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下午有梨园的戏班子演戏。”
  “哦,哪一段?”赵祯好奇道。
  “是《锁麟囊》。”
  赵祯颇有文化修养,论起成就,在宋代的诸位皇帝之中,仅次于创立瘦金体的亡国之君。对于戏曲赵祯也多有涉猎,这几年汴京最热的曲目就是《莺莺传》,才子佳人,人皆爱之,只是最后张生竟然抛弃了崔莺莺,还大骂她是妖孽,祸水……虽然女子勾引男人,与礼法不和,可是张生如此无情无义,也难免令人心生厌恶。
  赵祯听了两次《莺莺传》之后,就不想再看了,没想到今天竟然出了新的曲目,他来了兴趣。
  “陈伴伴,不知道这《锁麟囊》是哪位大才的作品,又写了什么故事?”
  陈琳呵呵一笑,“据奴婢所知,《锁麟囊》是一位少年所作,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或许更加年轻。”
  赵祯一听,更加喜悦了,宋代是推崇神童的年代,五岁作诗,七岁作文,幼童口出惊人之语,丝毫不以为怪,反而视作星宿下凡,倍加推崇。各地出现了神童,都争相上奏朝廷,赵祯前不久还赏赐了四川的一对神童兄弟。
  骤然听闻有少年能做戏曲,更是大感意外。
  “陈伴伴,写诗作词,或有天授,可话本传奇,却要洞察世事,明晓人情百态,长一颗玲珑心肠。只怕小小年纪,未必能体会其中三味,又如何能做出妙篇?”
  陈琳微微颔首,“官家所言极是,可是奇就奇在这里,老奴琢磨着没准是上天给官家送来了宝贝,也未可知!”
  “朕就去看看这《锁麟囊》究竟写的如何!”赵祯笑着同意了。


第49章 有个粉丝叫赵祯
  “薛香灵扶危济困,赵守贞知恩图报。更兼苍天有眼,好人终得好报。真是一出好戏,好啊!”
  赵祯从戏台回来,往寝宫走着,一边走,一边感叹。
  白发苍苍的老太监陈琳陪笑道:“谁说不是,老奴听了一遍,也感慨不少。官家说得好啊,苍天有眼,官家几十年如一日,爱民如子,连一碗羊肉汤都舍不得喝。老天爷会厚报官家的。”
  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刚刚登基的赵祯形同傀儡,陈琳不离不弃,照顾了赵祯几十年,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
  不久前,夜半三更,赵祯腹中饥饿,想要喝一碗羊肉汤,可是一想到如果讨要,要麻烦宫中的奴婢,而且御膳房每天都会准备一只羊。劳民伤财,浪费可惜,赵祯就空着肚子睡到了第二天。
  后来他才告诉陈琳,堂堂皇帝,亿兆百姓之主,竟然连一碗羊汤都舍不得喝,难怪老陈琳心疼赵祯。
  “唉,陈伴伴,朕不敢奢求老天会厚报。三年多了,是朕对不起范卿啊!”
  一个皇帝,不是勤俭仁爱就够了,还要有魄力,有意志,大宋国朝远远不像表面上那么繁荣安宁,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弊端丛生。
  在几年前,以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领导的庆历新政,仅仅一年出头,就烟消云散,被寄予厚望的诸位相公纷纷离京,新政黯然收场。
  作为鼎力支持新政,又一手毁掉新政的皇帝陛下,赵祯心中难免惭愧。
  朕不过是守成之君,既不能收复燕云,又不能革新弊政,实在是算不得好皇帝,所以老天爷降罪,年近不惑,连个儿子都没有,这就是朕的命!
  赵祯突然落寞萧条,低着头不说话,正在这时候,突然有小太监急匆匆跑过来,在陈琳耳边嘀咕了两句,陈琳立刻大喜过望。
  “官家,朱才人有了!”
  “什么?”
  赵祯一愣,随后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终于又有人怀孕了,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皇家子嗣艰难,小小孩童,担不住皇家的富贵啊!
  “陈伴伴,你立刻安排人手,好好照顾朱才人,绝对不能出一点意外!”
  “老奴遵旨。”
  陈琳立刻安排去了。
  妃嫔怀孕,赵祯仿佛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找回了自信。看过朱才人之后,回到寝宫,又想起了《锁麟囊》,越想越觉得这部戏有味道,因果循环,果然如此,皇帝陛下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写故事的人也来了兴趣。
  “陈伴伴,写《锁麟囊》的那位少年,名叫什么?可还有作品?”
  “有!”
  陈琳痛快答道:“老奴抽空问了戏班子的人,他们说这部《锁麟囊》来自沧州,是一个茶馆说书人讲述的,不只是《锁麟囊》,还有一部叫做《珍珠衫》,都是别人不曾说过的段子。不过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两部。”
  “哦?还有好的?”
  “有,是长篇的历史演义,叫做《三国演义》,据说已经出了二十几回。”
  “《三国演义》?好大气的名字。”赵祯好奇道:“陈伴伴,可有文稿?”
  “实不相瞒,由于这部书还没有说完,并没有正式出版,只有些喜欢这部书的人,抄录了一些大概,在两个月之前,陆续传到了京城。”
  陈琳的确会办事,他让小太监把搜集到的文本献给了赵祯。
  翻开了第一页,一首《临江仙》赫然出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味道,真是有味道!”
  赵祯感叹着,往下看去,他最初不过想要消遣一下,哪知道越看越是入迷。从下午一直看到掌灯,连晚膳都没吃。等到看完了手抄本之后,心里抓挠,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他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一见陈琳还陪在旁边,赵祯有些羞愧。
  “陈伴伴,真是玩物丧志啊!居然为了一部话本,耽搁了朝政,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
  赵祯算是个很勤政的皇帝,早年曾经累得昏倒,即便做了皇帝几十年,他也丝毫不懈怠,断然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
  自从和李元昊议和之后,烦心的事情少了很多,能干的相公们会把朝政处理得妥妥当当。赵祯只需要把握大局即可。
  他看了一阵,已经到了三更十分。
  再看一本,就可以休息了。
  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随手翻开。
  这一看可不打紧,赵祯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
  “简直反天了!”
  气得赵祯一拍桌子,震得茶壶茶碗乱响!
  一个个小小商人,竟敢向辽国走私百万斤烈酒,而且还窃取朝廷的粮食,供养辽狗!简直岂有此理!
  豢养匪徒,结交外国,光是这两条,就能废了崔氏一门。
  “包拯不愧是干吏,才短短几个月之间,就查清了如此大案,替朝廷揪出一个大蠹虫,真是了不起。”
  赵祯赞叹着,翻到了最后,就是包拯开列的家产清单,钱60万贯,银45000两,黄金8000两,东珠3斗,骏马100匹,其中北地马4匹,貂皮150领,金银器皿500件,田产20000亩,酒坊12座……种种折算,差不多有150万贯之巨!
  小小的沧州,大大的蠹虫。赵祯不只是愤怒这么简单,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之中缓过来,物价飞涨,军费暴增,使得大宋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崔家的财产,差不多能顶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包拯不止立功了,还立了大功!
  有功赏,有过罚。赵祯当然不会吝啬赏赐,他仔细看着包拯的扎子,其中提到的功臣不少,可是一个名字让他眼前一亮。
  “王宁安虽然尚在冲龄,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发现崔家秘密酒坊,识破崔家走私隐情。参与缉拿崔钰,出力甚多,其父王良璟,乃是将门之后,力战辽国勇士,捣毁野狼谷,居功厥伟……”
  包黑子在扎子中,极力赞扬王家父子。
  赵祯指着王宁安的名字,又把《三国演义》的手抄本拿了过来,封面上赫然写着“王公宁安著,某某手录”。
  “陈伴伴,你说这个王宁安,是不是写《三国演义》的那位?”
  陈琳也是一愣,出了神童,当然是喜事,如果这位聪慧的少年不光会写话本,还能为朝廷分忧,那可就是士人的表率了。
  而且包拯还提到王家出身将门,可貌似没听说过有谁家的后人叫王宁安啊!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
  陈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就跑了一个来回,他们的手里还带着最新出来的15章《三国演义》。
  “官家,果然是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他迷上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家之言,可是其中勾心斗角,文韬武略,所在多有,各种人物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大受启发,赵祯都觉得获益匪浅。
  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赵祯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舍不得睡觉,简直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
  会写东西,又能为朝廷出力,真是难得啊!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王宁安儒林郎,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勉力他好生用功,为国效力。”


第50章 御批三国
  “王兄,小弟提前道贺了。”
  马汉抱拳,向王良璟深深一躬。历来小道消息都比正式的公文要快,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小道消息,陛下赐官王宁安,给了正九品的儒林郎。
  可别觉得官小,宋代科举的头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只比王宁安高了一级而已。
  还不到十三岁的娃娃,拿到了好些人熬了半辈子才能熬到的官职,当然是可喜可贺。不只是王家,整个沧州都与有荣焉,绝对要写入县志。
  包黑子虽然厉行节俭,依旧拨了一百贯经费,迎接钦差大人,要把赐官仪式办得热热闹闹。
  马汉提前道喜,是要请王宁安去知州衙门,包拯会亲自给他讲解接旨的礼节。王良璟弄清楚来意,咧着大嘴笑了起来,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宁安,这下子你可光宗耀祖了!”王良璟兴匆匆找到了儿子,把事情说了一遍,就赶快催促王宁安去衙门。哪知道王宁安眉头深锁,似乎有些不高兴,面色十分凝重。
  “臭小子,看把你高兴的,都傻了?”
  “没有!”王宁安认真道:“孩儿准备辞了,我不要这个儒林郎!”
  “为什么?”王良璟大惑不解,好好的官职摆在面前,干嘛不要!你小子是吃错药了,还是脑袋烧糊涂了?
  “告诉你小子,光宗耀祖的事,你别犯驴,小心我抽你!”
  “爹!”王宁安用力摇头,“你说,陛下为什么给我赐官?”
  “为什么?喜欢你呗!”
  王良璟憨厚笑着,终于想了起来,马汉说了,是王宁安帮着铲除崔家,又著书有功,龙心大悦,才赏赐了一个官职。
  “对付崔家,我是出了力,可是衙门里的诸位,上至包大人,下至普通差役,甚至老爹你,通通都出了力气。大家伙的赏赐没有下来,唯独给我一个儒林郎,其实说穿了,就是《三国演义》,陛下看着高兴,心血来潮,就给了我一个官职。”
  听完儿子的分析,王良璟下意识点头,又追问道:“那有什么不好?”
  “当然不好!”
  王宁安断然说道,别人没有,唯独给了他,难保不会有人心存芥蒂。而且一个区区九品官,只是多拿一份俸禄,要说有多少的好处,未必!而且儒林郎是文官散阶,偏偏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