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我们的船要反复以不同速度和距离从这座小岛旁边经过,并炮击这些目标,以测试火炮的精度,并实验新的战法。”郑森继续对董酉解释道。
  董酉点了点头,不过郑森觉得,她多半并没有完全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
  这时候,那条小舢板已经远离了岛屿,随着船长的一串命令,平海号张开了全部的风帆开始加速。在海风中,船只微微的倾斜着开始加速,白色的风帆胀得满满的,就像张开的翅膀。
  几个水手们将一根打了很多个节的绳子抛入海中,水手长则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个沙漏,在那里计算航速。这是最原始的计算航速的方法,测量精度当然不能算好,但是胜在简单。
  很快,水手长站直了身子,朝着指挥台的方向喊道:“航速6节。”不远处正在甲板上值班的三副听到了,也朝着这边喊道:“航速6节。”
  “收起顶部小帆,保持速度。”船长下令道。
  几个水手像猴子一样迅速的爬上桅杆,将顶部小帆卷了起来。船只的倾斜度减小了一些,加速也停止了。
  平海号就这样以6节的速度逼近了那个无名小岛。船长看了看目标,然后通过一根铜管向着底层炮甲板发出了可以开火的指令。
  底层炮甲板的炮窗打开了,不过从郑森他们的角度是看不到的。
  “少将军,马上要开炮了。”船长转过头来对郑森道。
  郑森点点头,转过脸来对董酉等人说:“你们可以捂住耳朵了。”
  藕花立刻就伸出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李香君看了藕花和董酉一眼,也伸手捂住了耳朵,只有董酉,扭头看了郑森一眼,见郑森和其他人并没有捂耳朵的动作,便没有伸手捂耳朵。
  郑森正准备再说点什么,脚底下突然一震,接着就听到“轰”的一声。然后从船的右舷,就喷出了一股浓烟。
  “啊……”藕花大喊一声,一下子跳了起来,一把就抱住了董酉。
  “放开,哪里那么吓人了?别让人笑话。”董酉的脸色其实也有点发白。
  不过郑森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的注意力如今全放在那个小岛上。岛上的一根木柱已经倒下了,不过郑森从望远镜中却可以看到,这枚炮弹并没能准确的击中木柱,而是打在了木柱子底下一点的石头上,在石头上打出了一个大坑。而那根倒下的木柱,郑森估计多半是被崩飞的石块打倒的。
  “稍微低了一点,让下面准备第二轮射击。”郑森对李大壮说。
  “平海号”围着这个小岛打着转,向着岛上的三根木柱子又进行了十次射击,才取得了两次准确命中的结果。不过这个结果已经让郑森非常满意了,因为五分之一的命中率几乎就意味着如果在一侧同时有五门以上的线膛炮向着目标开火,一次攻击就能摧毁对方的一根桅杆。而在更大一些的快速战舰上,一侧船舷上可以有二十个炮位,如果都换成这种火炮的话,只需要一次攻击,就可以让一条敌舰完全失去动力。在当时的海战中,这样的作战效率简直就是鬼畜级别的。当然,考虑到钢制线膛炮的鬼畜的造价,以及大陆上作战的需要,至少在短时间内,郑家的舰队都很难有这么多的钢制线膛炮。
  在“平海号”执行测试任务的时候,其他的船只并没有停在那里等她,而是在继续向着日本前进。不过福船的速度有限,“平海号”追上他们并不困难。
  在完成了这个测试后,船队继续北上。要说这一趟的天气还真是不错,风浪一直也不算大。所以董酉虽然有些晕船,但情况也不算特别严重。只是随着船只的北上,气温倒是明显的一天天的下降了。
  船队在长崎港外停了下来,一条小舢板被放了下来,几个人划着舢板靠了岸,便有几个武士模样的人迎了上来,查验过关文之类的东西之后,又有几条日本小船从港内驶了出来,几个日本人登上船来,大致的问了问船上带着什么货物,便引导着船队驶入了长崎港。
  船队在长崎港出岛的码头上停靠了下来。便有郑家的人赶着马车等在那里了。
  出岛是一个扇形的人工岛,面积并不是很大,岛上到处都是些中式或是荷兰式样的房子。街面上也尽是些西方人和中国人。倒是看不到几个日本人。
  这座人工岛是1634年的时候,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下令建造的。当初建造这个岛屿的目的是收容葡萄牙人。到了后来,德川幕府宣布驱逐所有的葡萄牙人,这个岛屿就用来给荷兰人住。再后来海禁收紧,德川幕府又规定,任何外国,只能在指定的港口进行贸易。其中中国和荷兰就都只能在长崎港和幕府进行贸易。而荷兰人更是被规定只能在出岛停留和居住,不能随意进入长崎的街市。而日本人除非出于公务,原则上是被禁止进入出岛的。德川幕府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让日本人和其他西方人隔绝开来。
  相比荷兰人,中国人得到了更多的礼遇。比如说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就不仅限于出岛,中国人还可以在长崎的街市上活动,只是直接在长崎购买地产依旧受到很多限制,再加上出岛相对封闭,也比较安全,所以郑家也在出岛购买了一些产业。
  田川氏居住的地方距离出岛其实不远,郑森在出岛下了船,带上董酉和李香君等人又上了条小船,穿过出岛和长崎之间窄窄的水道,在一处不起眼的小码头上上了岸。
  岸上已经有平户藩的几个番士等在那里了。见郑森上了岸,几个番士便上前来见礼。平户藩在日本的大名中也算是历史悠久,在元朝的时候,平户藩就已经以水军出名了,后来蒙古人远征日本,却遭遇“神风”失败后,作为报复,平户藩开始对朝鲜沿海和中国沿海发动海盗袭击,再后来,随着平户藩的财政出现困难,这种袭击就从政治性的报复,变成了以经济目的为主的劫掠了。从此之后,平户藩就变成了倭寇的大本营。到了室町幕府时代,平户藩直接主持的海上劫掠行动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平户藩依旧是各路海商和海盗们自由贸易的地方。
  奠定德川家统治日本的关原合战中,平户藩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战后依旧受到了幕府的种种限制,为了避免德川幕府的猜忌,平户藩主松浦镇信自己放了一把火,把平户城给烧掉了,至于组织舰队什么的事情更是不能做了。不过平户藩依旧是日本外贸的重要口岸,通过和那些海商(海盗)的来往,平户藩每年都能赚到不少钱。
  郑家就是和平户藩来往密切的海商(海盗)之一,当年郑芝龙在平户藩的房子,就是平户藩赠送给他的,而他娶田川氏为妻的时候,平户藩的藩主松浦镇信还送过礼的。套用中国的说法就是郑家和松浦家也能算是有通家之好了。
  平户藩的人当然知道郑森是来干什么的,事实上这事情不仅仅是平户藩的高级番士们知道,德川家一样知道,但他们都不可能拒绝郑家。不过大家都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至于郑森到平户藩来,自然只是为了友好贸易而已。
  前来迎接郑森的番士都是他当年的熟人,好几年过去了,郑森的变化很大,但是这几个人却都没什么变化。
  “小松君,佐藤君,*君,好久不见了。”郑森首先和这几个熟人打了个招呼。


第三百七十章 夜谈
  郑森对那几位熟人依旧是和蔼的态度,但是那几位藩士对郑森的态度却比当年他还在日本的时候要恭敬多了。那个姓小林的藩士走上前来,鞠躬行礼道:“郑様,主君大人使我等在此向您致意,欢迎您重回日本。”
  “多谢各位。”郑森也还礼道,“一去数年,郑森无日不想念阿母,以及诸君,今日总算是又能再见到诸位。”
  说完便转身向董酉等人用中文介绍道:“这几位都是平城藩的藩士,都是我的长辈,当年我在平城藩的时候,都多蒙他们的照顾。这位是小林先生,这位是佐藤先生,这位是*先生。”
  然后他又转身向小林等人介绍道:“这是贱内董酉,侍妾李氏。”小林等人也赶忙向着她们致意。
  那个小林又道:“郑様离开日本的时候,还是个少年,如今回来,却已经是博学鸿儒了。人世之变,令人感慨。郑様的大作,在我国内多有流行,藩主大人读了,倾慕赞叹不已。据说便是将军和京都里的那些大人们读了,也是赞叹不已的。藩主大人说,郑様来了,却正好可以上门讨教了。只是郑様今日才到,定然是要和阿母和弟弟的团聚的,便不多打扰了。等过了两日,郑様有空了,藩主大人还要上门讨教的。”
  郑森也赶忙回礼道:“藩主大人是郑森的长辈,郑森怎敢劳动藩主大驾,等今日见了母亲和弟弟,明日郑森便自去拜见藩主。”
  董酉等人便上了马车,郑森却并不上马,而是和小林等人一起徒步而行。不多时便到了他的母亲田川氏居住的院落。相比几年前,这座院子的范围明显扩大了不少,房屋虽然没大的变化,但是房门上的油漆是新的,屋子上的瓦也是新铺过的。
  院门外站着一群人,正中间的是一位中年妇人,那就是郑森的母亲田川氏,在她左边站着一个个子高高的少年,却是郑森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而在她右边还站着一个老人,便是郑森的外祖父翁翊皇。相比几年前,他似乎苍老了不少。
  郑森赶忙几步抢上前去,在田川氏的面前跪了下来道:“母亲,福松回来了。”
  田川氏并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抚摸着郑森的头顶,过了好一会儿,才道:“长大了好多,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呀。好了,起来吧,让娘看看你这些年又长高了没有。”
  郑森满脸是泪的站起身来,如今他已经比田川氏高了一个头多了。
  田川氏伸出手帮郑森擦掉眼泪,又仰着头看了看郑森道:“中国的水土果然养人,如今你还是要比弟弟高不少。”
  郑森转头看看七左卫门,笑道:“弟弟这些年也长高了很多了。”
  七左卫门忙见礼道:“哥哥。”
  郑森又赶忙向外祖父见礼,然后将妻子介绍给田川氏他们。田川氏虽然早就知道儿子已经娶了媳妇,但如今见了,还是高兴得紧。赶忙拿出包好了的红包,打赏给自己的两个儿媳妇。
  “母亲,不要老站在门口,还是让哥哥他们进屋吧。”七左卫门道。
  ……
  到了夜间,郑森让人将七左卫门找来,先是问了些生活上的事情,又考校了一下他的学问。从问答中可以看出七左卫门这些年在学习上倒是很用心。
  “前一段时间,大殿请了一位姓林儒生来讲学,顺便便让我跟着学。”七左卫门回答道。
  “这位林先生讲的是朱子之学吧?”郑森道。从刚才的一些问答中,郑森能听出程朱理学的不少特点。
  “是的。林先生对大哥的一些观点很不赞成,不过他说他很佩服大哥的才华,若是有机会,很希望能和大哥讨论一下儒学的问题。”七左卫门说道,接着他又疑惑的问道:“我每次听林先生讲学的时候,总觉得林先生很有道理。但是每次看大哥给我的那些书籍和书信的时候,又觉得大哥说的极有道理。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郑森听了,笑了起来,道:“弟弟,假如有一棵桃树,上面结着很多梨子。一人说这树上的梨子很甜,另一人说这树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