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条件,福王都愿意答应?”吴三桂道。不过他立刻就想明白了:“我听说郑总兵在海外打下了好大的一块基业,原来是要在海外称王了。真是恭喜恭喜。”
  “不仅仅是海外称王。”孔璋道,“郑总兵若果只是要海外称王,哪里用得上天子答应?自己自立为王不行吗?福王殿下已经答应了,若是能收复京师,让福王殿下登上皇位,不但可以在海外建制称王,还同意,强化大明的禁海锁国,只允许我郑家的商人与大明贸易。而且,郑总兵所建立的国家,其国民也算作是大明的国民,可以在大明游学,可以参加大明的科举,可以在大明买田种地做生意,一切与大明之民毫无区别。而大明之民,也可以自由的迁往我国,到时候我大明境内,片板不得下海,一切贸易,都通过我们,这里面利益,才是真正让人动心的地方。”
  “那么我跟着你们干,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吴三桂又问道。
  “一样可以列土封王。”孔璋道,“收复京师,福王登基之后,吴总兵就一样可以封王,只是这个王爵却是只有头衔,没有真正的封国的。若是吴总兵能收复辽东,辽东就可以算是吴总兵的封国。只是辽东本来便是华夏故土,而且吴总兵的军资也要朝廷供给,所以吴总兵在辽东没有自己建制的权力,不过辽东的土地却可以随便吴总兵圈占,也算是永镇辽东。若是吴总兵能自己凑钱,打下更多的地方来,那些地方便给吴总兵自己真正封王也可以。当然,若是将来吴总兵愿意离开辽东,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封王。”
  吴三桂听了,却摇了摇头道:“辽东哪里那么容易的?这不过是画饼而已。”
  “能保住辽饷,就是不错的利益。”孔璋道,“再说吴总兵真的觉得,建胬就真的是天下无敌,谁都打不过?”
  说到这个,吴三桂倒是摇了摇头。吴三桂和我大清的八旗兵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八旗兵有多深的水,他还是知道的。一般来说,交战的规模越小,双方就越是互有胜负。若是吴三桂的家丁们对上八旗兵,若是人数差不多,吴三桂甚至还能占一点上风。只是大规模决战,明军却几乎一次都没有赢过。
  “天下无敌谁都打不过倒也不一定。”吴三桂道,“只是要打赢他们可不容易。我大明对上他们,还真是胜少败多。而且,如今京师沦陷,圣上驾崩,这帮子鞑子若是不趁机弄出点什么事情来,那才怪了。某如今是来不及想收复辽东的事情,倒是整天都担心着建胬会不会冲过来捅我一刀。”
  “建胬难道就没有让祖帅给吴总兵写信?”孔璋却问道。
  “这个却是有的。”吴三桂却也不掩饰,“胬酋黄台吉倒也说,若是我投降过去,作为他们的前驱,跟着他们夺取了天下,便封我为王,和福王答应郑总兵的差不多的王。还有闯贼,还说什么要是我愿意投降他们,就让我做什么‘一字并肩王’,真是好笑。”
  “吴总兵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和建胬联络,来个以夷制扣,先让黄台吉和李闯打起来来呢?”孔璋又道。
  “黄台吉不是那么好骗的。他多半也想着先让我和闯贼拼命呢。”吴三桂又摇了摇头。要不是孔璋带来了一批粮食以及武器,以及他对郑家的实力有一定的了解,只怕他如今早就真的和建胬勾在一起了。
  “黄台吉的确不太好骗,但是有一点是应该是黄台吉预料不到的。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大海,一次性将上万人的军队投放到数千里之外去。而且我军的力量,黄台吉虽然不能说一无所知,毕竟我们打着‘荷兰人’的旗号,和他们交战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他大概估计我们的人数也就几百上千人,到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孔璋笑着道。
  吴三桂想了想,点了点头,的确,郑家的力量之强的确是超出了他的预料的。事实上,因为生意上的往来,他对于郑家的情况的了解应该是要远远的多过一般人,但是,即使如此,当郑芝虎带着孔璋和数十船的粮食、武器、物资出现在山海关附近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实力还是让吴三桂大吃一惊。而此后,郑芝虎提到的,一次派出上万人的军队,通过海运,直接运到静海,并投入战斗的时候。吴三桂更是差点就以为这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呢。甚至直到今天,吴三桂也很难相信,能够利用大海,跨越数千里,执行这样的作战任务。
  “孔先生,不瞒你说,在没有看到你们的那些军队之前,我心里还是没个底。毕竟海上风云变幻。我们还是等郑总兵的大军到了,再细细谈如何收复京师的事情吧。”
  ……
  “快要到了吧?看到陆地了没有?”郑森站在一条巡防舰的船头,手扶着舰首斜桅,抬着头,一边眺望着远方,一边朝着站在一边的舰长张海生说话。这时候从侧面吹来的海风正把舰首斜桅上的三角帆吹得猎猎作响,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提高了声音,若是让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人听到了,单听声音,弄得不好都要以为怀疑他们在吵架了。
  “就要到了。”张海生道,“少将军,你看那边,有海鸥了,静海应该就在前面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到达
  海鸥不会飞到距离海岸很远的地方,看到海鸥,就意味着海岸很近了。这一点郑森当然也知道。他点点头道:“看来再有一两个时辰,就应该能到静海了。”
  果然,一个多时辰之后,静海港的高高的白色等它就出现在了郑森他们的视野中。船队开始减速,郑森的坐舰并没有直接进入港口,而是带头转向了右侧,并在那里抛锚暂时停泊。这些年静海港作为郑家的商品向北方销售的重要口岸,以及郑家在中国北方最为重要的据点,一直得到了郑家的极度重视。就港口规模而言,至少在渤海一带,肯定是第一的了。但即使如此,面对今天到达的船队,静海港的泊位依旧是非常紧张的,装卸货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抗风能力强,更适合远洋航行,而且没有装载多少物品的护航舰只就被安排在这片水域暂时停泊。免得挤占了宝贵的泊位。
  护航的几条战舰卷起了风帆,下了锚,而这时候,从静海港中出来的几条快船也已经行驶到了战舰们的近旁,其中的一条小心的靠了过来。
  “少将军,这是来接您上岸的。”张海生道。这时候,水手们也已经将绳梯放了下去。郑森的几个护卫人员也已经先下到了快船上。
  “张舰长,你今天上岸不?”郑森问道。
  “少将军,今天是到静海的第一天,作为舰长,我和赵训导当然都要留在舰上值班。大概到明天,赵训导就能上岸了,至于下官,在回程前找个时间上岸看看吧。反正静海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
  郑森点了点头。静海确实是没什么好玩的,至少远远不如台湾,也远远不如吕宋那边好玩。
  这时候赵训导官也从甲板的那边过来了,和模范军的大多数军官一样,他年纪不大,也就十八九岁,不过因为吹多了海风,黑红色的面皮很是粗糙,这让他看上去差不多老了十岁,只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倒是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
  “少将军,您该下船了,下官等祝少将军旗开得胜!”
  郑森走到绳梯旁边,几个水手立刻立正,向郑森举手敬礼。郑森也还礼道:“一路上辛苦大家了。”
  “为华夏奋斗!”水手们大声回应道。在模范军中,这是一个固定的回答模式。而这种回答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种洗脑灌输。配合着海军每条战舰,陆军每个连队的训导官的教导,对于提升士兵们的士气有很大的作用。
  郑森微笑着点了点头,便顺着绳梯,下到了快船上。他朝着巡防舰上的水手们挥了挥手,快船便掉了个头,向着镇海港驶去。
  这时候,其他的一些运输船也正在陆续进港,整个港区忙成一团。一只只运输船在引水员的引导下分别在刷着不同颜色的油漆的栈桥旁停靠。其中油漆成绿色的栈桥是给运兵船停靠的。因为士兵们可以自己携带随身物品和武器下船,所以这一类的栈桥设施相对简单,数量也最多。在这类的栈桥上,只要有梯子或者跳板就行。甚至,如果没有这些,也不是大问题,船上自备有下船用的网梯。
  另一种涂着蓝色油漆的栈桥,则是专门供运输战马和火炮的船只靠岸的。这类栈桥都是双层的,顶层栈桥的高度几乎和马匹专用运输船的第一层甲板的高度平齐,栈桥的下层也正好和战马运输船的二层甲板高度相当。这样战马运输船打开船舷上的侧门,马匹以及沉重的火炮就可以直接通过一个坡度不大的跳板走上或者推上栈桥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卸货的速度。当然,在舷侧开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船只的结构强度,不过这种船毕竟不是战舰,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
  还有一种栈桥则被涂成了黄色,这是运输一般的物资,比如铠甲,火药,粮食之类的物资的,在这类的栈桥上,有一些起重滑轮,可以相当方便的将这些东西吊运上来。
  这次在静海上岸的是模范军的第一骑兵团,三千多名官兵,数千马匹,以及各种物资,装满了整整一百条大小船只。要把他们全弄上岸,还是很要花些时间的。依照计算,第一骑兵团大约要花费两天时间才能完全上岸。然后因为从济州岛到静海的长途海运,一些马匹的状态也不太好,又需要好几天才能恢复。而在这些天里,依照计划,第二步兵团和第三步兵团也将陆续抵达。
  郑森乘坐的快船吃水很浅,它们有自己的小码头。这些码头处水深不够,大船是不能在这里停靠的。快船上的桨手们整齐的划着船桨,很快就到了小码头,郑森看到,郑芝虎郑芝熊已经带着郭怀一等人带着几辆马车等在这里了。
  “二叔!熊叔!”一下船,郑森赶忙上去行礼。
  “阿森,总算把你等来了。”郑芝虎哈哈笑道,“看着你带着这么多的模范军过来了,我这心里也就有底了。嗯,这里风大,我们先上车。”
  郑森和郑芝虎郑芝熊上了马车,一上车,郑森便问道:“熊叔,如今京师里面怎么样了?”
  “并没有什么新的消息。”郑芝熊道,“李闯继续搜刮。官员,我估计他大概弄到了数以千万计的银子。然后他还在想办法招降吴三桂。还答应吴三桂如果愿意投降他,便封他为什么‘一字并肩王’。几位皇子的情况也还好。不过暂时困在京师里面出不来,但是我们准备得不错,哪怕在京师中再躲个一年半载的,都没问题。”
  “用不了躲这么久,李自成不会在京师呆很久的。”郑森道,“不过我们先不去京师,我们先去等着福王,等他来了,我们就去会会黄台吉的八旗兵,先给建胬一个教训,然后我们再去京师。等拿下了京师,就让福王登基。”
  “让福王登基?”郑芝熊道,“那崇祯天子的几个皇子怎么办?”
  “呵呵。”郑森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立刻回答。
  郑森知道,江南那边的那些东林党人可不会闲着,如今他将福王骗到静海这边来了,东林党的人肯定会打个时间差,以“国不可一日无主”为名,抢先让潞王登基的。郑森估计着消息传播的速度,等这消息传过来的时候,他大概已经击退了黄台吉的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