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喜同喜,一点点小小心意还望李公公笑纳……”

好不容易送走满脸菊花开的李公公,吴可这才将圣旨交给身边亲信,在一片恭喜声中转身缓缓走回正堂。对于此事其实他早有心理准备,心喜有那么一点但完全说不上惊喜,顺理成章的事儿而已。

这才刚过了区区一个月时间而已,朝廷便有些承受不住河南纠结的战局,迫不及待将担子压在他的身上。

倒不是朝廷短视连这点气量都无,关键是入豫的三省联军太不争气。

由于战事不利内部矛盾爆发,原本兵合一处的三省联军,竟然兵分三路各自驻扎一处。本就兵力处于弱势,如今兵力分散情况更显糟糕。

关键是三省清军还互扯后腿,有难不救有功必抢,完全没有上摆朝廷的折子中所言互为奥援那般美好。

如此情况使得三省援军早失了之前锐气,形势急转直下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总之一句话,三省援军陷入捻匪设置的战争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当然以捻匪的组织和战斗能力,大股清军依托城防坚守的话,捻匪就算人数多上十倍也便想占到便宜。三省联军短时间内倒是无碍,城外捻匪虽然叫嚣得厉害其实威胁不大。

可问题是,朝廷派他们入豫的目的是为了剿匪,而不是龟缩于坚固城防之内闭门不出。

前文就说过,朝廷眼下财政状况糟糕得很,负担两万清军出征短时间内尚可,可时间一长就支撑不住了。

眼见河南剿匪战争陷入僵持阶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而随着三省联军的沉寂,河南局势又有糜烂现象,朝廷这下子不急都不成。

一面严厉申斥入豫三省联军必须主动出击,寻找时机彻底歼灭大股捻匪武装,一面紧急磋商补救办法解决麻烦。

其实河南巡抚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最好调动安徽清军入豫剿匪。

怎么说安徽清军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战斗力3也是出了名的强,最关键的是从安徽到河南的补给道路十分通畅,也不必担心钱粮后勤方面可能出现的麻烦。

朝廷自然也知道安徽清军是眼下最好选择,当然他们也可以调动山东的僧王部队入豫征剿,但问题是山东灾情严重也离不开大军弹压。没了僧王部队放眼四周还得依靠安徽清军,与其那般麻烦还不如一次性到位简单。

但问题是一个月前才刚刚否决了这项提议,这时候忙不迭的修改命令岂不是显得朝廷太没面子?

吴可作为一省封疆堂堂的从一品提督,自然有资格列席朝堂参与朝政。

朝堂上的风箱变化自然看得清楚,他也懒得参与朝议争论,只充当一个老实不说话的旁观者看戏。

朝堂上的争论歧视很有意思,朝臣们个个饱读诗书‘战斗经验’丰富,言辞犀利引经据典让旁观之人往往有茅塞顿开之感,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的话到真是不错的消遣和热闹。

他自己也没料到,河南的局势发展竟然变化如此之快,快到他都有些瞠目结舌的地步。

之前还不是一个捷报连着一个捷报,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好似捻匪已经穷途末路下一刻便有可能彻底崩盘似的。

可没想到转眼间局势逆转,三省联军内部争斗优势尽丧不说,还被捻匪优势兵力围着不能脱身,情况一下子便转了个。

当然真实情况如何,有临近淮北源源不断的战报传来,他只是稍一琢磨就知道怎么回事。顿时冷笑连连不住摇头,早就估计到了三省联军可能内部不靖,但怎么也没想到矛盾冲突爆发得如此突然如此的……不合适宜。

真是一帮没脑子的家伙啊!

明明知道京城还有一位安徽提督虎视耽耽,朝堂上有太多目光注视吗?

尼玛的这时候搞内部矛盾,是嫌自己的日子太过安生还是觉得朝廷的脸面打起来很舒爽?

结果就是,朝堂打夯的好戏才刚刚开了个头,之前那帮冷嘲热讽的朝臣们便服了软。一个个看见吴可之时躲躲闪闪好不尴尬,完全没了之前趾高气昂的架势,他们倒是想硬气可形势逼得他们不得不服软哇。

河南是个什么样子,一直关注的朝臣们心中明了。要是再死鸭子嘴硬不服软,吴可这个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家伙只需稍稍歪一歪嘴,让不服软的朝臣入豫剿平捻匪之患,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再加上朝廷财政糟糕到什么程度朝臣基本心中有数,这时候节外生枝那就是自讨麻烦。不就是服个软给吴可这家伙一点好处么,反正河南糜烂之地没谁愿意轻易沾热,让给这家伙又如何?

等以后有了机会,再慢慢炮制这家伙也不迟。

于是咸丰帝的圣旨很快便下来了,吴可终于得尝所愿拿到了河南军事大权。

尽管感觉没见到之前那帮冷嘲热讽的朝臣被狠狠打脸有些遗憾,但吴可也深知过尤不及的道理,也就没有太过纠缠这事。

当日,吴可下榻驿站热闹非凡,一位位本派系朝中大佬下朝之后纷纷赶来贺喜,这一才可是派系难得的大胜,这些喜怒轻易不形于色的朝中大佬们,也难得的开怀大笑举杯畅饮。

吴可自然跟着好好乐呵乐呵,在席间拍着胸口表示河南捻匪不在话下,诸位同僚有什么英才想要安置的话还要早做准备云云。

所谓投桃报李就是这个道理,之前他遭受冷遇之时在座大佬可没少为他说话,这时自家目的达成自然得好处均沾,对付捻匪他早就全盘计划,倒是不用担心欠了人情不好偿还……

第367章手段

没等朝廷的钱粮物资划拨到位,河南局势紧张吴可便一声令下,早已枕戈待旦的安徽清军主力一部,便有如滚滚洪流从淮北杀奔豫南而去……

之前还耀武扬威的捻匪遭了大难,根本就抵挡不住安徽清军的铁蹄。

吴可都没亲自赶赴战场,而是坐镇京师遥控指挥,便轻轻松松扭转战局将十来万捻匪赶得像鸭子一般四处流窜。

安徽清军的战法极为凌厉,因为手头宽裕基本实现驮马化,野战能力最强的火枪有马匹代步行动速度极快,每次抓住捻匪便是一阵猛轰。

捻匪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摧残,每两下便溃散而逃,被近随而至的安徽清军骑兵人马杀得哭爹喊娘只恨爹妈少生了几条腿。

半个月,短短半个月时间豫南大股捻匪基本被清扫一空。

这次捻匪可就没那么好命了,安徽清军机动能力比之年请已经强了许多,根本就么给他们逃走的机会。要么一战而溃身死当场,要么被随即赶来的骑兵抓了俘虏,要么就是彻底打散混入乡野做了良民。

安徽清军的推进速度极快,几乎是以马不停蹄之势横扫豫南,几乎没有撞上激烈的战斗,基本上都在忙着收拢俘虏建立俘虏营地了。

扫请豫南大股捻匪势力之后,等待后方守备部队赶来支援以后,将俘虏转交给后方来人安徽清军主力立刻向豫中跟豫北地区迅速挺进。

官军的势头实在太猛,游荡与豫中跟豫北地区的大股捻匪人马被吓得不轻,几大首领聚在一起却是啥计策都没商量出来。

对安徽清军他们也算熟悉,虽然只有威名最盛的张乐行跟安徽清军真正干过架,而且下场还十分凄惨。但吴可的威名真不是吹出来的,包括张乐行在内的几大首脑却是极为忌惮,轻易不愿交手。

可是现在人马杀到门口来了,他们就是再不请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战上一战!

捻匪都是些什么货色几位大首领自然心中明白,虽然依靠师徒,亲戚,还有乡邻等等关系聚合而成凝聚力不差,但没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始终是个大麻烦。

顺风顺水的时候一切好说,气势如虹攻城拔寨不在话下。可稍一遇挫折也可能形成大溃败,整个上万上几万人马可能短短时间内便溃散得不成样子。

此时正是捻匪士气高昂之时,要是连战都不敢一战躲着安徽清军,手下弟兄们会怎么看?

关键是这对士气的影响太大,搞不好会引起军中骚乱,要是再被官军狠揍几顿的话,估计手下人马离出现大溃散也就不远了。

对付安徽清军,他们依旧使用的是灵活的游击战术。

他们之前能依靠这套战术拖得三省联军疲惫不堪,拖到他们内部出现纷争,拖到三省联军分裂各驻一地失了锐气,最后被十数万捻匪弟兄围困于三地脱身不得,相信对付安徽清军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去。

结果就是,行动不如安徽清军主力人马迅速的捻匪部队,被安徽清军揍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最让捻匪首领们郁闷外加心寒的是,凡是被安徽清军咬中的捻匪部队,不管人多人少只要不当机立断壁虎断尾的话,最后的结局无一不是全军覆没。

待到豫中主战场烽烟四起之时,坐镇京城遥控指挥的吴可,严令龟缩于豫中三处城池中的三省官军必须出城配合安徽友军作战,违令者斩!

因为河南战事引起朝廷严重关注,吴可又远在京城遥控指挥,不知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其它别的想法,朝廷特许将指挥部设置在军机衙门的某处偏殿之中,好方面朝廷第一时间得知战场详情。

对于安徽清军的战斗力,一干关注战事的朝臣自然感叹不已。

瞧那摧枯拉朽的架势,似乎十来万捻匪犹如土鸡瓦狗一般,轻轻松松就能全部拿下,早知如此又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又是抽调三省人马又是空耗钱粮?

河南前线发回的战报也很实在,并没有之前三省联军那般水分十足,让关注河南战事的朝臣们能够了解前线第一手最详实的战况。

吴可这家伙虽然年轻可确实有本事,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练出这般强兵,放眼整个大清也不多见。

当然也有朝臣很不服气,认为吴可没啥本事能有今日地位完全靠的是手下一帮‘能人’。有安徽清军这样强悍的战力在手,随便换个人过去也能打出好战绩。

这些家伙也不想想,要是吴可没本事主持大局,威慑手下那帮打惯了胜仗的骄兵悍将,安徽清军早不知乱成啥样了。放眼朝廷又有几人有那资格跟威望,能将安徽清军一干骄傲将官捏合成型?

不同于湘军跟淮军的组建模式,除了刚开始时跟着吴可的那一帮吴姓族人,还有通城和鄂南招收的老乡之外,其余能在历次战斗中混出头的乡勇队将官,其籍贯可是五花八门中原几省都有存在。

当然作为安徽清军的支柱乡勇队内部派系也不少,同乡同省组成的小小山头是最常见的,也有性格理念相合而组成的小山头,山头之中又划分更细的小派系,总之情况复杂得很。

除了水牛和土狗这两位乡勇队初建便已加入,而且一路过来战功赫赫威望极高的重将,乡勇队内部派系山头却是谁都不服谁,除非吴可指定某一山头或派系首领暂时领头之外,基本上没可能再找出一位能压服众人的角色,后勤处两大总管吴天明跟吴天志不成,工匠作坊部老大吴老汉也同样不成。

有那眼红安徽清军战力的家伙,竟然不知死活生起将吴可挤下台自己或者己方派系将领上的不切实际想法,并且还付诸行动上窜下跳小动作频频。

对于这样的跳梁小丑,吴可自然没有太放在心上。

此时不比清初和清中叶时期,朝廷内忧外患积弊重重,特别是太平军兴起打破了朝廷对汉人官员严苛的压制。

只要不是犯了啥原则性的错误,他头顶的官帽子还是很稳当的。真要是不明不白随便找个糊弄人的理由将他拿下,不说别的那些正在前线与太平军还有捻匪厮杀的汉人将官们会心寒的,以后再指望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