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仕途风流(斑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部是否真的接地气,要看是不是真正有惠民之果,得见证物。如果一年时间下来,帮扶的村没有变化,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基层干部群众中没有好的口碑,就证明干部的地气是接得不够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接上。”
“……所以干部接地气,不能是形式上的走过场做花样,而应该是田间地头见踪影,群众之中见身影,项目路上留足迹,矛盾面前见化解,如此接地气,才能真正给基层群众以实惠,驻村干部也才能得到真意义上的锻炼。”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后面就没有了,可乔达才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不禁抬头问道,“县长,这文章接下来是什么?”
杨学斌含笑说道:“你觉得哪?达才,就已经有的内容,你有什么看法。”
乔达才心里一阵的兴奋,明白这是县长在考校和指点他,同时心里的那点灵感也越发成型,于是就先暗自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缓缓说道。
“文章的重点就是要求干部们要接地气,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和利益。党的干部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不能浮于表面,而是应该踏踏实实,深入人心,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行事。”
杨学斌赞许的点点头,“达才进步很大啊,文章的重点你是抓住了,其他还有吗?”
得到县长的赞赏,乔达才也很是开心,接着说道:“县长,还有就是关于接地气干部的具体表示形式,主要就是驻村干部的问题,不过……”说到这儿,乔达才就有些欲言又止了。
“有话你就说……”杨学斌摆摆手,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现在的驻村干部,其实就象文章里面所说的那样,只是走过场,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很少……我觉得县长肯定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文章当中没写出来罢了。”
“是啊,现在的干部别看本事不大,可是架子那可是都高高的,脱离群众已是常态……”杨学斌看着窗外随风摇曳的杨柳,轻声说道。
真正说起来,现在还算是好的,干部思想滑坡不太严重。等再过上十来年,干部的威势那才叫一个厉害,土皇帝都不足以形容。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干部是比比皆是,带坏了干部的风气,影响了干群关系,这些不良影响严重抹黑了党的形象,甚至都有些动摇根本的意思。
不过杨学斌的感慨只是一下,对这个问题现在没必要做过多的探讨,还是解决现实问题最重要。
“达才,那你想到什么办法没有?”杨学斌笑着问道。
“县长,我觉得驻村干部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就是执行过程当中过于宽泛,所以效果也不明显。”乔达才想了想,说道,“而且人选也不行,有些官场老油条,根本不是干实事的人,让他们去驻村,起到的只会是坏作用,还不如不去。”
说到这儿,乔达才看到杨学斌鼓励的眼神,接着说道:“我觉得县长当年在黄洼子乡推广的那个办法就很好,选拔年轻有上进心的干部进行驻村帮扶,效果肯定要比较现在强,而且年轻干部更需要接地气,这就和干部需要基层经验同样的道理。”
乔达才看到杨学斌微笑的眼神,心里万分的欣喜,知道这次自己说得太对了,正和县长的心意。
自从做了杨学斌的秘书,乔达才就特别关注杨学斌的一举一动,从中学习和提高自己。
这也正常的事情,做领导的秘书,领导就是最重要的,领导的心意和想法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除此之外,乔达才还详细的了解了杨学斌一路走来的历程,特别是起家的黄洼子乡是重点,从中就看过推广的青年干部奋进计划。效果也相当的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青年干部,现在看来杨县长有意要在皇明县进行这个推广了。
这当然是好事儿,皇明县的官场暮气太重,各个岗位上面年龄大的领导太多,求新求变的意愿不强烈,如此就更加的注重论资排辈。
县里太多年轻的干部有上进之心,却没有相应的门路,一直都被压制着。如果杨县长的这个计划能够进行推广,真是年轻干部之福。
年轻干部成长起来了,就能够逐渐取代那些思想僵化的干部,皇明县才会真正迎来大发展的契机。
并且还有,借机机会,杨学斌就能够掌控住整个皇明县,到那时韦清远也无可奈何了。





    正文 第三百六十章 计划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3…12…27 1:30:37 本章字数:3223


“只是县长,真要这样做的话,会不会引起那边的反弹?”乔达才有些担心的说道。这个所谓的那边,自然是指韦清远了。
杨学斌有意掌控全县,这当然是好事儿,对于乔达才来说,领导权势越大,他当秘书的就越滋润。
只是有一点,身为秘书就必须要提醒领导,有些事情得慎重进行。杨学斌这样做,会打破目前的均势,引起新一轮的斗争浪潮。这对杨学斌建设皇明县的总体规划,会有不可预知的影响。
杨学斌摆手笑道:“没事儿,我只是负责提出这样的一个计划,具体实施还归那边,相信怎么做,那边应该是知道的。”
啊?!乔达才当时就愣住了,真没想到杨县长居然会这样做。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随手就丢给韦清远那边?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只要运作好了,皇明县的基层干部就都会向县长这边靠拢的。
“呵呵,驻村干部是得进行一番改变了,否则不利于皇明到的建设。”杨学斌笑道,“咱们的干部得接地气,不能老浮着,特别是驻村干部,得有切实沉下去的决心和行动,否则驻村就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乔达才眼神越发的明亮,心里是真的明白了,杨学斌将会把文章在县里进行讨论,推动驻村干部的改进工作,提出一些的新的要求和考核原则。
然后……指望那些人踏踏实实在村子里面干工作,还不如指望太阳打东边升起,乔达才对此是深有体会。
可以想见,这个建议提出来,肯定会让那些干部们怨声载道,想方设法地的进行逃避。
到那时,杨县长就可以提出来青年干部计划了,中央都在强调要培养和大力使用年青干部吗,这样正好顺应潮流。
如果韦清远不同意,就是与全县青年干部为敌,就是和中央的政策过不去,相信他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可他如果答应了,原先的那些干部又会心生不满,还得韦清远去进行安抚。这样一来,韦清远也就更没心思算计杨学斌了。
县长这可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一步一步的环环相扣,根本由不得韦清远不上钩。
并且韦清远还得出力,不能把事情搞砸了,否则会让人看到——人家杨县长这么好的一个经验,有过实践效果出过成绩的,却被韦清远唱歪了经,搞成四不象。这对韦清远来说,绝对的不能接受。
可是那些青年干部会感谢韦清远吗?当然不会,只会感谢杨县长给他们机会,否则他们还得在那些‘老’干部们的压制之下,不知何时才能够出头。
只要一想起韦清远会苦着脸,捂着鼻子为杨学斌出力,乔达才就想笑。
杨县长别看平时云淡风轻的,对干部任用方面一点也不上心。可是只要一出手,那就是大招,让人无可抗拒。
这就是本事啊,和韦清远那些人比起来,完全就是境界的不同。韦清远那些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最多看到眼前三寸远的地方。
可是杨学斌县长哪?目光之长远,真是让人惊讶。只要这个计划真正实施下去,用不了多久,皇明县就会被杨学斌切实的掌控,韦清远就老老实实的当个好班长吧。
随后的几天,杨学斌提出来的驻村干部改进计划,引起县里的广泛争议。
不少干部都很不高兴,觉得本身驻村就很苦了,县里居然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简直就是不近人情。
可还有相当数量的干部为之振奋,觉得死气沉沉的皇明县官场,终于要迎来质变了,而带来这一变化的,正是杨学斌杨县长。
想想杨学斌县长的年龄就知道了,必然是一位开拓进取,有创新有干劲的县长,前程还无比的远大,跟着这样的县长干工作,那才叫干事业。
所以这个鼓励干部‘接地气’的计划一经提出,真正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更有人把这个计划当成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契机,开始抓紧时间忙活起来。
杨学斌放了这么一把火之后,却是转身即走,根本不再理会这方面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了韦清远书记。
这也让原本觉得杨学斌手伸得太长,现在都对县里干部建设工作指手画脚的指责落了空。
韦清远不得不接招,也不得不认真的对待,否则杨学斌虎视眈眈的,可不是摆设。
不提韦清远有没有在背后骂杨学斌,只说侯淑云带队的投资团,近期也开始出成果了,一共有三家工厂的投资落定,准备签署正式的协议。
杨学斌县长也就成为最忙碌的那个人,每场签约会那是必须得到,同时也邀请了市里的领导出席。
政府的事情,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自然得找市长,也就是顾光明,签署正式协议的时候,有大市长莅临指导,也是特有面子的事情。
只是顾大市长最烦的恐怕就是杨学斌了,面对这样的邀请,还真是腻歪得很,有心拒绝吧,可又不行,会被扣上对工作不上心的帽子的,还有就是打压下级的恶名。
可如果答应吧,参加这样的签约会,完完全全的就是给杨学斌长脸,顾光明怎么会乐意哪。
想来想去,干脆就又拉上黄来胜书记,表面上也算是尊重班长,还可以皇明县的韦清远陪着。
这样上级领导干部一多,他杨学斌的风头也就被分薄了,顾光明心里也算是好受一些。
杨学斌才闲工夫关注顾光明的这点小心思,现在皇明县招商引资形式一片大好,事情每天都多得忙不完,就他那强健的身体都有些觉得吃不消,神经也绷得紧紧的,一个人恨不得分成八个人用。
还是多亏这次侯淑云也来了,可以找机会帮他放松一下神经,不然的话,杨学斌都觉得支撑得实在辛苦。
不过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皇明县的招商引资又放了一颗卫星,三个工厂投资项目的签约,也能够拉动皇明县工业的整体发展。
其中杨学斌比较关注的是纺织厂项目的,属于是劳动密集性产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对于这样的项目,杨学斌一向都是最支持的态度。
根据省农科院专家的评估,皇明县还有周边一些县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比较适合进行棉花种植,这也将会是杨学斌今后会加大投资引导进入的一个项目。
等到好不容易忙过这一段时间,侯淑云所带来的投资团也准备打道回府,此次投资考察,投资团里不少商家都有了心仪的项目,有的直接签署的投资协议,准备到皇明县进行建设。
还有一些心里也有了计划,回去之后再仔细考虑之后,再决定是不是会在皇明县投资,抱有这样想法的有两位,杨学斌对于他们也很重视,亲自接见并进行了会谈,也算是达成了一些共识,让这两位比较接受在皇明县进行投资。
不过还有一位却是比较特殊的,整个考察过程汇总过来的信息表明,这位名叫莫理友的投资商,好像对皇明县提供的投资项目都不太关心。
可又不能说他只是过来走走过场的,平时跟着其他人一起实地考察的时候,比任何人还都认真,让人无法弄明白他心里在想什么。
这不就在投资考察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个莫理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