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现在各作战部队的营连级指挥官,在今后的两年里都会陆续被安排回到陆军军官学校进行进修,以便了解各部队积累的经验以及最近的技术和战法。
  至于扩大陆军所需的战兵和辅兵,主要在台湾和吕宋征召。参谋部经研究后认为,一些已经归附于我门的朝鲜人、台湾和吕宋土人也可以选入我军,承担作战任务。这样,我模范军陆军在今后的两年中总共需要扩充兵力约为两万五千人。
  在陆军扩张的同时,海军也必须同步扩张,以应对西班牙人的威胁,并进一步确保我对吕宋的统治以及在马六甲以东的海域的绝对优势。为此,在今后的两年中,将有四条全新的快速战舰下水服役。为了能尽快形成战斗力,海军提出‘只能人等装备,不能让装备等人’的指导思想,决定在这些战舰下水前,便预先将战舰的人员编成准备好。并利用现有舰队修整的时间,让新编的舰队编组人员利用我们现有的同型舰只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尽可能压缩新装备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除了新建造四条快速战舰之外,海军还将得到十条最新的快速巡防舰,这些快速巡防舰将组成海军第二分舰队。分舰队指挥官以及人员一部分从现有舰队中调拨,另一部分从民间征召。
  诸君,军队是我们的铁拳,铁拳的后面还需要有强健的体格。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资供应,我们的扩军计划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下面就由工商和农业部门的相关人员介绍一下本部门的准备情况。”郑森望了望坐在首席上郑芝龙,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郑森的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一片掌声。鼓掌这种做法自然是郑森从后世带来的,如今在整个台湾,甚至整个的郑家的控制区域中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甚至就连郑芝龙和他的那些老兄弟们都已经习惯于此了。郑芝龙也跟着鼓起掌来,鼓着鼓着,他突然自失的笑了笑。
  等掌声渐渐的停了下来,主持会议的刘德便依照议程,让顾绛介绍工商以及农业部门的情况。当初郑森结婚的时候,顾绛前来祝贺,郑森与顾绛深谈了一夜之后,顾绛就成了郑森身边的重要幕僚,整几个月里,郑森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将台湾的一些民事交给他来参谋。
  “诸位,台湾如今共有移民村落三百二十七个,其中较大的中心移民点有三十六个,人口共六十二万。其中有近一半都是成年男子,这些年虽然我们一直努力增加女性移民的数量,但是,女性移民不足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为当兵能优先获得妻子,所以年轻人参军的积极性很高。仅仅是这六十二万农业人口中,提供五万以下的兵员都不是问题。
  台湾的农业出产中粮食所占的比例不算高,大量的土地都被用于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不过这两年来因为鸟粪石的大量使用,加上本岛上不缺水,粮食的单产提高了很多,目前仅仅台湾岛上的稻米产量就已经足以支持本岛的日常供应,另外,我们这些年通过和南洋的那些小国的贸易,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粮食储备。再加上去年在济州岛种植马铃薯成功,产量也很可观。今年种植的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收获自然也会增加。目前我们手中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即使明后两年,我们都颗粒无收,目前我们手里的粮食储备也能保证我们的军队不会挨饿。
  除了粮食,肉类和油脂的供应情况也都不错。我们能自己晒盐,盐不是问题,我们有大量的渔船和捕鲸船,每年都能给我们带来大量的鲸脂和腌制的鲸肉。即使考虑到两年后因为西班牙舰队的影响,大量的捕鲸船和海员被海军征用,其产量和储量也足以保证我们扩大后的军队的需要。当然可用于销售的数量会有较大下降。总的来说,农业和渔业部分都不需要特别的准备就可以达成目标。
  接着是牧业方面。我们现在主要在济州岛牧养各种马匹。这一块的工作一直是由模范军直辖的,我们民政部门对相关情况了解有限。不过养马所需的粮食和草料的补充对我们来说,同样不是问题。”


第三百六十四章 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2)
  郑森点了点头,事实上,各个部门的状况,他都很清楚,整个郑家如今的实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不是能同时应对这两场战争的挑战,他同样也很清楚。这次会议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给其他人,尤其是郑芝龙鼓劲,让他们鼓起斗志,投入到大时代的斗争中去。老实说,在原本的历史上,郑芝龙的那种毫无野心的小富则安的做法实在是让郑森不太放心。所以抓住这个时机也要好好的给他打打气。
  就在顾绛讲到粮食的补给不成问题的时候,郑芝龙却突然问道:“顾先生,刚才你讲的有关粮食的问题,我还想问一下。如果我们在战争中获得了新的领地,我们的粮食储备是否足以维持新的领地的需要呢?”
  “大帅放心,若只是维持,我们的粮食储备还是足以支撑的。”顾绛回答道。
  郑芝龙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先生辛苦了,请继续讲。”看起来他如今对于天下也有了些想法。
  顾绛向郑芝龙弯了弯腰,然后继续说道:“粮食方面的事情就说这些,我们接着讲一下工商方面的事情。首先是武器的生产。首先是火炮。我们从日本的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铜,如今在南洋也发现了铜矿。火炮原料的供应不是问题。随着浊水溪水坝的建成,动力上有了更多的保证之后,炮厂将在今年扩大规模,产能将扩大两倍。如果在此期间,我们停止对外销售火炮,就能基本保证海军和陆军火炮的供应。
  火药的生产也将同时扩大。火药的原料主要是硝石、硫磺和木炭。后面两样对我们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日本有的是硫磺,我们自己也控制了几处硫磺矿洞,产量甚至还有很多的富余。木炭自然更不是问题。在这三样中,我们唯一不能完全自给的只有硝石。不过通过和左良玉的贸易,我们除了获得人口之外,还获得了大量的硝石,再加上我们通过和荷兰人、印度人交易所获得的硝石。以及我们自己收集硝土而得到的硝石。如今我们的硝石库存已经超过了六万石。今后的两年中,我们还将继续购进硝石,考虑到扩军队以及由此带来的训练消耗的上升,以及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活动对河南和湖广硝石开采的破坏,到明年年底库存数量最多能上升到六万五千担。这个存量完全可以满足作战所需。
  接着就是各种武器和铠甲的生产。陆军需要扩军两万余人,因而需要一万五千套铠甲,仅仅这就需要需要熟铁四十五万斤。此外还需燧发枪一万余支,又需要三十万斤以上的熟铁。如果只需要保证军械的生产,熟铁的产量并不是问题,我们现在每年出产的生铁超过六十万石,其中的一半以上都被炼成了熟铁,用以保证军械的生产绰绰有余。但是,我们这些年每年向南洋各国,以及国内军镇出售了大量的铠甲和武器,这些生意给我们带来了很高的利润,即使在战争中,能不终止,最好就不要终止。再加上另外各工厂各部门扩大产量都需要更多的铁料,所以总体上讲,如果我们还要继续保持对南洋和各个军镇的武器贸易,我们的钢铁产量生产能力就有点吃紧了……”
  “阿森,”郑芝龙转过头低声对郑森说,“我记得我们在台湾的每个村子里都有民兵,这些民兵的手中也是有火枪和铠甲的,而且数量不少。这些东西难道不能让他们带到军队里面来用吗?至少,辅兵是可以用这些的吧?”
  “爹爹,民兵们手中的确有不少的铠甲和火枪,但是他们火枪,尤其是台湾的民兵的火枪大多都是火绳枪。不仅仅是发火方式不一样,这些火枪的口径也和陆军使用的燧发枪完全不同,使用的子弹和药包的分量也完全不同,射程也不一样。所以将这样的枪支编入军队,会给军队带来很多问题的。至于铠甲,民间所用的铠甲毕竟是民用版,用料和工艺都不如军用版本,而且普遍过于沉重,会影响士兵的行军能力。另外因为款式不一样,维护起来也会非常的复杂。”郑森也小声的解释道。
  “啊,是这样?就因为这点麻烦,这些现成的东西就不能用了?”郑芝龙还是有点不心疼。
  “爹爹,这些东西还是有用的。等我们控制了新的地区,安排守备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装备这些。”郑森便这样说道。
  郑芝龙点了点头,看起来他已经接受了这个解释,不再开口了。
  这时候顾绛已经讲到与海军相关的准备工作了:“海军的基础就是两样,一样是铸炮,一样是造船。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铸炮的事情了,后面我们讲讲造船的事情。如今在台湾和福建,有资格接受海军订单的船厂一共有十二家,其中可以建造快速战舰的船厂有两家,能同时建造四条快速战舰。能建造快速巡防舰的船厂有六家,剩下的几家基本上只有建造民船的能力,但是他们的船坞也能维修快速巡防舰……另外,他们也能按照陆军的要求建造较小的内河战舰……”
  顾绛讲完之后,又有模范军陆军和海军的代表分别就陆军和海军的建设和准备做了相关的报告。郑芝龙从身边摸出了一幅地图,对照着地图细细的看了起来,整个的战略安排也渐渐的在他的脑子里清楚了起来……
  散会后,郑芝龙叫住了郑森,两个人一起上了一辆四轮马车。关上车厢门,郑芝龙道:“阿森,你已经确定,朝廷撑不过这两年了?”
  “爹爹,朝廷在松山已经把最后一张牌都输掉了,还能不能再支持两年都是个问题呢。”郑森回答道。
  郑芝龙却摇了摇头道:“朝廷还有秦军。”
  所谓“秦军”,值得当然不是大秦帝国的那支战无不胜,杀人盈野的秦军,而是指出于甘陕秦地的军队。在松山之战之后,锦州沦丧,明朝最大的军事集团“关宁军”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复存在了。整个关外,只有宁远一座孤城,满清兵锋已经直逼山海关。关宁军最后剩下的一点力量几乎全在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手中,而面对强大的建胬,吴三桂手中的那点力量用于防御都显得不足,自然无法用于对内的镇压。而其他的一些集团,比如左良玉等,也都成了听调不听宣的军阀,而且他们如今的战斗力也不值得信赖。这时候,甘陕一带的秦军,的确是唯一还有那么一点机动能力,以及战斗力还在流寇之上的军队了。
  然而郑森回答道:“朝廷没钱了,所以秦军不动还罢了,至少还能吓唬一下人。真要一动,只怕立刻就要完蛋。”


第三百六十五章 日本(1)
  朝廷没钱来支持秦军的作战了,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郑芝虎亲自参加了松山之战,这里面的很多事情郑芝龙自然知道。松山一战,朝廷之所以急于求成,纠其根本,其实还不是因为朝廷没钱,无法支持洪承畴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所以对于郑森的看法,郑芝龙也没有反驳。
  “况且这些年来,流寇也长进了很多,如今就看朝廷什么时候动秦军了。”郑森又道,“若是圣上不动秦军,镇之以静,虽然本质上也还是等死而已,但或许还能多支撑一两年;若是愿意移驾江南,说不得还能有另外一番光景。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