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山军万胜,大王万胜……”
  “梁山军万胜,大王万胜……”
  陆谦将手一抬,乐和立刻知机退下。片刻后演武场外的军民当中就有人这般呼喊起来,而后所有人都大喊起来。
  山呼海啸,也莫过于如此。
  契丹人在这叫喊声中羞愧掩面,那演武场上的不是契丹好汉;中原汉儿却在这叫喊声中乐得手舞足蹈,一股骄傲的激情汹涌澎湃。
  这场虎头蛇尾的比斗也一样在这般的叫喊声中落幕。
  是虎头蛇尾,可如此已经足也。
  足以大涨汉儿的心气,而狠狠地削落契丹人颜面。虽然这种比武较技与真正的战争厮杀不同,契丹人不可能因为一次己方高手未出的比斗,就真的来认输。甚至会认为这般是一莫大耻辱。
  若是五年前的辽国,怕是过不多久契丹铁骑就会出现在泥沽寨的对面。然那是五年前,而不是现在。
  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的契丹本就被女真摁在地里摩擦,里子都丢光了,在中原面前也仅能维持一张虎皮。契丹是还有一些机动兵力,但如此力量若是用在南下,怎么看都不可能一刀把陆谦的脊梁骨给砍断……
  耶律洞仙本也就是因为这点,方反对南下兴兵厮杀。南下之战,契丹便是能得一时之利,也万万难得一世之利。
  可现如今,就连这张虎皮也在陆谦的强力下,有着被戳穿的危险。
  陈观脸上带着微笑,打马奔到契丹一方面前,“洞仙侍郎,胜负已见分晓,便休生执念。诸位且随本官来,解了枪刀弓箭,卸了头盔衣甲,换了衣袍,我家大王有请。”
  而与此同时,玉麒麟卢俊义与史文恭同时飞马来到场上。
  那辽国之人的实力是着实叫他们看不进眼里,但是他们彼此两个,却是皆有种遇到对手之感。
  “卢将军,小将得罪了。”史文恭首先开口。
  卢俊义朗笑,“史将军客气。某亦多闻将军声名,今日就特来领教。”
  言语罢了,两马相交,众军助喊。陆谦都站起身来看。只听得两军呐喊喝采。那是马军踏镫抬身看,步卒掀盔举眼观。两个一施逞诸路枪法,一挥动方天画戟。
  这个枪使得疾如赵子龙,那个戟使得猛似吕温侯。一个恨不得枪戳透九霄云汉,一个恨不得戟刺透九曲黄河。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两个斗到一百合上不分胜败。看台上陆谦连声喝彩,对面更看傻了耶律洞仙。
  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彼此军将又递相厮觑,他们人人都做了许多年军,多历经厮杀,却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比斗!
  郭盛、吕方俩看向史文恭的眼神,好似能把人都融化了;小岳飞与栾君实瞅向卢俊义的目光,则直若能伸出一双手把人吞吃了。
  演武场内内外外全都不住声叫道:“好斗!”
  扈三娘人都是傻的,今日可谓方看到真正的高手比拼。
  陆谦眼神更精准,看那卢俊义与史文恭兵器相交火气越发的重,亦恐他两个内伤了一个,那般就装逼装成了傻逼了。招呼人鸣金罢战。卢俊义与史文恭正斗到酣畅处,猛地鸣金声入耳来,眼睛里的炙热为之一收敛,各收了手中军器,勒下战马。
  却是两人,一个心高气傲,生平未遇到过敌手;一个早就眼红,更欲与之挣个输赢。百十合拼斗难分高下,叫二人心中火起愈发重来。
  陆谦心中畅快,备好的赏赐尽数发下去。辽人都有,一干掠阵的好汉也个个不少。众人都解了枪刀弓箭,卸了头盔衣甲,换了衣裳,再来拜见陆谦。
  这筵宴便就设在演武场内。
  如此直到了红日沉西,筵席方罢,契丹一方早中途退去。如此也好,剩下的皆自己人,不需要作假客套,更畅快。
  而打演武场归来,就见到贸易区也好,泥沽寨也罢,扶老携幼,商民都来见拜。陆谦于马上颇有不解,旁边黑三郎禀道:“好叫大王知晓,这些父老多生在本处,长在本处,要么便是靠贸易区得利也。而这契丹蛮子凶横,于商户经营多有不便,且辽国铁骑与我只间隔一条界河来,再是不闻刀兵声,亦也生恐辽兵犯境。而今日大王叫诸位将军扬我中国威风,大灭契丹的锐气,如何教他们不欢喜?且又有卢将军与史将军那一场好斗,休说是小民们了,便是臣也从不曾可到这等的比试。今日教场中看了这般敌手,心神往之!”
  陆谦在马上听了大喜。


第432章 李若虚的科举“新”路
  经此一斗,契丹气焰顿衰,而中原则民心高涨。虽然不晓得这般态势可持续多久,但事情于大江南北传扬开,却叫梁山军身上陡然多出了一层耀眼光环。
  谁叫中原在契丹面前已经‘短气’了百多年?
  以至于现如今的中原生民早就忘记了当年“一汉敌五胡”时候的祖宗荣光。
  现下梁山军陡然振作,大涨中原微风,灭契丹气焰,可谓是黑夜中一支火炬,一时无比夺目。
  那上场较技的一干人,这小李广花荣也就作罢,他名头早有响亮,可丑郡马宣赞天生的貌丑,纵使往昔有一手好射术,于赵宋治下也更多被以貌视人,以貌取人,特别是他那郡主娘子病逝后,更成为了东京城内一笑柄。
  可现下却是宛如明星般耀眼,就是翻出先前旧日事情,也直叫人鄙夷赵宋,不识英雄。
  如是,这宣赞的忠诚度径直升到了顶峰,为陆谦肝脑涂地恐也无半点怨言。谁叫陆谦给予了他一生最最渴望的‘尊重’,给予了他一生最最渴望的‘尊严’呢?
  士为知己者死,乃华夏千古民风也。
  至于卢俊义与史文恭,就如花荣和宣赞一般,前者早大名鼎鼎,为世人熟知。后者历经此番事儿来才广为人知道。
  以一敌二,三十合上就占上风;一戟斩杀孽徒,与卢俊义厮杀百十回合不见败势,此也是传奇了。
  当然,这最最收益的还当是屠龙手孙安。连败两将,皆一合搠下马去,太过骇人。经此一战,屠龙手孙安声名鹊起,得益远超过呼延灼与李应。
  此刻陆谦都已经打沧州返回了益都,事情却还依旧在传扬沸腾之中。以至他都得闻焕章喜报,就在科考临近之际,又有百多人匆忙赶到益都报名,赶在最后时限之前。这无疑是一大惊喜,叫这番科举虽总人数还未能达到千人,却也超出了九百。而在临考之际能忽的多出这般人来,则必是泥沽寨演武场之比斗的效果。
  “大王此举扬我中国威风,大挫辽国的锐气,叫天下之民振奋,士人归心也。”奏章里,闻焕章如此说道,叫陆谦心里直笑。
  盖因为,他心中对儒家感官作祟。对比宋儒们是因为梁山军为中原华夏争光而心生归附,他更愿意相信这是那些读书人看到梁山军厉害,心下以为梁山军有去伪变真的可能,特意赶来投机也。
  当然,这种话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也不会说起的。陆谦只是示意在不久后的科考中加进去一个附加题,便是他先前给宗泽那封信中之问。后者已经搅得宗泽等一干益都大佬头痛不已。盖因为照着儒家理论,那题完全是无解的。也就是陆谦在那次午宴上的一番话传到益都盖层耳中,宗泽他们才弄明白了陆谦真正心意也。
  时间一天天流逝,很快,那秋闱就到来了。
  李若虚仔细看过那布告,其上规则多少与赵宋科考有差异。至少时间上就远没后者长久。
  他虽然不曾科场登第,本人却也曾经投身科场,且他弟弟李若水更是洺州青年俊秀,于科考进程可谓了如指掌。现下两边一比较,些许变化也就了然于胸。
  此番这大齐科考是广开门路,李若虚这等人只套个化名前来,就能入场。简单容易的叫他自己都意想不到。梁山军可真是胆大妄为,就不怕有人故来卧底么?
  如他这般人物,有血亲在赵宋为官者,可不就是天然的奸细角色么。当然他李若虚是不会做奸细的,出来齐鲁地,他李若虚就是奔着登科及第而来的。不然他也不会早两个月就到这益都了,与那些近日里才奔来的妖艳货色可不一样。
  李若虚学识有欠,远不如小弟李若水的水准,在家乡洺州几次登科都未能就,甚至连前往东京都困难,那心中本早已是断了念想的。
  可谁能料到这大宋朝的江山崩塌的会这般迅捷,才短短几年,就颓势尽显。
  田虎蹿于河北,王庆与钟相合流洞庭,齐鲁陆谦更是淮南地与江南方腊联成了一片。赵宋调派十余万西军入中原,声势一震,兵分两路征剿田虎、王庆,这本是存亡继续之策,结果却也是叫人大失所望。南北两军虽然建功,但并未能斩尽杀绝。以至于如今河北震荡,荆南生波。
  这不能说十余万西军就此徒劳无功,但数月苦战却因为田王二匪的流窜,而事倍功半。同时也叫赵宋迅速上涨的声势骤然一遏。
  这可不是小事。千载前先人就曾有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天下之势亦是如此。可不会像神话小说中一般,三十六路伐周。
  宋室先丧呼延灼,再陷何灌,却都是小事。真正的大势乃是高俅为第一,童贯做第二,眼下这十多万西军为第三。
  一震两震三震,都未能立竿见影,宋室颓势将显。
  对此局面李若虚很是得意,他当初投奔齐鲁时候,田虎王庆之流可还没有远遁窜逃。可那个时候他就已经认为齐鲁可期也。
  这只说诗词经典,他是不如小弟李若水多也。可要说这眼光之亮,李若虚自觉自己反倒要胜过那登科及第的小弟颇多。
  虽然此事上,他们兄弟并无交流。但彼此定心有灵犀。
  不如此,何至于他这套假籍贯会办的如此轻松,期间隐隐就有他那在平阳府【为临汾、运城】做司录参军的弟弟在做遮掩。
  而如今天下之势,赵宋颓废,齐鲁高昂。这本就是一场“不是西方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比试。由那些近期赶来报考之人,管中窥豹,就可见一斑。
  李若虚于四书五经的水准不够,然于杂学上却生性爱看,在数学之上小有研究。但此番他所报考科却非是税务,而是政务也。
  不想当官的读书人不是好读书人。李若虚虽在数学上小有研究,却志不在税务。彼辈技术官僚于他眼中近似杂职官,纵然这新朝的杂职官地位远在赵宋之上,那发展到一定层次,前进道路也会比政务官要窄许多。这可不是李若虚之所求也。


第433章 不学无术陆大王
  李若虚到益都已经两月有余,国子监流露出的考题集都做了不止一套。对于这齐国的考试模式和规矩甚是明了。
  这里的考试模式和宋廷科举颇不一样。
  首先是百分制,与前朝历代尽皆不同。不,这甚至都不是一个“尽皆不同”就能概括的了,这完全就是迥然不同,完全是另一套概念。
  ——这是从分级制一步跨入百分制。
  或许很多后世的中国人都不知道,他们叫嚷的分级制【等级制】实则都已经在中国存在了一两千年,就存在于中国的教学科考之中。
  一些历史小说爱好者,应该知道,明清的科考阅卷官会在密封的试卷上,根据自己的好恶评定等级,分别用“○、△、、|、×”(即圈、尖、点、直、叉)作为读卷标识。这五种符号,何尝不就代表着五个不同的等级,与后世西方的“A、B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