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原本属于东江镇的地盘上发起登陆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这么打光靠郑芝虎的那点水营可不行,他的水手上了岸,战斗力可不什么保证,人数又少,而且当地的情况两眼一抹黑的,弄得不好,闹出柳河之战那样的,几千人被满清一个牛录击败的笑话,也不是不可能。
  “二叔,这事情不好办呀。”郑森道,“我们对那边岸上的情况所知不多。那边如今失陷这么久了,朝廷的地图上的那些道路,村庄什么的还在不在,我们都不清楚。就这样一头撞上去,那可不行。另外,二叔你有没有和洪督师要求,调一个总兵的队伍过来?要是我们只负责送人上岸,上岸之后的事情归别人做。这个险倒还是可以冒一下的。”
  “这些洪督师也都想过了,洪督师打算让大同总兵王朴跟着我们去袭扰建胬的后方。不过王总兵不肯。”郑芝虎道。
  “大同总兵王朴?”郑森忍不住冷笑了起来,这个王朴,郑森也是知道的,在原来的历史上,松山之战中,这个王朴是第一个脚底抹油逃跑的,居然都跑到了关宁军的前头。这绝对是个畏敌如虎的奸猾的家伙。想让他去干当年毛文龙的活,他愿意才怪呢。
  “要我说,除非洪督师把曹变蛟这一路放到我们这边来。其他的我还真信不过。”郑森道。
  “那怎么可能呢?洪督师身边要是没有了曹变蛟,他靠什么人来打?”郑芝虎摇摇头说,“不过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正好要和阿森你商量一下。”


第二百四十五章 打算
  “二叔你有什么想法?”郑森问道,同时心里开始担心他是不是想要单靠郑家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次围魏救赵的事情。其实就以现在郑家手中的力量,要是不惜投入,完成这个任务还真的不是不可能。在济州岛上如今已经有了好几百的骑兵,虽然数量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作战,但是担任警戒任务,当夜不收用倒也够了。这些骑兵在技巧上多半还比不过满清的骑兵,但是真打起来,哪怕是一对一的打起来,郑家的这些骑兵也不会太怕满清的那些骑兵,因为郑森的习惯一向是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他在这些骑兵身上砸下去了大量的钱财。
  首先,模范军的骑兵的战马要比绝大多数的满洲人或者蒙古人的战马更好。这说的并不是郑家在济州岛上的那五十多匹安达卢西亚马以及六十多匹阿拉伯马,这些马是用来当种马的,在如今,断断没有将它们当做战马投入到战场上去的道理。当然更不会是那三十来匹重型冷血挽马,这些马虽然块头很大,拉出去估计能把那些没见识的满洲土包子吓一跳,但它们一样是做种马用的,而且它们跑得太慢,本身也不适合给骑兵使用。
  模范军的骑兵,至少目前,使用的马匹和八旗兵的一样,大部分都是蒙古马。不过因为有钱,这些马匹得到的照料倒是比八旗兵那边强不少,说也这些马匹的普遍状态要更好一些。
  除了马匹,更大的优势在铠甲和武器上。满清那边的骑兵,如果不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那种骑兵的话,那他们普遍只装备了轻便的皮甲而已。有些精锐也许有更好的铁甲,但是这些铁甲普遍太沉重,而且在防御力上,也比不上模范军骑兵装备的整体锻造的胸甲。再加上模范军所使用的马刀也更为锋利,如果对手是那些只穿着皮甲的家伙,他们完全可以靠着好得多的防御和更锋利的马刀来和和对手抗衡。至于遇到了穿铁甲的精锐,靠着战马负重更轻的优势,打不过,还可以跑嘛。
  有了骑兵担任哨探和追击任务,再加上模范军的步兵,郑森甚至觉得,如果黄台吉坚持不从锦州退兵的话,拿下金州,甚至观兵于沈阳城下都不是不可能。对于步兵,郑森的信心要足得多。如今郑森从台湾和济州岛至少可以拉出五千余人的受过训练的步兵,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但是他们的班长排长什么的大多都是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的。加上充足的营养,严格的大量的训练,严密的组织,以及理论的洗脑,这支部队,即使放在世界上,也已经能算是能战之军了。再加上领先时代的武器装备,郑森觉得,在后勤有保障的正常情况下,在野战中,他们至少应该能正面击败两到三倍数量的八旗精锐。而郑家的船队,以及济州岛的基地,至少能保证他们对金州的攻击。如果拿下了金州,再稍作巩固,等到七月份,辽河进入丰水季节之后,再动用内河舰队保障后勤,沿着辽河北上,观兵沈阳就真的不是不可能了。真要把这样一支队伍投入到辽东,只怕黄台吉还真的只能从锦州撤军了。
  只是郑森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就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来会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力量,也许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二来,在这个方向上用兵,至少目前,好像也没什么钱好赚。
  是的,如今在这个方向上用兵,短时间内投入多,但是收益有限,而如今的郑氏集团其实在性质上和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倒是越来越像了,它的大部分行动都是基于利益驱动的。郑森也并不打算改变这一点,因为在他看来,为了利益而战斗,才是战争的王道。古人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但郑森对此也很赞成,他也认为,穷兵黩武,乃是自取灭亡之道。只不过对于什么是穷兵黩武,郑森的看法和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普遍不太一样。在郑森看来,穷兵黩武不是指不停的打仗,而是指不考虑一下战争的投资和收益就乱打仗,老是打那种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仗。比如说万历年间,抗日援朝的那一战,在郑森看来就很成问题。这一战不是不能打,不该打,但却不该因为什么王者之师,仁义道德什么的打成自带干粮的帮人家的,最后自己亏了本钱的局面。
  更何况,如今吕宋那边的局面又有变化,说不定哪一天,就又要打起来了。算算拿下吕宋,至少在短时间内,比到辽东和建胬死磕要有利可图得多。拿下了吕宋,下一步就可以继续南下,从后世的印尼那里在拿下几个立足点,然后遍地都是铁矿,遍地都是煤炭的澳大利亚就摆在眼前了,只要有足够的人手,那块地方,用文言一点的说法,几乎就是“子孙万世之业”了。所以,郑森觉得,短时间内他似乎还不应该将太多的力量投入到辽东去。
  “二叔,你该不是说我们自己单干吧?”郑森皱着眉毛说。
  “是呀,是我们自己单干。不过……”郑芝虎的脸色突然微微的红了一点,似乎有点不太好意思一样,“不过咱们也不能干亏本的买卖,阿森,你说是不是?”
  这个回答倒是出乎了郑森的预料,他很是吃惊的望着郑芝虎道:“二叔你是说?”
  “阿森,这骚扰什么的,我们是水军自然只能是沿着海岸搞搞,也没什么大油水,意思意思,算是我们去干了,对上面有个交代了就行了,你说是不是?”郑芝虎道。
  这个话从一向好斗勇猛的郑芝虎的口里说出来,倒真是很出乎郑森的预料。
  郑芝虎既然这样说了,就放开来继续说下去:“我估计洪督师也不见得真的以为我们就能搞出多少动静出来,毕竟,建胬已经多少年没吃过什么亏了,我们这样一支偏师,又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只要在做事情,也就算不错了。”
  郑森点了点头说:“二叔既然这样想,我自然是听二叔的调遣。”
  郑芝虎点了点头说:“金州一带我也去过很多次了,那边沿海也没多少人。我们就在那边找个地方上岸,上了岸估计建胬都未必知道。然后在那里转转,找个村子放把火,就算是了事了。哦,另外,我们还要派些船跟着洪督师的队伍走,给他运粮食。”
  ……
  “督师,朝廷那边又来信催促您出兵了。”一个幕僚对洪承畴这样说道。
  洪承畴点点头,却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道:“祖大寿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还是没什么消息。”那个幕僚回答说。显然,满清对锦州的包围越来越严密了,祖大寿的人要送信出来也越来越不容易了。
  “锦州城城池坚固,城上又有朝廷花了大价钱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大炮,等闲间,建胬是打不进去的,只要城中还有粮食,应该就还能守住。”洪承畴道,“依着锦州的存粮,祖大寿应该还能支撑一年以上。此时不待准备万全,就急匆匆的发兵去救,岂不是要重蹈大凌河的覆辙?”
  那个幕僚道:“督师说的是,只是朝廷那边怕是没钱和建胬这样消耗了,所以才急着要督师您出兵。”
  “我大明剩下的能战之军都在这里了,急着出兵,万一败了,我大明可就真的危险了。这时候哪里是省那两个钱的时候?越是省,只怕越是……嗯,对了登州水营总兵郑芝虎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督师,郑总兵倒是来了一封信。”另一个幕僚赶忙说。
  “他说什么了?”洪承畴问道。
  “郑总兵说他准备带兵前往金州一带牵制敌军。另外,郑总兵说,若去的人少了,怕没什么用,所以他打算把整个水营里面能动的船都带去。只是这样一来,暂时就腾不出船只来给我们这边用了。不过郑总兵说,要是洪督师愿意出钱,他也可以帮洪督师找荷兰人租几条船。”
  “出钱?他开了个什么样的价钱……算了,把他的那封信拿给我看看。”洪承畴道。
  幕僚便将那封信递给了洪承畴。洪承畴接过来看了起来。
  总的来说,洪承畴对郑芝虎的印象还不错。看看信件郑芝虎倒是很爽快的答应出兵了,而且打算几天后就走,只不过他希望出发前洪承畴能给他一笔开拔的银子。这在我大明也是常事,倒也正常。接着郑芝虎就开始大倒苦水,说是前一段时间他的船队出去找建胬的麻烦找多了,很多船都等着要修,出不了海。如果洪督师急着要船只用的话,他可以联系一下荷兰人,他们那里应该有船只。而且以前他的哥哥也曾经租借过荷兰船只,知道大致的价格,而他给出的那个价格倒也不算太贵。最后,郑芝虎还提出,若是只用自己的水手,不需要荷兰人出水手的话,那估计还能便宜不少。


第二百四十六章 监军
  洪承畴对郑芝虎提出的暂时没有船只可用,倒是很有点高兴,因为这又给了他一个继续拖延一下的理由。洪承畴知道,他手下的这些军队,人数虽然不少,但是真的能听他的指挥的却有限得很。而且普遍对八旗兵有一种惧怕感。现在就出击,未必会有好的结果。而且他也知道,他手上的力量是大明朝最后的机动力量,如果在这一战中损失了,那此后,无论是对付国内的流寇,还是对付入寇的建胬,朝廷就都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力量了。所以虽然他也能理解朝廷那边为什么不断的催促他——李自成,张献忠又大闹了起来,朝廷完全无力镇压,只能指望他这里赶快解决,然后再把军队调回去对付那些流寇。但他更明白,他绝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大明就真要完蛋了。再说,按他的计算,祖大寿那边应该还能支撑很久,他也希望能够利用祖大寿,再多消耗消耗满清的力量,最好能让满清那边成为了疲兵,然后再出击,这样胜利的机会就更大一点。而且,他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将军队整顿一下。顺便指挥他们和清军进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