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降贞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你也不用夸这小子了三国之无限召唤

。咱们也不用制定作战方案了。还是想想怎么接管定襄城吧。”尉迟恭这会儿也不铁着脸怄气了,而是笑呵呵的说道。

盖勇这时又说道:“大总管,定襄城的礼部尚书邹泽,已经从定襄城出发,前来马邑与大总管商讨受降事宜。最迟,明日中午便至。”

李靖道:“那我们便在马邑等着这位定襄使节吧。”

——分——割——线——

四日之后,李靖大军开拔至定襄城外。杨政道带领定襄城文武官员,手捧顺表、以及隋王印信、调兵兵符等物,在李靖大军前跪迎。

因为定襄城还未与唐军交战,杨政道就主动归顺大唐,还歼灭了三千突厥兵。经过定襄使节邹泽和李靖的商议,决定改“降表”为“顺表”。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同。

李靖接过杨政道的献城物件,并双手将杨政道搀起,好言安抚。

随即,李靖率中军两千人入城。其余军队,则在城外驻扎。

定襄城中,百姓夹道欢迎大唐天军。从他们的表情上来看,似乎不是被强迫的,而是真心欢迎唐军入城。

——分——割——线——

十月二十九,长安城太极宫。

武德殿中,李世民看了一会儿奏折,忽然抬头望向北方。

“再过一日,就进十一月了。李靖的中路军,定在十一月上旬打响定襄之战,也不知道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李世民自言自语道。

一旁侍立的黄德海说道:“陛下,李大将军半个月前就已到代州,尉迟大将军更是早已至代州训练兵马。如今,他们定然准备充分了。”

“但愿如此吧。”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定襄之战是此次大战的第一战。李靖能打赢这一仗,那是一点都不用质疑的。朕担心的是,中路军能不能迅速克复定襄,取得大胜。这一仗打好了,对其他各路大军将士们的鼓舞意义,非同寻常啊!”

就在这时,殿外一名内侍入殿,向李世民禀报道:“陛下,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有战报至。”

“战报?难道李靖提早发动了?”李世民一皱眉,“宣!”

一名满身风尘的士兵进入了大殿。

不待那名士兵行礼,李世民就急不可耐道:“把李靖的战报呈上来!”

“遵旨!”

那士兵将一个竹筒交给了黄德海。黄德海验看了一下竹筒的火漆封印,打开竹筒,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把竹筒一倒,两本卷在一起的小册子掉了出来。李世民先拿起一本封皮华美的小册子,打开一看题头,就惊然道:“杨政道的顺表?这怎么回事?”

他立即看起了顺表的内容。看完顺表,他又立刻看另一本小册子。这是李靖的战报。

“哈哈哈哈……赵云泽不负朕望啊!又立大功了!”

等李世民看完了李靖的战报,大笑起来邪帝霸爱:腹黑嚣张妻



黄德海连忙凑趣道:“陛下,莫非赵大人又像三年前谋取朔方时那样,刺杀了杨政道?”黄德海作为李世民的贴身总管太监,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儿,他也是见李世民兴奋,才想凑个趣,让李世民的喜悦,有可分享之人。

“那倒不是。要是他刺杀了杨政道,就没有杨政道的这份顺表了。”李世民这会儿正是兴奋的劲头,也不计较黄德海打听这种军国大事了,拿起杨政道那份顺表,对黄德海说道。

“赵云泽混入定襄城,说降了杨政道,又指挥杨政道的兵马,全歼定襄城中突厥兵。定襄城,克复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黄德海连忙向李世民道贺。

殿中其余的太监、宫女们,也立即学着黄德海的样子,向李世民道贺。

“哈哈哈哈……这可不是朕一人之喜,而是大唐之喜。”李世民大笑道。

说完,他又对那名送信的士兵说道:“你一路赶回长安,辛苦了。朕有重赏!”

“多谢陛下!”那士兵连忙跪地叩拜。

李世民又吩咐黄德海:“带这名军士去内务省领两贯钱币,安排他好好休息。另外,再派人通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前来武德殿!”

“遵旨!”

小半个时辰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就来至武德殿。他们三人,是大唐此次灭突厥之战的朝中总调度负责人。

李世民将李靖的战报和杨政道的顺表,交给这三人传阅。

房玄龄等人看完战报和顺表,也都极为兴奋。

“陛下,既然定襄已经克复,臣认为,可以命令其他各路大军,对突厥发动进攻了!”杜如晦说道。说完,他就剧烈咳嗽起来。

“克明,你身子没事吧?”李世民关心的问道。

杜如晦咳了一阵,道:“多谢陛下关心。臣还顶得住。”

“克明啊,你都染病半个多月了。要不是大战还未打响,朕实在不好再让你如此辛劳了。你可要多注意休息啊。”李世民又对杜如晦说道。

杜如晦微微一笑,道:“臣这是旧疾了,一到冬天,就咳的厉害。等春暖了,自然也就好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对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道:“克明的提议,玄龄和辅机意下如何?”

房玄龄道:“此次大战,大唐准备充分,突厥却是忙于应对。既然定襄已经克复,那就宜从速进兵,打突厥个措手不及。臣也认为,各路大军可以出兵了。”

长孙无忌也道:“是时候发动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那朕便下旨,通知各路大军出兵。另外,杨政道既已归顺大唐,对于定襄城的善后事宜,你们也尽快议出方案。李靖还有战事,不能在定襄久驻啊。”

臣等遵旨!

第537章势如破竹

十一月初八,长安派出的钦差到达定襄。

这次的钦差团队,任务有两个,一是安抚杨政道君臣,将他们接至长安;二是留下一部分人手,接管定襄城。

当日,李靖、杨政道及二人部下官员,在“王宫”听钦差宣读了李世民的圣旨。

圣旨中,李世民对杨政道弃暗投明,主动归顺大唐的行为大加赞赏,称他深明大义,于国有大功。李世民封杨政道为定襄郡公,食邑八百户。定襄城文武官员,也各有封赏。

圣旨中言明,由杨政道和李靖协商,除留下部分原定襄城的文武官员,继续协助长安派至定襄的官员治理定襄外,其余文武官员,则跟随杨政道赴长安。

同时,李世民对于李靖中路军和平克复定襄城的功绩,也给予了肯定。言明,待大战结束后,一并封赏。

又过三日,杨政道率领部分属下官员,跟随钦差离开定襄城,赶赴长安。隔一日,李靖大军也离开长安,继续向北方进军。

定襄克复后,其余五路大军,很快就收到了李世民的旨意,按照各自任务,对突厥发动了进攻。

十一月十五,大通道行军主管李道宗,率部与突厥军队战于灵州,突厥大败。

十七,通汉道行军总管李绩,兵出并州,北击突厥边境守军,一战,歼敌三千,俘虏两千,军械兵马无算。

同日,金河道行军总管柴绍,副总管秦琼,率部沿黄河向北进军,与三千突厥军遭遇,双方大战,唐军大败突厥兵。

十一月十八,畅武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不听副将段志玄苦劝,只率五十名亲卫,至突利可汗牙帐,与突利可汗谈判。段志玄率兵五千,逼近突利可汗牙帐,策应薛万彻。

两日后,薛万彻满脸喜色的离开突利牙帐,突利率部下送出十多里。又隔一日,突利可汗通过薛万彻,向长安城的李世民发去顺表。

十二月初二,突利的顺表送至李世民手中。李世民对大臣们说:“以前,太上皇为了大唐百姓的利益,忍辱向突厥称臣。朕常为此事感到痛心,如今,突利已归顺朝廷,这多少可以洗去前耻了。”

大唐各路大军,势如破竹,打的部署到边境迎战唐军的突厥军不停的收缩后撤。

定襄城杨政道的突然反水,就把颉利气的吐血三升了。谁知,大唐各路大军一齐发动进攻后,突厥颉利收到的战报,更是一个好消息都没有,全是失利、败退的消息。颉利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了。

大唐与突厥的这场战事,不仅牵动着交战双方军民的心,连大唐周边的一些异族,也在观望这场战事的进展。

很快,唐军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威风,就收到连锁效应了。

十二月十二,原先依附突厥的部落郁射部归顺大唐电影世界冒险王



十二月二十四,南方的蛮族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来朝。表示愿意归顺大唐。

闰十二月初二,柯酋长谢能羽及充州蛮入贡;党项酋长细封步赖来降。

据户部的统计,从大唐对突厥宣战后,主动归顺、投降大唐的人口,三个月内就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之众。

很快就要过年了,前线战事顺利,捷报不断,后方的官民,也个个喜气洋洋。朝廷各衙门,已经开始的年终的扫尾工作。大唐皇帝李世民,今年也格外舒心。祈盼着新年的到来。

后方可以放松,但前线,战事却仍在继续。

颉利本来还将牙帐挪至距边境不远之地,亲自督战。可是,突厥军队的接连失利,尤其是定襄城这座桥头堡的丢失,让他胆寒了。慌慌忙忙的,颉利把牙帐撤至碛口。

然而,唐军的推进速度太快了,颉利至碛口最多半个月,碛口眼看又要变成前线了。同时,颉利也知道了突利归顺大唐的事情。这次,他却是连生气的心情都没有了。自己尚顾不过来,他哪里还管突利的事?

如今的颉利,早已没了跃马扬鞭亲自冲杀的胆气了,他只好将牙帐再次后撤。撤往哪儿呢?自然是他的阴山老巢了。

别看颉利跑的快,唐军进军的速度,也不比他逃跑的速度慢。闰十二月初五,颉利撤退至浑河边上时,被柴绍和秦琼的金河军追上。双方大战一场,颉利丢下一千多具尸体,仓皇北逃。

刚跑两天,颉利又在白道遇上了兵出云中的李绩、张公瑾、高甑生率领的通汉道大军的截击。颉利又吃了一场败仗,继续北逃。

闰十二月十一,颉利逃至铁山,唐军一时半会儿也没有追上来的,他总算是可以踹口气了。

颉利驻屯铁山,收拢各方残兵败卒后一清点,自己只有四万兵马了。大战刚开始时,他可是集结了十二万大军迎战唐军的。这才短短两个月,十二万大军,连折损带逃跑的,再加主动投降大唐的,竟然去了近七成。

颉利自知无法与大唐对抗了,便派执失思力为特使,赶赴长安向李世民请罪,表示愿举国内附。

执失思力先至云中,拜见了唐军大元帅李靖。

李靖听执失思力说颉利要归顺大唐后,当即传令各路大军,暂停对突厥的进攻。

至此,战事暂告一段落。

颉利真心想归顺大唐吗?答案是否定的。颉利真正的目的,只是想先稳住大唐,好给他留出转移阵地的时间。他真正的想法,是想撤往漠北,期待东山再起。

这个目的,作为颉利特使的执失思力自然知道。要不然,他也没法到长安周旋。不过,也不知执失思力出于什么目的,在他会见李靖时,他拐弯抹角的将颉利的真正目的,透漏了那么一丝给李靖。

李靖多聪明啊,就算执失思力不向他透漏消息,他也不会相信颉利是真心归顺大唐。不过,既然人家颉利已经举手投降了,不管他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这仗是不能再打下去了。于是,李靖叫停了各路大军的进军步伐,等待朝廷的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