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世事难料,国家财政得以保全的原因,居然是白糖、冰糖、麻料、煤球诸等新式事物的利润。房玄龄愿意为张德遮掩的重要因素,就在这里。他是宰相,不是私奴。
  复杂的背景,复杂的皇帝,复杂的宰辅,复杂的新生事物,复杂的大唐气象……
  贞观朝夹杂着各种稀奇古怪,就这么带着一堆的问题,一口气冲到了贞观十二年。这十二年来,或者说,自贞观三年以来,冲死的突厥、契丹、奚人、高句丽、百济、靺鞨、铁勒、吐谷浑、诸羌北地三十余部、高昌、且末……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这样被碾死了。
  房玄龄以为这些蛮夷这些对手,会在十年后才会彻底覆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切竟然是那么的容易。
  天命!
  所有人,除宰辅重臣之外的满朝文武以及那些中小世家,还有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田间黔首,他们都以为,这肯定是天命。非天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贞观三年还那么凋敝,贞观十二年环顾四方,已无一合之对手。
  这浩浩荡荡的天命,就是皇帝的最强光环,哪怕“五姓七望”发动所有的笔墨纸砚庙堂悍将,都无法去攻讦半分。因为你不管怎么描述,贞观皇帝的光环,就是这么的夺目。
  朕即天下。
  贞观十二年的皇帝,有资格有底气这么喊出来,而无人能反驳。明知谬论却不可驳之,这是陆德明魏征低头认命的缘故。
  那些不认命的,却又无可奈何。
  狄知逊聪明非常,他如何不知道皇帝根本没有出手,他只凭着“天命”光环,就轻而易举地将洛阳新贵们压的敢怒不敢言。
  跟皇帝“讲理”,只怕举凡有些“见识”的士子官吏百姓,都不会和你“讲理”。
  想要在庙堂之中据理力争,几无成算。
  狄知逊心知肚明,可惜这些洛阳新贵们,刚刚焐热的钱袋子,舍不得打开,他们是如何都想不通的。
  又要死人啦。
  新南市市监狄知逊,心中如是感慨着。看深夜福利电影,请关注微信公众号:ok电影天堂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第三十八章 过招
  “天命?”
  从李德胜嘴里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老张笑了笑,“天变不足畏,连李奉诫都知道的事情,怎么老兄翻来覆去的说?”
  老李眉头微皱:“‘糖市’死了多少人?若是再有‘缫丝产本’,但凡苏常、巴蜀、荆襄织户,只怕一夜亏输。这一次,可不是区区白糖,而是生丝,而是绢布。”
  “内府其实把持了三四成糖市产本,是不是?”
  “此事新南市人尽皆知,只是不敢声张。当初皇帝缺钱,这是皇帝的钱袋,谁敢造次?”
  “谁说没人敢造次?”
  张德深吸一口气,看着李德胜:“这一回,咱们就和皇帝过过招。”
  “制糖须有‘产本’,哪有额外白糖?这又不是粮食,从地里长出来就算。”
  “谁说没有额外的白糖?长安各宫室苑监在内府都有干系,他们手中产本,按市价能充抵多少?你算过没有?”
  “就算高不到哪里去,但也不会低。你别忘了,糖价一时半会,不会降。”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额外的白糖,而且不需要‘产本’来制备,那我给两京三百万人每人一斤白糖,当如何?”
  “这……”
  老李脑子飞快地运转,“莫非你在流求或者交州开辟的种植园已经出糖了?可是,就算有三百万斤,一转手,也是净赚。”
  “是吗?谁给他运?洛阳要是真囤积三百万斤白糖,内府在‘糖市’可不仅仅是占了份子。还拿钱以去年六月市价买了最少七十万贯‘产本’额内白糖,三百万斤白糖砸进去,洛阳新南市‘糖市’,糖价砸到一半……嘿,各家把白糖给内府好了,他不是会行销么?看他们慢慢卖,说不定就回本了呢?”
  糖价砸到一半,等于当时就亏三十五万贯,但可能只砸到一半吗?真要是三百万斤白糖堆在洛阳。要是物流行在运转不利,当时就能让洛阳白糖贱如泥。
  内府这个皇帝的御用白手套,在前期贪婪的赎买“产本”额内白糖,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甚至想要吃独食。他们仅在赎买一事上,就投了巨资,连带着山东士族如清河崔氏武城房都跟着下注。
  追涨杀跌,管仲已经玩了了千多年。
  只是老张手头掌握的额外白糖,还真的就有。这个白糖,可以叫做“进口”,至少这一块的白糖,是合法的。而且谁都知道,天竺糖霜灰中带黄,不怎么白净。于是这些天竺糖霜,随意发卖不说,市税也就那样。
  关市榷场只要记录不出差错,这些“千里石塘”过来的白糖,那就是“进口”。不管是叫天竺糖霜还是高达国白糖,这些白糖不但是合法的,更是“产本”额度之外。
  只是……
  “这等于是抢内府的钱,抢皇帝的钱。”
  “那么,洛阳人有没有这个胆量呢?”
  张德看着李德胜。
  老李缓缓地摇摇头:“没用的,鼠辈有心无胆。”
  “可是,的确有人有这个胆量……”
  张德深吸一口气,“交州所产交由冯、冼转运发卖,冯、冼为置身事外,不愿沾染交州糖。所以,是由渤海高氏接收这批交州糖,又挂名‘六诏’糖,聚集琉球国。”
  “嘶……”
  交州某些边缘地带,是带有强烈的地方自治性质,往往也不抽税,而是地方上每年弄点东西,以“土贡”名义,像属国一样去给长安主人行大礼。
  至于“六诏”,那是的的确确的属国,不是大唐疆域。渤海高氏若真的拿到了一批数量不菲的“六诏”糖,而在去年的白糖产本事件中,又恶意地卖给了内府自己所能掌控的产本额度白糖,那么今年白糖价钱砸到地板,就是货真价实地抢皇帝的钱。
  一个渤海高氏,不够,远远不够。
  “许国公,有恁大胆量?”
  老张嘿嘿一笑,也不答话,又道,“流求土著清扫,都是甚么时候的事情?单道真为‘东风船队’首领时,你当是在哪里做事?流求岛北岛南,各有一港,各辟甘蔗园十数座。”
  “单道真乃是单雄信之后,想必凭其父交情,至少李景阳一家,定要维护。”
  李景阳就是李震,李绩还叫徐世绩那会儿,怎么会没有交情?
  掰扯着手指头,老李还是摇摇头:“还是不够。”
  “陆、虞、姚、周、孙、朱,江淮江东六家,去年高价转手给内府心安理得,如今吃下低价白糖,也不曾胆颤心惊。要知道,之前虞昶还是苏州市舶大使呢。”
  “如此,倒是能和皇帝比比气力。”
  老李琢磨了一番,“如此一来,‘缫丝产本’只怕要悬而未决,所谓投鼠忌器,便是如此。白糖事小,缫丝事大。”
  “可我们这个陛下,能忍下这口气?”
  “所以,还是要死人。”
  “而且死不少,但是死谁,就须好好琢磨。”
  李德胜突然道:“死人不怕,如果死了人能换些好处,那死多少也是无谓。”
  “去年糖市令史乃是洛阳制糖之家推举,时人称有类举孝廉,如今乃是举白糖。皇帝是要拿流外官来堵人嘴,这一回,兴许不止流外官。”
  “卖官卖爵,只怕不成。”
  “推举一事,有推有举即可。宰辅尚且推举而成,何况市场小吏?”
  “唔……”
  老李又陷入了沉思,他精于人心,半晌,才道:“皇帝若迁都,洛阳财货巨室,比成气候。”
  迁都,就要抛弃长安原先的势力,收买洛阳的新势力。可如何收买呢?皇帝能给的,山东士族不仅能给,还能给的更多。
  但有一样,山东士族是不会让的,地方上的治权,皇权尚且不下乡,何况经济之辈?而皇帝,却能拿流外官来当饵,自有人上钩。
  “事情要两边同时着手,洛阳负责死人,长安负责定计。”
  张德对李德胜道,“宰辅重臣,若是促成此事,当有后报。”
  深思熟虑的李德胜想了想,抬头看着张德:“若各市‘产本’设立由地方各家推举,当是不亏。”
  


第三十九章 一时无言
  有人要搞事。
  不仅仅是李董要搞事,山东士族这些个体户也要搞事。幕僚们纷纷表示“揽泰山以填北海”,老张懂这意思: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谁怕谁啊。
  汉阳城中,拍了一根黄瓜在脸上的萧二娘子猛地从沙滩椅上坐了起来,虽然没有“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气概,但也杏目圆瞪:“甚么,阿姊当真?”
  萧妍小声道:“大人嘱咐过了,最好留在沔州,切不可再去别处。”
  这世上哪有什么铁板一块的玩意儿,慢说区区农耕时代的世家,就是满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者,抛头颅洒热血之后,也要几分讥诮几分无奈地吐槽“党外无党”“党内无派”。
  半句话拿出来,那是最纯洁的革命友谊。
  另外半句拿出来,就不那么动听啦。
  “帝王思想”“千奇百怪”才是日常……
  武城人信不过要反抗的徐州人,正如李董信不过空前忠心的重臣团体。天命这玩意儿,没有小命重要。
  “我去找张郎。”
  言罢,萧姝跳了起来,赤足光脚,连布鞋也忘了踩,拎着裙裾,似个追逐蜻蜓的小娘,飞快地跑开。
  “见过姐姐,张郎呢?”
  一脸懵逼的安平看着萧姝,然后一边给张沧拼图,一边指了指书房。
  “谢谢姐姐。”
  说罢,萧姝跑去书房,然后急切道:“张郎,我有要事说于你听。”
  老张正在看规划图,猛地一愣:“姝娘,怎地这般狼狈?”
  酥胸起复的萧姝擦了擦脸上掉下来的黄瓜片,连忙道:“武城子要大人一起建言朝廷,州县幕僚可由地方推举,朝廷造册录入,开拨俸禄。”
  “什么?!清河崔氏玩的这么大?”
  嘬牙花子都疼,这尼玛凭啥啊,这又不是炸金花。
  “嗯嗯嗯,是真的。阿姊刚刚说于我听,徐州家人就在汉阳城的淮南别馆。”
  “怎么没有消息传出来?”
  张德觉得奇怪,那不能够啊,清河崔氏为首的五姓七望,虽然拼死了就要控制中原腹地的精华土地人口,可没必要玩这么大吧。他们说是建言,其实就是煽动风潮,民意倒逼政策,这玩法虽然“武王伐纣”那会儿就开始玩,可不代表清河崔氏就玩得起。
  哪怕清河崔氏的确体量不小,但眼下是贞观十二年,清河崔氏的体量,远远不如李皇帝的规模。
  甚至可以这么说,清河崔氏要是挡了李皇帝的财路,拼着断一代人才,李皇帝也要把清河崔氏杀绝。
  眼下的贞观皇帝,不但有这个能力,而且还有承担这个行为的实力。今时不同往日,十年耕耘,兴许在事务官僚的任用上,李唐朝廷还要忌惮五姓七望。宰辅之中,温彦博、王珪之流更是摆明了世家身份。
  可这几年朝廷财税的增长点,和这些事务官没有太大关系。五姓七望团伙的智力资源,是为了保证稳定的田地产出,保证大唐底部阶层的稳定。可民部的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这些受“王学”影响的计吏们,已经有了典型的“位卑而权重”的尴尬状况。
  而当年武氏女一番撒野,民部度支的废物们,终于被强有力的李皇帝一巴掌扇飞。
  算学光大,王学昌盛,这是眼下的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