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孝看着手里的战斗手枪,一双眼睛瞪得老大,嘴也不由自主的张开,半天没有合拢。
“这就是他们公司生产的新式样枪。”牛敬业说道,“既可以打单,也可以打连,在回来的路上我和老蔡试了试,非常趁手,老蔡简直爱不释手。”
傅孝好半天才恢复了镇静,说话的声音竟然透着一丝沙哑:“这个人……真个是世间少有的奇才!”
“我提出来合作的事,他答允得非常痛快。”牛敬业有些兴奋地说道,“他还说想要和咱们合作生产销售枪炮,我觉得这是有大利的买卖,就答应了。不过没把话说死,因为这事还需要和润你来拍板。”

第五十章 青岛之哀

“这件事你决定得没错,应该和他在纸面上坐实这件事。”傅孝看着牛敬业,有些不满地说道,“这笔买卖要是叫别人抢了去,咱们可就亏大了。”
“兵者,凶器也。枪炮可都是用来杀人的用具,我怕您认为制造销售枪炮有失人道,所以……”牛敬业小心地答道。
“敬业你啊!迂腐!迂腐啊!”傅孝摇了摇头,有些激动地说道,“菜刀锄头能不能用来杀人?木头棒子能不能用来杀人?难道因为可以用来杀人就不用了吗?”
“这倒也是。”牛敬业有些奇怪地看着傅氏家族的掌门人今天的情绪激动有些异常,没有再敢说话。
“制造这样的精良枪械,绝不是在作坊里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新式的加工设备和精炼的钢铁,才能生产出来。”傅孝举了举手的“五十响”,沉声说道,“能做出这样的好枪,证明他们的工业技术底子很厚,并不亚于汉阳厂,他们现在所差的是规模太小,所以才寻求和我们合作生产。知道咱们国工业差的是什么?就是这技术!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傅家几代先人实业救国的理想,很可能就此实现!”
“当今世界,各国皆以展工业为第一要务,凡欺凌我华之列强,无不是工业大国!”傅孝将枪放在了桌子上,取过一张报纸递给了牛敬业,“你看看吧!日本人已经开始向青岛动手了!你说!他们凭什么就敢这么猖狂霸道?!”
牛敬业接过报纸,看着上面一艘艘日本军舰在海面上行驶的大幅照片和下面触目惊心的标题,禁不住长叹了一声。
“青岛一失,日本即可握我山东,入我华堂奥,则我华危矣。”
“所以说,这生产枪炮的买卖,咱们一定要做!而且还要做大做强!”傅孝说着,又看了看桌子上的枪,“他们这枪已经造得很好了,只是不知道炮造得能怎么样。”
“他们已经造出来了一种配备给第五混成旅的小型火炮,很是轻便,但威力却绝不比大炮差。我在他们那里看过这种火炮试射,很是厉害,据说双龙镇保安队就是用这种火炮打跑了土匪的。还有一次土匪在夜里冒充官兵来抢盐矿,也是被这种炮打得死伤累累,狼狈逃蹿,连匪都被击毙。”牛敬业说道,“我在他们那里还看到了更大的炮的设计图纸,他们的一位技师说研制工作已经开始了。”
“你一定要把这件事落到实处,敬业。”傅孝说道,“这些枪炮越早造出来越好,因为孝安那里肯定能用得上。”
“放心好了,和润。”牛敬业说道,“这些事情就交给我好了。”
傅孝点了点头,不再说话,此时他又拿起了那把“五十响”,仔细地把玩观看了起来。
94年9月日,日军在胶东半岛北岸的龙口及胶洲湾登陆,并开始向山东腹地推进。9月日,在立地位受到破坏后,迫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国政府被迫援引日俄战争的“先例”,宣布潍县车站以东为日德“交战区”,以西为“立区”。日军对国政府的声明不予理会。9月5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o月5日,日军占领青州车站,o月6日,日军占领济南车站,并宣布接管胶济铁路(此前的9月日,国政府曾经宣布从德国手接收该铁路)
北京,居仁堂。
“……日军所到之处,暴行层出不穷,我国百姓惨受蹂躏,一如日俄东北交兵之时。”一位官员向坐在西式总统大椅上的袁世凯报告道,“因连日大雨,日军强占我民住宅躲雨,将宅主驱逐于外,室内食品财物,抢掠一空。凡日军所经过之沿途村落,男丁尽被抓去挑水砍柴,妇女多遭掳掠,如有不从者,尽皆处斩,至有全村被屠者。胶济铁路沿线所有矿山全被日人没收,日人还在所占各县设立军政和民政署,架设军用电缆,驱逐地方官吏,占领警局,强征粮草,杀伤百姓……”
听着报告的袁世凯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看着坐在周围一言不的官武将,不由得出了沉重的叹息。
“真是欺人太甚!”袁世凯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踱着步,“日本人这是摆明了想要占据山东全境!直逼我京畿腹地!居心险恶!居心险恶啊!”
“日人早就有图谋青岛之意,这一次欧战爆,他们当然不肯放过机会。”袁世凯的席谋士杨度摇头叹息道,“总统如不愿日军继续深入,可命陆军进行抵抗。”陆军总长段祺瑞淡淡地说道。
“你上次不是说过,以我**队之现状,只能抵抗四十八小时吗?”袁世凯有些恼火地转过头,看着这位北洋宿将,大声问道。
“仅以京郊各地及临近山东各军而论,确实仅能抵抗日军四十八小时。”段祺瑞答道,“如能集全国能战之兵前来山东,以善战之将统一指挥,全力对抗日军,所能坚持之时间,当远不止此。”
“如总统欲与日人一战,蔡锷愿率云南健儿为前驱。”原云南都督蔡锷起身说道。
此时的蔡锷被袁世凯任命为全国经界局督办,是以未着军服,但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仍然是一派军人风范。
“坐下,松坡,坐下。”袁世凯来到了蔡锷身边,有些感动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国难当头,要是全国上下都能象你蔡松坡这样想,就好了。”袁世凯叹息道。
蔡锷本是袁世凯内定的总参谋长,但这一任命,却因为“二次革命”的关系,没有落实。
“现在我国国是初定,不应再轻启战端。”杨度说道,“何况这一次是英日两国联手攻击青岛德军,以我国目前之实力,尚不足以对抗日本,一旦激怒了日本人,以此为借口在我国沿海其它地方登陆,我海陆军又无力阻止,则我国所失,恐不止青岛一地矣。”
袁世凯转头看了看海军总长刘冠雄,众人的目光也随即集在了刘冠雄身上。
“日本海军此次倾巢出动,掩护陆军进攻青岛,第一舰队有大小战舰二十四艘,负责警戒黄海,封锁胶洲湾掩护陆军登陆的为第二舰队,计有大小作战舰艇二十三艘,鱼雷艇十三艘,支援船只十五艘,声势很是浩大。”刘冠雄起身说道,“我海军虽实力不及日人,现已完成战斗准备,如总统决意对日作战,冠雄愿率海军拼死一搏。”
“海军舰型陈旧,又无一舰可与日人之大型战舰相角,去了只能是白白作了牺牲。”袁世凯摇了摇头,无奈地叹息道,“我海军仅有此有数之兵舰,还是留图将来吧。”
听了袁世凯的话,刘冠雄默默地坐了下来。
虽然没有人说批评和指责的话,此时身为海军军人的他,和陆军总长段祺瑞及在座的众位将领一样,感觉到了一种难言的屈辱和无奈。
作为甲午大东沟海战的亲身经历者,每当他回想起在“靖远”舰上指挥战斗的情景和当年牺牲的战友,心就如同刀搅般难受。
在那场战斗,国海军还能够同日本海军面对面的对阵交锋,可到了今天,竟然连一战之力都没有了!
刚才的话,只是刘冠雄不愿意他人背后指责海军将士的愤激之言,他何尝不知道,如果他真的率海军出击的话,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海军如此,陆军的情况,段祺瑞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也许外人听来会认为他是在推脱责任,但刘冠雄心里清楚,段祺瑞说的是实情。
而对他一直赏识信任有加的袁世凯,何尝不明白日之间实力的差距,因此才会出如此无奈的叹息。
袁世凯“留图将来”之语,其实并不只是对他的安慰之言。
刘冠雄在出任海军总长之后,曾向袁世凯提出过一个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其其最主要的,就是在o年的时间里,用亿ooo万银元建造8艘排水量8ooo吨、拥有o门56毫米主炮和6门5毫米副炮的战列巡洋舰的计划。对于这个在外人看来完全是“画饼充饥”的计划,袁世凯却表示了认可和支持。
尽管外界对袁世凯一直颇多恶评,很多报媒都是“无一日不骂项城”,但刘冠雄在袁世凯手下办事多年,对他的了解,要比别人多得多。
袁世凯给人的印象,虽然更多的是一副乱世枭雄和军事独裁者的面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没有袁世凯在清末新政当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今天的国,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
平心而论,清末的新政改革,取得的成绩其实是相当不错的。“庚子国变”后的混乱局面,很快便稳定了下来,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不但外国投资逐渐增加,国人自己办的工商业也呈现兴旺的景象。

第五十一章 亲自培训

清末新政所推行的各项事业,一直呈稳步前进的态势。原来很多人认为的很可能会引强烈反弹的“废除科举”改革这一页,也都平稳的翻过去了。新式学堂如同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虽然仍然存在有不少问题,但新式的教育却从此生根。军事改革、法律改革、官制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地方自治,都在稳步进行。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却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岁入居然达到破纪录的亿4ooo万银元,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也大多留有结余。民国建立之后,国的国家财政和经济状况都呈进一步好转的态势。尽管在政治上,袁世凯的独裁权力进一步扩大,在政敌看来几乎同皇帝一般无二,但在这样一个混乱时期,反而有助于迅稳定政权。在“赣宁之役”结束后,国的政局也逐渐平稳下来,从清末新政延续下来的现代化变革,正在持续进行,并没有因此而断。
刘冠雄有理由相信,如果照现在的这个势头展下去,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他提出的那个庞大的海军展计划,在十年之内,未必不能实现。
但距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却处心积虑的给国的展制造障碍。
日本对国的野心由来已久,但由于列强在国的相互制衡,使日本一直难遂独占国的野心,而这一次欧洲大战的爆,西方列强一时无力东顾,日本趁机再次向国伸出了魔爪。
不仅仅是他们这些军人,此时在座的每一个人,其实心里也都清楚日本人这一次进攻青岛的企图。而恰恰有好多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人,对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局面的看法,却显得相当的天真和幼稚。
就在袁世凯和一干官武将们忧急徬徨苦无善策之际,在距北京还很远的赣西镇守使署,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辩论,正在进行着。
“你们说各省财政亏空,民不聊生,可我要举一个例子,比如象武昌义所在的湖北省,贵党的人攻占省府府衙打开藩库之后,惊奇地现他们拿下的这个政府,竟然还有4ooo万银元左右的结余库存!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个结余,贵党才可以在各地招兵买马,扩充军队,维持了革命的命脉。如果象你们所说的那样民不聊生,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杨朔铭的目光缓缓扫过坐在面前的一个个英气勃的男女青年,接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