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昊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妇言、妇容、妇工,缺一不可。”

秦牧暗道一声来了,不动声色地说道:“马御史似乎尚有下文。”

“正是,秦王,明崇祯年间,天下灾荒战乱,群魔乱舞,礼乐崩废,君臣之义无存,复有建奴涂毒天下,毁我衣冠,乃至膻腥遍地;如今我王高举义旗,复我衣冠,正宜重设礼乐,再塑纲理伦常,天下百姓方能各安其所,家给户足,人无苦窳,四夷来同,海内宴然。”

马唯中慷慨陈词一番后,话锋一转,直切要害道:“然,今有宫中顾美人,有失妇人之德,抛头露面,于市井之间办画绣展,哗众取宠,引得民议沸腾,诽声不断,大损皇家声誉,有失大秦国体,臣,奏请秦王,立即下旨申饬,禁绝类似之事。”

马唯中的话一落,殿中顿时传出嗡嗡之声,群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谁都知道,顾美人办什么画绣展,如果不是秦王在背后支持,或是得到他的首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马唯中这番话表面上是冲着后宫一个地位较低的美人去,实际上是在指责秦王过失,再结合这些天朝野间隐隐约约的暗流,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顿时笼罩在各人心头。

紧随马唯中之后,礼科给事中沈青阳也站了出来,朗声道:“启奏秦王,纵观天下,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羞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沈青阳这番话,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种观念但早已扎根很深。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德重于才”本来就是儒家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历来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

至于女性,人们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反而重视她们的“妇德”,而又深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而且得到了整个社会普遍认同。

沈青阳的说完之后,立即就有近半的臣子出来附和,一时声势浩大,群情汹汹。

那些没有附和的,也都沉默以对,这种态度,等同于是默认了马唯中、沈青阳二人的话。

秦牧其实很清楚,为什么会遭到这么多人反对。

儒家奉行男尊女卑的思想,试想,如果女子的才能胜过了男人,所发挥的作用胜过了男人,那么这些大老爷们,如何再心安理得地享受三妻四妾,如何还能挺起腰杆来呼三喝四?所谓的纲理伦常何存?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这次才会有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当然,如果只是因为顾含烟办画绣展这件事,肯定不会引来这么多人声讨,很显然,秦牧一系列释放女子生产力的计划被人泄露出去了。

殿上大臣见秦牧不说话,更是轮番上阵,猛喷口水,极力要把秦牧的计划抹杀于萌芽之中。

其实秦牧也并不打算推行什么男女平等思想,在他看来,男女永远不可能真正平等,不是男人压在女人身上,就是女人骑到男人头上去拉屎。

权力这东西,永远不可能说我得到和你一样多了,好,我满足了,咱们就这样吧。不会,不论男女,对权力这东西,一但得到了一点,就会希望得到更多。。。。。。更更多。。。。。。。权无止境!

秦牧相要做的,只是把女人最基本的作用发挥出来,以解决大秦所面临的男女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生产力不足的问题。

但他知道,要跟殿中这些大臣解释,你永远也解释不清楚。

他不想听满殿的嗡嗡声了。轻轻一展黑色的王袍,淡淡地说道:“诸位大臣进谏的忠言,本王会慎重考虑的,若是没别的事情奏报,今天就到这里吧。”

“退朝!”韩赞周配合默契地喊了一声。

秦牧随即起身,退入后殿,群臣面面相觑,望着秦牧的背影噎住了。

司马安意味深长地扫了诸葛敏一眼,然后转身离殿。

诸葛敏神情渐渐凝重,随后也不声不响地离殿。

李源、顾君恩、杨廷麟、杨慎、邵华、喻大猷、宋献策、白铁、宋应星、堵胤礼、刘伯全、何亮、顾炎武等等,神情各异,相继散去。

秦牧回到御书房后,立即下了两道旨意:

第一道是召忠贞侯秦良玉进京。

第二道是召东阁大学士路振飞回京。

紧接着,召见了夜不收指挥副使燕高飞,一盏茶功夫之后,燕高飞匆匆离开御书房。

再接下来,秦牧召见户部尚书刘伯全、左侍郎许英杰、工部尚书宋应星、大理寺卿杨慎。。。。。。。。。

ps:又是暴风雨,又要停电,匆匆上传,各位请投张月票支持一下吧,不容易啊!雷炸到窗前了。。。。。。。。。。。

第493章做了再说(求月票)

刘伯全、许英杰、宋应星、杨慎四人来到御书房,神情还算自然,但心底里总难免有些不安。

身居高位之人,获得的讯息量自然比平常人多,即便没有今天朝会上的一场风波,他们也能感觉到朝野间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秦二年才刚开始,朝堂上就出现如此大的风波,这不是个好兆头啊。

四人谨慎地一同长身揖礼:“参见秦王。”

秦牧脸上波澜不惊,十分平静,抬抬手说道:“免礼。赐坐。”

秦牧一向比较优待大臣,朝堂上,从三品以上的大臣,都是坐着议事的。

在御书房,则不论品级,只要是秦牧主动召来议事的,都会赐座,这早已是惯例。

当然,也是有些差别,通常侍郎以下的大臣来到御书房,赐座不赐茶。只有侍郎一级以上的大臣,才会赐茶。

等小太监上完茶,秦牧开口问道:“宋尚书,那个向喜你可曾见过,如何?”

宋应星本来以为秦牧召他们来,定是和朝堂上的风波有关,没料到秦牧一开口就问这件事,感到非常意外。

他欠身拱手答道:“回秦王,臣仔细询问过了,向喜原是山西矿治的老匠,在冶炼方面,确实很精通,他所提到的炼钢炉改进方法,臣认为也确实有些独到之处,但到底能不能提高炉温,增强钢铁品质,这就要具体验证之后才知道了。”

秦牧颔首道:“既然如此,刘尚书正好在此,就由户部先拨五千两专款,由向喜来主持修建一个冶炼炉,若是不五千两不够,该追加多少,再由宋尚书申报吧。在这方面。不要怕花钱。你们要记住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是,秦王。”

秦牧转头向杨慎问道:“杨卿,去年你巡抚松江府,对江南的纺织业最为了解,就由你来介绍一下情况吧。”

今天朝会上的风波,使秦牧心里有极大的触动,他准备改变策略,从先说再做,改为先做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

秦牧有这样的资本,在军、政、财这三方面,军和财一直在他牢牢的掌控之中。

他在军中的时间要比呆在朝堂上的时间多得多。军队的调动,往往故意绕开兵部,兵部的职权他随时可以架空。

除军队这个暴力机构外,秦牧控制最严的就是财权了,刘伯全是他从小吏提拔上来的,是他的死忠,许英杰是商人出身。常受排挤,也必须依靠于他,才能站足于朝堂。

有军、有钱,这就是秦牧绕开内阁甚至六部。实施自己计划的资本。

当然,秦牧的计划需要科技支持,离不开工部的配合,好在工部尚书宋应星性格比较特别。他不热衷于权力斗争,而且对科技非常重视,是个说得少。干得多的实干型官员。

有了这几层基础,秦牧就能“做了再说”。

杨慎先拱了拱手,将脑海中的情况稍作梳理后说道:“启奏秦王,臣在江南两月有余,虽有心尽快恢复江南的纺织业,但情况并不乐观,战乱对江南的纺织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要在短期内恢复恐怕很难。”

“嗯,本王有心里准备,杨卿详细说说难点在何处吧。”

“第一个难点是原料供应不足。秦王或许不知,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府,其实本地出产的棉花远远无法满足纺织所需。松江棉布的原料,大部分是靠外地供应,其中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在山东和河南,而现在,这些主要的棉花产地都还被鞑虏占领着,导致棉花供应严重不足。”

“杨卿请继续说。”

“第二个难点,是资金不足。因为战乱导致大量富户破产,加上物价上涨,粮食供应紧张,即便还有些余财的富户,也是不愿把钱投到纺织产生上去,而是用来囤粮买地。缺少投入,产出自然就少。

第三点个难点,才是人力不足的问题。鞑虏占领江南期间,江阴、嘉定,松江,吴江、太仓、昆山等地,都有大量百姓自发起来反抗满清暴政;

去年大半年,江南战火连绵,鞑虏每平定一地,都免不了大肆劫掠屠杀,如嘉定等地,几乎被屠成空城,整个江南被清军直接屠杀者超过百万,因战乱间接饿死、冻死者更是倍于此数。”

秦牧微微蹙着眉头说道:“衣食住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须得认真对待。天下战乱,大秦初立,不管什么事情,肯定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现在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那怎么解决,就是今日咱们要讨论的重点了,杨卿以上所说的三个难点,如何解决,大家都说说吧。”

宋应星先说道:“秦王,要解决丝棉供应不足的问题,臣以为可由朝廷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若有余力开地植棉,率蠲其税,如此一来,臣相信今年棉茧供应就不会有问题。”

秦牧立即说道:“宋尚书之策甚善,不过桑棉生长各有习性,据本王所知,似乎南方种桑优于北方,而北方种棉则优于南方,是以,宋尚书此策,尚须加以细分,划出适宜栽种的地域,再令百姓加以种植。”

“秦王圣明,确实如此。要划分区域不难,前明在全国各地都曾种植过棉花,何处棉花产量如何,府志多有记载,只要照此划分,便可妥当。”

“好,就照此施行吧。”秦牧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接下来解决第二个资金不足的问题,刘卿、许卿,你们说说吧。”

许英杰看了看刘伯全,刘伯全示意他来回答,许英杰立即说道:“秦王,如果是朝廷成立织造局,资金不成问题。私商方面的资金解决,一是可以通过集资,二是可以通过银行放贷;

秦王,其实各省都有商会,秦王如果有意扶植私商经营纺织产业,可以从这些商会着手。在臣看来,资金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朝廷的政策和税收上。

臣举一个例子,明万历二十九年,苏州发生水灾,田地收成受损,影响了其它税源,当地官府被将重税转嫁到织造业上,要求当地织户每机一张,纳税银三钱;每缎一匹,纳税银五分;纱一匹,税二分;所有织纱缎,悉数先由官府用印,而后才准发卖,以至当地纺织户纷纷关闭,数万织工,纱工陷入绝境。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明朝中后期比比皆是,因此在臣看来,要解决的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商人敢于把钱投到织造业上去的问题。”

许英杰是商人出身,因此商人的心里他最了解,象杨慎说民间大量富户破产,导致资金投入不足,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民间真的没有资本了吗?

不是,只是天下战乱未定,朝廷政策未明,在这个时候,有几个人愿意把钱投到高风险的实业上去呢?

有钱不如存着或用来买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