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年的折腾,现在才算有了十足的把握。
  “卢氏也派了人过来,听说是要在汉阳就学。”
  “噢?曹宪作为老师的,应该就是卢照邻吧?”
  “郎君,听幽州督府传来的消息,怕不止。”
  “怎地?卢氏还敢把嫡系一股脑儿扔过来不成?”
  “倒也不是,而是几个女郎。”
  “呵,卢氏莫非还要施展美人计不成?我乃人间薄幸人啊。”
  一声感慨,分外惆怅。
  


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
  第一次和曹宪见面,张德对这个九十五岁的老江湖,只有一个印象。总觉得他好像是某部漫画里面跑出来的,后来仔细一回想,发现不是漫画,而是一部长篇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叫海尔兄弟,而曹宪长的和那个智慧老人超级像  宽袍大袖寿眉白须,总之,非常的仙风道骨,非常的有高人风范。站曹宪面前,仿佛一个不留神,这老江湖就要发功,传他百年功力。
  “大夫博闻广记,德敬仰万份,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老张礼数周到,像这样的老学究,必须得给面子,你要是在这样的老前辈面前装逼,搞不好会有人晚上扔死狗到自家门口。
  却见曹宪一派高人气度,虽然九十五岁高龄,却还是不需要旁人搀扶,手持桃木杖,上头系了个朱漆小葫芦,一步一摇晃,很是抢眼。
  朝散大夫上前嗯了一声,打量了一番张德,然后眉目间似有难言之隐。老张心想,莫非是卢氏让他过来做招牌,伤了他的心?
  正要宽慰两句,曹宪开口道:“老夫仆役吃住打赏,听说都是你包了?”
  “”
  张德整个人如遭雷击,当时就懵逼在那里。
  你特么逗我?!说好的仙风道骨呢?!
  “啊?”
  老张感觉自己可能是最近有点累,工地床榻体力消耗极大,兴许是幻听了。
  九十五岁的曹宪啧了一声:“老夫这些人,如何安顿?听卢七所言,只消来此地头,总归无虞。”
  憋黑了一张脸的张德久久不能平静,不过最后还是挤出一个微笑,“曹大夫放心,包吃包住,包吃包住”
  妈的,怎么感觉老子这里是黑心作坊,专门招不明真相的无知群众来上班?
  “那就好。”
  曹宪倒也爽快,进门之后,老眼一亮:“陆德明能有你这个弟子,福气啊。”
  之所以九十五岁的朝散大夫能眼前一亮,实在是因为这间给曹宪的院子,够大够敞亮。这也就罢了,贞观新瓷摆件有二三十个,八仙桌上随意地放着白瓷茶具,新炒南茶更是放在了茶罐中,看的一清二楚。
  九十五岁的曹宪心算了一遍,就得出光屋子里的用度摆件,就值五六百贯。
  “大夫过奖”
  “呵,老夫亲历魏齐周陈隋,已非伪君子,小郎莫要和老夫吹捧抬举。”曹宪笑呵呵地一边拂须一边把桃木杖递给张德。
  老张接了过去,就见曹宪一屁股坐椅子上,然后拿起八仙桌上的茶壶,倒了一杯茶在茶杯中。不见什么斯斯文文的浅饮品尝,只是咕嘟咕嘟喝了一起,这才抹了一把嘴上的茶汁:“比那煎茶强了不知多少。”
  “茶叶管够。”
  “好。”
  曹宪点点头,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一脸日狗的老张心说这不对吧,给李世民解释生僻字的著名学者,是这样的?
  兴许是看出老张的疑惑,曹宪笑呵呵道:“弘文馆中多有以茶论道者,老夫每日翻书听那等言语,只觉口中几颗老牙,也要被酸脱了去。”
  “万物皆可入道,老大夫又非他人心肝,平白诋毁旁人做派作甚?”
  “哈哈哈哈,你又不是老夫心肝,怎知老夫不知旁人肚中之物?”
  “”
  这老头儿有点意思啊。
  “老夫年轻时,也曾煎茶阔论,仿佛经纶皆在胸腹,恁地潇洒。只是见了几家高楼塌了,便是把煎茶的物事都一并送了人,从此吃茶只为解渴。你此时,只怕心中揣度,吃水不也解渴么?”
  “”
  老子承认你是我的心肝不行吗?!你不但是心肝,还是蛔虫!
  曹宪又嘬了一杯茶,又摸了一遍胡子,这才嘿嘿一笑:“老夫作甚要吃茶?因为它贵啊。你可知道,在范阳,这么一罐茶,能换三只羊。老夫也没几年活头,烤了羊腿,也口中无牙,啃食不动。年轻时又爱吃羊,如今只好喝茶当吃羊,一撮茶叶,总能抵得上一只羊腿吧。”
  你是假的朝散大夫吧?!你他妈在逗我?!
  “卢七跟老夫说过你的事情,老夫在长安,也时常跟虞伯施、许延族诸人论及后进高才。说来也是让老夫感慨,不拘是刚直强悍虞世南,还是奸猾狡诈许敬宗,都把你当作他日魁首”
  “”
  看着曹宪意味深长的眼神,听着曹宪意味深长的语气,老张心说这特么简直日了哈士奇了,虞世南也就罢了,那是“老乡”,许敬宗这么个狗屁玩意儿,他什么时候盯上老子的?
  别看曹宪只说了这么两个人,但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首先他们都是弘文馆学士,其次都是“十八学士”,最后虞世南在十八人中是隐形第一,高于他的是两大天王房谋杜断,位列末席的就是许敬宗。
  曹老头儿话说的囫囵,却很简单地告诉张德,弘文馆中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不是傻子,既然大家都看好你,显然都是有所感觉有所耳闻。
  至于曹宪,他都九十五了,“十八学士”算个卵。
  咬咬牙再活五年,可以以“人瑞”的身份到处胡混,朝廷还得买单。
  “老先生,不知老先生来汉阳办学一事,京中可有议论?”
  闻弦知雅意,曹老头儿能跟张德说这么多,绝对算得上有良心的老知识分子。一般正常的知识分子,都是比大儒强一点。
  曹老头儿显然没有比大儒强一点,他要的是大吃大喝  一听老张改口叫老先生,曹宪又是拂须微笑,手指指了指茶杯:“茶水有点凉,老了,受不得寒。”
  “烦请老先生挪步,后院尚有建州武夷山特产。”
  言罢,老张连忙一手抄着桃木杖,一手扶起站起来的曹宪。
  一边走,曹宪一边道:“老夫江都人,小郎江阴人,算起来,咱们是同乡啊。”
  “”
  卧槽,老子以为自己脸皮够厚的了,万万没想到九十五岁的人一旦无耻起来,竟然会这样的犀利。江都和江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中间隔了一条长江,长江啊!
  “德能得老前辈提携,实乃福分。往后桑梓之间,必有老前辈提携后进同乡的美谈啊。”
  “听卢七说,你很有钱?”
  我跟你谈情怀,你特么跟我谈钱?
  然而既然九十五岁的“半步人瑞”能这样开口,证明他也没什么太大顾虑。再说了,卢氏说动他,未必没有自己想来走一遭的心思。
  只见一老一少在廊下缓步,曹宪看着庭院中的假山春花,黄澄澄的春花又落在院中池塘,点了一圈圈的涟漪。不知是触景生情还是怎地,曹宪慨然一叹:“还是我大唐好啊。”
  “乾坤混一,南北太平,自是好的。”
  “那你还要染指文教,徒兴风波?”曹宪突然站定身子,那老朽孱弱的形象,陡然如利剑一样,挺拔高大!
  老张愣了一下,片刻,笑了笑:“老前辈以为如何?”
  “老夫不知。”
  后面的人见两人在廊下定住攀谈,便没有跟上去,也不知道一老一少在说什么。
  “不是说有教无类么?”
  “那也是在肉食之家有教无类。”曹宪语气并没有反驳的意思,只是坦然地像是陈述一件事实。
  “看来,老先生非是卢氏说动,而是想亲自来看一看。”
  张德听出了曹宪的语气,只这一个照面,他就知道,曹宪不是来兴师问罪,反而是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
  毕竟是九十五岁的老江湖了,他哪怕说是谋反,朝廷也不会把他关在大理寺饿死。
  搀扶着曹宪的张德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残酷又非常令人佩服的事实,那就是,眼前这个略有佝偻却又仙风道骨的老头儿,其实是经历了数个王朝的兴衰灭亡。甚至,他还眼睁睁地看着隋朝建立,隋朝兴起,隋朝统一,隋朝亡了。
  “老前辈。”
  张德深吸一口气,倒是有了几分狂犬病发作的气概:“我只想有朝一日,无人写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五十七章 和说好的不一样
  半步人瑞比半步金丹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经历太多的曹宪就不打算甩李董或者谁谁谁,九十五岁的人了,又不像陆德明那样背后还有整个苏州的士族盯着。贞观十年的江都,依稀还能看到曾经的破败,还没有从废墟的破落记忆中恢复过来。
  “这样,汉阳学社呢,官学经义还是要教授的。也不是老夫吹嘘,我要开馆,汉阳名士都要前来。”
  “何谈吹嘘?只是这事体总不是老前辈的,平白担了骂名。”
  “聒噪。”
  曹宪摆摆手,喝了一口武夷山的茶,摸着胡须接着说道,“也算是为汝佯攻,这开馆教授,也是做给别人开的。学社开馆之后,老夫再建议新开分社,知你在小别山有置业,不若就设小别山分社。”
  “临漳山。”
  “皆可,反正和老夫无关。”
  说着,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半步人瑞挠了挠头,“但有一事,临漳山分社,绝不能让汉阳江夏士族子弟入内。对外,老夫会以扶持贫弱之名,含混过去。”
  “有劳老前辈。”
  “其余之事,就看汝之谋划。卢七言汝步步为营,也好让老夫睁眼一观。”
  做到这个份上,曹宪绝对是仁至义尽。
  其实他本不必如此做,但曾经繁华如滚油的江都,隋末大战被宇文氏付之一炬,皇帝都死在了那里。人生在世不称意,桑梓残破,当真是心酸过往。
  九十五岁的曹宪是看着自己的晚辈学生弟子一个个死在了自己的前面,不仅是晚辈弟子,连那个统一天下的隋朝,都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卑微过、祈求过、放肆过、恐惧过、忿怒过、欢喜过最后剩下的,只是不悲不喜不惊不怒,略有所求,略有所想。
  无欲则刚的是曹宪的个人需求,而半步人瑞却还有那么一点点理想。只是他没有二十岁的张德那么敢想,他不奢望有一天无人写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甚至也从不奢望“令天下寒士竞开颜”。
  如果说每个英雄每个人杰都要给自己的人生先定一个小目标,那么九十五岁的曹宪,从他六岁能写诗开始至今的八十九年间,应该有三万两千四百八十五个小目标。
  正如李世民遇到生僻字要找人询问大家都想起曹宪一样,曹宪的人生小目标,就是和文字打交道。
  他是一个文字学家,杨广让他参与编撰桂苑珠丛,后来又注广雅,闲暇之余又写有一卷古今字图杂录。
  论“说文解字”,这个时代曹宪是绕不过去的。
  可惜他年轻时有弟子数十人,结果战争、政治斗争、族权斗争让他的弟子死了一大半,剩下来的一些,又天不假年,活的最久的,居然还差一年才算甲子。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坦然地回望自己残酷的过去,连续送几十次黑发人,这样的人,他的心肠,又会如何呢?
  “楚地多麟才,老前辈何必看我,还是再寻个弟子吧。”
  “有卢七就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