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昊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帐中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兵备道道员王拱,他冷眼旁观,对双方的冲突不闻不问,仿佛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当然,的确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名义上他身为道员,整个赣州的兵将都归他管辖,但马永贞和崔锋谁也不鸟他,不过是把他当作囚徒罢了。

秦牧让马永贞具体指挥剿匪,同时又让王拱来“主持剿匪事宜”,其实不过是担心自己不在会昌这段时间,王拱玩什么花样,干脆把他打发来“剿匪”,这一点王拱非常清楚。

为了避免在剿匪时意外“殉职”,他白天在马永贞大帐中闭目养神,对战事不闻不问,晚上早早回帐睡觉,坚决不随意走动,处处小心翼翼,即便这样,他还担心这次回不去呢。

崔锋与马永贞势成水火,王拱是乐意看到了,或许,这中间可以做点什么,王拱暗暗思量了一下,第一次对马永贞提出要求:“马将军,本官这两日身子不适,想先回安远县城找个郎中看看,这里的剿匪事宜有马将军负责,本官很放心。”

你放心我不放心?

马永贞淡然地答道:“王大人身体不适,岂能再来回奔波,安远县城没有什么名医,那些庸医还不及咱们营中随军郎中,末将这就传军中郎中过来为大人诊治。”

马永贞口气冷淡,王拱眉头紧紧蹙了起来,随即垂下眼睑说道:“那就有劳马将军了。”说完他又如老僧入定一般,刚萌发的那点小心思也灭了。

刚回到会昌的秦牧,很快听说了马永贞与崔锋之间闹僵的事,此事对秦牧的触动非常大,培养属于自己的真正嫡系的心思更为迫切。

目前蒙轲、马永贞这些人表面上都以他马首是瞻,但这些人的忠诚度如何,秦牧自己都不敢肯定,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秦牧想收这些人为班底,别人何尝不可能是在利用他培植自己的力量呢?

秦牧没有刻意去调和蒙轲一系与马永贞一系人马的意思,让这两派人马保持一种均势对他更为有利,除此之外,那就是培养自己真正的嫡系,而他也一直不遗余力地这么做着。

刘猛、苏谨、向连城这三个百户都是他真正的嫡系,刘猛手下的一百二十人秦牧有意装备热兵器,只是现在热兵器还没打造出来而已;

苏谨的一百二十人则要打造成精锐骑兵;

最关键的是向连城的一百二十人,这才是秦牧花心血最多的一支人马,这支人马严格上说不是兵,秦牧是按照培养军官的模式在培养这一百二十人;

将来这些人一但撒出去,就能在军中形成一张牢靠的网,为秦牧真正掌握住手下的军队提供有力的保障。

嫡系,关键还是嫡系,没有自己的嫡系,就算蒙轲等人现在没有异心,将来也必定会有。

一个人的实力一但强大到一定程度,谁还甘心屈服在一个没有实力的人之下?

所以听说马永贞与崔锋闹得不可开交后,秦牧只是让人传去一道命令,让崔锋服从马永贞的指挥,尽快剿灭顾宪成;

他自己不但没有赶往九龙嶂的意思,反而更加迫切地投入了千户所的日常训练,特别是对向连城那一百二十人马的培训当中。

一大清早,东边才刚露出一抹鱼肚白,会昌千户所的校场上,上千士兵已经肃立如墙,整齐的队形如经刀切,除了晨风吹动的旌旗,校场上鸦雀无声,那种凝重的感觉让人为之窒息。

秦牧全身披挂,腰悬宝剑纵马而出,铿锵的铁蹄声敲在上千士卒心头上,他在军前驰骋了一个来回,突然拔剑一指,厉声大吼道:“告诉我,你们的军人誓词是什么?”

士卒们随即齐声大吼,声震云霄:“坚决服从秦大人指挥,忠实履行军人义务,严守纪律、常备不懈、关心同袍、团结协作。热爱百姓、热爱民族、不怕牺牲、宁死不屈。不出卖同伴、不向敌人告密,牢记自己的职责、荣誉、以及忠诚。”

这是士卒们每天重复多次的军人誓词,展开一天训练前要宣誓,用餐前要宣誓,睡觉前要宣誓,秦牧就是要用这种疲劳轰炸的方式对士兵进行思想改造,

一支军队是否英勇善战固然重要,但忠诚更加重要,否则你将他们训练得再好也是枉然。

宣誓过后,各队人马以百户为单位,投入到剧烈的训练当中,秦牧带着向连城的“教导营”出了千户所,来到一个山谷后才突然宣布:“今天要模似的是一场遭遇战,由韩刚任红方主将,李辰任蓝方主将。”

韩刚和李辰都只是普通的士卒,突然被秦牧指为主将大家并不惊诧,因为这样的事在“教导大队”中早习以为常。

一经秦牧点名,二人迅速出列敬以军礼:“请大人下令。”

“你们立即各带一半人马到山谷的两边,这期间你二人要选出各自的作战骨干,检查自己的装备,组织作战阵形,拟定作战方案,记住,这是一场遭遇战,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你慢慢琢磨,现在就带着你们的人马前往就位,演习开始。”

“遵命。”韩刚和李辰齐敬一个军礼,然后飞快回身,各带着一半人马奔向南北两边谷口。

在奔向谷口的过程中,韩刚不断大喝道:“李浓、郝六、尚三刀、吴关、谢明堂各为什长,弓箭手由李浓、吴关指挥,刀盾手由谢明堂、尚三刀指挥,郝六负责枪兵,立即整理队形,快。。。。。。。。。。”

李辰那边也一样,一边带队飞奔,一边任命指挥骨干,飞扬的尘土中,双方争分夺秒,厉喝声声,紧张程度绝不亚于真正的作战。

每次实战演习,平时的建制都会全部打乱,原来的伍长、什长、总旗都不再存在,由秦牧临时任命两方主将后,再由两方主将任命自己的作战骨干,有时秦牧甚至也充当普通的士兵加入作战,这已为常例。

这支“教导营”,秦牧本来就是将他们当成军官来培养的,平时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和基础作战理论外,对他们的组织后勤、指挥作战、临机决断等方面的能力,更是一丝不会放松。

李辰和韩刚一经秦牧任命为主将,就掌握着绝对的权威,哪怕是原来的百户、总旗,谁若不听令,可立斩,这绝对不是儿戏。

由于秦牧将这次演习定义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时间来作详细布置,就看主将的应变能力了。

韩刚带队一奔至南边谷口,立即大喝道:“李浓、吴关带弓箭手立即抢占两边山坡,俯射杀敌,要快!谢明堂、尚三刀率刀盾手自两翼掩杀支援,郝六带枪兵随我直取中宫,斩将夺旗,快!”

李辰这边的布置则更加明洁,会部人马拧成一股绳,以枪兵为锋,全力抢攻。

秦牧驻马在边上,看着两股人马迅速撞在一起,杀声阵阵,两人的布阵各有优劣,在碰撞当中很快就体现了出来;

韩刚一方抢占两侧山坡,箭如雨下,但凡被射中,身上沾了石灰的,按规矩必须退出战斗,李辰虽然不断喝令盾牌掩护两翼,但双方撞在一起时,李辰这边还是先损失了四分之一人马。

但即便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撞在一起时,李辰在正面的兵力还是占着绝对的优势,瞬间就冲开了韩刚的队形,韩刚眼看枪兵和刀盾手支撑不住,连忙下令两则山坡上的弓箭手弃弓换刀,杀将下来,但是晚了。

在李辰优势兵力一鼓作气的冲击下,韩刚正面的队形已乱,李辰一马当先,嗷嗷叫着扑向敌方将旗,还没等韩刚的弓箭手回援,将旗已失。

这场遭遇战从秦牧点将算起,到战斗结束用时不到一柱香时间,但实际这不是重点,重点在随后的战后经验总结,这一环节整整用了一个时辰;

每个士兵都要就这次战斗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在现场重新推演战斗的过程,补充各种有利于取胜的策略、方案,以便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战斗时,可以迅速作出最周密布置,拿出最理智的作战方案。

这就是秦牧训练他们的主要方式,对这个教导营来说,个人的勇武还是其次,组织指挥能力才是他们主要的学习科目。

ps:昨晚昊远熬到凌晨两点,码出四千字来,在昊远书中这算是大章了,因为今天要去吃老同学的女儿的满月酒,所以晚上无更,在此向各位书友致歉。

嗯,先去看看老同学的女儿长得怎么样,娘的,若俺十多年后还是光棍,老子一定在放学路上等她女儿,小妹妹,叔叔。。。。。。呃,应该叫大伯了,大伯带你去睇金鱼好唔好呀?金鱼眼仔大大粒,好可爱架。。。。。。。。。

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光棍!

第076章张献忠何去何从

李自成与张献忠相继在襄阳、武昌称王,让大明朝廷大为震动,崇祯匆忙下旨,于江西、湖广、应天(南京)、安庆特设总督,督所驻九江,由兵部右侍郎吕大器任总督。

左良玉先是以筹饷为名,在九江一带大肆抢掠,接着又称病不进,皆因襄阳有李自成,武昌有张献忠,张献忠拥兵二十万,而李自成更是号称百万。

虽然张献忠的二十万大军是攻下武昌后才刚刚招募的,但他左良玉手下的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二十万大军也是在襄阳时驱民为军,刚拉起来不久的。

虽然从襄阳一路抢掠过来,练出了些狠劲,但严格上说还算不上军队,只能算是一群惯匪。心存畏惧的左良玉于是在九江称病。

吕大器这个新鲜出炉的四省总督只得亲自到左良玉床前慰劳,具体吕大器是怎么慰劳左良玉的,是用菊花还是银子不得而知,但慰劳过来,左良玉好歹发兵前往武昌了。

另一方面,张献忠拿下武昌后,把楚王朱华奎扔锅里给煮吃了,然后自称大西王,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及委派地方官吏。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并开科取士,招揽人才,表面上风光无比。

其实张献忠也不好过,他称王时李自成派人来道贺:“老回回已降,曹、革、左皆死,行及汝矣。”

这哪里是道贺啊,分明是裸的威胁:当初与你张献忠一起攻克庐州的义军首领中,老回回已经降了,曹操、革里眼、左金王等人死了,现在轮到你张献忠了。

张献忠虽然也拉起了二十万人马,但瞎子吃汤圆,自己心里有数,他这二十万人昨天还拿着锄头在地里刨食。与李自成那些征战了数年的老卒根本没法比。

襄阳的李自成想一口吞了他,九江的左良玉也想来咬他一口,两面受敌的张献忠心情烦躁,正在楚王府里摔杯子。

他今天三十七岁,身长瘦而面微黄,一把胡子长达一尺多,彪劲果侠,尤其是一对倒八字眉让他看上去威风凛凛,带着粗犷和狂野的味道。

他这颇为奇特的相貌还救过他一命,当初他在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就是看在他状貌奇异的份上,为他向于总兵官王威求情,张献忠才免得一死,后重打一百军棍逐离军队。

厅中除了军师徐以显外,分立着四员大将,分别是平东将军孙可旺,抚南将军刘文秀,安西将军李定国,定北将军艾能奇,四人都是二十来岁年纪。

孙可旺看上去很傲慢,显得野心勃勃。

刘文秀也差不多,从他的神情判断,这人或许有些刚愎自用。

李定国比较特别,雄伟之中带着一丝书卷气,在军中以宽慈著称,他十岁便投奔张献忠,临敌陷阵以勇猛注称,却又喜读兵法及史书,在张献忠这支充满戾气的叛军中,他可以说是个异数。

艾能奇是四人中看上去最彪悍的一个,满脸虬须,虎背熊腰,杀气腾腾,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敢死敢战,极为勇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