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著]迎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吃,咱们要赚钱!”又问她:“想不想赚点零花钱使使?”
  来仙儿眼睛一亮,不敢置信:“我……我也可以麽?”
  “自然,咱们不能白来一趟济南府啊!来; 我同你说……”于是对她耳语几句。
  没多大会儿,来仙儿与狗儿买了几斤花生回来。这几日正是花生产出时节,直接买地里刨出来的新花生倒是便宜; 买大二十斤也才五六百个钱。
  有了几大筐叠罗汉的松子糖,还有花生和各色小吃,压得那黄牛步履维艰。翌日,几人收获满满的上了路; 赶在八月初九天黑前进了临清城。
  刘守珍见他们平平安安归来,倒是松了口气,虽不知买了恁多的糖做甚,但也不多问,帮着卸了货,打发走了车夫,才让他们快用饭。
  才在省府胡吃海喝了两日,迎儿和来仙儿哪有心思吃饭,只一心念着赚钱的事儿,先趁着这几日太阳好,将花生铺平在房檐下,由着日头晒了两日。
  晒得再没多余的水分,再收回来用锅烘炒焦香,趁热搓掉红皮儿,将买回来早软化大半的松子糖加热化开,加入焦香的花生,慢慢熬成琥珀色的糖浆,冷却后再切成长条状即可。
  说起来容易,奈何糖实在太多,小院里的锅实在太小,分了七八锅才熬出来,切条要不软不硬的时候才好下手,倒生生将她们烘出几身汗来。
  直花了三日的工夫,二人才重新切出几簸箕的花生松子糖来。
  当日二人就提了箩筐,趁着没日头赶紧去卖,铺子里四十文一斤,她们就卖三十八文,便宜两文钱,里头果仁儿又多,外加两个小娘子嘴甜会说话,自没有拒绝的。
  生怕没两日又软化掉,她们也不敢耽搁,早出晚归顶着大太阳,熬了三四日,终是卖光了……最后一数,居然赚了五两多的银子!
  迎儿拿了二两出来分与来仙儿。来仙儿反倒不好意思了,只说:“我也没出啥力,那几斤花生也不值几个钱,分我几百钱就行了。”
  “谁说你没出力了?跟着俺走街串巷卖糖不是出了力麽?该你得的,你自个儿收起来买零嘴吃……以后再有赚钱机会,俺再找你便是。”
  “果真?”
  “那是自然,你少跟你娘纺线了,看看你才多小大年纪眼睛就不好使了,以后做了杨家少奶奶,数钱都都看不见数了……”惹得来仙儿追着她打了几拳。
  这倒是真的,那纺线挣的都是辛苦钱,没日没夜的坐纺车前,一眼不敢错的盯着线头,生怕错了一根就粗细不均,到时拿不到钱不说,还得将本钱赔出去。况且那手里得不停歇的搓线头,搓着搓着,日积月累的,手上生了不少老茧,迎儿不防有一回摸到,被唬了一跳。
  她以为上辈子的自己就够苦命的了,没想到还有人,虽然有亲娘在,依然要为生计发愁到如此。
  故有能力了,她也想带着她赚点零花钱。
  最后,就是狗儿也得了几百个大钱,几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众人睡去,迎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现在手里有四百两银子了,若放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巨额财产了,寻常人家就是不吃不喝三辈子四辈子也挣不来这多。但现在,见过世面,做过生意,这点钱真算不上多了。
  顶多够她买个宅子,顶两间铺子,若学着西门庆做点绒线买卖,却是只将够本钱。
  所以,这钱要怎么花,就成了问题。终日放钱庄里吃那几个利钱她不甘心,但取出来买啥她又犹豫不决。
  听着身旁来仙儿轻轻的呼吸声……首先,这临清城里的房子是必须要买的,日后她常在两地跑,没个落脚处可不行,况且天一冷,刘守珍父子俩就不能再睡雨棚了。她得靠刘叔帮她守着生意,就不能苛待人家。
  其次,得请个帮工才行。以后她到处跑,狗儿跟着她,留下刘叔一人看铺子,虽他已竭尽所能的忙活了,但分身乏术,生意终究是落了一半……这可是进账大头呢,不能丢下。
  再来,清河县的铺子得顶下来。今后她不在家的时候更多,不给她爹留点保障她放不下心来。若顶了铺子下来,他不必再风雨无阻的出门了,自个儿的铺面,哪日想开便开,不开也不会觉着亏租子。
  跟着孟玉楼学到的,做啥事都得有个心理价位。单这三样,临清城买房子控制在四十两内;因日日有进账,帮工月钱可忽略不计。
  而清河县的铺子,杨老爹倒是说过,他大儿在扬州城安了家,待天凉了就要接他们去养老,以后再不回来的,故产业都急着出手。武家租的铺子,连着夹道后的院子与宅子,他只要二百两。当时刚买下牛皮巷的宅子,手里没钱她也不敢想,现在却觉着或可一试了。
  这样一安排,还剩一百五十两左右,心里再不会慌的。
  脑海里做好安排,迎儿终于能睡着了。
  来仙儿翌日就要家去帮她娘做活,迎儿又在临清脱不了身,不放心她独自个儿家去,只得道:“你先等俺几日,乱完这边的事就陪你回去。”
  来仙儿却有难言之隐,本就家计艰难,又被她姥姥骗了一笔去,她若还在外头“闲游浪荡”,家里都要掏空了。但昨日才拿了迎儿的钱,现在再提钱的话,怕她以为自个儿是故意向她张口呢,倒生生显轻了她自个儿。
  迎儿眼珠一转就知道她想啥了,忙道:“你家去也是挣钱,不如在这儿帮俺挣几日哩!狗儿要同俺出门,刘叔一人忙不过来,不如你去摊子上帮衬几日?俺每日与你一百个大钱,如何?”
  来仙儿啐道:“别拿钱来臊我,我又不是图你的钱!”
  “是是是,俺知道你视钱财如粪土,才不要这些阿堵物呢,但耽搁你功夫,就该与你补偿才是。”说着不待她反驳,就一锤定音,推了她出门。
  于是,有了她帮衬生意,迎儿就安安心心领着狗儿出门了。买房的原因是没住处,若这小院里能解决,暂时不买也行,毕竟回了清河县顶下杨老爹家宅子,她家拢共就两人,哪里住得了这多屋?
  遂先去问过现在的房主,说是要在院里再盖一间小屋出来也行,只是得交五两银子才成。
  不知咋的,就想起郓哥儿走前说的:“与其多出那劳什子,还不如自己买个院子哩!否则盖起来没几个月,租期一到还是别人家的,自个儿买下来就不一样了,想怎么加盖都行哩!”
  迎儿也想在这边有个固定产业傍身,带着狗儿走了不少地方……但临清城的房价与清河县也是翻倍了的,同样临街处,地段不好,面积又小,光两间不带院子的小屋都得四五十两,迎儿肉疼极了。
  寻了半日,只又在码头附近找到一个小院子,带了四间小屋,一个小院子,院里有口井,大门亦只小小一扇,但好在屋子透光,天不黑都不用点灯,且离那码头又近,做生意也方便。
  钱庄里的钱倒是够,只是……六十两啊!就这么屁股大一小块地方,都赶上牛皮巷的价了!迎儿捏捏拳头,不断说服自己:嗯,这院子虽小,却五脏俱全,以后她接了爹来养老也不成问题,最主要是就在码头边上,就相当于靠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
  狠狠心,将价格讲到五十六两,迎儿还是买了下来。
  只是超出她预定的四十两太多……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拿到房契,正好早先付了两个月租金的小屋也快到期了,她又去把新买的院子打扫干净,距离不远,抽~出两个半日来搬了家。
  院里灶台有现成的,只消搬了蒸笼过去就能接着蒸,四间房正好她一间,刘家父子俩每人一间,剩下一间以后留作客房。
  刘叔也有两分气力,在墙角依照着以前的雨棚样式,搭了个驴棚出来,将红毛叫驴拴里头,门口进个生人,它都“嗯昂嗯昂”的嚎一声,比只看门狗还厉害。
  直到此时,迎儿才想起来,自己忘记同郓哥儿说驴子的事了,他那位所谓的朋友没来寻过,怕是不要了……
  诶,咋又想起他来了……迎儿微微不爽快。
  一不爽快了,天气又热,平素最喜吃肉的一人,再不敢想那膏粱厚味,狗儿去买了青菜来,来仙儿随意炒了,就着炊饼吃几口,菜是一样的菜,人却不一样了。
  迎儿不知怎了,提不起胃口来。
  “娘子是记挂着好运哥哥麽?”
  刘叔骂道:“好好说话,什么好运哥哥,郓哥哥就是郓哥哥。”
  “这不就是一样的发音麽,叫哪个不是叫,阿嗲话多。”小狗儿边说边朝迎儿吐舌头。
  迎儿勉强笑笑,随意吃两筷就吃不下了。她也说不清是记挂郓哥儿做啥,只是见到豆芽就想起他炒给她吃那两顿,再寻常不过的豆芽,他炒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仿佛带了糖似的,又甜又嫩。一样的青菜,他炒的她能吃两碗饭,现在……
  也不是说来仙儿做的不好吃,她有潘三姐儿教养,家常菜都不赖。
  可能……还是人不一样了罢?
  可能……天儿也忒热了罢?一热就没精神。
  现在唯一能让她打起精神来的就是——赚钱!
  翌日,迎儿又拉着狗儿出门,本打算去中人那儿签个帮工,按月开工钱那种,最好是体格健壮又本分的。
  谁知上午出门这般计划,下午归家就领了个三十开外的妇人来。
  来仙儿看着她瘦弱的身躯,同“体格健壮”完全对不上,一问居然还不是活契,而是签了卖~身契的,惊得眼睛珠都要掉下来了。
  迎儿长叹一声,看了满脸兴奋的狗儿一眼,还真是说来话长啊。
  原来他们本计划得好好的专看成年男子,哪知却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吸引了。问了旁人才知,这女子是被婆母拉来卖的,丈夫才死半年,婆家容不下她,说不拘十两八两的,只要能卖出去就行。
  但她常年地里劳作,晒得又黑又黄,那见不得光的买卖哪里会看上~她?身子也单薄,就是想与光棍汉买去做媳妇的,也怕她生养不了。哪户人家买奴婢的也看不上她……吵闹半日居然没人愿买。
  迎儿本只当看客,跟着众人感慨两句,哪知狗儿却非说那妇人眼熟,他似是在哪儿见过。况且妇人一口南方口音,与她婆母不是一个口音,说不定还真是从南边儿嫁来的。
  她哭得撕心裂肺,嘴里叽里咕噜不知道说的什么,周围众人也不大听得出来,唯独狗儿能分辨两句,什么“不是这家人”“苏州城外”的,迎儿只当她胡言乱语,思乡心切。
  狗儿平素乖巧又机灵,从未像今日一般央求着迎儿买下那妇人。迎儿本也不想多花那冤枉钱,奈何狗儿倔强,一个劲说她“眼熟”“怕是识得的”,只得花了八两银子买下她。
  她倒是会磕头感谢,但说的话仍叽里咕噜,迎儿一个字听不懂。
  带了家来,正好刘守珍也在家,一见那妇人就愣了愣,二人叽里咕噜用家乡话说了几句,忽然就相看泪眼,好像是认识的。
  却原来,这妇人叫黄四娘,也是苏州人士,还与刘家父子同村呢,怪不得狗儿觉着她眼熟。
  因刘家早就家破人亡了,在外头漂泊了大半年,不知家乡后来发了大水,全村田地毁于一旦,这妇人一家全没了,只剩她一个跟着船家北上。哪知也遭了刘家同样的骗局,甚至更惨,她被倒手卖了,说是卖与临清边上一户渔家做媳妇。
  她本以为丈夫儿女全死了,那再嫁一回也无妨,哪知“嫁”的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