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烨正想着可以清闲几天,梁小明把这个问题一摊到他面前,他就知道这个愿望短期内无法实现了,自己又清闲不下来了。

    他沮丧地问:“琼州没有炼焦煤,到底哪里才有?”

    “以前我告诉过你,山西的煤储量最丰富,而且符合各种用途需求的煤都有,问题是内陆离我们太远,不现实,沿海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山东了。”

    刘烨在记忆中搜索了一番,历史上的孔有德登州兵变好像就在冬天。他心情愈不好了,现在已经是八月底,离腊月也没多久了,这个时候去山东,岂不是一头扎进兵变的漩涡中,搞不好小命都丢了,这种规模的兵变可不是几百人几千人的小打小闹,叛军和官军都投入了几万人的兵力。

    他抱着侥幸心理问:“除了山东呢,广东广西有没有,福建呢?”

    梁小明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的企图:“别妄想取巧了,两广和福建都不是产煤大省,就算有个把小煤矿,煤层离地表太远,以这个时空的勘探条件,也找不到,找到了也无力开采。山东是沿海省份最着名的产煤地,而且有个龙口煤矿就在海边,出产的正是我们需要的烟煤,还是浅层煤矿,规模不算小,海运也方便,没有比这更适合我们的煤矿了。”

    “龙口?具体是什么位置?”

    “我记得龙口市是烟台的一个县级市,就在蓬莱市旁边”

    刘烨捂住了眼睛,仰天长叹——蓬莱正是明清登州府的治所,也就是府城,孔有德兵变正是生在这里!

    他作出最后的努力:“非得北上吗?南下行不行?我记得越南也有大煤矿的。”

    梁小明反问:“你说的是鸿基煤矿吧?”

    其实刘烨不知道煤矿的名字,只是依稀记得越南有个这样的煤矿,顺势点头:“好像是的,还是个港口,海运也非常方便吧?”

    梁小明叹了口气:“鸿基煤矿是个好煤矿,产优质无烟煤,煤层厚,表土薄,利于露天开采,煤藏量大约二十多亿吨。是越南最主要的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90%。可惜的是,无烟煤更适合做燃料,不能炼焦,如果我们能大规模应用蒸汽机,那么这就是一个必须占领的宝矿,现在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或许,等到冶金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了,可以用于高炉喷吹”

    “好吧。”刘烨决定认命,“既然焦炭是无法绕过去的坎,那就只有啃下了。”

    “不过,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跑这么远的路,就为了焦煤,好像有点不划算。”刘烨思索起来,“总得扒拉点啥回来,方才不虚此行。你是山东人,快帮我想想。”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商人,利益最大化才是他的宗旨。

    “我老家确实是山东,山东省的好东西不少,可是仓促之间也没法弄到什么吧?”梁小明有点犯难,“山东海洋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还是水果之乡,棉花和烤烟等经济作物产量也大,青岛的啤酒也是全国闻名,可是眼下对咱们没什么用啊?你总不能装几船海鲜回来?这东西海南只会更多。”

    “烤烟和啤酒?”刘烨注意到了这两样东西,“你还别说,等山东稳定下来了,我们倒可以考虑展这两种产业,弄好了就是财源啊。”

    梁小明两手一摊:“我承认你脑洞很大,可是这也是将来的事情了,和现在没什么关系。”

    刘烨冥思苦想:“让我好好想想,这个时候山东好像有个大官叫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在登州操练火器部队,孔有德叛乱就是带走了红夷大炮和工匠,才会让皇太极的攻坚能力一夜之间突飞猛进”

    梁小明眼睛一亮:“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孙元化手下还有个葡萄牙雇佣兵教官团,专门教火炮技术的,你要是能把这些人弄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虽然能够想办法铸出炮来,可是滑膛炮的操作和射击技术却比不过这些本时空的专业人士,有他们训练炮兵,咱们的炮兵水准可以提升几个档次。”

    刘烨一拍手:“有道理,要不把孙元化也弄来?这个人好像是明朝大官里位数不多的技术型官员,懂火器也重视火器,还有主政一方的经验。”

    梁小明回答:“弄不弄孙元化是你的事,我只关心这批雇佣兵教官,呵呵。”

    刘烨摸了摸下巴:“这么说起来,如果山东之行能够浑水摸鱼把这些人弄回来的话,就是不小的收获。要是能够想法子改变原本的历史走向,让登州的大炮和工匠不会流入皇太极手中,那就更好了。”

    梁小明笑道:“如果你能做到的话,的确非常牛叉。”

    刘烨精神一振:“突然觉得去一趟山东非常有意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很好很好,赶紧去完成你的历史使命,顺便给我带点煤回来。”

第54章 建造新城() 
等待多建造几艘远航号,反正也无法闲着了,刘烨开始筹划临高新城,以及学校的建设。这个计划他琢磨很久了。

    建造新城的最大目的是营造整个体系的归属感,增加凝聚力:工匠们居住在工厂的简易宿舍,哪怕用水泥翻修加固,总还不是自己的家,就算拿着不错的工钱,但是缺乏归属感。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的概念,后世不管是工厂的打工妹还是写字楼的白领,逢年过节都会回老家,北上广深再繁华也不是自己的家。如果建造一个新城,让工匠们把家彻底安在临高,开枝散叶,就不会想着离开了。

    除此之外,如果说有什么私心,那就是他和梁小明怀念后世的一点情怀了,水泥、混凝土的建筑,多少能找回一点现代城市的感觉。

    他把所有人都叫来开会,讨论新城的建设事宜。新城怎么建设,需不需要城墙,占地多宽合适,现在的县城如何处置等等,都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

    在讨论之前,石英拿出了一件藤甲的样品给刘烨过目——这是之前刘老爷吩咐的。

    刘烨拿起来仔细端详,这是一件类似于马甲的藤条编制的半身甲,只不过比马甲多了护肩,可以像马甲一样直接套上去。拿在手里倒是挺轻的,比起官兵繁琐的锁子甲要轻便得多。

    石英解释道:“桐油浸泡过的藤甲不但坚固,而且具有韧性,普通的刀剑奈何不了它。而当箭射到藤甲上,如果箭头正好射在两根藤之间的空隙,那两根藤正好可以卡住这支箭,让箭动弹不得,如果箭头正好射到藤上,由于浸泡过桐油,箭便会滑落到地上。不过用桐油做一套盔甲耗时太久,我们虽然简化了浸泡的次数和时间,但是再快也得两个月,这件样品是没有浸泡过桐油的,只是让您看看样子。”

    刘烨点点头:“很好,这种甲很轻便,两个月的时间也能接受。就按照这件藤甲的样子做个几百套,要保证每个队员都能装备。”

    看完藤甲样品,就进入正题了,修建新城。。。

    严光谨慎地问道:“重建一座城池,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不说,旷日持久,什么时候才能建成啊?”

    刘烨哈哈一笑,点到李二狗让他回答。

    新晋包工头李二狗掩饰住得意之情,说道:“严先生,老爷有一种叫水泥的东西,和成稀泥状后,可以用来砌墙建房,很快就干,干了之后比石头还硬。用水泥建房比老办法快几倍。现在工厂和宿舍都是用这东西建的。”

    严光平日为刘烨出谋划策,讲究的是运筹帷幄,很少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对水泥也没有多少认知。他惊讶道:“还有如此神物,炼制难不难,材料是否易得?”

    李二狗回答:“材料遍地都是,就是石灰石和泥土,炼制也很简单,烧成灰糊糊然后和水调制就是。”

    严光闻言,对刘烨南建议道:“既是如此,新城池可以建,而且可以把县城也囊括进来,彻底吞下临高县。”

    石英也在场,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若是把县城也吞并,会不会触怒上面?”

    严光笑了:“上面的大人不满能如何?”

    石英不作声了,这个反问他没有底气回答。是啊,不满又能如何,发兵来打吗?下场如何显而易见。

    严光补充说道:“诚然,我们眼下不必过于咄咄逼人,城池把县城划进来没有问题,只要保留县衙便可,也为官府留了体面。”

    李二狗发问:“那么县城的老百姓呢,他们会不会同意?”

    林三站出来,“不同意,就让县太爷出面,保证无人聒噪。”

    刘烨赞同这点:“只要让老百姓相信纳入新城能得到护卫队的保护,问题应该不大。”

    关于是否建造城墙,众人陷入了争辩。梁小明首先发言:“我认为城墙完全没必要,城墙的作用主要是防御敌人。在琼州府,只有我们打别人,谁敢来打我们,再费时费力建造城墙没有意义。再说,我们将来要发展,要招纳更多的人,新城势必要继续扩张,没了城墙,扩张更方便。如果保留县城这点城墙,又能有什么用?”

    这就是典型的现代思维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城墙已经不足以防御越来越强大的火器的攻击,发展到了线膛炮时代,城墙已经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

    作为一个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必定要向外扩张,后世的首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按照本时空的京师这样,城池还没有建,就得先修筑长达几十里上百里的城墙,这样浩大的工程足以挤占大部分人力和物力,就算有水泥这样的大杀器,起码也要耗费一两年的时间,这期间那就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其他人跟不上他的思维,还是心存顾虑。林三发问道:“梁老爷,若是没了城墙,先不说打仗的事,假设有对头或者敌人的细作混入,四面八方都可以跑,怎么捉拿?”众人纷纷附和。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侦破技术,捉拿犯人或者间谍,无非是关闭城门,全城大索。

    刘烨称赞道:“林三想的细致,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你们想想,城池如果很大,要捉的人随便躲在哪个角落,你关闭城门照样很难捉到,反而影响全城人的进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对方无处可躲,自动现形。”

    林三奇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这么神奇?”

    刘烨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将来你们会知道。”

    后世有一种伟大的发明,就是户籍+身份证制度。一个人打从娘肚子里出来,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购房、买车,人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户口和身份证。在这种制度下,人所有的一切都无处遁形,甚至一个男人偷腥,开过多少次房,都可以查的清清楚楚。

    明朝虽然也有里甲制度,但过于简陋,而且从制定之时就有缺陷。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套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建立集赋役征收和地方管理为一体的行政组织,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庞大的帝国征收赋税作出了贡献。发展了几百年之后,到了明末,已经愈发萎缩,名存实亡,主要原因在于僵化的制度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脱节。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里甲之间承担赋税徭役的能力也相差甚远,加之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朝廷赋税不断增加,人口和土地开始不断流转,里甲内的人户和土地的分布自然会在空间上发生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