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珠重生在六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你们这是压榨人民群众的血汗,当心我去举报你。”
  孙国文则诺诺地跟孙云芳说了声,“姐,等会,家去。”然后转身进了加工干起了活来。
  孙云彤皱眉,却也连忙解释道,“童寡妇,你不要乱说,是我姐拿着油票来买油呢。”
  “买油前面不是有小赵么,你出来干嘛。”童寡妇嚷道,“你不干活休想我也干。”
  孙云彤脸上神色更加不好,但却也没有反驳,只是歉意地对着姚明珠几人说了句不好意思,然后让前面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小赵给打油后就进了舅舅呆的屋子。
  小赵爱理不理地点点头。
  姚明珠心里有怒气,但这问题是时代的局限。姚明珠一时也想不出改变的法子。
  这个时代的小作坊就是这样,工人是大爷,有分成的主家反而比工人不如。动不动就被工人威胁是臭老九,压榨人民的血汗钱。时不时还要去公社举报。
  外婆家里这个油铺子请的三个工人,反而像是三尊菩萨。
  秦月娥说起这事就直皱眉头,起初也到公社反应过的,可公社不管些这事,反而要孙家好好对待工人阶级,不能搞特殊化之类的。于是铺子里的三人就更加张狂了。
  小赵高傲地给姚家打了油后,姚家四人领了油后也没有心情逛街了,直接回了姚家村。
  作者有话要说:
  喜欢的亲们,动动手指收藏一下专栏呀,万分感谢,么么哒~~~~~~~~~
  大家好,明天开始设置防盗


第31章 
  姚耀荣背着那么一口大锅回村子,村里的人都看见了。从村口一路跟在了姚家四人的后面,眼里冒着星光,心里想着这口锅要是自己家的该多好啊。
  前几年上交了铁锅,村里如今有锅的人家可不多啊,也就村干部几个人弄了一口铁锅,如今看到姚家也有了,村民的心里无比羡慕。
  陈大丫正在问嫂子谢志兰要大哥之前答应的十斤细粮的事情,见乌泱泱的一大群人朝着这边走来,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跑出来。却发现原来是姚耀荣背一口新铁锅。
  谢志兰也以为出了事情,连忙出了院子,却发现姚耀荣背着一口铁锅,满脸笑容地在人群跟大伙说着,看了眼他身侧的孙云芳,以前姣好的面容被岁月磋磨得再无痕迹,可那双明亮如新的眼睛却显露着日子的平顺和幸福。谢志兰低垂下眉眼,转身进了屋子。
  陈大丫想铁锅想了好久了,跟大哥陈国强也要了好几回,可大哥总是嘴上答应她却不给办。此时见到一口崭新的铁锅,顿时眼里冒着金光地看着,嘴上无比羡慕地道,“地主婆,你家怎么有工业券啊,你们家怎么弄到的?”
  众人也议论纷纷,看着姚家四人。
  这质问的口气问得姚家几人气结,好像他们家工业券来历不明一般。
  陈大丫怂对姚家好几次,姚家几人不善与人争吵,也就算了,随陈大丫自己怎么说。可次次这样还不反击就会让人觉得姚家人软弱了。但姚明珠知道父母亲和奶奶的心思,他们家成分不好,只能低着头过日子。
  可姚明珠却不想如此,仗着人小盯着陈大丫道,“大婶,主席都说过,说话要讲究实事求是。你这是诋毁勤勤恳恳的人民大众可不行。人民群众是国家的基石,你这诋毁国家的基石就是诋毁国家的墙角,也就是挖国家的墙角。这可是大罪。”
  原本议论纷纷的众人顿时静了下来,无比惊讶地看着姚明珠。
  姚明珠又说,“我家虽然没有人在工厂上班,可我家有亲戚在镇上和市里的厂子工作。我家工业券来历光明正大。”
  众人闻言想起姚明珠的外婆点点头,都羡慕不已,纷纷说着姚家有门好亲戚。
  陈国强杵着拐杖在院子门口听着姚明珠的那翻话,看着那个小小的人儿,身量不高可气势十足,眉眼间说话的模样却像极了孙云芳。
  孙云芳从小受着男尊女卑的教育,整个人一直都是柔柔弱弱的。可若是触到了逆鳞,整个人也会变得凌厉起来。想着当初她站在台阶上让自己离开的高傲模样,陈国强手忍不住紧握成拳。
  当时自己就想着,他这出去,活出个人样后一定要回姚家村,把姚家几人踩在脚下。
  也是陈国强命好,遇到了好时机。只是回到村子后当了村干部,但也因为那层身份的束缚不敢明目张胆。
  后来被姚耀荣打了一顿,陈国强是要报复的。
  当时他并不怕孙云芳的威胁,他们家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当时对那些成分高的,群众还是有深深的敌意。
  只是陈国强没有想到,田梗生却上了门威胁不准他骚扰姚家。
  对于田埂生,陈国强不得不考虑了。毕竟他有个当营长的儿子。
  随着考虑时间久了,看着姚家的日子从云端跌落地底后,那丝报复的心思也淡了。反而还脑海中一直回想着当年孙云芳让人给他送饭的情形。
  陈国强当年没进姚家时,和父母妹妹一直在县里流浪乞讨。那种日子三天两日不饱。他原本以为就这样,以后长大了跟父亲一样,再找个流浪的女人组成一个家,生个孩子继续流浪。
  可后来有一年的饥荒,陈国强差点饿死在街头。迷迷糊糊听说县里有一家富户人家的病秧子儿子要定亲了,未来的儿子儿媳妇在施粥。于是陈国强凭着最后一口气走了过去。
  可自己到那里时,施粥已经结束了。那富户人家的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妇也准备离开。
  他绝望时,富户人家未来的儿媳妇竟然让丫头回家拿了吃食过来。陈国强顿时被注入了希望。
  孙云芳长得不是那种大美人,是那种比较圆润的鹅蛋脸,但整个人带着一股温温柔柔的感觉。陈国强觉得无比舒服。
  心里第一次升起了一种期盼,想离她近点。
  后来打探到两人身份。陈国强原本想进孙家的,可想着孙云芳年纪也不小了,估计姚家会早日娶她进门,于是把目标放在了姚家。
  刚好世道不安,姚家从县城搬回姚家村,好多人不愿意下乡,陈国强利用这个机会进了姚家。
  姚家的日子无比清闲又自在,是陈国强记忆中最安稳的时候。陈国强在流浪,学会了察言观色。于是在姚家过得风生水起,更是讨好了姚家的老管家,跟着他学了字,学了算术,慢慢地从一个杂役小厮做到了厨房的管事。
  那时真的很风光,好多人把视线放在他身上,但唯一孙云芳,眼里一直只有姚耀荣那病秧子。
  陈国强也不知道后来自己怎么就鬼迷心窍地跟谢志兰扯上了关系,还让孙云芳知道了,想着孙云芳那嫌恶的表情,陈国强脸色陡然阴沉下来。
  姚明珠总感觉有股视线,时不时地瞟过来,抬眼就看到陈国强阴沉的目光看着父母,心里微微一沉,可脸色却带着小孩的天真,问,“陈支书,大丫大婶这样污蔑人是不是有罪?是不是挖国家的墙角。”
  陈国强回过神来,收敛了神色,扫视一圈众人,轻咳一声道,答非所问地说,“大伙不要担心,我会想办法解决村里铁锅的事情。”
  “陈支书,多谢了,多谢了。”
  “陈支书,要什么东西换,您直接说。”
  ……
  村民争先恐后地跟陈国强表态。
  姚明珠看着陈国强和煦的面容,嘴里骂两句老狐狸。
  孙云芳连忙拉了下姚明珠,“不要说了,咱们先回家。”
  姚明珠也没有想着一下子就压制了陈国强,不过想着他刚才那阴沉的目光,姚明珠想,他们家跟陈国强总有一场硬仗要打的。
  几人回到家门口没有立刻进去,姚耀荣放下铁锅进了屋子。姚明珠几人在外面看着,而后没多久姚耀荣从院子里挖了一小簸箕泥土和一撮稻草,然后用水把泥土搅和均匀后倒在了铁锅里。
  这是村里的习俗。
  锅里蒸煮炒的东西来自于土地,他们得感谢土地神。要先让家里的土过一遍锅底,然后用把稻草裹成一个圈放在锅的周边点燃,等到稻草烧尽后,再把锅底和稀泥一起端到屋子里,把泥巴倒在盆子里,把锅清洗后放在炤台上。
  姚家的炤台是姚耀荣重新砌过的,一大一小两个洞,大洞上面放铁锅,而小洞上则放着锑锅。两个洞相连着,大洞里烧火时,火的余温能烧到小洞的锑锅。锑锅里可以烧水,热饭热菜等等。这样可以节省点柴火。
  锅安装上后,然后用之前过一遍铁锅的泥巴涂抹在锅与炤台的连接处。
  等一切做好后,姚家看着崭新的铁锅和炤台,心里无比的高兴。
  姚奶奶做主,用今天打的油炒了院子里新鲜蔬菜。
  全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日,村里学习了语录后,姚明珠背着小书包上了学,姚奶奶则在家开始打理家里的事情。
  孙云芳和姚耀荣则在村里选着活计。
  姚耀荣本来要选十个工分的,可都是些搬石头砌田坎,抬石头抬泥巴的活。孙云芳担心姚耀荣身体,坚决不让,后来两人折中选着八分的活计。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姚家的小鸡一天一个样,猪的长势也喜人,姚奶奶说,要是如此涨下去,说不定过年能有一百多斤,到时候就可以交给村里杀猪了。而姚奶奶还打算,看明年能不能自己家养一头猪,到时候就是自己家的了。
  姚明珠肯定地说,明年一定行的。全家的志气满满,眼看日子越来越有希望了,姚家四人脸色笑容了多了起来。
  村里则开始抢割野生的麻和野棉花以及收割芦苇的芦须。村民争分夺秒地准备冬天的被子了。
  姚家有两床被子,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其实可以不做的。
  但姚奶奶觉得铁锅自己家算是除了村干部之外的唯一一份了,若不做被子担心有些扎人眼。于是也象征地上工采了些,姚奶奶和孙云芳连夜做出了两床。
  姚家这两床被子没有用被套,只是用枯草,中间夹些野棉花和芦苇须,然后用麻线缝制起来的。姚奶奶缝得细,做得很漂亮的。只是姚家却不打算盖的,毕竟这种被子再好也不怎么保暖,还很重,他们家打算用来垫床。
  这样的被子垫床倒是很舒服,不像以前的稻草,一不注意就冒出来,翻到了被单里。姚明珠坐在垫子上跳了跳。姚奶奶看到,忍不住笑了笑,“还跳,翻过年你就十四岁了,快成大姑娘了!”
  姚明珠闻言有些不好意思,重生后,她似乎心智也变小了。只是姚明珠看着松油灯下的奶奶,心里一片柔软。
  这一辈子真好啊!
  冬天的日子比较慵懒,村里的活计也慢慢闲下来。而在这清闲种,姚家村继姚明珠家后迎来了第二第三口铁锅。
  第二个带回来的是陈大丫,是陈国强给他找的铁锅。而第三家则是秦华家里,秦华家倒不是谭会计帮的忙,而是他从以前的一个同事手里换回来的。
  村民的心开始沸腾了,陈国强家里被人踏烂了门坎,期盼着自己家能买到铁锅。
  而在村民的期待中,姚家村迎来了第一批从城里下乡的青年。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还有两更,总共一万字,么么哒~(^з^)…☆
  喜欢的亲,动动手指收藏一下专栏呀!!


第32章 
  城里青年下乡的那一天,姚家村全村老老少少都在村口看稀罕。
  村里派了秦华去镇边渡口接应。原本应该是三男两女的,但其中一个男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