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看这些也算不错。”郑森道,“只是光看书可不够,尽信书不如无书。况且,很多写书的人自己不是兵家,所写的东西,又隔了好些年,不少内容也不过是道听途说,加上自家的想当然。错漏自然很多,不能全信。”
  “那什么样的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呢?”夏完淳又问道。
  “这个问题倒是复杂了。”郑森道,“就我的看法,一是要有多种印证的更对一些,比如若不知当时的山川地理,那看兵法,看战例就是笑话。第二就是要知道军队的力量的基础有哪些。否则就谈不上知兵。”
  “这军队的力量的基础又有哪些呢?”马士英突然也插嘴问道。
  “瑶草先生。”郑森点点头道,“小子姑妄言之,若有不当,还望先生指点。小子以为,军队力量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一个是精神方面。”
  马士英点了点头,并不说话。郑森便接着说:“物质方面,一是军人的身体,一是军人的武器装备。小子先说武备。瑶草先生自然知道,当年萨尔浒之战之前,杨镐弄出来的尚方宝剑杀牛的故事。萨尔浒一战,我大明将士不是不拼死效力,只是武器装备实在是……甚至就连身为大帅的杜松,都没一个好头盔用。如此,我们的刀砍不动箭射不穿敌人的铠甲,敌人的刀却能砍透,箭却能射穿我们的铠甲,这样一来,我军死伤多而敌军死伤少,我军士气自然难保,自然也容易失败。昔年唐太宗言,‘吾所以百战百胜者,甲坚兵利尔’,也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除了武器,士兵们还需要有力量和武艺。而这些东西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自训练而来。但是,训练却也要有基础。瑶草先生可知道为何一般军队旬日方有一操?”
  马士英毕竟是做过地方官的,对于这些事情多少也是知道的,便回答道:“若是卫所兵,平日里都要种田,哪有时间操练?至于一般的战兵,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吃饭都吃不饱,哪有力量操练?”
  郑森听了便道:“瑶草先生说的乃是正理。小子听人说,‘穷学文,富学武’。这是因为学武首先要吃得好,其次练习中又要用很多药物,不是有钱人支持不了。老奴原本是辽东李帅的家丁。家丁之类,每日羔羊细酒,吃得很好,又不用种田,每日都可以操练。所以老奴叛乱的时候,人数虽少,但手中的人的战力却远超过一般的军兵。到后来,建胬掳掠汉人为奴,给他们种地纳粮,于是八旗之中,就多有可以不事耕作,吃饱喝足,日日操练的人。这些人吃得好,加上日日操练,力气自然比一般人大,武艺也远远超过一般士兵。有了这样的基础,他们就可以穿得动双层的铠甲,挽得动强弓,用得了重箭。而且驱驰数十里之后还有战力。这样一来不仅仅是战阵之上,大占上风。就是行军速度也比官兵来得快。兵法曰:“兵贵神速。”何也?因为若是我军比敌军跑得快,我军的空隙,敌军就都难以利用,而敌军只要一动,便到处都是可以利用的空隙。所以,能让军队吃饱吃好,也是军队能战的基础之一。”
  马士英听了,赞叹道:“此言大有道理。可惜,要做到却不容易。”
  “正因如此,汉太祖才以萧何为第一功臣。若无萧何不绝粮道,虽有韩信彭越,又有何用?”郑森也跟着感叹道,“所以战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还是财力的比较。”
  “可是本朝无论如何都比建胬有钱呀?”夏完淳突然问道。
  “呵呵……”郑森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马士英却笑着摇起了头,“我朝还真不见得有建胬有钱。我朝摊子大,要用钱的地方多,结果能拿出来的钱其实就很有限了。啊,大木,你接着说。”
  “瑶草先生,存古贤弟,除了这物质的东西,精神的也是至关重要的。”郑森继续讲道,“所谓的精神,第一是指军队的执行命令的能力。军队之所以是军队,而不是江湖上的好汉,乃在于军队是一个整体,能够在战斗中形成合力。比如戚大帅的鸳鸯阵,相互配合,威力远远超过同样数量的好汉。国内乱事刚起的时候,千多官军便能击败数万流寇,也就是因为这个。二者执行命令的能力,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士兵本身。汉唐之时,以良家子从军。孟子曰:‘若民,有恒产乃有恒心。’凡良家子弟,皆有恒产,故有恒心,能从号令。是以汉时有‘一汉当五胡’之说,无他,一来甲坚兵利,二来士兵皆有恒心。此良民之军。汉唐以上,至于三代,则武人亦可称之为士,其时,士人无文武之别,军中诸将,乃至于能以车战者皆是士人君子。此更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以有恒心之将官,将有恒心之士卒,自然是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如此,其军安能不强?此士君子之军也。至于宋,以流民、地痞为士卒,以游侠儿为其长,是皆无恒心,无恒心则无意志,无纪律,故而莠民之军,虽众,未必能战。唯岳武穆,虽起于行伍,然真士君子也。其军也多用良家子,是三代之军复见于后世。故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故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保住宋朝的半壁江山。只可惜岳武穆不得其主,否则‘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岂虚言哉!”
  马士英听了,连连点头道:“如今看来,我朝之军,也多数都变成了莠民之军,难怪……多谢大木为我解惑,不过若建胬是何军?”
  郑森道:“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文忠公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建胬上下,皆欲劫掠我朝以自肥。是小人之军,是残贼之军也。然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彼亦可谓‘上下同欲’。如此,虽不如良民之军,也远远超过莠民之军。我朝如能有三代之君子之军,乃至其后之良民之军,犁庭扫穴,又有何难?只可惜……”
  夏完淳听了也道:“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听了大木哥哥的话,才知道有这样的道理在里面。真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小子受教了。”
  这时候,突然有一个骑士远远地从安平镇那边跑来了。那个骑士见了他们,便赶着马,,朝着他们直奔过来。郑森眼睛好,一眼就认出了,过来的那个其实正是孔璋。不多时,孔璋便催马到了几人旁边,他猛地拉住缰绳,那匹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孔璋却借势从马背上一跃而下。他拍了拍那匹马的脖子,然后将一份邸报递给郑森道:“皇上重新启用周先生为首辅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立威(3)
  得到了周延儒被重新启用的消息之后,马士英在福建可就待不住了。郑森立刻帮他安排了一条快速交通舰,将他送到了松江府。原本到了松江府之后,郑家还安排了江船送马士英逆流而上前往南京,但是马士英觉得乘船逆流而上实在是太慢,于是不顾自己已经五十岁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可以算是老人了),坚持要从陆路赶往南京。
  乘着马车,马士英一路飞奔,赶回了南京。然后又在南京呆了差不多一个月,才总算是等到了起复他的诏书,果然就像郑森说的那样,他被起复为庐凤总督。
  马士英从崇祯五年被贬后,直到如今才得以起复,期间已经有九年的光阴了。在这期间,他寓居南京,为了能重返政坛,不知道走过过多少门路,花了不知道多少钱,几乎可以说是散尽千金,但却一无所得。如今却得到了起复,而且一下子就被提拔到了这样高的位置上,这真是让马士英喜不自胜。
  马士英一当上官,家里立刻就热闹了起来。许多当年和马士英交往不多,不太搭理马士英的人也都纷纷找上门来拉关系,纷纷上门来送礼。马士英倒也是来者不拒,也不管是谁送来的礼物,都是只管收下来。不过几日功夫,算算竟然已经将过去九年中走门路送的礼差不多都收回来了。
  “阿昌,阮先生回来了没有?”马士英送走了前来送礼的客人之后,又向自己的仆人马昌问道。
  “回老爷的话,阮相公说是出了门,这两日就要回来了的。不过小的今天去的时候,却还没有回来。”马昌一边说,一边偷偷地抬起头,偷看了一眼马士英的表情,又说道,“小的知道老爷等着消息,便让小三待在那里等着,一看到阮先生回来了。就立刻回来报知老爷。”
  马士英听了点点头道:“你做的不错。”
  马士英所说的阮先生自然指的是阮大铖了。在原本的历史上,作为东林叛徒,阉党分子的阮大铖为了能当上官,也参与了张溥的运作周延儒复相的活动,并为此提供了至为重要的至少两万两银子的资金。而作为复社领袖的什么钱都敢要的张溥也表示,相信他当时是一时糊涂,相信他能改过自新。结果等到运作成功之后,阮大铖巴巴的找上门去,张溥却表示:您老先生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这个……运作您当官实在是有难度。要不,您另外找个人出来,您说让谁当官,我们就让谁当官。
  无奈之下,阮大铖就推荐了马士英。因为在士林中,肯和他来往,而且名声还不算坏的人里面也就只有个马士英了。为此,马士英格外的感激阮大铖,等到南明建立后,马士英宁可和东林决裂,也要启用阮大铖也就是为此。
  在这个时代里,张溥从郑森那里拿到了比历史上从阮大铖那里拿到的更多的钱,原本倒是不需要在拿阮大铖的“肮脏钱”了,但是谁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呢?更何况是胆大包天,什么钱都敢拿的张溥。于是等阮大铖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出钱的时候,张溥照样毫不犹豫的就收下了他的钱。反正钱这东西,多多益善。
  当然,和历史上一样,张溥虽然拿了阮大铖的钱,却从来没有真的打算为了阮大铖和整个东林以及以东林为代表的士林翻脸。所以等到周延儒成功复相之后,他又像原本的而历史上那样向阮大铖表示,他没办法让阮大铖当官,但可以让阮大铖推荐一个人当官。阮大铖想来想去,结果自然也是和原来的历史上一样,想到了马士英,因为这几乎也是他唯一的选择。
  其实这个时候,马士英已经得到了郑森的推荐了,甚至于当什么官都已经确定好了。不过张溥却并没有将这些告诉给阮大铖。一件货能卖两家,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当然,在对马士英提起这事的时候,他倒是提到了阮大铖。“瑶草先生的大才,大木和园海也都是很看重的,所以他们都向在下推荐了先生。以为先生的大才,足以为封疆之事。在下于……”所以马士英对于阮大铖着实是很感激的。
  这次回到南京之后,马士英当晚就去拜访阮大铖,打算向他致谢。却不想阮大铖出门去了,居然一直到马士英得到朝廷的诏书,他都没有回来。
  本来依着马士英的性子,拿到诏书之后,就应该立刻去上任了。他却在南京以准备为名,又多拖了好几天,就是想要见见阮大铖,向他当面致谢。
  打发马昌下去了,马士英在厅堂里走了两步,又在交椅上坐了下来,自己叹了口气道:“这个阮园海,这时候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却说他哪里有需要跑出去处理这么久的事情?”
  这话声刚落,却见本来已经下去了的马昌又小跑着进了厅堂。
  “怎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