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保安团(山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文白瞪大眼睛,生气地说:“郑胡子,你才一个集团军,一座大城市都没有,防什么空?我长沙几十万人被日机轰炸,连一门高炮都没有,你身为党国重将,于心何忍?”
  周参谋长插嘴道:“张长官这话就有些诛心了。我们身处敌后,与敌搏杀之时日机随时可能来犯。97军前副军长王奇峰中将就是牺牲在敌机的空袭之下。堂堂中将尚且如此,普通士卒伤亡可想而知,难道张长官要将士们在敌机的扫射下毫无掩护地战斗吗?”
  张文白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参谋长这么好的口才,一时语塞。
  郑卫国趁机打了个圆场,说:“这样吧,我们部队恰好还有一些苏罗通20毫米高炮,这次就少要一些,46分成,不过炮弹得多要一些。”
  张文白点点头,说:“行!”
  不过接下来在40毫米博福斯高炮上又卡壳了,郑卫国认为这是野战防空利器,需要多装备,张文白却认为第四十一集团军已经有苏罗通高炮了,博福斯高炮就要让给军委会一些,否则让步就无从谈起,军委会等于白白地让出了那许多非武器类物资。
  见双方陷入僵持,周参谋长又出来打圆场,说:“两位长官都不要争了,高炮一项也只剩下40毫米博福斯和75毫米博福斯两类。我们不如一起考虑,40毫米多要,75毫米就少要,反之亦然。”
  张文白却不同意,反对说:“40毫米高炮是野战防空用的,你们要还说得过去,75毫米高炮是要地防空用的,你们要这玩艺儿干嘛?”
  郑卫国指着外面的大平原上说:“张长官,你看这外面一马平川,无遮无挡,我的炮兵阵地总需要高炮守护吧!”
  ……
  一翻纠缠下来,终于以第四十一集团军48门40毫米高炮加上4门75毫米高炮而告终,各战总数的三分之二和六分之一。75毫米高炮威力很大,远非40毫米高炮可比。张文白不禁有些喜形于色。
  郑卫国郁闷地说:“既然高炮上张长官占足了便宜,山炮上是不是该做出一些让步?”
  张文白一看,好家伙!瑞典福博斯75毫米山炮48门,捷克斯柯达c6系列75mm山炮52门。当时中**队装备了两个旅的福博斯山炮,对于这种武器非常喜欢,忙道:“这样吧,我们就吃个亏,只要48门福博斯山炮,捷克山炮就全归你们了。”
  郑卫国心中暗喜,因为c6系列山炮可是当时性能最出色的75山炮。能让苏联用轰炸机交换的斯柯达镇厂之宝。比福博斯山炮性能还要优异。于是装作很不情愿地样子答应了下来。
  周参谋长忙道:“张长官,福博斯山炮的性能有目共睹,何况这一批山炮型号比国家目前装备的还要新,您这个分法我们不是又吃了一次亏吗?”
  张文白推搪说:“呃。这个。郑长官都答应下来了。总不好反悔吧!”
  郑卫国摆手说:“算了,那战防炮总该让我们占点儿便宜吧,不然就只剩下重炮了。”
  张文白最着紧的就是重炮。忙道:“战防炮这个好说,我们四六分成如何?你六我四!”
  郑卫国说:“这样吧,我们稍微吃点亏,96门奥地利百禄战防炮,双方各要一半,但12门斯柯达m1936式47毫米反坦克炮我们全要。”
  张文白点头说:“行,不过重炮上你们必须做出让步了,否则非武器类物资我们就要平分。”
  郑卫国笑道:“让步可以,不知张长官需要我们做出多大让步?”
  这批物资中重炮有三类,分别是105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和150毫米榴弹炮。105榴在欧洲可能不算是重炮了,但在亚洲尤其是远东毫无疑问是重炮。
  张文白说:“12门150毫米重榴弹炮全部归军委会,这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12门105毫米加农炮我们也要,郑长官,你比我清楚,**眼下就缺的就是压制火力了。有了这十二加农炮,小鬼子就不敢肆无忌惮地炮击我们阵地。我在这里代前线将士求你了。”说着站起了深深地鞠了一躬。
  郑卫国忙闪到一边,不敢受他这一礼,笑道:“好,张长官,看在您一片赤诚的份上我可以答应。不过你全要的话,轻武器上是不是该再松一点儿?”
  这两种火炮(105加和150榴)非常沉重,郑卫国就是想要也很难运到根据地,尤其是黄河和黄泛区几乎把路全堵死了。即便近十年之后,刘邓大军也只能将重炮尽数丢掉。所以郑胡子干脆卖给人情给张文白。
  张文白爽快地回答道:“成,手枪和冲锋枪我们一枝不要,全部归你!那105毫米榴弹炮是不是也该归军委会?”
  斯柯达105榴弹炮可是好东西,在射程上能压制所有的日制75野炮,威力又远在75口径火炮之上。虽然有点儿重,但4000斤的份量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张文白看出郑胡子的犹豫,忙道:“这样吧,24门105榴给你们调拨一个连,步枪上我们再松动松动,捷克半自动步枪全归你们。”
  郑卫国说:“几条枪换走八门重炮?不如给我们六门好了!”
  张文白心中大喜,忙道:“好,多谢郑老弟成全。愚兄总算可以回去向老头子交差了!”
  周参谋长笑道:“张长官别急,下面还有几项没有列出。”说着又动笔添上希特勒送给国民政府的那些物资。
  张文白刚才也是被绕晕了,加上对物资不熟悉,一直没有发现两份清单有差别,这时才猛然醒悟:“你们以前不知道后面这批物资?”
  郑卫国呵呵一笑,说:“可能是转抄的时候漏了吧!没关系,我们接着谈便是。”
  张文白后悔不已,几次欲言又止。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这样吧,这批物资我们就不要了,只当是支援武汉会战。”
  张文白喜出望外,激动地站了起来,说:“卫国,此言当真?”
  周参谋长则在一旁使劲儿地使眼色,意思雁过拔毛,多少也捞一点儿啊。
  郑卫国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我也是有条件的,希望军委会能再拨给我一百二十门八二迫击炮和两个基数的炮弹。”
  张文白大喜,生怕郑卫国反悔,忙拍着胸脯说:“成,这个条件我替委员长答应了。只不过郑长官要的数目太大,可能要分几批送来。”
  120门迫击炮看起来数量很多,但实际价值远远不能跟二十四门身管火炮相比,何况还有那么多战防炮配件,所以张文白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但这批物资本来就是军委会的,算起来还是郑胡子占了便宜。
  郑卫国笑道:“那顺便再捎点药品、钢锭、燃油啥的?”
  张文白连连点头说:“成!要是委座不同意,我就是自掏腰包也要给贵部送来。”
  郑卫国和周参谋长相视一笑,伸出来说:“张长官,合作愉快!”
  张文白圆满甚至是超额完成了常凯申交待的任务,也非常欢喜地伸出手来,说:“合作愉快!缪力同心,共抗倭贼!”
  这一场谈判终于以郑胡子的退让而顺利达成。为什么他不据理力争多要一点呢?从公来讲,郑卫国还是希望能够增强**的实力,尤其是在武汉会战的关键时期,希望他们能打得更好,消灭更多的鬼子,保存更多的国人。于私而言,**在前线打得越狠,敌后的压力就越小。
  他们这边谈妥之后,物资也迅速北上,其中较重的物资走水路,沿长江东下,趁着武汉还未沦陷溯汉江北上,然后从河南渡河进入华北。较轻的物资则走陆路,从四川进入陕西,然后东渡黄河进入华北。这两路均由德国人押运,所以不怕地方长官截留。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传来了——日本大举在华北增兵!光是冀中外围就多了一个师团和两个独立混成旅团!
  ps:  五千字大章!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

  日军此次增兵非常突然,让整个华北的敌后武装都有些措手不及。毕竟武汉会战正到了关键时刻,谁也没有想到日本竟然在这种时候还有余力在增援华北,而且一来就是好几个师团的大部队。
  就在情报传来的前几天,八路军方面甚至还打算由冀东继续向北进攻,打响收复东北的第一枪!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切切实实地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八路军总部已经将120师从晋西北抽调了出来,又命令正在向山东挺进的115师就地休整,等候命令。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将这两支主力尽数派往东北。
  为什么敢制定这样逆天的计划呢?因为63军占领唐山之后,冀东的日伪军意识到县城也不安全,吓得纷纷逃走。结果没过几天整个冀东地区便宣告光复,通往东北的大门已经彻底敞开了!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的野心就大了起来,毕竟东北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策源地之一。只要拿下东北,敌后势力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苏联通过gc国际要求延安方面派兵进入东北牵扯日军,以轻减远东苏军的防御压力,并承诺只要他们一到东北便就地发放10个师的装备。
  前段时间日军和苏军在图们江口附近的张鼓峰发生了冲突。苏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过程却让斯大林大为震惊。当时苏军出动一个军(第39军)三万余人,一百多门炮。两百多辆坦克,辅以每天百余架次的飞机狂轰乱炸。而日军仅第19师团(缺一个联队)7000余人,37门火炮,没有任何坦克和飞机。
  按理说苏军占据着绝对优势,但结果却是苏军伤亡4000多人,被击毁坦克96辆、火炮16门,被击落飞机3架。日军仅伤亡1440人,其中死亡526人,只有苏军的三分之一。
  内部数据一公开,举座皆惊。三倍的兵力和武器对比。结果却是恰恰相反。这确实令人震骇。斯大林感到后果严重,不得不停止了远东地区的肃托运动(东欧地区一直进行到41年),并将远东方面军司令布留赫尔元帅撤职收监,后以“日本间谍”的罪名拷打致死。顺便说一句。布留赫尔有个中国名字叫加仑。曾经担任黄埔军校首席顾问、国民政府最高军事顾问。可怜常公多年后还在打听这位好基友。听闻噩耗后半天没回过神来。
  虽然抓了布留赫尔当替罪羊,但是斯大林还是为日军的战斗力深感不安,加上当时也搞不清日本会不会“北进”。于是就想让“中国同志”到东北来替他顶缸。
  历史上这个事情也发生过,但太祖认为不靠谱,就用拖延战术糊弄过去了。现在情况却有所不同,不仅有冀东二十余县做后方,还多出整整一个集团军的部队。别说王明那些人,就连太祖都有些动心。
  不过郑胡子却不这么看,作为一个穿越者谁不知道日军在东北囤积了大量的兵力?虽说这些师团都被苏联牵制在边境,但你把手指头伸进它嘴里,还会不咬人吗?至于老毛子就更靠不住了,万一到时候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斯大林又反悔了呢?
  为此,120师的贺师长和晋察冀的聂司令员还专程赶到冀中,试图打消郑胡子的顾虑。他们的计划是让第四十一集团军派出一个主力军配合120师打进伪满洲国,然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追加部队。说白了就是想去“闯关东”,但又担心实力不济,所以想把郑胡子的人马也拉过去。有财一起发,有难也一起扛。
  程政委很快就被两位老总给忽悠过去了,激动地说:“什么?打伪满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