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崔成秀一个劲的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推,吴汝胤吓得亡魂皆冒,他也顾不上考虑是否得罪九千岁的问题了,连忙为自己辩护:“皇上明鉴,按照朝廷常理,匠作坊需每月供应三眼铳一千支,鸟铳六百支,虎蹲炮六十门,一窝蜂三百把,此外还有火药一万斤,弹丸两千斤。可是最近数年,实供数量只有一半,神机营早已入不敷出了。”

    “大胆,你们竟敢欺上瞒下。”崇祯猛拍了一下椅背。他今天本来只是想要再三大营安插个监军而已,没想到却抓住了崔成秀的痛脚。作为魏忠贤手下的核心力量,兵部尚书崔成秀是他最大的依靠,如果将崔成秀搬倒了,除去魏忠贤将易如反掌。这巨大的诱惑力,对于崇祯来说几乎是不可抗御的,他当即就要借题发挥。

    见到崇祯那兴奋的眼神,旁边的朱聿键被吓了一跳。如今崇祯刚刚登基一个月,位子还没坐稳,手下又无兵权辅佐,万一引起魏忠贤的警觉,让其狗急跳墙,肯定会得不偿失的。

    见到崇祯处罚的旨意就要脱口而出,朱聿键连忙暗中用手拉了拉他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冲动。崇祯感觉到有人拉他,回头望去却看到朱聿键微微摇头,他立刻清醒了过来。

    胜利是如此诱人,但也要有接收胜利果实的实力,万一遭到反噬自己很可能“被病逝”。崇祯努力压下心底的诱惑,将声音尽量放平缓对着两人说道:“此乃朝政积弊,也不能全怪你们,这次朕就不予追究了,还望你二人将功补过,尽快将神机营的器械人员补充完善。当然为了尽快补足武器,朕会命王承恩为监军,辅助吴汝胤。”

    崇祯说出不再追究,让两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吴汝胤感觉自己犹如从鬼门关里转了一圈。既是崇祯后来说出派太监做监军,他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对,毕竟自己手下的确出了问题。

    崔成秀同样松了口气,如果崇祯当场将他罢官,恐怕他没有丝毫还手之力。见到崔成秀松了口气,崇祯又问道:“不知道崔爱卿给勋贵们制作暖气,筹集了多少军饷?”

    “大概大概三百万两。”这些钱都是有据可查的,说错了话恐怕会被责罚,所以崔成秀不敢隐瞒,只好据实说了出来。

第一百一十五章马车大卖() 
“也好,就全部送入户部充作军饷吧。”崇祯这么一句话,让崔成秀的脸色又变了变。那么多钱直接充公,他如何不心疼,但钱没了可以再赚,如果官丢了或者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所以他只能点头遵命。

    看看崔成秀的狼狈样子,崇祯内心无比的快慰,仿佛是打了一场胜仗。今日九千岁和客氏去进香,让崇祯抓住了机会,否则他绝不会如此轻松。如今木已成舟,就算魏忠贤回来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今天崇祯算是打了个大大的胜仗,朱聿键却郁闷不已,他没想到暖气对于那些达官贵人的吸引力会如此之大。崔成秀依靠匠作坊的生产,仅仅半年就赚取了三百万两,这样的财富积累速度令人咋舌。朱聿键也只能感叹一声,京城的勋贵豪门真他娘的有钱。

    朱聿键并不知道,今天他与皇上各乘一辆马车去神机营,将朝臣们各式各样的轿子都比了下去,许多人都对四轮马车产生了兴趣。尤其朝臣们所做的轿子按照品级是有着严格规定的,而马车却没有。如果能每天坐上一辆豪华马车上朝,那绝对是有面子的事情,而且是与皇上唐王同款的那还了得。

    从第二天开始,原本门庭冷落的马车行突然热闹了起来,宋献策发现京官居然都派出了家中管事,到哪里订购马车。不过马车行出售的都是比较小型的制式马车,每辆马车只能使用一到两匹马驾辕,车厢也比较狭窄,最多只能坐四个人。

    这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朱聿键出于身份地位的考虑。大明王朝什么都是讲品级的,无论房子高度占地面积、抬轿子的人数,还是衣着华丽程度,都按照尊卑设计。就算是再有钱的人,也不能逾越这个规定,否则就会受到严厉惩罚。

    马车虽然并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基于原来双轮马车难以做的很大,而且乘车很不舒服。如今有了豪华舒适的四轮马车,一旦官员购买成风,这个规定必然会被制定出来,如果出售超品的马车,宋献策害怕会给唐王带来麻烦。

    可是宋献策虽然限制生产马车的大小,官员们却不会满足,那些管事纷纷要求订购大马车,以符合自家老爷身份。面对这样的情况,宋献策也拿不定主意,只有安抚住那些管事自己派人飞报朱聿键。

    朱聿键刚刚散朝回来,顶着个黑眼圈打算补觉,却不想让宋献策拉了去。见到那些管事们吵嚷着要定做马车,几乎把车行都包围了,朱聿键只好亲自出马了。

    坐蟒袍就是招牌,朱聿键穿着这身衣服出来,立刻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那些刚才还飞扬跋扈的管事们纷纷跪倒,口中高呼千岁。朱聿键对他们安抚了一番,声明会尽快请皇上定出规制,然后才能生产大马车,他让管事们先回去听消息等明日再来。

    朱聿键在此谁敢闹事,管事们只好愤愤而归,朱聿键则马不停蹄的又返回了紫禁城,求见崇祯皇帝。这件事情并非朱聿键大惊小怪,因为规制在明朝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当初为了不篡越规制,给崇祯定做的十二匹马拉的大车,自己则是八匹马的车。

    见到皇上之后,朱聿键将自己车行出售马车的情况说了一遍,崇祯听得连连点头。“王兄考虑的确周详,这马车的规制还是要订的,我立刻召集内阁研究规制。”

    黄立极为首的内阁大臣们不知道什么事情,居然让皇帝这么急着召见他们,结果到了才知道是订立规制的大事情。这件事情对于他们都有切身利益,在一番探讨之下,最终决定将十二马车定为皇帝专用,八马为藩王勋贵专用,六马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用,四马是下级官员使用,百姓只能使用一匹马拉的车。不过朱聿键表示四轮马车的运载量大,如果运送货物会非常有利,所以众人讨论后又加了一条,民间可用四马的四轮马车,但是不能有车厢,只能是敞篷的。

    有了这份规制,朱聿键终于能够放心大胆生产马车了,车行很快全力运作起来,大批量生产四轮马车。京中官员纷纷购买,结果影响了京城流行方向,富户们也加入了购买行列,让朱聿键赚了盆满钵满。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朱聿键除了继续扩大在京城郊外的马车行之外,又将大沽寨的新厂建设计划也扩大了两倍。

    按照明朝规定,筑城必须由朝廷同意并派出官员驻守,如果是寨子则能够自立,但是寨子的寨墙不得高于一丈五,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三米六左右,否则就按照城池对待。为了钻这个空子,朱聿键估计将寨墙定在了三米五的高度,但厚度却修了近五米,这是为了今后设置守城大炮所用。

    除了寨墙以外,朱聿键在墙上修了大量炮台和角楼,这些是不在规制以内的,这样寨墙的防御力会大大加强,守卫也能减少损失。

    朱聿键是完全按照抵御建虏的规格来修建大沽寨的,他还规划着等到新厂开张,就将京城外的旧厂也迁移过去,免得出现危险。

    尽管车行的生意火爆,朱聿键是有心理准备的,但一个月后他得知自己的车行赚了近一百七十万两白银时,还是被吓了一跳。尽管这其中有不少是订单尚未交货,但京城勋贵们的经济实力,还是再次震撼了他,他决定要扩大大沽寨的生产,尽量多赚一些钱。

    朱聿键急忙再次命令李信,把各个工厂的工匠都拉一批过来,在大沽寨建立分厂,他要将火柴、香皂和玻璃镜全都卖到京城来赚取更多的利润。为了加快生产,朱聿键几乎是让大沽寨的寨墙与厂房同步建设,同时还在海边修建码头港口。这样的举措几乎花掉了朱聿键四轮马车所赚的所有钱,但这是值得的,一旦大沽寨全面建成,朱聿键将拥有一颗永不凋谢的摇钱树。

第一百一十六章丁忧罢免() 
崇祯对魏忠贤崇信非常,朱聿键忙着赚钱教学生,这让阉党越来越放心,眼看着崇祯登基已经半年了却没有丝毫动静,他们原本紧张的精神慢慢放松了下来。很快一个新的消息轰动了京城,崇祯帝亲自下旨给唐王赐婚,宣布农历七月十二,唐王与孙承宗的孙女孙巧婷完婚。

    一位藩王在北京城完婚,而且还是纳正妃,这绝对是仅次于皇帝娶皇后的大事。这个消息一出,北京城愈加轰动了,唐王府派出大量仆役,喜气洋洋的四处采买娶亲物品,大把的银子如流水般撒下去,让北京城的经济一片繁荣景象。

    如今唐王与皇上的关系,那可是天下皆知的,更何况唐王还是继首位秦王之后,在宗人府担任职务的第二位藩王,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样一个地位尊贵又圣眷正隆的藩王,自然是人人巴结的对象。

    京中各个豪门大户都派人去唐王府探口风,各地官员也纷纷活动起来,入京给唐王府送礼。一时间唐王府车水马龙,人员来往混杂,让东厂的监事人员根本无法继续盯梢,无奈之下魏忠贤只好撤回了大部分人,改为全城监控。在魏忠贤看来,朱聿键正在忙着大婚,不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他也放松了警惕,将注意力转到了别处。

    实际上借着大婚的名头,朱聿键和孙承宗等人开始在朝堂上下四处打探,拉拢那些依然忠于皇室的官员,四处串联武将准备对阉党动手。朱聿键私下里做得极为隐秘,却依然瞒不过那些始终盯着阉党的东林党人,他们从崇祯和朱聿键所作所为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一些疑点,进而感觉到魏忠贤可能要倒霉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东林党人突然开始大肆攻击魏忠贤的党羽。他们虽然被魏忠贤打压数十年,但并未彻底退出朝堂,至少言官中大半还都是他们的人,只不过因为魏忠贤势大,他们一时蛰伏而已。如今看到一丝翻盘的机会,他们又动员了起来,很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慎言首先发难。

    这一天已经到了七月初十,距离朱聿键大婚只有两天,但即便如此这位唐王依然要上朝。崇祯坐朝听政已毕,朱聿键正盘算着自己回去该先看望刚刚抵京的新娘子孙巧婷,还是该去见见孙承宗,曹化淳站前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退朝。”

    这是最后的例行公事,一般喊完这句朝会也就结束了。没想到这个时候张慎言突然走了出来:“臣有本上奏。”都察院就是监视百官言行的,他有本上奏自然是要弹劾人的,众人都紧张起来,看着张慎言的上奏。

    “爱卿所奏何事?”崇祯结果奏折询问道。

    “臣奏请崔成秀恋栈兵部尚书之位,父死却不按祖制回乡丁忧,实为不忠不孝之徒。”张慎言的话相当狠,在明清两代父母丧事官员都会辞官丁忧三年,以示自己的孝心,等到丁忧期满再官复原职。这是朝廷惯例,人人都需要服从,不守制的人通常会被他人唾弃,被认为是不忠不孝之人。

    如今张慎言一不从政务方面二不从贪腐方面弹劾崔成秀,因为这些罪行都是可以掩藏的,是可以掩盖的罪行。而崔成秀父亲去世而不丁忧,乃是人人可见的道德问题,根本不容抵赖。

    当张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