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队人马渐渐的靠近了静海,如今王知县已经能看清那些人手里的旗帜,并且确定了那是朝廷的官军了。不过这并没有让王知县松上一口气,因为在很多方面,朝廷的官军,其实和强盗什么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很多时候,他们比强盗都厉害。明末有谚语曰:“贼来如梳,兵来如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朝廷财政困难,出不起军费,军队的军纪也就败坏得一塌糊涂。到了后来,李自成居然能打出“剿兵安民”的口号,而且居然能广受欢迎,明朝军队是什么德行,也就可见一斑。
  这队人马在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带头的一位骑士骑着马跑到城下,自称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下属,押送重要物资入京,如今要进城来住一晚上。
  “断然不可!”王知县心想,“要是让这群丘八进了城,城里面怕是连一块砖头都留不下。”于是便朝着城下喊道:“我朝从来客军过境,从来没有入城的道理!尔等先将兵部行文送上来给本县检验过来,才能在城外扎营居住。尔等当约束部署,断不可入城骚扰良民!”
  那个骑士听了,便跑回了队伍,过了一会又有人骑着马跑到距离城墙一射之地,然后跳下马来,举着手里的一卷文书道:“这是兵部的行文,贵县可要观看?”
  王知县便让人用绳子将一个篮子从城墙上放下去。那人便将文书放进了篮子里,然后退开一步,篮子便被拉了上去。
  一个衙役将这文书递给了王知县,王知县打开了看了一看,果然是兵部的行文,说是有福建总兵麾下部将押送缴获的红夷大炮并朝鲜水手、建胬头颅入京。王知县看看这行文上提到的护送军队也不过数百人,但这队伍种的人数却绝对是要超过两千的。便皱了皱眉头道:“你们如何有这么多人?也罢,你们既然有兵部的行文,本官就许尔等在城下安营,过上一夜,等明天天明之后,便速速离开。”
  按明朝时候的制度,客军过境,所需粮草,本地官员是有提供的责任的。不过我大明的制度同时规定客军入境的第一天,地方官是不用管他们的饭的。以后每天最多也就需要管一顿饭。如果一支军队行军速度很快,他就会发现,他每隔一天就要有一天要挨饿。相反,如果他行军速度很慢,尽可能的在某一个地方的地界里多走几天,这样就可以保证一直都有饭吃。
  所以一般来说,客军行军的时候总会故意拖延行程,而地方官则需要用尽办法来把这些不肯走路的客军赶走。
  这队福建官兵倒也没有多说话,就在这城门外搭起了营帐,倒也没有怎么骚扰地方。不过王知县依旧很是担心,因为按照规矩,明天就该由静海县给他们提供一顿饭了。而静海县如今的仓库里勉勉强强的还算能支撑着给兵部文书上的那几百个兵提供一顿稀粥,但要是这支客军依着一贯来说,客军们的习惯,死也不走的话,那可就真的一眨眼就能把静海的仓库吃空。
  所以王知县这一夜都没睡着觉,不停的想着各种如何尽快的将这些客军赶走的办法。
  不过第二天一早,出乎王知县预料的是,第二天一早,那些客军居然一大早就拔营启程了。
  “这些福建人怎么都如此的老实?居然就这样走了?”王知县在城墙上望着渐渐远去的那支福建官军,心中充满了疑惑。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福建官军的品德就比别的地方的官军好,虽然考虑到郑芝龙的手下大多是海寇,在明末,一般来说,强盗什么的普遍会比官军更有节操那么一点,而海寇也属于强盗的一种,所以郑芝龙的兵相对也应该要更有节操那么一丁点。当然也不是因为郑芝龙的兵不太缺钱,虽然相对于其他的将领,郑芝龙阔绰得不成样子,甚至阔气到了对朝廷给的那点军饷都不放在眼里了的地步。他手下的那些能吃饱饭的兵确实有理由藐视地方上提供的那么点稀粥。
  真正让这些人走得这样干脆的理由其实是因为,这支队伍,不仅仅是押送大炮、人犯的队伍,更是一支商队。兵部的批文中,这支队伍不过数百人,其他的人员这全是商队。在队伍后面的车队里,除了大炮,以及这数百人的补给之外,更多的都是各种商品,从不太值钱的鲸油、棉布,到比较值钱一点的白糖,再到更加值钱的龙延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别看北京城里的国库已经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在那些达官贵人的手里,银子却是多得花都花不完的。那些东西贩运到京师,多半能赚上一笔,有了这种动力,他们走起路来当然就很卖力了。
  王知县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和这些福建官兵打交道了。不想十来天之后,这批福建官兵又一次来到了静海县城下面。也同样和上一次一样,一个军官向王知县出示了一份兵部的批文,不够这一次,并不得批文上的内容却不是说明他们是合法的经过静海县,而是告知王县令,这支福建军队要在静海县内驻扎,负责静海港口的安全。
  这支军队的带队军官这一次被批准进了城,来参见地方长官。
  “下官是登莱水营总兵官郑大人麾下的参将郭怀一,受兵部调遣到贵地布防。特来拜见知县大人。”那个军官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见到王知县,立刻就上来下拜见礼道。
  登莱水营的郑总兵?王知县想起他在不久前的邸报中也看到过,说是福建参将郑芝虎因为里有大功,被朝廷提拔为登莱水营总兵。
  依照明朝的制度,参将乃是正三品的官员,而静海县令不过是个正七品的官员,官阶上其实差别很大。但是这时候正是文贵武贱到了极点的时候,所以一个三品的参将去拜见一个七品的知县,在当时的人看来却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王知县本人也没有感觉到有任何不妥。
  然后这些士兵就在城外港口边的一处高地上搭起了营房,到了三月,海冰慢慢解冻之后,就有船只送来了更多的人员和物资,更大的港口和一个小小的城寨就都被慢慢的建了起来,王知县甚至看到有大炮被架设到了那个小小的城寨中。
  同时,王知县也发现,城寨里的士兵也发生了变化,多了不少的半大孩子兵。这也不奇怪,如今不少军队里都有这样的半大孩子,只是这些半大孩子们居然都配备了火枪,这就很少见了。不过王知县也没太把这事情发在心上,因为在一个更大的变化面前,这些变化实在是都算不得什么了。这个变化就是港口的繁荣程度的巨大变化。


第一百三十一章 福临
  崇祯十一年三月,郑森得到了一个出乎他意料的消息:黄台吉正式册立了太子,并且再次宣布大赦。而这位太子则是他刚刚出生不久的被命名为爱新觉罗·福临第八子。
  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郑森很是烦了一阵子迷糊,虽然在历史上福临确实是当上了满清的皇帝。但是好像黄台吉生前并没有册封他做太子的事情呀。甚至于在黄台吉死后,福临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的矛盾妥协的产物。
  郑森上辈子看过的清宫戏太少,尤其对于什么大玉儿、小玉儿、黄台吉、多尔衮之类的三角四角n个角的故事毫无兴趣,所以对于满清的那些阿哥呀什么的的排行自然不太熟悉,他勉强的算是知道后来在清宫戏当中最繁忙的那位雍正是老四,至于后来的那位顺治皇帝的排行,他还真不清楚。否则他就真要大吃一惊了——因为那个做了顺治皇帝的爱新觉罗·福临是黄台吉的第九个儿子,而且是在三月十五日才出生的,而郑森是在三月十六日得到这个消息的,考虑到消息传播的速度,黄台吉的这个决定也许是在二月份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做出的。
  所以,如果穿越过来的是个满脑子大玉儿小玉儿之类的玩意儿家伙,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能明白:此福临不是彼福临了。但是郑森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一开始,他对于这个消息虽然觉得吃惊,但却并没有太在意。
  直到五月份,有更多的更为详细的新消息从尤瑞那边传来之后。
  尤瑞是在这一年的二月再次到达满清的控制区的,而且这一次他并不是乘船直接从金州登陆的,而是从鸭绿江那边的陆路过来了,因为在此之前,金州的海上航线,已经完全被郑芝虎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舰队切断了。
  崇祯十一年元月,刚刚到任的登莱水营总兵郑芝虎率领船队,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配合下,对满清的海岸线进行了相当严密的封锁,击沉,俘获了不少的满清船只。而满清方面则采用了退守保船的方针,他们的水面力量全面收缩回自己的港口,基本不出航。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此前对满清的作战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所以,为了奖励他们的义举,朝廷允许他们在静海建立商馆,和我大明进行贸易。
  于是郑芝虎向朝廷请战,要求帅军袭击金州,以便彻底消灭满清的海上力量。
  不过这个请求却被朝廷搁置了,当然,朝廷并没有直接说不能这样做,但是他们要求的各种后勤支持却都被否决了。理由是朝廷暂时拿不出这些钱。当然在事实上,没钱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在这一年里,朝廷需要集中力量进行对“流寇”的决战。因此需要避免两面作战的局面。所以崇祯和兵部尚书杨嗣昌都觉得,在这个时候,不能太过刺激建胬。虽然因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建胬拥有更先进的大炮,所以严密的海上封锁是必须的,但是直接攻击建胬控制的海港,崇祯和杨嗣昌却都担心这样做会引发建胬的再次入寇,所以自然并不支持这样做。只不过,这话却不能明说,因此,便只能用卡后勤的方式来阻止了。
  虽然攻击金州的计划没能执行,但是对满清的海上封锁却还是要认真执行的。所以如今任何船只想要进入满清控制的港口,都变成了不可能,而此前曾口口声声的说什么“自由航行”乃是天赋权利的“荷兰人”也变成了执行封锁任务最为积极的力量(借这个机会训练水手)。所以尤瑞自然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直接前往金州,而是先找机会到了朝鲜那边,然后再进入满清的控制区。
  不过这一次尤瑞到了满清控制区之后的待遇可就大大的不妙了,刚一露面就被关押了起来,接着就被审讯。不过他很快就被放了出来。表面上的理由是因为黄台吉册立了太子,大赦天下。但尤瑞出来后,立刻就得到了满清高层的召见,看见大赦什么的不过是正好放他出来的一个借口而已。
  对此尤瑞自己也早就有所预料。满清在此前自行购买大炮的买卖中吃了亏,怀疑自己当然是正常的。但是尤瑞敢肯定,满清其实也拿不准这事情到底是因为自己卖了满清,还是因为他们自己不走运。因为此前自行运输大炮的计划虽然确实是尤瑞提出的,但是在所有反对这个计划的人当中,尤瑞的态度是最为坚决的。当时尤瑞的态度在满清看来,主要是因为他希望靠垄断运输来赚更多的钱。不过现在看来,尤瑞的反对态度倒显得很有些良心。再说,尤瑞如今出现在大清的地盘上,这就说明他并不是有意要坑大清。
  当然尤瑞能这样顺利的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有贵人搭救。
  据安巴告诉尤瑞的小道消息,他能在监牢里没吃什么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