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3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森点点头,然后对旁边的参谋人员们下令道:“立即让部队加速进攻,迅速向纵深推进,注意搜寻钦差,他们可能已经装扮成了鞑子。让轻骑兵部队做好追击准备——我亲自其轻骑兵那里,带领他们追击敌军。我们要一直追到辽阳城下!”
  “遵命!”参谋们高声的回应道。
  ……
  如今的堡垒中已经乱成了一团,清军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张宇则拿着他捡来的那面圆盾,躲在一个废墟的角落里。这时候大家都慌成一团,也没人注意他,查问他了。不远处传来了一排枪声,张宇知道,这是模范军正在朝着这边推进,他便伸手到怀中,掏出了一条鲜红的三角形的丝巾,然后将它系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是出发前,他和模范军约定的识别标志。
  作为这一切,张宇便坐在地上,头靠着断墙,在那里喘气。他已经完成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了,这个时候,也到了老老实实地看老天爷的意思的时候了。
  一群清兵慌乱的从他身边跑过,几发子弹从他们的后面射了过来,顿时又打倒了几个。然后一队模范军士兵挺着刺刀就追了过来。他们也顾不得倒在地上还没有断气的清军,以及坐在旁边角落里的张宇便直接追了过去。只有一个士兵注意到了一身清军服装,坐在那边的张宇。然后他就注意到了他胸前飘扬的鲜红的丝巾。
  “班长,这里有一个带着丝巾的!有一个带着丝巾的!”那个战士兴奋的高喊了起来。


第五百八十七章 追击(1)
  当明朝使者行刺,阿济格、代善当场死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多铎就知道这城守不住了,哪怕黄台吉还在,这城也守不住的。于是他一边安排手下防御,一边便让人收集马匹准备撤退。只有黄台吉还在努力的想要维持局面,结果,在出去维持局面的时候,居然又被人行刺,然后……然后多铎就下令原本归属黄台吉的那些护军白甲服从自己的指挥,否则就要以失职的罪名杀掉他们。当时两黄旗群龙无首,大部分的白甲便都投靠了多铎。多铎知道此时继续抵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便将两白旗的大部分白甲兵,以及一部分旗丁,再加上其他旗的一些人都带上,出了北门,向着北方逃窜。
  多铎知道,这一路并不好走。郑家军有着非常强大的骑兵,这支骑兵部队曾经给多铎留下过巨大的阴影。自古以来,在敌前撤退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这里到辽阳有两百多里的路程,敌军一路追击,如今跟着他的这不到四五千人到时候能有多少逃得回去还真是难说。只希望留下的那些人马能够稍微多拖一拖敌军,给他们多争取一些溃逃的时间。
  多铎带着这些残兵败将一口气跑了差不多二十里,然后在一处庄子附近停下来稍作休息。从大辽河堡到辽阳有两百多里,战马哪怕跑死都不可能一口气跑这么远。每跑上十来里,就让战马休息一下才是正道。此外,多铎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整理一下思路,考虑一下今后该怎么办的问题。
  当然,首先是逃回辽阳,不过即使逃回了辽阳,也不意味着事情就结束了。在这样的大败之后,清军的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辽阳是肯定守不住的,只能继续北撤,继续撤往盛京;然而盛京一样是不可能守得住的,所以还要继续撤往赫图阿拉,然后再退到朝鲜去?不过这都是太远的事情了,现在多铎还不需要考虑这些,也没时间考虑这些了,因为在他们的后面,已经可以看见大队骑兵奔跑时激起的烟尘——模范军的骑兵已经追上来了。
  多铎站起身来,望了望那些烟尘,他估计对方距离他们还有六七里地。不过模范军骑兵的马好,他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多铎想了想便下令道:“两黄旗的人留下来断后!”
  多铎知道,在这里和模范军的骑兵拼命,那肯定是拼不过的。人家只要拖住他们,后面的主力追上来,他们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必须留下一支部队拖住敌军,为其他人的后撤赢得时间,而且时间越长越好。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留下来断后的队伍,几乎是死定了的。
  如今在多铎的这支逃亡的队伍中,战斗力最强,组织度最高的当然是他的镶白旗以及跟镶白旗最为亲近的正白旗。理论上,两白旗的人留下来,能争取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是两白旗是多铎的基础,如果消耗在这里了,今后多铎又能依靠什么来统御其他旗的力量?所以两白旗是不能消耗在这里的。除了两白旗,剩下的力量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两黄旗的人马了。
  “为什么是我们两黄旗的留下?”开口的是正黄旗的固山额真谭泰。
  “怎么,你们想要抗命?”多铎把手放在刀柄上,恶狠狠地问道。其他的两白旗的人也都围拢过来。
  “我们不是抗命,只是……”见两白旗的人明显不怀好意,两黄旗的那几个人顿时就软了下来。
  多铎见他们有了服软的意思,同时也指望着他们能真正的出力一战,尽可能的拖住敌人,便也温和的道:“两黄旗的兄弟们,本王知道这一战会非常危险。但是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辽阳,在盛京,若是你们不能拖住那些尼堪……当年我们是怎么对付那些尼堪的,你们不是不知道,若是你们的妻儿落到了那些尼堪的手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不用说,你们也能想得到。所以如今,你们不仅仅是在为本王而战,也是在为自己的妻儿老小而战。”
  谭泰便问道:“王爷到了辽阳,会带着两黄旗的子弟一起撤退?”
  多铎听了,便上前一步,举起手来道:“苍天作证,我多铎回到辽阳,若是不带两黄旗的妇孺撤退,便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谭泰听了,便道:“奴才希望王爷能时刻记得自己发下的誓言。”
  说完这话,他便转身招呼其他两黄旗的士兵准备战斗。多铎也转身对其他人道:“我们也休息了这么久了,大家准备出发。”
  ……
  为了便于长距离追击,第一骑兵师的重骑兵部队抛下了沉重的马甲,并且将全身甲除了头盔和胸甲部分全都抛下了。所以在前几十里的距离上,他们还能赶得上溃逃的清军。他们如今的主要任务就是迅速的击溃清军任何可能的顽抗,彻底的粉碎他们抵抗的信心,为轻骑兵的追杀创造更好的条件。
  处在队列最前面的侦察骑兵传回来消息,他们已经和逃走的清军的后卫部队遭遇了,清军留下了一支大约七八百人的骑兵断后,其中有不少的白甲兵。
  “全队减慢速度,重骑兵前出,准备整队战斗。轻骑兵部队做好高速追击准备。”在听到侦察兵的汇报之后,师长余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七八百建胬骑兵,是不可能挡住他麾下的一千重骑兵的冲击的,即使这七八百重骑兵全是白甲,在正面作战中也不是他的重骑兵的对手。他估计敌军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拖慢他们的速度,干扰他们的追击。
  “那就先用重骑兵打开通道,然后让龙骑兵抛下这些敌军,继续追击。我倒想看看,区区不到千人的骑兵如何干扰我军的行动。”余新这样想道。
  的确,就像余新想的那样,区区数百人的骑兵根本就不足以迟滞第一骑兵师这样的拥有一千重骑兵,一千轻骑兵,以及两千龙骑兵的大集团。即使如今轻骑兵并不在他的指挥下,一千重骑兵加上两千龙骑兵也不是区区数百骑能挡得住的。
  这一点谭泰自然也知道,尤其是在他亲眼看到追赶过来的第一骑兵师的时候,他立刻就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挡住他们太久。不过两黄旗的人却并没有和模范军的重骑兵直接交锋过,对于从和他们交过手的两白旗那里传来的说法颇有些将信将疑。所以他们还是展开了队列,打算尽可能的阻拦住模范军的骑兵。
  ……
  而在另一边,郑森则带着另一支大约一千人的轻骑兵正在快速前进。
  “世子,从这里,翻过这道土岗,就是大沼泽,那里面有一条路,一般人都不知道。建胬来之前,属下世代住在这里,知道这条路,穿过这里,就可以直取辽阳。”侦察兵黄世昌指着眼前的大约二十多丈高的一道土岗对郑森道。
  “很好,世昌兄弟,这次我们灭了建胬,要给你记一大功呀。”郑森笑道。
  “大功倒也罢了。”黄世昌回答道,“属下一家,四十余口,除了属下,其他的不是被建胬杀了,就是死在了逃亡的路上。世子能带着属下回来杀建胬,属下打心眼里喜欢。”
  东北平原上的小土岗普遍比较平缓,说话间,马队就上了土岗,土岗下面是一片辽阔的沼泽,上面长满芦苇以及各式各样的野草。有些地方水深一点,水草便长不出来,于是便露出了一片片的小水面,从上面望过去,这些小水面就像是镶嵌在一大片绿色的地毯上的蓝宝石。更有成群的野鸭子,白天鹅在这些水面上游动。
  “啊,好肥的野鸭子呀,等打完了这一仗,我一定要来这里抓几只回去炖着吃!”一个骑兵忍不住暴露出了吃货本色小声说。
  “想得好,这地方可不安全,很多地方烂泥深得咱们的长枪都探不到底!一不小心陷下去了,可没人救你!别为了一口吃的把命赔上。”他身边的另一个骑兵也小声的道。
  “不怕,我们江南有一种泥船,正好在这里用……”
  这时候郑森催动马匹向前走了几步,让其他的骑兵都能看到自己,然后朝着他们喊道:“这沼泽的情况,出发前都通告过大家。该怎么做大家都清楚,现在,所有人下马,开始做穿越沼泽的准备。”
  骑兵们纷纷跳下马来,将挂在马鞍边的袋子里的特制的沼泽鞋套在了脚上。这种所谓的“沼泽鞋”,其实就是一块绑在鞋子上的木板,这木板有两个脚掌那么长,那么宽,用它可以让脚踩在沼泽上的受力面积增加到原来的四倍,从而减少陷入泥潭的几率。
  士兵们先给自己穿上了这样的鞋子,又给战马也套上这样的“鞋套”。然后黄世昌一手拿着砍刀,一手牵着马,第一个走进了沼泽,郑森也跟着他,一手杵着长矛,一手牵着战马走了进去。


第五百八十八章 追击(2)
  虽然脚上穿着专门为这沼泽准备的鞋子,但是一下脚,依旧能感到落脚处的淤泥在向下沉陷,接着就有带着腐臭的气味的气泡不断地冒起来,然后水便迅速的淹没了脚背、脚踝……这些泥土在冬天里被冻住,然后到春天解冻。在这个过程中,泥土就变成了毫无承载力的粘稠的泥浆。
  郑森的脚继续向下陷,然后一些柔软的,富有弹性的东西托住了他的脚——这是泥浆下面的芦苇根。这些芦苇根连成一片,就像一张密密的大网,兜住他的脚。黄世昌之所以选择用刀在芦苇从中砍出一条路来行走,为的也就是这些芦苇深埋在泥泞中的根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郑森的前面,黄世昌正不断地用砍刀砍倒芦苇,然后将它们向着前方放倒。
  “世子,踩在芦苇上。”黄世昌还一面提醒道。
  “谢谢。”郑森一边说,一边费力的将脚从泥水中抬起来,踩在黄世昌刚刚砍倒的那些芦苇上。加上这几根芦苇,脚下沉的幅度果然小多了。
  一千多人牵着战马就在这大沼泽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士兵以及战马都被用绳子连在一起,这样万一有人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