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明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还是把袁崇焕给杀了,不过辽东土生土长的祖大寿等人,仍然十分的厉害,皇太极在没有将草原上的蒙古人拉拢成自己的盟友之前,并不敢轻举妄动。

    科尔沁部落,因为寨桑跟皇太极的联姻,加上皇太极又跟科尔沁部落的族长奥巴结为了兄弟,所以科尔沁部落算是满清在草原上的盟友,但是草原上并不仅仅只有一个科尔沁部落,而最大的土默特部落,一直跟皇太极为敌。

    “林丹巴图尔!”皇太极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个人,他才无法一统草原,无法一统草原,就无法战胜大明帝国。

    此时的皇太极也没有任何办法,他只希望林丹巴图尔早点死去,希望大明朝的内乱越来越严重。

    大同府天镇县往北就是一片草原,土特默林丹巴图尔的地盘;往西北过黄河就中河套,袄而都司的地盘;往西南过黄河就是陕西的榆林卫,所以说天镇县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岭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的原因。

    这天李飞来了,秦岭跟他密谈了一个时辰。

    “大哥,你让我打听的榆林卫的消息都已经打听清楚了。”李飞拿着一份地图,开口对秦岭说道。

    “哦?说说!”

    “大哥,你看!”说着,李飞将手中的地图平铺在桌子上。

    榆林是九边重镇。《明史》记载:“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当时的大同、宣府、辽东,经常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但蒙古人一到榆林,榆林守军便主动出击,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还经常攻入草原,对蒙古人进行“捣巢”和“赶马”行动。榆林虽然孤悬塞外,但“士马健斗”,固若金汤。

    “大哥,我翻查了史料,得知上古秦兵的主力,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陕西榆林,榆林,是个非常奇特的地方,每次打仗的时候,压根不用动员,只要喊两嗓子,无论男女老幼,抄起家伙就上,而且说砍就砍,绝无废话,所以陕西虽乱,但是榆林卫并没有乱,地虽贫,粮虽不足,但是兵精将广,不轮是鞑子,还是陕西的流民,以及拉起大旗的闯王高迎祥都不敢轻易撩拨榆林卫的虎须。”李飞表情十分谨慎的说道。

    秦岭点了点头,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本来他占下天镇县,并且答应山西巡抚李君年不往大同府其他各县扩张,一方面是因为大同府离京城太近了,一旦他的势力过大,势必引起崇祯的恐慌,怕大军镇压;另一方面,秦岭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往西南强渡黄河,打入榆林卫,从而攻占陕西。

    此时的陕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最大的起义军是高迎祥的部队,高迎祥揭竿于安塞,现在率部在延安府和庆阳府地区活动,延安府北边就是榆林卫,高迎祥跟榆林卫总兵戴兴大战了一场,不过大败而归,从此不敢再打榆林卫的注意。

    高迎祥号称有十万兵马,其实其身边主力不足万人。

    在陕西剿匪的洪承畴被任命为延绥巡抚,属于三边总督杨鹤手下的得力干将,其手下精兵八千,常常打的几万流寇落荒而逃。

    秦岭本来打算,练好兵之后,西渡黄河进入榆林,拿下榆林之后,直接跟在延安府和庆阳府附近活动的高迎祥作战,打垮高迎祥的队伍,直接灭掉这股以后可能动摇大明江山的叛匪,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惜他不了解历史,更不了解榆林卫的历史。

    明清时期不说,就说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打进山西,随后想要西渡黄河进入陕西榆林,可惜数十次抢渡黄河都被打退,接来调来飞机大炮仍然没有奈何榆林,最终放弃了对榆林的进攻,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就没有踏进榆林城。

    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也没有打进榆林城,最后全国解放,蒋介石飞往台湾之后,榆林城才和平解放。

    秦岭如果了解这些历史,就会明白榆林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强,他们继承着上古大秦帝国铁血军队的传承。

    榆林卫精锐二万人,比大同府卫的边军少了四万人,但是仅仅变二万榆林军,却让高迎祥不敢踏进榆林卫一步,让鞑子不敢骚扰榆林卫,并且因为榆林地贫粮少,榆林总兵戴兴还时常带着兵马进入草原,猎杀鞑子的牛羊,补充粮食。

    榆林卫的这二万精兵就是如此的强悍!

    “大哥,榆林卫打不得啊!史书上记载,当年秦朝最强的军队就出自榆林,现在榆林总兵戴兴手下有二万精兵,不管是鞑子还是陕西最大的叛军高迎祥,都不敢撩拨他的虎须。”李飞对秦岭劝说道。

    秦岭听完李飞把榆林卫的情况说完,眉头不由自主的紧锁了起来,心中暗道:“如果榆林卫的兵马真得如此厉害,这该如何是好?”

    ……

    秦岭在跟李飞商议着西渡黄河进陕西,而高迎详却想着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进一步将自己的地盘扩大,并且山西比陕西富足,可以进一步扩大他的兵力。

    而此时的李自成,自起义之后,转战汉中,投奔了王左桂领导的农民军,不过三个月之前,王左桂被朝廷招降,李自成不降,随后率部投奔了也在庆阳府附近活动的不沾泥张存孟的起义军。

    而李自成的舅父就是高迎详!

    不沾泥李存孟和高迎详两股人马,正在商议着如何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平阳府,进行抢掠和扩展地盘,因为陕西地贫,经过三年的抢夺,已经没有多少人种地了,所以粮食越来越少,必须要冲出陕西,到其他省份进行抢粮。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口和土地() 
秦岭思来想去,既然鞑子和高迎祥都不敢招惹榆林卫,自己也不想招惹榆林卫,万一跟榆林卫拼一个两败巨伤,占不到便宜,搞不好山西巡抚李君年和大同总兵李弘业到时候会趁虚而入,来攻击自己的大本营天镇县,那样的话,他这几年的心血不是白费了。

    “如果不能向西南渡黄河进入陕西榆林,那么难道要入河套草原发展?”秦岭在心里暗暗想道。

    不过河套草原是一处肥美的草原,本来是大明朝的地盘,可惜现在变成了土默特族的牧场,土默特部落之所以能成为草原上最强的部落,就是因为他不但控制了归化城附近的鄂尔多斯大草原,还控制了水草肥美的河套草原,从而让他兵强马壮,族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土默特部落的总兵力多达十二万,其中归化城附近有六万兵马,河套草原还有六万兵马。

    李飞看到秦岭紧锁着眉头不说话,于是再次开口讲道:“大哥,小安子传回来消息,他随李自成去了庆阳府,加入了不沾泥李存孟的农民军,他们正跟高迎详的兵马合兵一处,想要东渡黄河攻打山西的平阳府,听说陕西叛乱三年,民不聊生,粮食越来越少,他们已经无处抢粮了。”

    秦岭没有说话,仅仅点了点头,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跟大明朝还有巨大的差巨,因为仅仅二万榆林精兵就让他有点犹豫不决,甚至于有可能汉龙军还打不过二万榆林精兵,所以大明朝虽然此时已经千疮百孔,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把这头庞然大物灭掉,现在看来仅仅靠自己的汉龙军肯定不行,高迎详、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存在,还是十分的有必要,所以他西渡黄河进入陕西攻打高迎详的计划,便自动给取消了。

    高迎详和李存孟的队伍东渡黄河攻打山西平阳府,对于他来说是好事,只有越来越多的叛军,不停的一小口一小口的蚕食大明朝,这才彻底撬动大明朝的根基,从而让他秦岭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明朝的各种体制和各方利益都十分固化,通过自身的改革已经无法去除自己的顽疾,必须将整个大明朝的既得利益集团全部打碎,敲成碎渣,然后再重新建立崭新的制度,形成一个新的中华帝国。

    这样才能在几百年之后,不受外族入侵之痛苦,甚至于,在秦岭的脑海之中,若是有机会,他很想效仿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

    而他的第一个目标,绝对要发展海军,东渡大海,消灭倭寇,使其日本岛彻底汉化,从而从根源上消灭几百年后日本对中国带来的灾难。

    所以他现在主要的任务,既要推翻大明朝,又不能让胜利果实落到他人之手。

    “大哥,我们是否还要强行西渡黄河进入榆林?”李飞对秦岭询问道。

    “算了,继续练兵,用心经营天镇县,静观其变吧!”秦岭摇了摇头,回答道。

    于是随后的日子,军营的事情渐渐上了正轨之后,他开始把精力放在了天镇县的土地改革上。

    这天,他把陈文叫了过来。

    “先生,县内的耕地数量可否统计出来?”秦岭对陈文询问道。

    “主公,基本已经统计了出来,天镇县内总共可以开发出五十万亩土地,其中十万亩为一等田,十五万亩为二等田,剩下的二十五万亩为三等田。”陈文回答道。

    “一亩地可否养活一人?”秦岭继续对陈文询问道,他对土地的事情一无所知。

    本来陈文其实也不太清楚,但是他管理了天镇县一年多的时间,早已经对土地了如指掌,其实古代管理国家,就是管理土地和人口,因为以前的生产力就是土地和人口。

    “足矣!”陈文回答道。

    “好,五十万亩土地,也就是说可以养活五十万人,二十人养活一名脱产的职业军人,那么整个天镇县也可以供养五万军队。”秦岭十分高兴的说道,不过随后陈文的话,却让他一愣。

    “主公,理想的情况下是这样,但是县里开垦出的土地仅仅只有不足二十万亩,还有一大半荒地需要人力去开垦,开垦荒地就需要我们出粮食养活农民,但是我们的粮食根本不够,再说现有的二十万亩土地,需要农具和耕牛,还要修水渠引水,这都需要银子,需要粮食,而我们现在要养将近二万人的军队,粮食和银子都不敢乱动,现有的土地也仅仅只能养活十万多点的农民,这些农民一年种出的粮食最多养活五千士兵。”陈文把天镇县的现状跟秦岭说了一遍。

    “啊!”秦岭愣住了,他急着扩军,是认为可以自己自足了,并且还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银,本来以为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没想到这几个月的时间,一直在消耗自己库存的粮食,而夏收和秋收的粮食,满打满算仅仅够五千士兵今年的口粮,又因为秦岭每天都要给士兵们吃肉,所以银子由流水般的速度消失。

    今天一算帐不要紧,吓了他一大跳,以现在的粮食和金银储备,再这样花下去,也仅仅只能再支撑一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崇祯四年还能撑下去,到了崇祯五年,汉龙军就要饿肚子了。

    “看来今年不扩充地盘还不行了!”秦岭在心里暗暗思考道。

    “主公,今年是崇祯四年,如果今年天镇县还能保持安定的话,我可以带领流民,勒紧裤腰带,再开垦出十万亩土地,这样就可以再养活十万流民,明年崇祯五年,就能多达出几千士兵的粮食,不过这种土地开垦是长时间的办法,为了应付明年的危机,今年我们要么扩展地盘,要么到外地抢掠金银和粮食。”陈文对秦岭建议道。

    现在是流民很多,要多少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