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昏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师师一惊:“你是这次殿试前三,陛下没有选中你?”
  杜云台摇了摇头,他不想让李师师知道自己弃权的事:“没有,在下的答辩陛下非常不满意。”
  李师师笑了笑:“皇榜未出之前,杜公子说这话是不是早了点。”
  杜云台心灰意冷:“在下无福,难得李姑娘垂怜。天下悠悠学子,能者甚多,非杜某一人。这状元郎杜某实是无能为力了。”
  李师师深情的看着他:“其实我。。。”
  “小姐!小姐!”李师师的丫鬟急匆匆的从外面闯了进来,他看到杜云台也在房间,先是楞了一下。然后道:“恭喜杜公子!皇榜出来了,您是这次的头名状元!”
  李师师又惊又喜,她拉着丫鬟的手;“你说什么?”
  丫鬟喜到:“奴婢看的清清楚楚,刚国子监外皇榜已经揭出。头名状元便是杜云台杜公子!”丫鬟语无伦次:“恭喜小姐!贺喜小姐!”
  一向落落大方的李师师竟然脸上一红:“恭喜我做什么,又,又不是我中了状元,你该恭喜的是杜公子。”
  丫鬟满脸堆笑,转头对杜云台道:“恭喜杜公子,贺喜杜公子。”
  杜云台犹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怎么会是我?”
  丫鬟过来拉着他:“怎么不是你,这报禄官说不定马上就来了。”
  话音未落,外面响起一阵锣鼓声,一队官差一路吹吹打打的来到了高升客栈。
  只见队伍前面一人正是雷向荣,他边跑边叫:“快去通知杜公子!他高中头名状元街!”
  掌柜钱来也一听是杜云台,那是喜出望外。自己客栈的人中得了头名状元,以后这客栈的招牌那就更是响当当了。涨价,住宿必须涨价!
  钱来也慌忙奔入杜云台房间内:“杜公子!快快快,快出去迎接官差。报禄官来了,恭喜杜公子,头名!哈哈。头名状元!”钱来也竖着大拇指,比自己中了状元笑的还开心。
  杜云台这才相信真是自己中了状元郎,他慌忙整了整衣冠冲出房外。
  高升客栈大厅上早已挤满了人,人们闻着锣鼓声都知道了是高升客栈的学子中的了状元,纷纷涌进来看热闹。
  “咣!”前面鸣锣开道,报贴高挂。报禄官骑着高头大马前来报喜,到得高升客栈门口。两名报禄官下的马来。
  二人直奔杜云台而来。其中一人一抱拳:“恭喜杜大人!贺喜杜大人!此次陛下钦点,皇榜头名状元郎!”
  说着旁边差役递上来报表文书,以及状元服,彩花红绸,一众宾客纷纷贺喜不提。
  状元需要骑马游城,然后回宫面圣。这是为了彰显隆重,满足高中者的虚荣心。
  李师师给了报禄官几十两银子,报禄官千恩万谢。众人拥着杜云台换上状元红袍,帽插红花,骑上高头大马,前面鸣锣开道,浩浩荡荡的开启游城之旅。


第五十二章 饿殍遍地易子食
  原来赵桓出的题只是一个考验,止兵戈方是治国之道。杜云台虽然酸腐,但他对时局的把握让赵桓刮目相看。当初在上京之时赵桓就说状元是他的,那时候赵桓就看出这是个人才。
  知人善用,一样能开启盛世之篇。这方面唐朝李隆基前期就非常厉害,但是李隆基晚年就不行了,开始宠信奸逆。为避免历史重蹈覆辙,赵桓深知选拔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才对这次科考舞弊案下重拳整治。
  赵桓思索良久,钦点杜云台为头名状元。田才英为榜眼,史高杰为探花。
  大街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人们都稀奇这个状元郎到底是何许人也。
  杜云台着实风光了一把,他骑着马与众人抱拳打着招呼。当他来到一处大街的时候,他停下了马。
  常二蛋的包子铺,杜云台身着状元红袍,走进包子铺。常二蛋看着身中状元郎的杜云台,惊讶的嘴巴合不拢。
  杜云台深深的一揖“常大哥,小生多谢赠食之恩!”
  慌的常二蛋将手在身上擦了擦,赶紧将他扶起:“哎呦状元郎,这可万万使不得。而今您是文曲星下凡降世,怎敢行此大礼,小人该给您磕头才是。”说着便要跪下。
  杜云台赶紧扶住,一摆手。早有仆人端过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丝绸。
  杜云台接过托盘,将丝绸揭开,只见一托盘白花花的银子。
  围观群众大哗,人们都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这常二蛋好福气,当时给了穷书生两个包子,不曾想换得一托盘银子。看来以后自己也得多行善事,说不定哪天也会遇到如此厚报。
  这些银子都是高升客栈钱来也和李师师赞助,常二蛋吓得双手乱摇:“状元郎这是作何?”
  杜云台寄上银两:“常大哥无需推辞,这些银两你务必收下,权当是小生一片心意。”
  旁边群众跟着扇呼:“收下吧,状元郎以后岂还缺你这点银子。”
  “就是,你收下了银子状元郎心里才能好受一点,让你拿着你便拿着。”
  常二蛋还待推辞,杜云台坚持给送,常二蛋只好收下。
  拜别常二蛋的包子铺,杜云台又来到了醉杏楼门前。
  这次更是热闹了,没有人去想状元郎逛青楼。人们想的只是郎才女貌、佳偶之和。
  佳人才子从来都是一段佳话,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高中的状元郎不嫌弃出身卑贱的一个青楼女子。
  李师师早已从醉杏楼赎身,只是她一直住在醉杏楼而已。很快,当朝状元郎与李师师的爱情佳话便传了开来。后来茶馆酒肆的说书先生每每都拿二人这一段故事作为段子,茶客们个个听得也是入迷沉醉。
  状元郎亲临,老鸨子怎敢怠慢,慌忙出来迎接。
  杜云台直走向三楼李师师的闺房,身后一大帮看热闹的家伙们跟着走来。老鸨子对于这种风花雪月那是轻车熟路,她将众人拦在门外,留杜云台独自进入李师师房间。
  至于杜云台去了李师师房间说了什么话,坊间那是诸多传闻。有的说是柔情蜜意互诉衷肠,有的说是花前月下耳鬓厮磨,这更是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反正杜云台在里面呆了足足一个时辰,至于二人在房里说了些什么那是无人知晓了。反正杜云台出来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李师师在自己的房里一直都未现身。
  赵桓在大殿接见了杜云台,封他为翰林院修撰,科举考试暂时告一段落了。至于杜云台与李师师喜结连理成为夫妇那是后话了。
  海州旱灾持续不容乐观,琅琊县赤地千里。赵桓准备再次动身微服私访,他想去海州看看那里的水到底有多深。
  琅琊县,饿殍遍野,田里的庄稼早已干枯。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难民,路边枯骨随处可见,这里简直就是地狱。
  县令李浩然带着衙役路阿三与高二来到受灾最严重的鲁河镇,镇子树皮都啃光了。三人也是饿的头晕眼花,道路两侧经常能遇到饿死的尸体。
  路上到处都是瘦骨如柴,眼眶深陷的饥民百姓携老扶幼都往琅琊县方向走去,留这里只有饿死的份儿。
  李浩然流下了两行清泪:“本官曾对陛下许诺琅琊县不会饿死一个百姓,而且遍地饿殍,叫本官如何向陛下交代!”
  路阿三道:“大人,朝廷赈灾粮食迟迟未来,这怎能说是大人的过错。”
  高二也跟着怒道:“正是,陛下亲诏下拨的赈灾粮为何便没了,这其中肯定有贪官徇私枉法!”
  李浩然叹了口气:“三日前本官去了海州,知州韩大人言道海州也是未见朝廷拨下来一粒米。本官已经将奏折星夜兼程送到了京城,就指望陛下能派人彻查此案了。”
  来到镇子,这里早已静悄悄的荒无人烟。突然再一处残桓断壁的巷子里冒出一阵浓烟,其中夹杂着一阵阵哭泣之声。
  三人一惊,李浩然快步往巷子走去,两名差役慌忙跟上。
  到得巷子,李浩然被眼前的惨景彻底惊呆了。只见巷子里架着一口铁锅,一农妇一边哭着一边往锅里填着柴火。
  旁边一个瘦骨如柴的农夫磨着一把剔骨刀,农夫旁边躺着一个死去的婴儿。
  农夫磨完刀,操着刀子便往那婴儿尸体上割去。
  “住手!”李浩然睁着惊恐的眼睛,他们在准备吃人肉。
  路阿三和高二冲过去讲那农夫摁倒在地,那农夫几乎没有反抗,实际上他也没有力气反抗:“杀了我,快快杀了我,活着才是受罪。”
  农夫的有气无力,语气冰冷而绝望,他说的确实如此,活着的更像是地狱。不,这里比地狱更惨。
  “你们丧尽天良,食自己的骨肉!”李浩然目憎欲裂。
  那饿的奄奄一息的农妇哭着跪地道;“大人,这不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与人换了。”
  李浩然只感觉寒毛直竖,他蹒跚着抓着那名农妇:“你的孩子在哪里!”同样的,饥饿也伴随着李浩然等人。
  农妇颤抖着往西边一指,随即头一垂,身体一软饿死在地。
  三人大惊,互相搀扶着往西边奔去,他们也并没有多少力气了。远远的就能闻到一阵肉香飘来,李浩然只感觉天旋地转,仿佛到了地狱边缘。
  这里是一户人家,木门紧闭,肉香便是从这院子里飘出。
  李浩然一脚踢开木门,路阿三与高二拔出佩刀冲了进去。
  眼前的惨景让李浩然胃里一阵阵往上翻,同样是一口破锅。不同的是锅里煮着的是肉,人肉。
  不用想,就是刚才那个农妇的骨肉,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个人正准备伸手往锅里捞肉,在他的旁边还有一个早已饿死的农妇。


第五十三章 灾民暴动闯县衙
  这疯汉眼窝深陷,瘦骨如柴,饥饿使他疯狂。李浩然他们在这人眼睛似乎是空气,他没有停下往锅里捞肉的手。
  “住手!”李浩然强忍着呕吐,愤怒的指着他。
  那人如枯柴般伸出去的手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迅速捞起锅里的一块肉放在嘴里大嚼。
  如野兽般咀嚼着,嘴里还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路阿三终于忍不住捂着肚子呕吐了起来。
  高二看了李浩然一眼,李浩然点了点头,高二举着刀冲了上去。
  抓他是不可能的,县衙没有粮食供应这些犯人。实际上关在牢房的犯人都被李浩然遣散了,衙门养不起。
  高二举刀将那人手里的肉打落在地,这人势如疯虎的扑倒在地上抢那块肉。高二刀背挥出,重重的打在那疯汉后脑将他拍晕。
  李浩然强忍着呕吐,三人将地上那具农妇的尸体连同锅里的肉倒入一个大坑里用土掩埋。
  “这人怎么办?”高二问道。
  李浩然叹了口气:“任他自生自灭吧。”
  路阿三愤怒的踢了这疯汉一脚,不曾想这人浑身僵硬,竟然死了。
  三人沿路而回,李浩然看到刚才在巷子里遇见的那个农夫已经举刀自尽。活着没有了人性,死反倒解脱了。
  李浩然等人走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好不容易挨到了琅琊县县衙。三人早已没有了力气,饥饿使他们比那些饥民强不了多少。
  好在米缸还剩下半碗糙米,三人熬了点粥总算挺了过来。衙门里剩下的衙役早就散去,只剩下这三人看守着这个名存实亡的县衙门。
  李浩然整理好衣衫,换上了县令衣服,他在铜镜下整理着自己的官服。这个衙门看起来更像是个讽刺,琅琊县外依旧挤满了逃难的百姓。
  “大人,您这是?”路阿三忍不住问道。
  李浩然道:“去县上的大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