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辰前自己还曾泛起过的沉渣吞没。他说,自己曾嘲讽儒家的理想主义,把美好的愿望当现实对待;曾鄙薄道家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倘人人都隐遁深山,修炼成仙,衣食何来,正义谁申,邪恶谁除,社会还怎么向前发展?因而他要从现实出发。总结历来的战斗经验,足迹遍及七江八河,三山五岳,考察古战场,著兵法十三篇,以指导天下的有识之士,用战争来驱除邪恶,消灭战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以实现工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政治主张。即是说,兵家和儒家都是积极入世的,其最终目标一致,都是奔向“仁政德治”、“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但实施的手段、方法、步骤,所由之路却大相径庭,儒家靠的是“仁、义”的政治说教。兵家靠的是战争的威力。其实,儒家也从未离开过战争的实力,即以孔丘而论,驱除阳虎,夹谷会盟,堕三都,等等,有哪一点离开过军事实力呢?要兴师用兵,就必有血腥,就一定要付出代价和牺牲,怎么能因为父亲政治上的一点不幸遭遇,自己前进途中的一点坎坷而就畏首却步,滑进自己所鄙薄的避世泥坑呢?几经奔波、周折的辛劳,兵法十三章是写成了,而且来吴后,根据南国水乡的特点,作了充实、调整和修改。可是这兵法究竟怎样?它能行之有效,指导战争取得胜利吗?孙武对妻子说,骏马需驰骋于疆场,倘总系之于厩栏,与毛驴何异?宝剑需试之以坚韧,倘总匿之于鞘,哪怕它锋利得削铁如泥,又有谁知?跟废铜烂铁有何不同?兵法不是陈于橱拒,摆于几案的古董,赏于股掌的玩物,而是用来指导战争的,总这样隐居深山,不过问世间战事,如何能试其真伪呢?至于说到无求于牵,无求于利,不贪图荣华富贵,因而,便不肯出山,那也太自私自利了。一个尧舜一样的圣贤,本来就不该以个人的私欲为念,而应该想到整个天下的安危,百姓的疾苦,社会的未来,为之而奋斗,而奉献。说到这里,孙武又引导妻子田淑贤一起回顾了几位上古时代的为人崇敬的英雄,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有今日之大千世界,人们才永远不忘他们,怀念他们,以他们为光辉榜样,甚至修庙宇,塑金身,四时奉祀,传至万古千秋。

第72章 话别出山 练兵斩姬(2)() 
当初天地混沌未开,是盘古挥动板斧,开天辟地,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所以大家都尊他为祖宗,敬他为英雄。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草木,鸟兽鱼虫,但却没有人类,女娲感到世间荒凉寂寞,她自己也生活得十分孤独,于是不畏千辛万苦,抟黄土而造人。后来宇宙发生了一场大的变动,天塌地陷,灾祸横生,人类濒于灭顶的边缘,女娲又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挽救了人类的危亡。因为没有女娲便没有人类,所以大家尊女娲为人类的母亲。当尧之时,天上十日并出,炙烤着大地,司衡羿造反天庭,毅然下凡,来到人间,援神弓而射九日,大地才恢复了正常,人类才得到生存发展。倘使无羿的英雄壮举,不仅人类,恐怕地球上的整个生命都要毁灭。羿为了拯救大地上的生灵,得罪了天帝,再也不能升天成神,只得在下界为民,妻子嫦娥因此背叛了他,美满幸福的家庭遭到了破坏,羿到了老年孤独寂寞,郁郁寡欢,默默而死,人类却千秋繁衍,万代生息,直至永久。尧是个不幸的君王,羿射落了九日,大地恢复了正常。太平不久,大地上又洪水滔天,人为鱼鳖;禽兽猖獗,攫老食幼;妖魔恣肆,嗜血成性;浮尸饿殍,遍于中国;啼饥号寒之声盈耳,面黄肌瘦之躯塞目在这华夏大地就要沉沦,炎黄子孙就要灭种的关键时候,是大禹挺身而出,带领九州儿女奔波十三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了水患,再次挽救了人类和民族的危亡

    “不要再说了,若不是支持你出山行伟业,谁会连夜给你收拾整理衣物。”田淑贤娇羞地说,她仿佛蒙受了莫大的委屈,满脸红云飞腾。

    孙武风趣地说:“我料你也不会像嫦娥那样离我而去,飞向广寒宫!”孙武说着不禁动情,将妻子揽于怀中,紧紧地搂抱着。

    田淑贤依偎于丈夫的怀中。脸贴着他的腮。慢慢厮磨,温存地说:“嫦娥空有一副好仪表,全不讲信义,关键时刻背叛了丈夫,实在是可恶之极!”

    孙武抚摸着妻子微带油香的秀发,深情地说:“所以她后来变成了一只蛤蟆,一个丑八怪,而我的淑贤,永远脸蛋漂亮,如花似玉。”孙武说着,在妻的腮上、唇上吻个不止。

    田淑贤眯起了双眼,幸福地承受着丈夫的一个个热吻。她的脸紧紧贴在丈夫的胸脯上,仿佛第一次感受到了它是这么宽阔,这么厚实,这么温热,那颗心在有力地跳着

    吴王的行宫设在灵岩山上,离穹窿山不过十多里路程,正所谓咫尺天涯。阖闾常住灵岩行宫,很少在姑苏城居住,特别是到了夏季,山高气爽。于宫内便可凭栏眺太湖如镜,尤显凉爽。伍子胥奉吴王之命往聘孙武,是从姑苏城王宫出发,驾驷马而前,行三十余里,前边山路崎岖,车难通行,改乘骏骑。又行一程,只好舍鞍马而攀登,安步当车了。如今阖闾在灵岩行宫接见孙武,两山相距,不过十里之遥,又是顺风下坡,不一刻工夫便来到了灵岩山前。只见旌旗飘飘,执事纷纷,鼓乐喧天,为首的一位内侍手持节仗迎上前来,深施一礼道:“奉吴王之命,迎接孙贤士进宫!”说完转身前边引路,伍子胥与孙武并马上山,来到宫门外,手扶代表君王权力的一根手杖下马,内侍先进宫缴旨。阖闾闻报,随即起身,直接到殿外,降阶相迎——一国之君,除了迎接自己的尊长,一般是不离座的。阖闾凝神朝阶下一望,只见来人三十开外年纪,八尺多高的身材,虎背熊腰,宽袍大袖,虽是乡间种田人打扮,但走起路来洒脱飘逸,俨然有隐士之风。阖闾对孙武的第一印象很好,先是产生了三分敬意,急忙上前见礼道:“寡人仰慕先生已久,今日得见,果然相貌堂堂,气宇不凡,哈,哈,哈!”

    孙武急忙上前还礼道:“孙武乃山野鄙陋之人,有劳陛下降阶相迎,实在是诚惶诚恐!”

    吴王于殿内,设下酒宴款待孙武。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阖闾颇有些兴奋,欠欠身道:“自登大位以后,寡人日夜思念掌中原霸权,而广求贤明之士。自伍爱卿处获悉先生高贤,因此特邀先生前来,助寡人治理国政。”

    孙武起身,拱身长揖道:“孙武乃穹窿一樵夫,哪里会有治理国政的本领”

    阖闾摇摇手道:“何必过谦,伍爱卿给寡人讲过先生所著之兵法十三篇,真乃金石妙论,实属通天彻地之作!”

    孙武谦逊地说:“大王过奖了。孙武只是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察也,故而才从历史上、从各国所发生的战争中着手研究,从中总结战争之普遍和一般性的规律。其实,即使穷孙武毕生之力,恐亦难穷究其精髓奥妙,只望子孙后代继续深入研究。入门而已,何敢妄称‘金石妙论’和‘通天彻地’。”

第73章 话别出山 练兵斩姬(3)() 
伍子胥插言道:“大王对先生所著兵法,十分推崇,想待先生休息数日后,为大王讲解兵法之术。”

    孙武慷慨应允,散席时,将所著兵法之抄本献与吴王,作为晋见之礼。

    从此,阖闾专心致志地研读兵法十三篇,边读边夸,边读边赞,边读边叹,仿佛在饮最上等的黍米老黄酒,醇香软绵,令人喝之不够,饮之不厌,飘飘欲仙;仿佛在吃美味佳肴,闻之香,品之鲜,思之垂涎欲滴,越咀嚼越有滋味。这真是一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兵书,想不到我吴国竟有孙武这样一位奇才,有他在我身边辅佐,我何愁不能称霸诸侯,并吞列国而霸天下阖闾对孙武崇拜得五体投地,颁旨天下,一律尊孙武为“孙子”,称兵法十三篇为孙子兵法。

    数日后,应吴王之请,孙子特于御前讲解战略战术,他思路井然,条分缕析,论证充分,多以战史上的著名战争为据,详细说明其胜败原因。阖闾听得如醉如痴,可是听着听着,竟长吁短叹起来。孙子闻听,不解其故,坦诚地问道:“大王为何兴叹?莫非孙武所讲,多有谬误之处”

    “哪里,哪里,”阖闾摇头,打断孙子的话,“先生所讲,精妙绝伦!寡人在叹吴国小兵微,恐有屈先生之大才!”

    “不然。”孙子说,“国不论大小,兵不在众寡,关键在于能否推行王道。倘大王自始至终不忘王道,小国亦可战胜大国,兵少也可战胜兵多,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不胜枚举。眼下我吴国男丁不足,亦可用女兵代之。”

    阖闾大吃一惊:“什么,柔弱女子也能挥戈上阵,先生莫不是在说笑话吧?”

    孙子极平静地说:“陛下面前,孙武岂敢戏言!大王若不信,不妨一试;如若不确,愿领欺君之罪。”

    世上多言狐、狼多疑,其实,人更是多疑的动物。阖闾一方面推崇孙子备至,另一方面也在想,看兵法确也言之有据,头头是道,但他毕竟是初出茅庐,并未统率过军队,指挥过战斗,会不会是在纸上谈兵呢?既然孙子主动提出以女子试之,真乃天遂人愿,再好不过了。他这样想着,说道:“就依先生!我宫中女子颇多,就选宫女一试,如何?”

    “可以。”

    “不知需要多少人数?”

    “三百名足矣。”

    阖闾点点头,随即命人在宫中挑选三百名年轻的宫女候令。

    要把穿着华丽、生活奢靡、娇生惯养的宫女训练成士兵,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伍子胥在一旁忧心忡忡,但情势已无法挽回,只能暗暗为孙子捏一把汗。

    孙子心里明白,阖闾的决心这样大,表现得这样慷慨大方,是在怀疑自己的兵法和指挥才能,也罢,你拿这件事来试我,不妨我也拿这件事来试试你,看你对我到底相信到怎样的程度,于是说道:“大王,操练宫女虽是小试,但必须按军旅一样行事,先严明号令,后执行赏罚,不可稍怠。另外,还请大王派执法官一名,传令官一名,鼓手一名,牙将、卫士、刀斧手各十名,以壮军威。”

    “孤家照办。”阖闾依然很大方,有求必应。

    孙子似乎有点得寸进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这三百名宫女要分为两队,因而需再派两名有威望的人任两队队长。这两位队长,一要能够服众,二要能成为大家的表率。不知宫中可有此等人才?”

    “有。”阖闾回答说,“孤家意欲叫两名爱妃当队长,不知先生以为可否?”

    孙子说:“大王肯派二妃任队长,足见对此番练兵重视的程度。不过,不管是宫女,还是宫妃,臣将一视同仁,一律按军规行事。”

    阖闾表示:“一切听凭先生。”

    阖闾这时候只顾要看看孙子操练女兵,要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他怎么会舍得让两位爱妃出来当队长呢?原来他最宠爱的夏妃和姜妃,也称左姬与右姬,曾向他诉委屈,埋怨整日闷在宫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