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李世民一愣,他手头的音训初本是立夏之后才到手的。而张德印刷的第一批教材其实是在立春,前后差了几个月时间,但两三个月对智力正常的儿童来说,背下字母表完全不成问题。
  只要能背下字母表,其中智力拔群之辈,就已经能够掌握发音。
  长孙无忌是希望妹夫的家底更丰厚一些的,虽然在李承乾淮南道推广教材一事上他不发表看法,但因人废事是非常脑残的事情,作为一个下岗待业的天王,长孙无忌觉得曹宪的这套音训初本是长久生意。
  “这是汉阳学社七岁以下童子名录。”
  到长孙无忌手上的这个名录,是段纶给的,当然,段纶是从张德那里拿到的。老张又不是傻逼,这事儿肯定要冒出来,那肯定是自己爆出来比别人怼出来强啊。
  骗人的最高境界是九真一假,老张这分名录是绝对没有作假的,但这是曹宪为招牌的汉阳学社,和临漳山分社没有一根卵毛的关系。
  临漳山才是老张的命根子,汉阳城里的土豪关他鸟事。
  “这是童子数月学习所成?”
  “嗯。”长孙无忌点点头,“荆楚乡音,京中多有揶揄者谓之鸟语,可见其乡音浓厚。然则有音训初本,学得洛下音者共计四十有九。汉阳学社有七岁以下童子一百又二人,数月之学,半数有所成。固有童子天纵其才,世上焉有天才聚于一地?”
  什么都会骗人,但数学是最诚实的。李世民脑子里过一遍,就知道音训初本的好处是多么的深远,对南北交流是多么的重要。
  切韵,切个卵。
  曹宪的试运行可以说相当成功,对普通人家的子弟而言,哪怕只是出去打工,你能开口就是洛下音,那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别人至少听得懂你是要来打工,而不是来打劫。
  一想到这里,李董顿时心痒痒,连忙道:“召太子左庶子前来。”
  


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枪杜正伦
  太子左庶子杜正伦是个明白人,更是一个聪明人。皇帝召他前来,旁边还坐着一个悠哉悠哉的长孙无忌,九成九是跟太子有关系。
  不过杜正伦也不慌,心说早就料到有这一出,马宾王可真是算无遗策,怕啥?
  “杜卿。”
  李董很是威严地看着杜正伦,人到中年事业正旺的杜正伦微微颔首:“陛下。”
  “召卿来,是有一问。”
  心中暗爽的杜正伦正琢磨着是不是照着套路就来,结果李董开口道:“朕让太子安抚东南,太子做的很好。”
  嗯?!
  老杜心说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来啊。
  “太子在淮南诸事,朕很满意。”
  呃这不对啊,这让人听得浑身难受啊。
  老杜美髯微动,正琢磨是不是开口说点什么。又听皇帝在那里一本正经地夸着储君多么多么的有德贤良,可越听越不是味道,老杜心里头那是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
  有心想说陛下你特么直接点吧,可老杜胆子不敢。
  叽里呱啦好半天,连长孙无忌都觉得烦躁,李董这才收了神通,面无表情地拿起手中的音训初本,有意无意地扬了扬,然后拍在手中看着杜正伦:“可是太子有些时候做事,太过急躁。须知,万事要循序渐进。”
  嘴角猛地一抽,杜正伦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子,赶忙道:“陛下所言甚是,臣等必定劝谏太子做事稳妥老成。”
  “下去吧。”
  “”
  愣了一下的杜正伦这才反应过来,这特么算是结束了?
  “臣告退。”
  脚底抹油那就是开溜啊,皇帝这节奏不好搞,非常的不好搞。也没说要把暖男太子吊起来打,也没说这事儿过去了,这种吊在那里的感觉,那是相当的糟糕。
  回到东宫,老杜心说这破事不能自己埋肚子里,得让牛人来解决一下,于是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太子,跟李承乾好好地说道说道:你爹说了,让你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千万要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写完之后,杜正伦又看了两遍,觉得没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把信寄了出去。
  过了几天,在淮南到处观风的李承乾收到了信,忙着给李承乾擦屁股的马周瘦了五六斤,一看是老杜的信,就看了看,对李承乾道:“殿下,明理所言殿下当牢记,往后此等大事,切不可专断而行。臣等才智鄙陋,不过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有臣等参议,殿下亦可举一反三。”
  暖男一脸憋屈:“宾王,本王何曾没有三思而后行?音训初本乃是开蒙字书,非大功不足以酬。本王身负招抚东南之职,去岁甚至未曾回京,今有大功,亦不曾独揽而下,乃是勾通外朝上禀内廷之后,这才行事。当时陛下御笔回执,也是宾王所见,乃是陛下意同”
  牢骚话一串串的冒出来,暖男差点就哭了出来。跟他那弟弟比起来,他这个承乾殿出生的,感觉就像是从安利号拍来的,实在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堂堂储君,连个像样的文学馆都养不起,反而李泰不仅家里开了文学馆,今年开春封魏王之余,为了庆祝这件事情,李泰在武德殿住了好些天。
  要知道,李泰封王那阵子,李承乾还在外面浪,压根就没回京。不是说暖男自个儿想在外面,而是李世民就没召他回去。
  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呢?
  武德殿就在太子东宫的隔壁,就在东宫的西边。更加让群臣胆战心惊的是,李董当年登基,就是在武德殿办公听政。
  为了这个事情,马周求到魏征跟前,一边哭一边说:魏公啊魏公,从来只听说储君为国本的,却没听说还有藩王是天子腹心的从来只听说为了国家安定,藩王成年要早早就藩,却没听说把藩王留在京城还能太平的  老魏一听:憋说了!看俺的!
  那一天,春暖花开,李董非常的惬意,结果大唐第一喷子跑过来就是一脚踹开宫门,新上班的“万骑”小哥正要一刀捅死他,却被旁边的老哥死死按住,这才没出事。然后老魏跑到皇帝那边一巴掌把喂鱼用的鱼食拍翻在地,同时咆哮道:听说你想让魏王在武德殿长住?!
  “没、没有的事?是谁,是谁在胡说八道!没有的事!”
  老魏又一巴掌把喂鸟用的鸟事拍翻在地,同时口水喷到李董脸上:听说你想让魏王上朝的时候乘坐人抬的轿子?
  “没、没有的事!是谁,是谁在胡说八道!没有的事!”
  “哼!你好自为之!”
  说罢,魏征甩了甩衣袖,扬长而去。
  回到家里,马周一边哭一边等消息,老魏过去拍了拍马周的肩膀:“此事无虞也。”
  听到这句话,马周当时就嚎啕大哭,说魏公你实在是铮铮铁骨名臣模范啊。
  这个风波到底水有多深,李承乾压根就不清楚,他那会儿正听说音训初本是张大郎弄出来的,一门心思要大力推广。
  几个月一过,终于发酵出来全新的幺蛾子。
  杜正伦给他的信在看过之后,李承乾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于是连夜就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说我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不做事前思量,爸爸你怎么可以这样冤枉我呢?而且我这么做,都是为了爸爸你的功业啊。
  信寄回了长安,李董收到了,然后李董黑着脸把杜正伦找了过去:“禁中奏对,焉能透于中外?”
  虽说李董确实说了这样的话,但是儿子跑过来闹委屈,那就是让他下不来台,让他没面子。
  于是李董就问杜正伦:你特么把老子的话就这么跟太子说了?那老子以后还能交代你什么事情?你还靠得住靠不住?
  杜正伦也委屈啊,卧槽你们父子的事情又不是我能解决的,我特么就是跟太子实话实说,这也有错?我也很为难,我也很绝望啊!
  然后,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口气被贬三千里,太子左庶子被去职,扔到交州自生自灭。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张都替杜正伦冤得慌,这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鲨鱼禅师说
  书友群群号在作品相关里,有兴趣过来扯淡的可以过来浪一下。
  


第六十四章 老王头
  “杜明理被贬何处?”
  听说了东宫的事情,曹宪也觉得头疼,当今皇帝实在是偏心的明显。这是拿杜正伦杀鸡儆猴呢,李承乾到底还是儿子,至少没被专门下中旨训斥。不过堂堂太子左庶子被发配,已经够说明问题。
  “交州。”
  老张也是无语,李世民这简直就是耍脾气,大臣们都知道李承乾是必须稳住的,偏偏皇帝中意李泰,于是就出现了君臣作对。
  连大唐第一喷子都没把李皇帝喷服,这趟浑水,能淹死不少人。
  “交州?李道兴不是在交州吗?倒也好作伴。”
  “作甚伴?”
  一脸郁闷的张德掏出一张驿报,递给了曹宪。
  曹老爷子扫了一眼,瞪圆了眼睛:“这皇帝嘿。”
  这份驿报是公文邸抄,官僚直接可以抄,百姓想要看朝廷传达的政策消息,也能听人讲解。此刻上面写的是,交州都督李道兴平獠抚民成果颇丰,有罗伦江两岸獠属归顺中国。
  总之一句话,李道兴拓地千里谈不上,拓地一两百里总归是有的。
  交州的疆域面积张德估算了一下,应该是增加了一倍还有多。按照道理,起码也要过个一两年,先羁縻统治一下,然后平稳过渡中央直属。
  结果这事儿吧,它恰好遇上了太子在淮南道推广音训初本,同时又恰好遇上了杜正伦躺着中枪,于是皇帝就直接找来王珪,说老王啊,你只要在宰辅会议上提出交州过大须分李道兴之权,我就记得你的这份情。
  很显然,记得老王的这份情是肯定不可能的,李董是谁啊,杀哥宰弟且为乐的铁血英雄。无本买卖好做,还要啥自行车?
  王珪心说这特么老夫要是提出来,且不说得罪了李道兴,就李道宗的儿子过继给李道兴,老夫肯定还要让江夏王给惦记住。哈,这又不提,李景仁在汉阳和张德打的火热,老夫又不是傻逼  更要紧的是,眼下事情有点大条,皇帝要让他从太子老师的身份转化成魏王李泰的老师。
  这些也可以不提,闭着眼睛提建议而已,可要是被人知道是皇帝叫他干的,肯定要被人吐槽阿谀幸进。
  唉,难啊,做官难,做大官更难,做宰辅级的大官更难。
  一咬牙,王老头跺了跺脚第二天跑到朝会上就率先跳出来,皇帝一看,满心欢喜,心说这老王头很可靠嘛。然而王珪出列就上奏道:“陛下,臣自侍奉中国,已有数年。然才识俱陋,外不可为表率,内不能为干臣。”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征”
  群臣当时就哆嗦了一下,连长孙无忌这个下岗待业无业游民也猛地一个激灵,然后一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表情。
  没错,老王头他咬咬牙,辞职了。
  李董一脸懵逼,接着脸色铁青,一副你玩我的神情。
  然而老王头脑袋压的很低,六十多了,他虽然还想继续浪,凭他王氏名声,只要愿意,还是能继续做官做下去的。
  可现在老王头觉得风头不对,储君至今未归,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有家不能回”,皇帝可能是在等一个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