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系统之江山争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信内心一阵感动,只觉得对面不像是一个沙场征伐的大将军,倒像是一个温润如玉的书生,但是不管怎么样,赵云都感觉对面值得信任,随后闭上双眼,沉沉睡去。
  白马义从来去如风,冲进来的时候长箭大刀,黄巾军死伤无数,离去的时候依旧如此,黄巾军毫无反抗之力。
  张角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公孙瓒嚣张的耀武扬威,无奈,等张角指挥军队包围上去的时候,他们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骑兵的威力,张角这才重视起来,随后下令四处搜集战马,组建骑兵。
  公孙瓒骑兵的威力有目共睹,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黄巾军也无大作用,只能起个骚扰效果,刚才公孙瓒是看见赵云的英勇,起了爱才之心,这才不惜下血本,拿出自己的家底,来救赵云。
  公孙瓒也在赌,不过他赌赢了,黄巾军的确毫无章法,无战斗意识,否则快速包围上来,这千八百骑兵想突围也难。
  冀州的战争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其他地区的大战也打得火热。
  颍川一带,朱儁领五万大军先行,旌旗招展,大军雄赳赳,气昂昂。
  精锐大军在手,朱儁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后的封侯拜相,自己的名字注定要记载史册。
  “将军,前方靠近颍川一带了,是否先派出斥候前往探查敌军虚实?”朱儁的美梦被一个严肃的声音打断。
  略微有点不悦,朱儁放缓自己的闪电追风驹,同时侧过头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身高八尺,,容貌魁梧,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朝廷指派跟随自己出行的护军司马傅燮。
  傅燮,本字幼起,后改字南容。身长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时入洛阳求学,师从太尉刘宽。举孝廉后,听说举他为孝廉的郡将逝世,于是弃官去服丧,为人忠诚,勇敢,临行前曾上书怒斥十常侍,何进为维护一方稳定,置之不理。
  “‘敌军’?他们也配称为对手?算得上是军队?不过是一群乱民而已,依仗人多势众罢了”。朱儁不屑的说道,“凭我手里的这五万大军,区区乱民挥手可灭,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尔等随我共享朝廷赏赐即可!”
  “南容你过于谨慎了。”朱儁称傅燮的字,表示亲近,当然这只是看重他的品德、名声而已,并无讨好之嫌。
  “想那不过是一群乱民,乌合之众,怎抵朝廷大军?何况我亲率五万大军,一鼓作气,万夫莫敌”。
  “将军岂敢大意,黄巾势大,数十万之众,席卷九州。万万不同以地方小贼,其志在推翻大汉,而且太平道倚仗宗教之力,狂热异常,其头目张角据传有神魔之伟力,万万不可小觑啊!”,傅燮闻言激动的在马上深深的作揖,语气诚恳的说道。
  可惜,朱儁只相信自己的能力。至于什么教徒、狂热,以及传说中张角的法力,那都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朱儁认为那都是一些愚民杜撰出来的,以讹传讹罢了!
  “恩”,可能为了照顾傅燮的面子,朱儁假装听了进去,轻轻的点头然后又继续的大声喊道“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尽在眼前,吾与尔唾手可得!但是若不先出手,那吾等就真的成了佯攻了,功劳全是皇甫将军的了!南容,听我令,全军加速行军!”。
  傅燮闻言刚要反驳,可看了看朱儁的严肃的眼神,带着丝丝的警告意味!话到嘴边却咽了下去,只好回马奔向后军,约束队伍整好军备,以便急行军。
  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大张旗鼓的向颍川一带杀来。他们并不知道,将要落入黄巾军的口袋
  颍川为平原,一马平川之地。颍川治所阳翟,东南距京师洛阳仅300余里,骑马两日便到。
  阳翟城南有座小山…布袋山,因此山有只有一进一出之口,其形状像个布袋而得名,山上北望,周遭尽收眼底。
  此时山顶,正有两人带着一个大家族和当地逃亡的士兵、百姓一起避乱于此,他们是叔侄,荀彧和荀攸。
  “官军来了!官军来了!”不知道是谁眼尖,发现了官军到来。
  人群立刻哄动起来,嘈嘈杂杂,纷纷望山下观瞧。
  在山顶俯看着远处随滚滚烟尘而来的官军,两叔侄不禁交流起对此大战的看法。
  荀彧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大汉禁军,到底是比地方上的军队华丽。只见旌旗蔽日,衣甲鲜明,刀枪闪亮,煞是威武。
  眼光中流露出惊艳与羡煞的神情,口中不住的啧啧称奇,同时问身边冷冷凝视,一言不发的荀攸。
  “公达,你看这仗哪方会赢呢?”
  “叔父觉得呢?”荀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声音清亮悦耳,但却带着一丝怒气。
  荀彧何等样人,自然能听出荀攸的不满,没有回答这个反问,反而说道“公达我知道你对我让你回到家族不满,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见荀彧主动提及此事,荀攸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叔父,为何?假如我一直待在皇后身边,眼下至少能谋个军师的位置,我们荀氏一族也不用让一群泥腿子逼的躲躲藏藏的,而且以我的才智黄巾军根本不是对手,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在当前啊!”。
  荀彧笑了笑说道“公达你年轻气盛,我能理解,但是现在朝廷十常侍还在,虽然新帝登位,但是他们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而且据我所观,何进并非明主,过早的出仕只会把自己聚焦在风口浪尖之上!你我叔侄真正的舞台,还在后面,那刘焉狼子野心,索要权利,各地州牧恐怕要纷纷割据了”。
  荀攸也是聪明人,略有所思,听荀彧如此说“只好说道,一切听叔父的,只不过眼下这场仗,叔父以为如何?”
  听出了荀攸的不服气,荀彧笑笑说道“那你觉得呢”
  “以小侄看嘛,自然是官军啦。你看这衣甲、这军容、这武备,这……”。
  “我看这批官军必败。”荀彧打断荀攸的念叨,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道。
  “这怎么可能?”荀攸侧过头,睁大眼睛看着荀彧,大感疑惑不解。
  求各种票票,各种收藏!感谢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感谢一直陪伴我的各位书友,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q群546637243希望大家踊跃的提意见!
  (本章完)


第203章 黄巾五虎之波才
  “公达没有看到那面主帅大旗么?”荀彧盯着远处一面硕大的旌旗说道,上面金线环绕,正是主帅大旗,绣着一个斗大的“朱”字。
  荀攸光顾着看大军整体的军备和气势,这个最关键点却忽略了。
  “朱?是谁呢?士林之中不曾听闻呀?”荀氏家族是颍川的士族,对于天下士人的基本情况都很了解。
  “必是朱儁无疑。”荀彧说道,“此人乃商贾之家出身,其寡母贩买缯为家业,而朱儁也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但是他不继承家业,一心谋求于仕途发迹。和他同县的周规在之前受征辟时曾向公府借钱百万以整饰衣冠,后来周规家贫不能偿还,朱儁听闻将母亲全部布帛缯帛去为周规还债,博得名声,为县长所称奇,因此推荐太守,任职郡中。后被举为孝廉,升为兰陵县令,有干才,为朝廷所知。后交州贼起,攻破郡县,朱儁被拜为交州刺史,领兵进击镇压,击杀贼首,降者数以万计,旬月之间平定叛乱。综合此人的出身、事迹,也算是大汉朝臣中的异类了。”荀彧对朱儁的背景情况了如指掌,侃侃而谈。
  “商人出身,难怪愚兄没有听说过”,荀攸轻蔑的说道。
  士、农、工、商,社会四大阶层,商贾之人排在最末,即便富裕,也一向为世人所轻,在居于顶端的士人眼里更是如此。
  这也是朱儁为什么一心着急进军,建功立业最大的理由!
  他自己的出身,是最大的短板,和平年代,一辈子也摆脱不了别人鄙视的眼神,但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朱儁明白却是自己的机遇,只有用天大的功绩才能洗刷商贾出身的耻辱。
  这也是为什么纵然冀州甄家富可敌国,甄宓美貌无双,甄逸竟然愿意把她嫁给刘天。
  当然刘天的潜力也是一个原因,最为重要的是,甄家乃商贾士家,无论多有钱,还是会被那些士族看不起,加入说没有了刘天,就算甄宓嫁给袁家,也只能做妾。
  所以甄逸也是有先见之明,学习吕不韦奇货可居!
  不过既然讨论的是军事问题,还是要看将领的军事能力,和出身无关。
  荀攸还是感到不解,“叔父,既然按你所说,此人有成功镇叛经验,且战果辉煌,功勋显赫,此次又是率领的朝廷精锐的禁军,无论士气还是军备,岂有不胜之理呢?”
  “咳咳”,荀彧清了清嗓子,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公达,你要记住,行军打仗,这些外界条件固然重要。但能否成其事关键还在主帅其人!我观朱儁此人,虽不吝财产,却仍摆脱不了家庭熏陶之局限性。而且其人志在名声,急功好利,难免轻进。昔日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两万大军大败秦名将章邯、王离二十万大军,莫不如是!现在黄巾军就如同当日的项羽,但是却比项羽更加强势,他们大多是平常待饿死的百姓,有活命的机会,焉能不拼命一战。而太平教处心积虑准备多年,志在夺取汉家江山,再加上旁门左道荧惑人心,使教徒不惧生死,这些岂是与往日一般的反贼可比的?!”
  “以吾观之,朱儁此役必败!”荀彧自信的说道。
  这才是顶尖的谋士,仗还未打,已经看到了成败,荀攸崇拜的看着自己的叔父,到现在才算真正的服气了!
  “叔父,你怎么对这些情况知晓得如此详细?”
  “公达你知道终日埋首道德文章,这若是太平盛世自然是应该的。但是若是乱世,当学叔父一样,无事远游,与那些封疆大吏的官员谈论,探查贫穷地区的小民生活,逐渐积累,方能知天下世。”
  荀攸听了不由的暗暗羞愧,说道“原来叔父这些年出门游历,并不是游山玩水,是我太自负了”。
  荀彧轻轻的拍了下荀攸的肩膀说道,“你还年轻,现在懂得还不晚,荀家早晚是你的,公达,你要记住,刚而不漏,你比叔父强的一点是忍。乱世之中,唯有忍方能成大事,叔父知道这个道理,确是做不到,或许早晚会死于非命”。
  荀攸一听,忙要说话,荀彧轻轻摆了摆手,说道“不用多说,看下面的大战吧”。
  颍川一带的黄巾军统领正是黄巾五虎之首先行将军波才。
  其余四位是黄巾五虎之殉道将军马元义,黄巾五虎之神上将军张曼成,黄巾五虎之游击将军卜己,黄巾五虎之镇南将军赵弘。
  而这五位大哥级别的人物中,波才和马元义关系最好。
  波才本豫州一雇农出身,因不堪忍受土豪劣绅的欺压,靠着一身蛮力流落颍川集市打铁为生,见过世面,后因被一修缮武器的士兵侮辱,波才一气之下打死士兵,再次逃亡。偶被马元义发现,认为他能成大事,彼此相谈甚欢,遂成知己,被马引荐给张角。张角也以他乃奇人,遂传授武功,兵法。
  所以当马元义被处斩的时候,张角三兄弟还在大本营巨鹿,考虑利弊得失的时候。
  波才已经怒而拍桌而起,挥军西向,直指他眼中的东汉反动政府的首府洛阳。
  张角一看已经拖不起了,波才已经调兵遣将了,如若还不出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