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天竺长城啊。”
  “哈……”
  老张一拍脑袋,顿时想起来还有这么个奇葩大工程。李淳风这个妖道,是打算一口气干死几百万天竺奴啊。
  对于天竺现在的情况,张德是知道的,因为持续不断的内战,加上一场持续数年的大瘟疫,本就人口锐减的北天竺,现在真的是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
  争相事唐的土王土公不计其数,只要看这两年陆续进口的天竺舞娘质量直线攀升,就可以知道天竺数十国的情况到了何等残酷的地步。
  而且敦煌宫下的征召令也不是不给甜头,中央政府还派出了农官,都是农牧双修的顶级技术官僚,下放到天竺,为的就是配合敦煌宫,指导“熟番”经营农场。
  “昆仑海”从贞观二十三年开始,就已经吃到了天竺产的米粉。整个天竺拥有的米粉机数量,也早就超过了五百台,放在唐朝,也是一等雄州的规模。
  只是天竺产的米粉比较粗,外表也比较毛糙,远没有本土米粉来的顺滑。
  不过这年头,“昆仑海”那地界,农奴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能蹭一点米粉,简直是福利待遇翻了几番。
  人口数量远超“昆仑海”的“扶桑地”,绝大多数底层看是看过米长什么样,但一辈子都没吃过一粒米的比比皆是。
  “这遭瘟的雨!”
  咒骂了一声老天爷,老张进了营寨,将身上的雨衣脱去之后,一旁就有秘书过来帮忙把茶水沏好,一叠报纸放在了案桌上。
  这也算是老张的一点点小习惯,办公之前,先看点报纸。
  除了武汉本地报纸外,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杭州等地的报纸也都有,就是迟滞性在三天以上,属于晚报中的晚报。
  呷了一口茶,翻开一本《京城日报》,这份报纸前身是《洛阳日报》,早年亏成狗,随着市场越趋成熟,自然而然地就盈利。版面印刷也是相当的精美,石板印刷术现在相当普及,而且因为特殊工种数量中国有优势,《京城日报》的配图远超任何报刊杂志。
  噗!
  头版都没问题,二版下方一个报道让老张猝不及防,感觉两颗大腰子都不行了。
  报道内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邹国公、翼国公高度赞扬“女儿国”的业务水平,表示深度体验都说好……
  一口老血憋了回去,要不是路太远,老张真心打算返回府里好好地跟坦叔掰扯掰扯,这特么都是什么鬼?!
  张叔叔跑去“女儿国”深度体验?!
  “王八羔子的……张沧你够胆啊,带着叔公大保健!”
  骂了儿子,老张对张叔叔也是怨念深厚,你说你一把年纪了,也不怕马上风吗?再说了,婶婶那个暴力醋坛子知道了,还不活撕了你?!
  还有秦叔宝……自己什么样的身体状况,心里就没点逼数吗?
  也不怪江南土狗怨念深重,实在是他现在天天加班,结果别人天天大保健……这特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而此时在京城大同坊的“女儿国”内,正在享受“汗蒸”的秦琼仰着头,脸上还盖着一块软舒毛巾,浑身的疲惫像是被抽空了一样,整个人都要软死在特制的竹榻上。
  “汗蒸”过后,趴软垫上再来一个钟的按摩,他秦叔宝愿意睡死在这里!
  除了按摩之外,“女儿国”的技工还专门学了扬州修脚,哪怕是秦琼那极为粗大的指关节,女技师也能把关节扯的啪啪作响。
  “公爷,可还满意?”
  “嗯……”
  秦琼长大的身体伏在软垫上,鼻音沉重悠长,抬抬手,就说了一个字:“赏。”
  “谢公爷……”
  “嗯……”
  


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
  长安,太上皇帝消遣的地方又多了不少,年纪大了之后,只要不特意出城,倒也可以在长安城内转转。
  永嘉坊原先挺大,后来隆庆宫之主嫌弃隆庆坊规模,半个永嘉坊就划给了隆庆宫。剩下的一般,也多是学区房,早年的各种宅邸都被推平拆迁,换成了很有文化气息的小吃一条街。
  谁叫通化二街没了呢。
  大概是皇帝都不来住的缘故,长安城少了当年的那点“庄严肃穆”,永嘉坊里叫卖大腰子的门店并不少。忙前忙后的小厮也多是换成了胡姬,只可惜再怎么好看的胡姬,几年烧烤下来也成了老菜皮。
  只是学生在这里还是很爽的,夜里又不宵禁,撸串的学生也就多了不少。
  偶尔还能卖点米酒,连太上皇也喜欢永嘉坊的米酒,比较纯净。
  除了夜市、小吃之外,这原本贵气十足的地界,还有各种蜜饯行、茶馆、餐馆。逗趣的小丑在东西两市都寻不到厉害的,但这里的小丑,还能表演缩骨和魔术。
  “大父,报纸要么?”
  “先找个座位。”
  走路有点吃力的李渊笑呵呵地进了一家馆子,一脸紧张的护卫们早早地摸了底,确认没事之后,太上皇帝和储君这才到了馆子里找座位。
  有熟悉有不熟悉的,认识的见了李渊立刻上来问候,隔着护卫就笑呵呵地行礼:“这不是李太公么,小的有礼了。”
  “好、好……都好么。”
  李渊笑呵呵地点头,他戴着老花镜,也能看清人,只是有时候也不大想得起年老衰败的面孔。一个人一生的变化极大,有时候曾经的忘年交,过上十年再见面,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
  “老太公是要听个甚么戏?”
  “不是说有那个甚么《苏定方夜袭单于》么?”
  李渊有些迟疑地问了一声,“不会是演苏定方的不来了吧?上回翻筋斗摔的好厉害,不知可养好了些?”
  “《捉单于》那都是下午两点钟的戏啦,串场了都。”
  “啊?这就过了点?”
  “换排班那都十多天啦,老太公这是久不来,不知道行情啊。”
  “嗨,前头摔了一跤,老夫这孙儿不让老夫出来,又有甚么办法。”
  “老太公这福气好啊,孙儿贤孝,大富大贵啊。”
  “还行,还行。老夫也是普通人家,凑活着过……”
  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李渊忽地又问:“那这七八点的档,演甚么?”
  “那就多了,有《杀蛟龙》、《程门立雪》、《琅琊定胡》、《在世苏武》……”
  正掰扯着,李渊一听愣了:“《琅琊定胡》是女角为尊?”
  “可不是么,唱的是琅琊公主殿下啊。”
  “嚯……那老夫要看这个。”
  “今晚上先演《程门立雪》,好一通打闹,很是来劲。”
  “那不成,老夫看一场就得回家,不然家中老妇人又要念叨。”
  说罢,李渊道,“去跟班主说说,加钱,先看《琅琊定胡》。”
  “是,大父。”
  李承乾点点头,起身叫了一个伴当,吩咐了一番,就见伴当下去,找了馆子东主说了这个事情。
  不多时,底下就开始挂牌,换了戏码。
  有人等《琅琊定胡》等了好久,结果一听换了戏码,顿时不爽,在那里吵嚷着。
  李渊一见笑了,招招手,又道:“去,请今晚上来的人,一桌一坛酒,再来点烧烤,多加小茴香。”
  “……”
  李承乾刚回来入座,听了李渊吩咐,只好起身再去忙活。
  不多时,底下的吵嚷声立刻换成了欢呼声。
  “多谢李老爷啊!”
  “多谢李老太公打赏,李老太公万代公侯……”
  这喊声传到楼上来,几个伴当脸色都黑了。
  入娘的,这不是骂人么?不!这入娘的是骂街啊!
  上台演出也需要时间,换了戏码之后,角色化妆的化妆,收拾戏服的收拾戏服,唱念做打的人儿都要换,戏台子上面的布景也是要赶紧撤。
  趁着这个当口,李渊拿起报纸翻了翻,《洛阳日报》他还是很喜欢看的,扫完头版,觉得没什么趣味,换了一张定睛一看,呵呵一笑:“这洛阳真是不容易,才刚有按摩馆子哩。”
  按摩什么的,老董事长表示都是玩剩下的。
  什么“汗蒸”……都懒得躺。
  “大父,本就不好比啊。”
  人到中年,李承乾留了胡须之后,形貌看着要成熟老派的多,大概是常年在试验田忙碌的缘故,胡须修理的不算整洁,呲出来的杂毛竟然不少。
  “有甚不好比的,这就是个点子。”
  说着,李渊伸出手指,戳了戳自己的脑袋,“那些个物事,能值当几个钱?还能比平康坊的贵了去?就是点子。”
  叹了口气,李渊却又咂摸了一下嘴,“要不咱们去一趟京城看看?”
  “这哪里好去。”
  李承乾看着李渊,觉得这就是废话。
  “老夫有办法。”李渊想了想,就说,“跟你大人说,就说老夫病了,想临死之前看看洛阳景色,这不就成了?”
  “……”
  李承乾寻思着这还不如自己说要谋反呢,效率更高,连夜就能去京城。
  见李承乾一副吃了屎还嚼不断的表情,李渊也是有点不好意思,抬手道:“那你让人去一趟洛阳,货殖坊那甚么人叫来。”
  “‘女儿国’的?”
  “按摩嘛,老夫还能要差的?把那馆子的班头请过来,不要怕花钱。老夫有的是钱,这些个做生意的,就是求财,给钱甚么都敢干。”
  “大父,又是何必,就是个推拿拍打,还专门去洛阳请人作甚。”
  “你懂个甚,宫……家里人不敢下手,怕把老夫拍死了,得从外面找。到时候,去随便哪个坊,找个院房,安排一下不就成了?”
  “……”
  叹了口气,李承乾只好道,“那便依着大父。”
  说话间,戏台子陆续装扮好了,后台化妆的角色们都是有点小激动,今晚上他们算是赶上了,遇到个愿意掏钱的,一出手就是一千贯呐,包月养活几个班子都还有富余。
  只听锣鼓响起,唢呐高亢的声音宛若流氓,就见十几个翻筋斗的小子上了台,倒还真是有点唐军大兵的模样。
  又听一声气贯全场的吆喝声,有个英气勃发的红装女子手按剑柄,便是阔步上了台来,开口便唱道:“我乃天生帝王家……”
  “好!”
  “彩!”
  “彩噢——”
  女角唱腔独特,带着点关洛口音,拿腔拿调还是带着江东风味,抑扬顿挫又不失力道,便是外地来长安城的豪客,这光景也能听得懂。
  李渊摇头晃脑,击掌赞道:“能生这么个女儿,她家大人也是了得啊。”
  “……”
  李承乾不想说话,选择了自闭。
  


第八十三章 一桩“富贵”
  太极宫的中官出行,还是会引起不少人注意的。
  李渊叫了家奴前往洛阳,京洛板轨的车厢内,面白无须的宦官闭目小憩,行至道中,这个形貌有点胡种的宦官开口道:“前几年京洛板轨还没有这般平顺,这两年的路,真是越来越好走了。”
  “大人说的是,这几年的路确实好走。”
  正在给他捶腿的小厮个子不高,是个小白奴,金发碧眼很是好看,只是眉梢有个五星烫印,说明这是官买的奴婢。
  河中地区的奴隶贸易极为频繁,这就导致奴隶分类也比较麻烦,毕竟逃奴数量连年增加。一个奴隶就是一份财产,围绕财产上的争斗不计其数。
  所以,为了区分,往往都会给奴隶烫上一个痕迹。
  又因为毕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用个超大的烫印来覆盖,这就使得往往一个奴隶身上只要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