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昊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化考虑周详。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官员,精力有限,加上升迁的机会也相对小了,如果强制他们也参加培训和考核,难免会让这部分官员怨声四起,同时也有失公允。”

何亮说道:“司马阁老所虑不无道理,然常言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有部分官员参加培训考核,部分官员不用参加,那么参加的那部分必然也会心生怨言。

陛下,臣建议不妨事先声明,所有相应的部门官员都必须参加培训考核,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年纪大一点,参加培训考核,总能增加一些专业知识,提高一下他们施政能力。

至于考核的成绩,则不作为罢免官员的依据,即便没有通过考核的官员,只要本职工作没有出现严重的错误,也不用担心被罢官,依然可以调任他职,或留任原职。

考核的成绩只作为升迁的依据,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官员,才有机会得到升迁。这样做既能激励那些有志效力朝廷的官员努力学习,又可以避免引起全体官员的抵触和反弹。”

路振飞、杨廷麟、甚至包括司马安听了都附和道:“何尚书所言甚善,陛下,臣等附议。”

秦牧想了想,觉得这样也行,便点头道:“嗯,那就按何尚书说的办吧,这样吧,先从军器监和都水监的官员开始培训考核,诸位阁老以为如何?”

秦牧一问,大家就都同意了,军器监其实很庞大,官员也不少,而且专业性很突出,涉及到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

都水监主管的是水利,涉及的学科有数学,几何、机械等等学科。这两个有司涉及的学科虽多,但在体制上,这两个有司都不属于朝廷的核心部门。

在某些朝代,这两个有司甚至只是工部下辖的一个监司而已,主官这两个部门的官员品级也比较低,在这两个有司先实施培训考核,引起的反弹不会很大。

这件事达成共识之后,秦牧又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朝历代无不极为重视教育,太学,府学,州学,县学,学子入学不但免除学生的教育经费,每个学生每月还发放相应的口粮。

这些扶持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我华夏独有,是以华夏文化代代传承不息。但朕注意到一点,历代都只注重人才的培养,却没有注重对师资的培养。

老师承担着知识的传播重任,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反之则是误人子弟,这是何等重要之事。

而且教学与研究学问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一个学识非常高深的人,却未必擅长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有鉴于此,朕觉得非常有必要设立一些师范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教师,并通过一些职称的评定,给予相应的待遇,以鼓励那些优秀的老师更好地教书育人。”

。。。

第1108章提高福利

华盖殿里,秦牧提出立一些师范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教师,并通过一些职称的评定,给予相应的待遇,以鼓励那些优秀的老师更好地教书育人。

尊师重教,向来是华夏的传统,天地君亲师,师与天地君亲排在一起,足见对师的重视。

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需要大量的老师。但正是秦牧所说,历代却又从来没有专门培养教师,大多数县学或私塾的老师是由那些科举失意者充任。

这些落第之人,甚至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礼部试的人,别无出路,只能去做幕僚,或做教谕,或者自己办个私塾收徒教学。

这些落第者通常郁郁不得志,其学问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根据概率学推算,便可以得知,他们中一定有很多人并不适合做老师,只会误人子弟。

而历代的启蒙教育,却基本是靠这些人承担的。

秦牧由衷地感叹道:“国家要强盛,教育要先行。而要办好教育,师资是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学校,可以没有好的教舍,却不能没有好的老师。

历朝或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做到对师资的培养。现在,我大秦国富民强,既不缺乏培训经费,也不缺乏相应的条件,完全可以做到对所有官学的老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进而择优去劣,将一些知识匮乏,品行不端的人排除出老师行列,以免误人子弟。”

杨廷麟一听,立即说道:“陛下此举,必将泽披天下,使无数人受益,臣深表赞同。愿辅佐陛下早日达成此项德政。”

“陛下圣明!”

司马安等人也都异口同声的赞颂着,大秦连各州县的杵作都统一培训。岂会吝啬于拿点经费来培养老师?在这件事上,谁要是反对,传出去,怕不得被唾沫星子淹了。

“对现在的老师的培训工作,可以挑选一些声望高、学识渊博、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来承担。但这只是短效的机制,还要成立一些师范学院,长期承担培训老师的任务;

师范学院的生源可由县学的学生经考试后进入师范学院就读。也可以让具有秀才、举人功名的人参加入学考试,通过考试者便可进入师范学院就读。

同时,所有通过考核,获得教师资格的人。薪俸要给予相应的提高。朕听说前朝一些州县的教谕,薪俸之低,逢年过节才买得起一次肉。

多数教谕难以靠薪俸供养父母妻儿,更不可能把妻儿带在身边,长年累月见不上妻儿一面。生活过得这么艰苦,让他们如何能安心教书育人?

朝廷想要人才,而对那些承担人才培养的人却如此苛待,人人都说要尊师重道,但多数为师者却是在艰难地挣扎求存。如果我大秦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实乃我君臣之过失。”

毫无疑问,秦牧这番话一旦传出去,天下所有的教师都会感激在心,甚至可以说是感激涕零。这些受益的老师将成为大秦王朝坚定的拥护者,成为他这皇帝忠诚臣民。

出于对皇帝由衷的感激,会让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发贯彻皇帝的思想。进而影响千千万万的学生。

这一切,将为秦牧推行数理化并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时李源犹豫地说道:“陛下,我大秦有两千个县。按平均每个县有五个老师计算,万就是一万人,加上州县、府学,合计起来,官学老师的数量恐怕超过两万人。如果大幅度提高老师的薪俸,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两万名教师,若是每人每月增加一个龙币的薪俸,那就是两万龙币,一年下来,就增加二十四万龙币的开支,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是户部尚书刘伯全在算账。

每年二四十万龙币很多吗?确实不少。

真的很多吗?也不算太多。

关键看你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值得在教育上投入多少钱。

秦牧淡淡地说道:“我大秦现在的岁入,已经达到上亿龙币,多拿出二十四万龙币投到教育上,诸位大臣觉得很多吗?朕不这么觉得,人才,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吝啬投入,这是极为短视的行为。”

其实对比大秦一年上亿龙币的岁入来算,在教育上增加二十四万龙币投入确实不算太多。杨廷麟首先对此表示了支持,紧接着是刘伯全表示支持。

其他大臣对秦牧心意已决,加上投入的金额不是很大,而且是用在教育上,便也没有再反对。

和六位内阁辅臣达成共识之后,这件事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华盖殿的这场会议至此而止,秦牧心中还有一些想法,但有些是不能与大臣们商议,有些是时机未到,不能提前说。

司马安等六位内阁辅臣离开后,秦牧踏着春日明媚的阳光回到后宫。

以前的皇帝在前朝回后廷,一般是坐龙辇。在这一点上,秦牧比较特别,除了早朝时必要的排场之外,他平时出入前朝后廷,多是步行,身边跟着三几个侍从,排场小,不惊动人,因此不时能看到宫里的一些趣事。

这天来坤宁宫,就看到莫莫在睡着的若若脸上“作画”,好不认真,直到秦牧走到身后,她才惊跳起来,看得秦牧忍不住哈哈大笑,被笑声惊醒的若若匆忙爬下软榻施礼,丝毫不知道自己脸上多了两只螃蟹。

“若若,以后小心你姐姐,哈哈哈。。。。。。。。。”秦牧朗声大笑,上去捏捏莫莫的脸蛋说道,“朕很期待,明天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莫莫一脸讪讪然,小声哀求道:“陛下,您行行好,别声张好吗?”

“哈哈哈。。。。。皇后呢?”

秦牧刚问完,就见秦芷自后殿出来,步态端庄,结果一看到若若那张脸,她也忍不住噗哧轻笑起来,接着斥莫莫道:“你这丫头,成天使坏,看把你妹妹折腾得,若若,快去把你脸上的墨迹洗掉,君前失仪,这可是大罪。。。。。”

秦牧懒得去管莫莫若若这对姐妹俩是如何的鸡飞狗跳,上前牵着杨芷的手说道:“娘子,我饿了,快让人把午膳端上来。”

杨芷一听,哪里还顾得去管别的,连忙让人传膳。

“夫君操劳国事,也要注意身体才是。”

“娘子别说了,快一起坐下。”秦牧拉着杨芷一同坐下,他今天了却了一桩大事,心情很是愉快,自己动手摆开两只玉杯,然后拿起银壶斟了两杯美酒,“来来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眼前春景正好,娘子,陪为夫饮此一杯如何?”

“不妥,夫君刚刚嚷着饿了,尚未进食,岂可饮酒?夫君快先进些膳食吧。”

宫女们快速把一道道菜肴送上来,杨芷夺下他的酒,一边帮着布菜一边劝着他快用膳,殷殷关切之情没有丝毫作假。

秦牧苦笑了一下,端起饭碗大口吃起来,杨芷在一旁帮他挟菜,这时殿门处突然传来一串脆生生的童声:“爹爹不知羞!爹爹不知羞,还让娘娘帮挟菜。。。。。。。。。。”

殿门外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走进来,不是明月是谁,她得意地轻刮着自己的小脸笑道:“明月都不用娘亲挟菜了呢?爹爹。。。。。。。”

“哎哟,宝贝女儿,快过来。。。。。。”秦牧一见这个女儿,更是清风霁月的,把饭碗一放,立即起身把宝贝女儿抱到膝上噗地亲一口,把明月亲得一脸的油,结果人家也不客气,油油的小脸直往他身上蹭。

杨芷看到父女俩其乐融融的样子,不禁想着,要是自己也有个女儿多好。

第1109章遥远的喜讯

“爹爹,我再也不理哥哥了。”

明月一边说着,小脸一边直往秦牧身上蹭,那小脸上的油全蹭到大秦皇帝的龙袍上去了,殿中侍候的宫女看得偷笑,真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秦牧搂着宝贝女儿呵呵地笑道:“明月啊,怎么了?是不是哥哥欺负你了?”

“爹爹,哥哥去扬州玩,都不肯带上我,我不理他了,哼!再也不理他了。。。。。”

“哈哈哈。。。。。。。”

“爹爹带我去好不好?”

“好,等下次爹爹出去,就带你去,咱们去香山赏红叶,去草原骑马。。。。。。”

明月一听,顿笑逐颜开,从他怀里钻出来,伸出右手那白嫩的小指急切地说道:“拉钩,爹爹,咱们拉钩。。。。。”

“拉钩就拉钩!”

秦牧还真和她拉了钩,杨芷说道:“明月要乖,爹爹为国事操劳,还没来得及进午膳,明月快到这边来,让你爹爹先用完午膳。”

“好!”这丫头很乖,立即从秦牧的腿下跳下去,跑到杨芷那边。

杨芷搂着她,不免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秦业身为太子,这次与礼部尚书覃秋白一起,带着三百多名新科进士去江阴和扬州祭祀,这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可不像明月说的是去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