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昏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赵桓也希望开放榷场,毕竟开展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这个,朕还需要再考虑考虑。”赵桓故作为难,下面余不同悄悄的竖起了大拇指。
  合不勒看到赵桓犹豫,一咬牙:“蒙古愿意每年给大宋一万头牛,十万只羊!”
  群臣闻言大哗,蒙古人这么做那是诚意满满了。
  赵桓还想讨价还价,他看到余不同轻轻的点了点头。于是说道:“好吧,大宋蒙古本是盟友。朕就勉为其难,答应在兰州、保安军、镇戎军、保安州、绥德州、以及林潢一线设置各个榷场,双方保持公平交易。”
  达兰台大喜,竟然学着大宋礼仪跪下谢恩。
  一场外交战最后以双方都满意的方式获得圆满成功,赵桓设宴宴请达兰台。
  期间,达兰台竟然高兴的在宴会上跳起了舞蹈。
  蒙古人性格洒脱,心中想的是什么他们都会表达出来。达兰台一边跳着舞,一边唱着对赵桓的赞美之词。什么你如天边的白云,如高山上的雄鹰云云。
  三日后,达兰台应邀参加赵桓组织的禁卫军演练。
  其实赵桓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向达兰台展示一下大宋的战斗力。
  汴京城外校场。
  “达兰台将军,这是朕的强弩军。”赵桓指着一排排整齐的神臂弩说道。
  瞭望台上一名旗手做出旗令,数千名神臂弩禁卫军士兵瞄准远处的目标。
  “嗖嗖嗖!……”弩箭如雨,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点点黑色。
  二百部外的箭垛立刻成了刺猬,达兰台暗暗心惊。
  “嗬!嗬!嗬!……”
  喊声震天,比呐喊声更可怕的是大地随着震动,一排排步人甲重兵装甲部队整齐的从校场走过。
  步人甲士兵全身铁甲包裹,手拿长矛,步伐整齐。看的达兰台是冷汗直冒,这些重铠怕是刀枪难入。
  赵桓微微一笑:“达兰台将军,比起你们蒙古人的骑兵如何?”
  达兰台如实回答:“平地对战,我们不是这些铁甲兵的对手。但蒙古人都是骑兵,若在马上,你们大宋这些铁甲未必能挡住蒙古人的骑兵。”
  他说的没错,蒙古骑兵如狼似虎。步人甲平地碾压尚可,论机动性,蒙古骑兵天下独步。
  赵桓微微一笑:“刚才这些东西都是用来守城的,我们有专门对付骑兵的利器。”
  骨碌碌,军器监姜帆带人运过来的赫然竟是两门类似火炮的东西。
  铜铸的炮身,上面绑着红绸以示珍重。
  这是赵桓的杰作了,他虽然不懂土炮原理。但是大宋已经有了火药,已经造出蒺藜炮,震天雷等利器。
  土炮只是稍微改进了一下而已,出征大金之前,赵桓自己画了土**纸,让军器监实验。
  没想到军器监个个都是人才,再经历炸膛三十七次,失败无数次之后,竟然造出了两门炮。
  炮筒上细下粗。炮弹是震天雷改装,火药引信一应俱全。
  炮手先是装填火药,然后夯实。装弹手将震天雷改装的铁弹丸送进炮筒,炮手随即点燃引信。
  ‘滋滋……’引信冒着火花。
  ‘砰!’的一声,炮弹出膛。由于火药威力有限,众人亲眼见到炮弹从炮筒呼啸而出。
  “轰!”的一声,近千米处一个土堆被炸翻了天。
  达兰台脸色大变,别说是他,整个校场禁卫军都被这惊天神威吓住了。
  他们那里见过这种神器,饶是蒙古人神勇,达兰台也被吓得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以近现代武器对付冷兵器,尤其是第一次使用,众人当以为是天神下凡。
  赵桓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此炮名曰红衣大炮,朕还有八百门。这是我大宋的无上机密,就不一一展示给达兰台将军看了。”
  其实以整个大宋,也就只有这区区两门土炮。主要是炮筒难做,以大宋的技术根本造不出大量生产。炮筒都是铜铸,根本没有技术做成铁铸的。
  可达兰台不知道啊,他还以为大宋真有数百门这样的神器。有此神器,宋蒙一旦开战,对方还不是直接碾压趋势啊。
  达兰台连惊带吓回到蒙古将所见所闻告诉合不勒以后,合不勒更是胆战心惊,自此更是不敢对大宋动窥测之心。


第一章 微服私访记开篇
  太上皇赵佶病了,应该是吓得,躺在床上一病不起。
  自己被逼着披上了龙袍,就算赵桓知道,也不会饶了自己。
  皇权面前,至亲亦可杀。
  “皇上驾到!”
  “父皇,孩儿来看你了。”赵桓带着曹东升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桓儿,是桓儿吗。”赵佶一脸深切的坐起来,他想打亲情牌。
  “父皇,您身体可好写了吗?”赵桓关切的问道。
  噗,原本爬起来的赵佶又哎呦哎呦的躺下了。
  “父皇,您安心养病,有什么事派人告诉孩儿便是,孩儿先走了。”赵桓说完起身要走。
  赵佶一惊,他又从床上坐了起来:“桓儿啊,父皇没想执政,是那张邦昌……”
  终于说到正事上了,赵桓一进来就装糊涂,他在等着赵佶开口。
  赵桓回过头,笑嘻嘻道:“父皇说哪里话来,大宋江山本就是咱们父子的。那时候孩儿生死未卜,父皇肯出来主持朝政,那是为大宋着想。”
  赵佶惊疑未定:“桓儿,父皇是真不想再当这个皇帝了。你处处胜过父皇百倍,社稷在你手里父皇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赵桓心中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父皇,且安心养病。若是在这延福宫闷得烦了,派人告诉孩儿一声,孩儿派人护送您出去玩。”
  这话一语双关,你可以出延福宫,但我会派人监视你。
  赵佶闻言却是大喜:“桓儿,你同意父皇出宫?”
  赵桓点了点头:“孩儿答应你。”
  赵佶犹自不敢相信:“那,那朕也没有想去的地方。只是想见一见醉杏楼李师师。”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或者说是有其子必有其父,赵佶竟然还忘不了李师师。
  “来人!”赵桓喊了一声。
  外面侍卫走进:“陛下!”
  “去醉杏楼,将李师师姑娘请来。”
  “遵旨!”
  “孩儿告退。”赵桓起身便走。
  到得门口,赵佶声音传来:“那张邦昌……”
  赵桓头也没回,冷冷的道:“被朕杀了,抄家,发配!”
  赵佶深深地明白了,自己的党羽已经被赵桓铲除殆尽。经过张邦昌一事,就算赵桓死翘翘了,自己也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了。
  因为朝中怕是无一人会再支持自己,那些老臣杀的杀,贬的贬。不过这也许是好事,算是自由了。
  赵桓前脚刚走,赵佶立刻从床上起来:“来人,更衣!”疾病竟然神奇自愈了。
  眼下,至少大宋看起来已经固若金汤,太平盛世指日可待。不用远征,不用劳民伤财,朝政目前来看还算清明。
  文德殿,赵桓召集李纲、何栗、孟谷饶还有户部尚书段小容。
  “段小容,张邦昌伏诛,由你暂代辅政大臣一职。早朝撤免,不需要每日上朝,政务你四人决断。”
  李纲等人一惊,李纲道:“陛下,臣等战战兢兢,生怕出错贻误国事。然陛下亲征回来,正需挑起社稷重担之时,罢免早朝是否过于仓促。”
  赵桓笑了笑:“奏疏朕都看了,这一年多来你们几人将朝政处理的井井有条。坦白说,比朕要强。眼下清平无战事,百姓还需休养生息,四地赋税还需减免。”
  段小容一惊:“还免?陛下,再减免赋税,朝廷怕是入不敷出了。”
  赵桓眉头一皱:“那也继续减免,朕不能让百姓再继续沉重下去。尤其盐税,朕听说许多百姓都吃不起官盐,就是因为盐税太重,以致私盐猖獗。”
  “陛下,盐税乃是国税之本,减盐税怕是国库衰竭啊。”段小容继续劝l道。
  “那朕不管,朕用你们不是让你们吃闲饭的。段小容,你不是一肚子办法么,怎地此时却无计可施了?”
  段小容叹了口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臣实无他法。”
  赵桓看着他:“朕可以提高商税,专加收富贾大户的税。”
  “这,恐会遭到抵制。这些富商大户一旦联合起来对抗,颇为棘手。”何栗道。
  赵桓眉头微皱:“他们怎么对抗?”
  段小容道:“陛下,他们会囤货奇居。比如垄断市场粮、麻、棉、油,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就会哄抬物价。理由充分的很,朝廷征税太高,他们不得已而为之。”
  赵桓大怒:“朕让御龙卫协助你,胆敢囤货者,严惩不贷!”
  段小容与何栗等人面面相觑,这皇帝聪明起来智似半妖。糊涂起来当真是何不食肉糜之嫌。
  “陛下,这是扰乱市场规则。若不允许商人囤货,那商利从何来?如此做法国家商业恐将崩溃。”段小容说道。
  赵桓一惊,自己对经济学当真是一窍不通。
  孟谷饶突然道:“陛下,减赋税不是一朝一夕,应循序渐进方为治国之道。”
  众人点了点头,段小容道:“孟大人此言甚是,陛下,减税咱们可以先从贫弱之地减起。像是江浙富庶之地,非但不可免,反而应加税。”
  “加税?”赵桓颇为奇怪。
  段小容点了点头:“臣看过江浙的粮产物资,江浙地区粮食产量是他地的两倍余而,然却赋税与他地一样。这就不合理了,若是增加江浙赋税,其他贫瘠之地可以减免了。”
  李纲笑了笑:“如此一来,江浙一带的百姓怕是怨声载道了。”
  段小容道:“然也,只要咱们将赋税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百姓无多少怨言。”
  赵桓一拍脑袋:“段小容,朕把你放到江浙怎样?”
  段小容躬身道:“臣也正有此意。”
  赵桓点了点头:“朕就命你为江浙经略安抚使,负责江浙一带。”
  段小容躬身谢恩:“谢陛下恩典。”
  四人离开文德殿之时,何栗问道:“段大人,你为何揽这么一个得罪人的苦差事?”
  段小容摇了摇头:“没办法啊,陛下想与民生息,然国税却不可无,这冤大头只有我来做了。”
  孟谷饶一抱拳:“段大人,老夫没佩服过几个人,你是一个。”
  段小容苦笑道:“能得孟大人一句佩服,真是三生有幸啊。”
  赵桓在文德殿对曹东升道:“曹东升,你想不想出宫?”
  曹东升吓了一跳:“陛下不会是让奴婢陪段大人去江浙吧?奴婢去了又帮不上什么忙。”
  赵桓笑了笑:“正是,不是你和段小容去江浙。是朕想去,朕想乔装打扮,带上你和令狐云龙。咱们三人一起去。”
  曹东升恍然大悟:“陛下,您取消早朝为的就是微服私访啊。”
  “嗯,这宫内整日闷煞,朕不但去江浙,整个大宋江山朕都想游历一遍。”
  曹东升吓了一跳:“陛下出宫,这国事谁来处理?”
  赵桓得意洋洋:“所以朕就把这些头疼的政务交给李纲他们啊。朕亲征这一年内,他们做的不是挺好么。我大宋地大物博,总有一些鱼肉百姓的狗官。朕微服出巡,这些狗官可千万别让朕遇到,朕会让他们后悔活在这个世上!”


第二章 市井摊前闻不平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您太任性了。”曹东升劝道。
  赵桓生气道:“滚滚滚滚滚,朕只是微服出宫,又没死,怎能说是一日无君。你个乌鸦嘴,被你说的朕出师不利,明日朕就走。”
  曹东升慌忙跪地:“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