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相反我很满意。”徐光启捋着自己的胡须说道:“大丈夫在世,无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但人必有好胜之心,所谓能上者众能下着寡。急流勇退方显英雄本色,你能够这么快领悟到进退之道,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

    “这么说来,老师支持我返回封地埋头发展经济了?”朱聿键听得眼前一亮。

    “当然支持。”徐光启呵呵笑道:“我想明日皇上会正式发出上谕了,但你要做好思想准备,皇上毕竟还是小孩心性,他是否会在封赏的程度上报复你一下,可是很难说的。”

    “皇上要怎么都可以,只要朝堂能够安稳一些,我受点损失没什么。”朱聿键笑着回答道。

    不出徐光启的意料,第二天一大早,崇祯的上谕就发出了,首先是对魏忠贤余党的清算。因为朱聿键的力争,与魏忠贤有关的许多官员都被属于宽赦之列,就算是魏忠贤**的叛逆者,发落也不算太重。

    除了魏忠贤至今无踪以外,只有田尔耕等属于五虎五彪的几个重要人物被砍了头,其他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辈,仅仅被判了个流放而已,他们的家属也只是被抄没家产返乡罢了。至于客氏却因为是先皇养母,并未受到重罚,甚至并未在上谕中体现出来。她只是被圈禁于宫外的一处院落,仍然由原本的宫女太监服侍,只不过外围受到京营士兵和锦衣卫的监视,终身不许离开罢了。

第一百三十章封赏缩水() 
崇祯这样的决断,让朝中大多数人都放了心,众人纷纷歌功颂德,说崇祯有文王之仁德,朝中情况迅速平稳了下来。至于嘉奖令并不算多,除了将不少被罢官的东林党人召回担任要职以外,武将只有吴汝胤和王应选得了实惠,被分别升为兵部侍郎和锦衣卫都指挥使,除此之外就是对朱聿键的分封了。

    对于朱聿键的这次分封上谕,基本上与朝堂上议论的相同,只不过崇祯似乎是要表示自己对朱聿键顶撞他的不满,没有给他八贤王的尊号。对于崇祯帝犹如小孩子脾气一般的做法,朱聿键只是一笑置之,反正他对八贤王的尊号也没有多么在意。唯一让朱聿键心中不安的,就是徐光启和孙承宗,他们本来在崇祯的起用名单之中,但因为两人与自己的关系,这次都没有被要求入朝为官。

    对于无法再当官,两人都是一笑置之,他们经过了宦海浮沉,早就对功名利禄看淡了。尤其是徐光启,如今他一心编纂自己的农政新书,同时研究各种来自于朱聿键的新知识,哪里还有心思去管当官的问题,所以在朱聿键向两人道歉的时候,他们也都表示并不在意。

    如今崇祯帝的朝政已经稳固,朱聿键自认为没有多少可以帮忙的,他想要尽快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发展自己一直希望的基地。陪伴君王始终太过危险了,能够远离一些,朱聿键还是愿意的,毕竟如非必要他不希望过多的接近政治。

    对于朱聿键请求南返的条陈,崇祯想也没想就批了下来。他已经完全掌控了整个朝廷,对朱聿键的依赖之心少了许多。加上对付魏忠贤的不快,他也愿意让朱聿键离得远一点,只是崇祯似乎忘记了,或者说他是故意忘记的,朱聿键那个宗人府左宗正的位置却并未被撤去,或许这也是崇祯对自己这位王兄最后一丝感情牵挂吧。

    朱聿键南下前往浙南地区之前,他已经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建设方案。如今天津卫大沽寨的建设才刚刚开始,虽然已经能够赚取不少银两,但必须投入到城寨和工厂的继续建设之中,同时朱聿键打算在这里训练一支至少三千人的唐勇,以防止建虏南下破坏。这样一来此处的利润只能刚够维持自身的运转,要想发展只能从河南抽调人员和资金。

    在经过商讨之后,朱聿键决定让李信和田见秀回南阳府主持大局。同时让自己的弟弟朱聿镆坐镇南阳唐王府,将所有权利都交付给两个义弟,让他们尽量在河南发展。不过他给两人的要求是尽量先山区后平原的发展模式,争取通过联通几大山脉扩展到陕西和四川,多建立山寨以控制地方。

    朱聿键的想法非常简单,明末的起义军屡战屡败,被官军打得东奔西走。尤其是灭亡大明的李自成,在商洛山和伏牛山中都躲过很长时间,可以说这两片山区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和后方基地,这才让他挺过了大明最后的疯狂,结果问鼎中原。

    如今朱聿键要做的就是抢先控制这些山区,建立起稳固的地方政权和武装,让李自成的农民军势力根本插不进去,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达到削弱农民军,避免其成为后金帮凶的目的了。

    对于朱聿键要求的发展模式,李信是心领神会,至于具体的发展方式,他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定,但大的趋势不会改变。除了这件事情以外,朱聿键已经将浙南作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基地,所以河南大量工匠都要向浙南迁徙。除此之外,要来此处的还有大量唐勇和资金,朱聿键打算在短时间内把五府打造成坚固的基地,防止任何势力的渗入,这样他才能够集中精力经营海外。

    商量好了之后,李信带上部分人返回河南,朱聿键则带着大队去浙南。去浙南的路有许多条,不过如今郝玉兰伤势依然严重,不能忍受陆路的奔波之苦,朱聿键打算走水路前往。

    走水路南下只有两条,其一就是从京城坐船走京杭大运河,沿河南下一直抵达杭州,然后再走一段不长的陆路抵达宁波城。另外一条路就是走海上了,他们可以从天津卫出海,绕行山东半岛、江苏和应天府,直接抵达宁波的象山港。

    这两条路各有利弊,走运河自然会平稳许多,但速度很慢,有时候还要为漕运让路。走海路较为颠簸,也更加危险,但胜在速度极快,尤其是如今西北信风将起,他们一路顺风向南,抵达宁波港至少能比走运河快上三天。

    朱聿键斟酌之后,决定让大部分人带着郝玉兰走运河,他自己则带上少量随从走海路。朱聿键走海路是有深意的,他知道未来自己想要发展,海上贸易是必由之路。如今有了机会,他需要考察一番这条路是否可靠,此外他也想知道明朝水师如今实力如何,能否给自己一些助力。

    接到朱聿键走海路去宁波的消息,登莱巡抚立刻命令水师全部出动,去天津卫迎接朱聿键以保护他南下。东海是登莱总兵的职责范围,如果藩王在这里出了事情他的责任极大,所以对此事他非常重视。

    朱聿键在参观了大沽寨的建设情况之后,就登上了一艘海船。因为应用之物和大量人手都经过大运河运输,朱聿键只带了李侔和二十名护卫随行,甚至连木兰卫也一个没带。这不是因为郝玉兰重伤,木兰卫无人统带的原因,而是水师之中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许让女人上海船。尽管朱聿键对此不以为然,但还是尽量避嫌。

    来接朱聿键南行的是作为登莱水师旗舰的一艘五百料的战船,按照他的估计排水量在两百五十吨左右,应该与欧洲如今的主流船只差不多。只不过作为登莱水师的旗舰,这也是仅有的一艘五百料战船而已,其他的多是鹰船、网梭船甚至是舢板,战斗能力几乎没有,缉私还能勉强凑合。

第一百三十一章意趣相投() 
这样的水师无多大用处,朱聿键失望之余,也就死了借助大明水师开拓海外的心思。这趟唯一能让朱聿键感兴趣的,就是指挥水师的乃是登莱巡抚孙元化。

    朱聿键一登船,身穿文官补服的孙元化就连忙上前施礼:“殿下安好,下官已经备下最好的船舱,还请殿下去休息。”

    孙元化一副谦卑的样子,让朱聿键看得想笑。只不过外面水兵太多,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着,朱聿键只好点头道:“有劳孙巡抚了,还请带路。”

    “遵命。”孙元化引着朱聿键,很快来到了船舱内。这里显然被打扫过了,整个船舱不但干净整洁,还没有任何腥味,这在海船上是非常少见的,至少在这个时代如此。

    见到朱聿键非常满意,孙元化就要告退,朱聿键却说道:“孙巡抚何必着急,我还有事情要与巡抚大人商量。”

    “不知殿下所问何事?”孙元化恭恭敬敬的,始终没有抬头。

    朱聿键哈哈笑道:“大家份属同门,不必如此拘礼,孙师兄随便些就好。”

    “这”孙元化一愣,他没想到唐王殿下如此随和,竟然对他不论身份只论关系。

    “孙师兄不必拘谨,这里又没有外人。说来师兄跟随老师的时间更长,小弟还需要多多讨教。”朱聿键与孙元化拼命的拉关系,其实最大的目的是他急缺铸炮的人才,而孙元化几乎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军工专家。

    孙元化的态度终于放松了下来,他拱手说道:“殿下说笑了,其实我与老师也聚少离多,难以学到什么高深的知识。尤其是我不喜经史,所会的多是些旁门左道而已。”

    “师兄可不能妄自菲薄,其实我也认为这些旁门左道才是立国之本,比起经史来更加重要。”朱聿键说道:“试问没有这些旁门左道,我们如何能够拥有大炮,又如何取得宁远大捷,让努尔哈赤伤重不治而亡。”

    “殿下说得对,不知道殿下认为如今朝廷火器该当如何改进,才能对建虏更有优势?”孙元化问道。

    “我认为如今最当务之急的不是改进武器,而是建立新的科学体系。”朱聿键道:“我朝所研制的火器,大多是在长期使用之中凭借经验逐步改进,这样的进步速度实在太慢。我认为应该建立系统的科学体系,深入研究科学理论,以理论为基础再研究实用科学,自然是事半功倍。我们也可以将新产品的试制放在实验室内,由专门的人员研究,这些人必须是读书人,对科技理论有着很深的了解,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研究规模小得多,成本低廉也更容易快速实现。当然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有一批专门研究的人才,这样的发展我称之为从经验科学向实验科学的进步。”

    朱聿键一大套新名词下来,听得孙元化呆愣当场,可是细细品味之下,却又极为可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自己对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公务牵扯精力,只能私下里进行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他还觉得实在太慢了。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不再当官,而是全力投入到研究之中,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孙元化这次亲自带领船队迎接唐王,本来是打算见见老师的,结果却发现老师并未走海路。对于没能见到老师,孙元化感到有些意兴阑珊,但这位小师弟给他的惊喜却让他很快忘记了对老师的思念。朱聿键的远见,让孙元化佩服不已,两人越聊越是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这一路从天津卫到宁波卫有数千里海路,凭借如今帆船的速度,至少要开上十几天时间,而他们更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不得已在胶州湾躲避了半个月,这让航行时间大大加长。

    这段时间以来,朱聿键几乎是足不出户,每天与孙元化在船舱里讨论各种科学知识。孙元化自感到受益良多,心中暗暗惊叹这位师弟博学多才,尤其是朱聿键提出的万有引力三定律和三角函数,更是让孙元化彻底着了迷。朱聿键却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他对这个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