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彻底嗝屁,不会去回想当年辉煌的。
  江东世族即便还有把金银铜融了做成冬瓜藏起来的,那也不会太多。隋唐交替之际的政治动荡,使得官方不得不“维稳”,这样的大环境下,“冒险”才是常态。
  只是某条土狗有意无意,让他们把官场科场“冒险”,略微地增加了一个半个选项罢了。
  “冒险”也是可以被分流的,不需要太多,但只需要开了个头,看见了金山银海,看见了棉绸糖盐,谁他妈忍得住。
  


第二十二章 逼迫
  世族蓄奴问题硬要追本溯源,上溯个千儿八百年一点问题都没有,数量有大小,形式有区分,但本质都是“贵种”拿走“贱种”的各种人身权利。
  高门之中那些贱仆,有的只是生物学上“人”的定义,实际上,“它们”对高门而言,只是财产,也就是“物化”的人。
  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庞大世家,其隐匿掉的人口之多,鲜有人真个明白。哪怕是高门的一家之主,也未必清楚每天到底要喂多少张嘴,每年要养活多少人。
  他们不知道,但数据知道。
  江东世族自贞观十五年以来,每年消耗多少米面粮油绫罗绸缎,从他们掌控多少土地,采购多少物资,就能大概估算出来。倘使再安插、收买几个探子,那么连各家惯例火耗是多少,折损率都能计算一个大概。
  为什么江水张氏只是土豪,只是“寒门”?因为江水张氏的积累,连藏匿人口积蓄奴仆的资格都没有。
  和世家不一样,江水张氏不折腾是玩不起“坐吃山空”的。世家“坐吃山空”是个伪概念,他们的确坐吃,但山却是不空的。
  好在某条土狗玩的小把戏,让江东世族把埋地理的金银铜铁挖出来做了投资理财,爽了几年之后,陡然理财经理捐了钱跑了,这就让他们有了坐吃但山会空的时节。
  更要命的是,以前坐吃只需要吹牛逼;现在坐吃,你高档家具、名贵饰品、精致美食不备着,那算个屁的坐吃?
  贞观二十年的“坐吃”,终于能把山吃空,这让某条土狗非常的欣慰。没有这种习惯,小霸王学习机的销量怎么上得去?销量不好又怎么能有更加优异的打字输入法出现?
  “阿郎,便是江东略有受挫,也不会伤筋动骨吧?”
  作为世家女郎,崔珏是最能理解的,崔氏徐州房在她的记忆中,手指缝里漏点东西出来,就足够让徐州城内五口之家吃个三五八年的。实际上崔弘道主持徐州房,一共要养活多少人呢?
  有的没的加起来,两万保底,上不封顶。
  而且徐州账面的田亩数量,和民间实际耕地汇总,根本对不了账。崔弘道早先掌控的上田数量,大概在三万亩左右,但官方登记的只有五千亩,而且不是上田。
  其它杂七杂八真正的下田、山田更是多不胜数。只是随着水利工程的开发,所谓的下田也根本不可能是下田,亩产三石水准的下田,这让黔中百姓情何以堪?
  “明月不要以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江东世族内部,倾轧争斗又何尝少了?南朝百几十年,此起彼伏仇杀成百上千。这光景,就算不伤筋动骨,也会有人推波助澜,让他们伤筋动骨。”
  感慨一声,张德又道,“再者,江东‘改稻为桑’也不是这一两年,下田入夏还要收一茬甘蔗。眼下江东口粮,全赖每年新垦田亩,也得亏江东州县重视水利,但有耕地,罕见产出低下的,这才勉强维持。”
  “鱼米之乡”的特点,不是说当地的鱼多么优质,米多么好吃。而是说不管什么年月,都能保证稳定且不低的产出。加上长江入海口的特质,只要水利工程跟上,新垦土地的产量,往往都要堪比黔中上田。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特征,也是江东世族可以放手撒欢的缘故。
  只是其中某条土狗玩的有点阴险,在有意无意中,不断地提高江东外来粮食的输入,什么流求米、日本米、朝鲜米、交州米、广州米……市场中的粮食来源对比,进口粮食和本地粮食的比例,一度高达四比六。
  刨去荆楚粮食,或者江淮粮食,这个份额就算只有百分之十,短时间内的某些地区,也要开始惶恐不安。
  人没钱也能好死不如赖活,但要是没饭吃,那就不是好死还是赖活的事情。
  对世家而言,死自己人肯定是不行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嘛,州县泥腿子辣么多,死了就死了喽,管老子鸟事?
  然而现实不可能这么简单,对官僚们而言,治下“百姓”的权重并不低。那末,就必须做出取舍,“百姓”不能死,世家那些个没卵用的奴婢有人接盘,这就空出了口粮来不是?
  意思是这么个意思,具体落实,就不是讨价还价,时间不等人。
  “如今江东世族,除陆氏、虞氏之外,怕是都要清理一拨人出来。又不是真个都杀了,养不活,扔出来就是。当然了,要是江东世族狠下心赖账,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承受得起名声受损就是,明月你是知道的,世族名声就是‘威权’,倘使世族名声不为人所惧,一代两代,便会衰败。所谓‘离心离德’,就在这里。赖账,也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可以赖的。”
  “阿郎所见,江东世族真会就范?此时情非得已,将来反攻倒算,也未可知啊。”
  “媚娘想法是对的,但你要明白,我并非只是我,时至今日,江东世族中同武汉共进退者,也不在少数。至于‘地上魔都’这个名头,在外如何,你也是知道的。杀我就是杀武汉,杀武汉就是杀陆氏、虞氏或者萧氏、崔氏……有多少人陷进来,就是要杀多少人。”
  老张并非是标榜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他作为维系整个集团的“纽带”,在这个时间中,的的确确是不可分割的。整个利益集团一旦分裂,被旧有势力各个击破,是可以想象的。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也可能很短暂,只是非常的剧烈,极其的严酷。
  崔珏和武媚娘曾经也很单纯,当然也不是青春少女的那种单纯,她们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像农家少女那么喜欢幻想。
  但是在这种不同的利益集团碰撞中,那不因个人意志而家破人亡的戏码此起彼伏,还是深深地震撼了她们。
  饶是各自以智计才学为傲,在这种集团对垒中,才晓得个人的计谋才学,除非超越整个时代,否则根本无力改变什么。
  “再者,南北一统恁多年尚有隔阂,借此契机,也算是为皇帝陛下做点微小贡献,朝廷命官,也不能总不干事不是?”
  张德带着点恶趣味,看着神情还有些发懵的两个女郎如是说道。
  


第二十三章 活跃的气氛
  咸宁市草料坊二期工程的工地上,正在休息的土木工人各自找了地方猫起来闲聊,听说府内多了一批奴工,多少让这些工人有些小心思。会不会开几个,会不会少工钱,会不会午餐少放一块肉,只是聊着聊着,便把这等烦恼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自古以来除了癖好特殊的死宅,所谓聊天,大约分两种:一种是男人在一起聊女人,另外一种是女人在一起聊男人。
  工头各自带着老家来的“兄弟伙”,坐在镐头把上吹牛逼。
  “不是哥胡吹,哥当年也在长安混过!国公门口瞧过没?马车里都是塞的美娇娘,都等着送过去让国公老大人查验盘条……”
  “吔。哥哥诶,国公家里弄个女子,也用马车的?”
  “咋不用?皇帝也用马车啊。”
  “那皇帝的马车是不是特别大?比俺们上工的‘三十人’还要大?”
  “不但大,还镶金!”
  “哥哥诶,你咋不说皇帝的钉耙也镶金呢。镶金的马车,那还不给人抠了去?”
  “你还别说,别家不知道啊,这李皇帝家的钉耙,还真是镶金的。”
  “噫!钉耙镶金,扁担是不是也是金的啊。”
  “还真是啊,兄弟也去过长安?”
  “……”
  然而这一回,工头还真没骗人。太子府的“皇四代”李象,他就很清楚,自己的老爹有一条扁担,还是黄金打造的。
  当然也不是暖男太子有什么特殊癖好,实在是有番邦老铁发现天朝储君居然亲自下地,感觉不可思议,于是琢磨这是不是上国传统,就给贡了一条金扁担。
  不但有扁担,还有钉耙、锄头……
  东宫又有纳贡的业务在,于是就收了。收可能觉得难受,但不收更难受,那可是金的,就算不是纯金,里头包的是银和铜,可这外面一层金刮下来,不也得几十上百两?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番邦老铁干的事儿惹了晦气,没多久家乡就和高达国一起被灭了,连带着跟高达国王子一样,没了音讯。
  于是将来哪天暖男太子真个登基了,还别说,“皇帝的金扁担”还真是成立的。
  工人们的话题从“职业规划”变成了“人生规划”,紧接着一个急转弯,老司机开车甩到大保健身上,接着又跳跃式地到了皇帝老子的钉耙到底有多么闪耀……能吃饱饭的土木工人,思想那是相当的活跃。
  不远处作为“监工”存在的江王殿下,听着一帮“短衫汉”编排他的大侄子,内心也是毫无波动,别说大侄子了,就是二哥也照样编排。要不是做官的没心思跟苍头黔首较真,治一个“大不敬”轻轻松松。
  “入娘的,老子当初出来,是想寻欢作乐,怎么来武汉就快活了几天,现在居然成了工头?”
  工地历练出一身黑皮满身腱子肉的李元祥满脸纠结地抱怨着,他现在这个卖相,去洛阳“风流薮泽”之地走一遭,除了会被轰出来,大概也没什么别的可能。当然了,行头换一换,那肯定就不一样了。
  “更让老子郁闷的,老子居然还挺愿意做工头……”
  李元祥说到这里,一脸便秘的模样,甚至还有点想哭。
  “那我是不是应该为寻欢公子默哀一下?”
  同样满身黑皮的上官庭芝面无表情,他曾经在扬州以“平平无奇”的外貌勾动不知道多少隔墙怀春的少女。而且他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的才学,家学渊源,使得他不但书法俊逸,诗赋也是极为优秀。
  但是现在,上官庭芝只想回家把玳瑁龟壳盖身上……可即便盖上了,也逃避不了现实,反而会琢磨,玳瑁龟壳的容积大概是多少。
  一开始他们只是实习来着的。
  鬼知道怎么会莫名其妙就变成了这样。
  我是谁?我在哪里?为什么我会在工地上?红烧肉真好吃。
  “老子需要一场改变。”
  “不错,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上官庭芝认可了这个观点,再这样下去,他会忘了怎么作赋,忘了怎么写诗,甚至忘了温文尔雅。
  因为上个月他居然带着自己工地上的人,去和另外一个片区的工人打群架。理由很不可思议,仅仅是因为在同一个大食堂吃饭的时候互相看了一眼……
  打架已经不对了,更何况还是打群架,更何况还是这种狗屁不通的理由。
  然而上官庭芝感觉自己已经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打赢了。他还踹了一个出身荥阳郑氏的王八蛋一脚,好爽的样子。
  “你们二片区怎么搞的?!甲一分区的土方量怎么才这么点?中旬进度完不成,等着扣分吧!”
  正当寻欢公子和上官金虹琢磨着要改变生活的时候,进度巡查的吏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