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我要做首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比从商出身的他更明白,常家的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
  整整提早了大半年的新糖; 对于同样想做这一笔生意的孙家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
  他瘫坐在椅子上; 满耳朵都是嗡鸣之声。孙族长很清楚; 如今家里头除了留出来的一笔用作蔗苗的钱财; 已经是分文俱无。
  外面还有闻家的大笔欠债; 就算孙进才说手里有闻家的把柄; 但是这些把柄和这一注的钱财相比到底哪一个在闻族长的心里更重要一些。孙族长和他认识了差不读一辈子,心里还能没点数?
  “全完了。”他喃喃地说,一时间脑子里乱糟糟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孙进才惨白着脸走进来的时候听见的就是自己父亲这一句颓丧的话语; 他咬着牙道:“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只要我们这就去买甘蔗; 抢在常家之前把新糖推出去……”
  “啪!”
  孙进才捂着脸颊,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个自小因为他读书好; 从来没弹过他一指甲的父亲,终于端不住运筹帷幄的架子; 声音尖利到几乎破声:“你打我!”
  孙族长冷着脸,右手微微地颤抖,他想他大概是昏了头了; 打了家里唯一有希望考上举人的儿子。
  却不料孙进才倒放下了手; 深吸一口气道:“父亲想是气着了,且听儿子细细说来。”他之前打探过了; 知道已经过了种植的最好时节,再者他们也熬不到今冬。唯一之计,就是将原来留作买蔗苗的钱用来买甘蔗,先行开始制糖,或许还能换来一线生机。
  当然,这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只说了错过时间这一节。孙族长也不是什么笨蛋,自然知道这已经是他们唯一的办法了。
  就算知道可能是林瑜设下的陷阱,他们也只能跟着往下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林瑜眼看着孙家已经一步步走进彀中,就将下剩的交与柳秋池。商场上的事情自有常子兰出面操持,柳秋池只管看着不叫孙家出什么别的幺蛾子就好。
  兴化府的总体来说已经趋于和平,失地农民在林瑜用计刮出孙家的资金之后,也能得到暂时的喘息。而这些农户也不愁没有活干,事实上,常家买下了那么多的地,还不是要这些人去耕种的。
  只是比起以前的佃农来说,林瑜定下的大农庄似的规矩更加严格一些。并不叫他们随便种庄稼,甚至连前期土地的酸碱预制,都有从姑苏庄子上调集来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着一步步进行。
  相比于佃农,其实这些人更像是后世的工人。
  佃农还需要从地主的手里买苗种,后期长出来的庄家如何全靠自己的打理。交了地主的租子、苗种甚至于农具使费,交了官府各色各样的苛捐杂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其实还是自负盈亏,并且被剥削得很严重。
  而如今,这些农户只管按命令办事,也不要他们自己买苗种,农具也有三家提供。他们只管每月里拿薪资,三餐都给包了。林瑜不能说这些新转变过来的工人就一定比自耕农要好。但是,至少现在看来,对比以前快要活不下去的境况,林瑜定下的条件已经是一条意想不到的好出路。
  总之一个个磕起头来半点都不打折扣,在他们的眼里,大约林瑜已经要和天上的神仙差不多了。
  而他在白苓他们到了没多久之后,就接到了福建巡抚邀请,前去建平府参加他主持的文会。
  原来,因着牛痘,今上竟降下不世之隆恩,加试恩科一次。原本,今年就有院试,如今不必再多等一年。只要院试的岁试过了,就可即刻参加大比,不必在等一年。
  因此这一回,整个行省的大小秀才们纷纷收拾了行礼,赶往提督学政所在的建平府。一时间,整个建平府府城文气浓厚,四处看得见身着文士衫的学子们。福建巡抚瞧着热闹,大发雅兴,广散泥金帖,邀请众多学子们参加文会。
  本就是林瑜发现的牛痘才有了这一届的恩科,巡抚自问是个雅人,真是漏了谁都不能漏了这个少年知府。再者,巡抚前年上任,是以只听说个这个常大学士口中‘天下风流十分,他独占八分的林怀瑾’,却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如今正好有机会,何不请了他来同乐?
  说来也叫人感慨,就在三年前,林瑜自己刚刚过了院试。如今他却已经是一届知府、正四品的官员,算是半只脚挤入高官的行列了。
  林瑜并不喜欢这样的交际,只是以前读书的时候倒可以借着林如海的光不去什么文会、踏青、赏花之类的。现今虽未成家,但也可算立业,林瑜倒不好推脱这样的场合了。
  不过,比起以前带着一大群的士子之中来说,需要林瑜应付的也就是比他高一些的官员,还算是清净一些。
  至少,像以前那样看不懂眼色跑来挑衅的蠢货应该是没有了。
  林瑜问过白师父,知道他没什么心思去这样的场合,就下令带上了本府寥寥几个的秀才,叫他们跟着他一道,在官道上走,也安全一些。
  这其中,就包括了孙进才。
  比起其他秀才一水的歌功颂德,孙进才只觉得自己是捏着鼻子才不得不跟着林瑜。
  要不是现在家里为了土地还有甘蔗,已经没有多少余财可供他另雇镖师护卫,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和那些穷秀才一起跟着林瑜下场。
  他盯着中间的一顶华盖朱轮马车,眼神阴冷。现在他在家里头的威信失去了一大半,父亲也不大愿意和他说生意上的事情,他只有在这一场的考试中过了岁试,并一道过了乡试,得了举人之名,这才算是重新站稳了跟脚。
  这时候,他倒是想不起这一场恩科,还是为着林瑜才有。
  而林瑜的马车里头,也在说着孙进才。
  “小生还道这人再不敢出现了,没想到此人皮厚心黑至此。”聂桓将自己的文章送到林瑜的面前,感叹道。他就是配合着柳秋池演了一场戏,将孙家骗过去的那一个书生。
  后来见他心性着实不错,林瑜就唤了他过来,亲自粗略地说了说孙家的打算。至于现在孙家的境况,聂桓不是什么傻子,接触的又是府衙里头的人,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林瑜也没有刻意的隐瞒。
  林瑜一目十行地看着他的文章,冷不丁地问道:“你倒是不怨我?”
  聂桓一僵,道:“知府大人何出此言?”
  林瑜执着朱笔,将他文章上不合适的地方勾了出来,又在写得好的地方圈上一个圈。比起一开始满面的红勾勾以及少有的几个圈圈,现在各占一半的情况也看得出聂桓是真的花费了很大的心思,没有浪费林瑜给他的机会。
  “你知道我在说什么。”林瑜搁下笔,接过白苓递过来的清茶喝了一口,道,“不必在我面前装傻,那可真的不怎么聪明。”
  聂桓这才知道林瑜是真的心中都有数,不免叹道:“小生没有打什么坏心事,只是在大郎——就是骂了您的那个粗汉——被明正典刑之前,小生想办法见了他一面,他说,知府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后来,林瑜张榜招人,聂桓就上前揭榜,也不计较自己做得大多都是原本吏目的活计,顺利地被留了下来。他想起自己那个粗莽的邻居,眼眶有些微湿,“只是小生无能,没能给他送上一顿断头酒。”
  林瑜点点头,道:“我知道你没打什么坏心思,要不然你以为你能安稳到现在。”将手里批改完的文章还给聂桓,他淡淡地道,“我听他说,你自小没有娘,是大郎的母亲将你一视同仁的照顾。后来,大疫兴起,也是你们三人相依为命,直到他为了活路,陷阱白莲教那个大坑为止。”
  想起了旧日的时光,聂桓惨笑一声,道:“他还与您说了这个。他说得没错,大郎的娘就是小生的娘。同样生了天花,大娘却没有熬过来,小生恨不能代大娘去了。”他自小接受大郎母子的照顾,后来他想念书,是大郎想方设法赚来了银钱供他读书。两人其实比亲兄弟还要亲一些,也是为了照顾生病无力的他,大郎才会在暴民四起的时候,卷进了白莲教这一摊浑水之中。
  听了聂桓的话,林瑜摇头道:“就算没有你,白莲教也不会放过这样身条壮硕的汉子,并非全是你的过错。不过,你能承他的请,就不算辜负了他一番心意。”他当然看得出眼前人的真心实意,“也不枉他给你说情。”
  聂桓眼睛一亮,正要说什么却想起自己在马车之中,边上都是人,忙压低了声音道:“这么说,大郎是不是还活着!”他能见上人,用得自然不是什么正道。若说之前,还是买通了兵士的话,晚上再去的时候,他是做好了劫狱的准备的。横竖,就他们兄弟两个了,到时候去哪里过活不是活呢?
  只是,那时候的典大郎已经被林瑜提出去了,他只当是已经被拉出去杀了,心生悲痛之下,这才没有闹出大事来。只是回去之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念着他说过的林瑜是个好知府,浑浑噩噩地就去揭了榜。
  “你以为你准备劫狱,真的没人看见?”林瑜轻声道,“是他给你求了情,念在你们两个都有情有义的份上,这才把你给安全地送了出去。”整个府衙都在他的眼皮弟子之下,居然有个书生想要劫狱,要不是典大郎正好听见子鼠的禀报,猜到是自己兄弟,恐怕聂桓可没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难怪那一天居然这么顺利。”聂桓这才有些反应过来,也不管林瑜为什么要拆穿他,急切地问道:“小生能问问,他现在还好吗,过得如何,人在哪里?”
  “人在姑苏,好不好,以后你有机会见到他了自己问他去。”林瑜想了想,正在被张忠操练的典大郎生活肯定是无忧的,但是日子绝对算不上好过。然后道,“还有,记住了,典大郎已经死了。他叫典山,以后别叫错了名字。”
  “多谢大人仁心。”聂桓跪在林瑜的对面,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大礼。他也不问林瑜为什么独独救下典大郎,也不问他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他在心中立誓,此生必以林瑜为马首是瞻。
  兴化府并不大,却一面靠海,又与建平府、福州府、还有泉州府都接壤。小小一个兴化府被三个府城包围其中,颇有点众星拱月之势。
  地理位置靠的这么近,兴化府大疫横行的时候,自然闹得另外三个府也非常紧张。当今着急地派了林瑜前去控制疫情,就是担心会扩散到其他三个要紧的府城。
  林瑜临危受命,自然没有拜见过算是他顶头上司的福建巡抚,也没经过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靖承明制,在府之上,便是行省级别。当然,行省只是民间叫起来简便的说法。在官场上,正确的名头是承宣布政使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即福建省最高长官便是福建巡抚。巡抚之下尚有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三司。
  其中布政司主管一省之政务、官吏的考核等等,算是直接把着林瑜这样知府未来的人。按察司主管刑名,都司主管军事。这两司名义上在巡抚之下,但实际上直接对比巡抚略高一级的总督负责。
  比如,这一回文会上也会到的闽浙总督,他治下就有福建、浙江两个省。这两个省的按察司和都司直接对他负责,并不经过巡抚。而总督一般也不会直接插手巡抚治下的布政司,在林瑜理解中,算得上是古代版本的军政分离。
  在林瑜正是踏进官场之后,他还专门拿这些研究过,省得到时候,连自己的上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