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城听得脸色一变,连忙跪倒施礼:“王爷恕罪,这是小人家族冒死私藏,轻易不敢拿出来示人的。”

    “什么?难道”朱聿键吃了一惊。

    吴城说道:“小人祖上吴兴曾经在私塾研学多年,后来被蒙元强征成了船匠。待到成祖年间,家祖吴兴正是郑和宝船督造的首席工匠,这艘宝船就是我祖上所设计。”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朱聿键口中念叨着:“不知道我能否看一看真正的郑和宝船图纸?”

    “这个当然可以,只不过就算有图纸,一号宝船也造不出来了。”吴城扼腕叹息道。

    “先让我看看如何?”朱聿键问道。

    “图纸还在属下家中,还请王爷移驾。”吴城说道。

    “也好,我们现在就去。”对于后世曾经争论过的东西,很快就要见到其真面貌了,这如何不让朱聿键万分激动。

    没有耽搁一点时间,在吴城的引路下,朱聿键坐着马车来到了船厂的宿舍区,他也没有与徐骥打招呼,直接跟着吴城来到了他家中。

    在一个垫着石灰防潮的樟木箱子中,吴城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大卷图纸,将其在桌子上摊了开来:“王爷这可是孤本了,天下仅此一份宝船图纸。”

    吴城将图纸打开,一副气势恢宏的巨大海船造型出现在朱聿键眼前,看着那庞大伟岸的船身,高达九根的桅杆数量,朱聿键不禁感叹了起来,这真是鬼斧神工般的奇迹,是华夏古代工匠的伟大创造。看着图纸旁边所计数的船只尺寸,他彻底被震惊了。

    长44丈,宽18丈的数目赫然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错漏,原来被后世的人喷为不懂数学的记录文人,所写的数据竟然是真实的。他居然还在后世也同意那种观点,认为华夏古代文人过于夸大其词,却从没想过如无真实数据,他们为何说得数字有零有整。

    “这不可能。”朱聿键立刻就反应了过来:“这么大的船,如此的重量下,什么样的龙骨才能够支撑。”

    吴城笑着指向图纸下面说道:“王爷请看,郑和宝船采用了五根龙骨并行的方式,中间以隼牟结构连接。”朱聿键仔细一看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自己上次建造六号战船的时候,吴城能够提出并联两根龙骨中间进行连接的构想,原来他本就在郑和宝船的设计上看到过。

第二百七十三章制造难度() 
“这也不对啊,就算五根龙骨也不可能支撑起这么大的船体。”朱聿键心算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他是机械专业出身,只需要心算一番,就能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

    按照图纸上的数据,根据宋尺来测定,一号郑和宝船的长度达到了137。28米,宽度达到了56。16米,吃水深9米,按照公式来计算,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17346吨。这么巨大的船体,根本不是木材可以支撑的。

    吴城点点头道:“的确非常困难,但也并非不可能,因为我们使用的龙骨材料是整根的铁梨木。”

    “铁梨木?”朱聿键虽然对木材研究不多,但也知道这种鼎鼎大名的木材。铁梨木是一种硬度很大的木材,尤其是华夏境内所产的品种,其硬度更是各品种里最高的一种,但据说在明清的硬木家具中并不受待见,概因其珍贵程度比之紫檀木和黄花梨低太多,所以有钱人家都不喜欢这种材质。

    虽然在硬木家具方面市场不算好,但在造船方面却是相当有名,据说有通体铁梨木制造的广船,能够用上一百多年,其作为战舰使用竟然硬比钢铁,甚至连这个时代欧洲人的大炮也无法击穿。只不过铁梨木造船价格比松木要贵上十倍,所以很少人有这么用的。

    虽然价格高,但铁梨木的硬度还是很有保障的,据说后世还有用铁梨木制作特殊的零件,不但可以做到绝缘,还完全能够替代钢铁使用。如果以这样坚硬的木材作为龙骨,造船的确很有可能造得很大,不过很快朱聿键就发现了问题:“我记得铁梨木一般都长到三十米高,怎么做一百多米长的龙骨?”

    “这就是我说一号宝船无法制造的原因,实际上就算是宋代也没有这么大的船,之所以这些宝船能够建造,是因为有人在云南的山谷中发现了一批近五十丈高得铁梨木,哦对了,按照如今咱们船厂用得新尺寸是一百五十米高。”吴城解释道。

    “居然能长得这么高。”朱聿键感叹道。

    吴城解释道:“据说是因为那个山谷地形奇特,铁梨木才能长得那么高,即便如此要长到一百五十米,也至少用了上千年时间。”朱聿键一听就明白了其中原理。

    植物为了光合作用,自然是要寻找阳光的。铁梨木在那个山谷应该是不是完全没有阳光,而只是阳光不足。为了找寻更多的阳光,铁梨木只好尽量往高处长,以越过山壁的阻挡,最终才会造成其高度达到一百五十米的高度,这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吴城继续说道:“这批铁梨木有三百多颗,在全部砍伐之后运回船厂,最终制造出了六十四艘一号宝船。但这些宝船已经是绝无仅有,以后再也造不出来了。”他说着摇头叹气,似乎是为了这种宝船的绝迹而叹息。

    朱聿键也感到一阵扼腕,几乎是孤品的一批宝船,竟然被明成祖说毁就毁掉了,结果现在连个实物都没有了。而他现在也不可能在找到一百五十米长的铁梨木,这船自然难以再建造了。

    “如果采用隼牟结构,难道不能将几根铁梨木接起来吗?”朱聿键问道。

    “不行的,隼牟结构强度不够,如果是横向连接没有问题,纵向受力太大,根本无法支撑。”不等吴城回答,他自己就看出了问题,当即摇头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对了,我们可以用钢材。”朱聿键突然想起来,自己的钢厂如今能够冶炼大量钢材,如今又有了蒸汽动力的车床,只要再制造出蒸汽锤就可以锻打出足够长度的钢材作为龙骨使用,这是没有问题的。

    “钢材会不会太重了?”吴城有些担心。

    “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厚壁钢管或者工字钢减轻重量。何况这些船也没打算做战舰使用,重一点没关系。我还打算使用钢制肋材以加固强度,再将长宽比扩大一些,至少要到4。5,这样速度应该能够忍受。”

    “这艘船还是有些不对,就算龙骨足够坚实,再加上水密隔舱的支撑,也不可能制造出来啊,外板的强度不够,就算贴板也难以抵挡海上的风浪,这样的船驶出港口就会被打碎的。”朱聿键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艘船本来是没有肋材的,这样的强度恐怕不足以支撑外板,哪怕采用加厚的贴板工艺也不行。

    吴城笑道:“王爷多虑了,其实郑和宝船当初为了加固船身,贴上了用糯米水掺和黏土和石灰做成的城墙土,绝对非常结实。”

    “原来如此。”朱聿键这才恍然,糯米水掺和黏土和石灰制造的城墙土多用做建造城墙粘结青砖使用,其结实程度和粘结程度堪比后世的水泥,当然成本是远远高出的。

    了解到整艘郑和宝船的细节,朱聿键不禁感叹经验主义害死人啊。自己凭借专业的技术知识,进行专业计算的出来的结论,竟然与事实相差如此之多。看来自己真是小看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竟然能够想到如此的方法,制造出几乎是不可能的东西。在他看来郑和宝船丝毫不差于后世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迹了。

    想到能够凭借后世的科技知识,将这艘郑和宝船改造的更加优秀,朱聿键内心有一种创造历史的感觉。如果自己真的能够成功,恐怕改写华夏海洋史将没有任何问题。

    朱聿键立刻让吴城带着图纸,亲自前往船厂的设计室,这里有朱聿键的学生们,也是华夏第一批的船只设计师。他将自己的构想提了出来,包括加大长宽比,采用钢制肋材和龙骨,以及优化帆的结构,采用东西方软硬帆的结合使用以提高船速。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这些弟子们已经有了丰富的设计船只经验,如今又有朱聿键提出构想,他们只需要完善并计算受力系数即可,并没有太大难度,几个人表示五天之内必然拿出满意的成果来。

第二百七十四章揭见唐王() 
朱聿键听到这个保证相当满意,看来这些孩子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了,这样他对造船厂也就放心了。“这种新的一号宝船设计出来,先制造一艘做海试,一旦完善之后再造四艘。”朱聿键如今有了债券的钱,心里也就有了个把握,直接向徐骥订购了五艘宝船。

    “一年之内必定下水。”徐骥保证着:“如今我们又设计出了五号战船,不知道王爷肯否去看看?”

    “五号?比六号大吗?”朱聿键听得眼前一亮,居然出现了更好的战船,他自然是要看看的。

    “不错,但与六号战船相差不多,只不过是进行了放大而已。”徐骥和吴城带着朱聿键一行人,向船坞走去。

    很快朱聿键就看到了这艘更大的帆船,这是一艘一千料左右的福船型战舰,它的长宽比更大,桅杆数也变成了四根,火炮数更是达到了四十六门,这绝对是如今在东南亚海面上无敌的存在。

    这艘战舰让朱聿键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手下的水师建立日短,个人素质上必然难以和如日中天的尼德兰水手相提并论,如今终于能在武器上压对方一头,相信一旦对战也有了些把握。

    “这些船造了多少?”朱聿键指着五号战舰问道。

    “这是第一艘才刚刚完成,不过已经又有七艘六号战舰完成了。属下想要请示一下,是否停造六号战船?”徐骥问道。

    “不用,六号战船继续造,五号也要多造,这些战船将是我们未来保障海权的重要一环。”朱聿键看着这些战舰微笑着说道:“我宣布从今日开始,五号以上的战船可以取船名入列,这一艘就叫做象山号好了。”

    “多谢王爷赐名。”两人闻言大喜,他们知道这是朱聿键对他们工作的肯定,看来王爷对这艘战船是相当满意的。

    “战船和宝船都要尽快制造,尤其是宝船我们将有大用处。如果龙骨的制造耽搁时间,就先以二号宝船为基础改良。”朱聿键嘱咐了两人,徐骥和吴城听得连连点头。

    有了五号战船,未来还将有庞大的郑和宝船可用,朱聿键的心里算是踏实了。如今的造船业发展速度,朱聿键是非常满意,他唯一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蒸汽机刚刚被研制出来,按照他的计算只有三十二匹马力而已,还不一定拉动火车或者是轮船。

    事实上朱聿键并不需要如此严格的对待自己,因为就算是当今整个欧洲,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他这么大力度的支持造船业,也没有他这样的专业知识和前瞻性。如果华夏的造船业照这样发展下去,必将在十年内称雄于世界,而现在华夏所缺少的不是技术和造船,反而是真正能用的水兵和船匠。

    朱聿键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下令张名振等水师将领加大对船只的护航力度,借以训练水兵远洋能力,同时对炮弹火药敞开供应,允许士兵大量进行炮术和战术训练。朱聿键这样的命令一下,搞的唐勇海军像战备训练一样,着实让舟山群岛的海盗们心惊肉跳了一阵子。

    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