
  “对啊,做生意吗,有赔有赚,机遇和风险并存,不冒险就能赚到钱,有这种好事吗?”
  贾昌朝把几个人叫到了另一间屋子,讨论了半天。
  大家伙算计了一下,渤海国和大宋的贸易,眼下能有几万贯,几十万贯就顶破天了,日后什么样谁知道,反正啊不用大宋掏钱,答应了就是。
  就这样,赵宗景和政事堂又签署了一项合同,皇家银行提供四百万军饷借款,不需要朝廷利息,只是特许皇家银行专营渤海国和大宋之间的贸易。
  这份合同签完,当天下午钱就转到了三司的账上。
  赵宗景的效率让人刮目相看。
  哎呦,这位哪怕无望皇位继承人,可是握着皇家银行一天,那就是大宋的财神爷!
  赵宗景露了一手,这回再也没人敢乱嚼舌根子,毕竟皇家银行可掌着大宋一半的财权,而且看起来,这个银行可比苦逼的三司要厉害多了,拿出那么多钱,一点不犹豫。
  他们的腰包到底多深啊?
  大家伙猜不透怎么回事,可是赵宗景心知肚明,他娘的又赚大了!
  他和贾昌朝签约,拿到了特许贸易权,只是这个贸易权很笼统,假如渤海国从别的地方进口货物,转卖到大宋,似乎也是要归皇家银行管理。
  而且为了扶持渤海国,渤海的货物进入大宋,是有关税优惠的……偏偏之前章敦和柳羽又付出惨重的代价,打通了和倭国的商路。
  这样一来,一条发财的路子就出来了。
  从倭国弄到金银,转手渤海,卖给大宋,享受关税优惠,反过头,再把货物经过渤海国,转卖给倭国,本就是暴利的生意,加上关税优惠,简直钵满盆满,不要赚得太多啊!
  区区400万贯,就换来了这么大的一块肥肉!
  赵宗景突然明白了,那怪王宁安那么横呢!
  当你能点石成金的时候,什么帝王,什么宰执,什么神佛,谁老子都不在乎,老子就是这么牛!
  赵宗景的三观彻底被颠覆了,从这一天开始,他把精神头都放在了研究银行上面,三天两头往王家跑,专门去请教白氏,还真别说,等到王宁安再见到他的时候,都对这小子的进步目瞪口呆!
  钱粮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宋君臣的腰杆瞬间硬了起来。
  贾昌朝代表政事堂,给辽国回了一封国书,大宋坦然承认,的确是册封了渤海郡王,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
  至于说渤海国从大宋这里拿了武器,甚至说是宋军假扮渤海士兵,去大辽捣乱……这都是无稽之谈,大宋绝对不接受污蔑。
  渤海国曾经是中原的藩属,他们愿意重新入贡大宋,大宋上下没有理由反对……至于渤海和辽国的战争,大宋将秉持中立态度,绝对介入冲突。
  当然,如果辽国执意把战火烧向大宋,那就唯有血战到底!
  大宋可不是吃素的!
  ……
  自从澶渊之盟以后,大宋和辽国的国书都是客客气气,甚至说是卑微!唯有这一次,从里往外,透着硬气。
  不但如此大宋方面还有行动,赵祯将驻扎京城的5000静塞铁骑调到了雄州,交给了老将军王德用。
  同时赵祯任命河间知府王宁安出任河北东路安抚使,王德用出任河北招讨经略使,统御河北各路人马。
  另外赵祯还调次相曾公亮进入西府,担任枢密使,和狄青同掌军务,换句话说,狄青这张王牌,随时可以打出去。
  辽国有多少本事就使出来吧!大宋等着呢!
  王宁安刚从海上回来,就接到了旨意,升不升官他倒是无所谓,只是赵祯突然霸气外漏了,让王宁安大吃一惊。
  王良璟十分得意,“陛下果真振作起来了!大宋什么都不用怕了!”
  “有那么大的作用吗?”王宁安还在怀疑。
  王良璟哼了一声,“傻小子,几十年前,先帝到了澶州,哪怕萧太后都要退避三舍,只要圣人有决心,何惧辽寇百万兵!”


第357章 王家武士团
  一个帝王的意志究竟有多重要,王宁安终于有了切身体会。老爹神采飞扬,恨不得立刻上阵杀敌,仿佛多少辽兵都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光是他这样也就算了,河北的各路人马全都气势如虹,一个个摩拳擦掌,激动无比。
  老将军王德用接到了圣旨之后,更是老泪横流。
  他年纪太大了,当初年轻的时候,他就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