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不久,子必患病,卧床不起,延医服药,终不见效。有病乱求医,一日心腹侍卫请来了一位道人。相传这位道人不仅甚通医理,诊脉灵验若神,病家勿需开口,便能断出病症、病因及治疗之方略,而且善解人意,能根据患者的病情,或给你讲一段故事,或给你说一个笑话,或给你唱一曲姑苏评弹,抑或与你说长道短,令患者闻过则喜,喜则病轻,辅以针砭与药物,于是则渐渐病愈。道人被延引至子必的病榻前,子必微睁双目,只见面前这位道人三十开外年纪,身材高大,体态魁梧,身着道袍,峨冠博带,双眉带彩,二目有神,肌若凝脂,面似冠玉。此人好生面熟,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又记不起来,只好重又闭上眼睛,任其摆布——诊脉,试体温,看舌苔,视脚心,摸腋窝,之后便是先针后灸,处方开药。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娴熟自如,但他并不就此结束,而是娓娓动听地给大家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有一只金色的凤凰东巡归来,一连飞了三天三夜,它实在是太疲劳了,便降落到一个草原上休息。奇怪的是这个草原没有其他飞禽走兽,只有黑猪和乌鸦,成群结队的乌鸦骑到猪背上,在草原上赛跑,正所谓乌鸦飞到猪身上,谁也不嫌对方黑得难看。它们“呱呱”、“喂喂”地乱叫,大约是在进行歌咏比赛,其声尖利,其调聒噪,单调刺耳,枯燥无味,但它们自己仿佛正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突然,它们发现了那只栖于枝头的凤凰——百鸟之王,禽中的灵长,不禁哑然失笑。它们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嘲笑这凤凰的羽翼是那样的五彩斑斓,缤纷绚丽。它们不理解,羽翼何以要有这诸多颜色,花花搭搭的,难看死了,像我们这样千篇一律,黑缎子似的,该有多美呀!还有那个头,多么大呀,大则必笨;那尾巴也太长了,正所谓“尾大不掉”它们虽然是在窃窃私语,但栖于枝头的凤凰还是听得真真切切,心里很不是滋味。它振翅引颈,长鸣数声,以示抗议。这鸣声若笙似箫,婉转悠扬,如乐作焉,草原上回荡着和乐安详的声音,久久不绝。乌鸦和黑猪们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笑这鸣叫声太抑扬顿挫,太起伏跌宕,太悦耳醉心,它们说:“这是何必呢,真乃多此一举!”凤凰听了,哭笑不得,心想,与这些黑丑类不可同群为伍,还是远离它们而去吧。它这样想着,振作精神,不顾浑身疲惫无力,展翅鹏程而去。凤凰飞去了,这个草原上又只剩下了乌鸦与黑猪,乌鸦飞到猪身上,猪驮着乌鸦在草原上赛跑,谁也不嫌谁黑,谁也不嫌谁丑

第121章 巧设埋伏 频派使臣(4)() 
服过三五剂药,子必的病体日渐好转。在卧床的日子里,他不断地捉摸这凤凰、乌鸦和黑猪的故事,很自然地把美玉、黄金与凤凰联到了一起。

    湛卢宝剑自天而降,这是对圣德之君的酬报,是王天下的象征与标志,各国诸侯纷纷前来祝贺,特别是楚之属国与附庸,诸如唐、蔡、胡、沈等。既祝贺道喜,自然不能赤手空拳而来,要带相当贵重之礼品。唐成公带来了两匹千里宝马,一匹送给楚昭王,一匹留着自己骑。蔡昭侯带来了两件银貂裘,一件送给楚昭王,一件留着自己穿。他们都晓得囊瓦这个人贪财爱小,都送给他不少贵重的东西,蔡昭侯还忍痛把自己两对心爱的白璧送了一对给他,自己留了一对佩在身上。不料囊瓦还不称心,他想,昭王是我扶上台的,无我囊瓦便无昭王;再说,昭王年轻,国事全落在我的身上,你们看得起昭王,却目无我囊瓦,岂不可恼,可恨他竟老着脸皮跟唐成公讨另外一匹千里马,向蔡昭侯要余下的一件貂皮袄。唐蔡之君不肯答应,囊瓦恼羞成怒,扣留了他们,不许他们归国。二君的居处设重兵把守,名为保护,实则软禁,连大门都不准出。唐成公之随臣劝主公道:“囊瓦既索宝马,依臣之见,不如索性给他,否则困无归期不说,万一囊瓦性起,一怒之下戮我君臣,岂不白送了几条性命!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人屋檐下,焉能不低头”唐成公怒气难平地说道:“囊瓦欺人太甚,孤家宁可一死,决不屈服!”随臣苦劝不听,便瞒着主子把千里马牵出来,以唐成公的名义送给了囊瓦。囊瓦得马,笑逐颜开地说:“你们到底还是屈服于我了”遂放唐成公君臣回国。唐成公得知此事后,亦未怪罪随臣,因为他说得不无道理,只好打下牙往肚子里吞,谁让自己国小兵弱的呢?蔡昭侯听到这个消息,心想:我也不必在此赌气了,先行脱身回国再说,于是便忍气吞声地将自己的银貂裘送给了囊瓦,囊瓦随即放蔡昭侯回国。归国途中,蔡昭侯越想越气,在北渡汉水的时候,他站在船头上,把身边佩挂的一对白璧解下来,“咚”的一声抛进水里。发誓道:“非率兵伐楚,不再南渡!”

    唐、蔡两国是近邻,二君回后聚首商议,决定借晋兵伐楚。晋定公奏明周敬王,周敬王大动其怒,让晋定公出面,联络了宋、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杞、小邾子,连同唐、蔡自己,一共十八路诸侯会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大家公推晋为盟主,由晋国大将荀寅统领全部兵马,并以王师的名义,一路上浩浩荡荡杀奔楚国。可是,由于晋士鞅因与楚有宋西门之盟,晋北边又有鲜虞之患,加以途遇暴雨,联军将士患病者甚多,伐楚夭折。蔡昭侯因伐楚未成,深仇未报,归途中灭了沈国,杀死了沈侯嘉。这一年的秋天,楚右尹囊瓦欲伐蔡,孙子获悉,心中暗喜:关键时刻发生此事,真乃天助我也!

    孙子迫不及待,遣使臣泛恺赴蔡,以吴王的名义送去银貂裘一件,并附信一封。信中写道:“近闻楚骄慢之囊瓦,夺大王心爱之貂裘,此事若属实,实令天下人共愤。楚即为大国,囊瓦不过一权臣耳,大王乃一国之君,为臣者竟对君王强取豪夺,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亦为一国之君,对囊瓦此举暴行,深感义愤填膺。今送大王银貂裘一件,或出大王被夺之右,敬请笑纳。他日必替大王雪今日之耻!”后边是吴王阖闾的署名。

    泛恺抵蔡,赠裘呈书,致吴王缱绻之忱。蔡昭侯审裘阅书,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想,吴王阖闾,真乃寡人之知音,以君王之尊待寡人若此,寡人早先何以始终不察呢?真乃有眼无珠,不辨良莠,不分金石也!蔡昭侯心潮翻滚,当今天下,小国欲存,必与强国结成联盟,楚、晋是靠不住的,吴王信中说:“他日必替大王雪今日之耻。”我何不远楚而结吴呢?他想到了与自己的情况相类似的唐成公,便前往访问,欲与之同进退。

    唐成公与蔡昭侯同病相怜,相见分外热忱,他不等蔡昭侯秉明来意,便急如星火地说:“大王来得正好,寡人正有要事要与大王商议。”

    蔡昭侯问道:“大王所言何事?”

    唐成公答曰:“先前囊瓦夺寡人之宝马,寡人对楚不抱任何希望,决心报仇雪恨,求诸晋公,始有召陵之会,十八路诸侯联兵伐楚。不料联军解体,伐楚中途夭折,仇未能报。近闻吴王仁德,想与吴联手,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蔡昭侯来唐的目的让唐成公道破,正所谓不谋而合。

    原来孙子派泛恺赴蔡同时,也派使臣来到了唐国,以吴王阖闾的名义送唐成公千里马一匹,带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使之心动,决心投靠吴国。但双方对收受孙子赠礼一事却绝口不提,怕的是人格受损。

第122章 巧设埋伏 频派使臣(5)() 
蔡昭侯说:“寡人此来,正为此事,不意竟为大王占先。自古道,寡妇心思寡妇知,谁又能知我弱小国家之悲哀!唐、蔡两国既利害一致,望今后能同进退,共患难。”

    唐成公深表赞同,说道:“正如大王所言,我们弱小国家理当携手并肩,共对强敌,不作虎狼之饵食。”

    唐、蔡之君谈得很投机,达成了默契一致的协议,决定与吴结盟。此后不久,分别派使臣赴姑苏,并以其亲生骨肉为质,以表达亲吴仇楚的决心。

    吴王阖闾按照孙子的意见,对两国使臣以最惠国大使之礼迎之。唐使拜谒吴王,说道:“唐今后以贵国为宗主国,且决心与贵国同呼吸,共命运。小臣乃秉吾王旨意而来贵国,料大王必不嫌弃。”

    吴王紧握唐使双手说道:“寡人对唐公仰慕已久,此后唐公将国家命运与我共之,实乃兄弟,真是可喜可贺!归国后烦请向唐公转达寡人心意,吴王阖闾向神明发誓,将与唐公谨守兄弟之义。”

    是夜吴王盛设国宴款待唐国使臣,孙子与伍子胥等作陪。席间阖闾对唐使说道:“以两国情谊,寡人理应往访唐公,然各国耳目众多,不宜前往,归国后代向唐公致歉。”

    孙子与伍子胥劝酒,说道:“吾王已向您讲了许多恳切之语,我俩亦进一言。今后贵国若与楚国发生纠纷,作为吴之将帅,必奉王命全力协助贵国,请将此意告知唐公。”

    自此,唐与吴歃血为盟。蔡国使臣来吴,吴亦这般接待,如此言语,大同小异而已。

    两国使臣离去,吴王喜出望外,对孙子的谋略深感佩服,夸道:“元帅纯以外交手法,不费一兵一卒,即获得唐、蔡之五万军队,这是何等伟大的胜利呀!”

    伍子胥在一旁插言道:“大王,楚失五万,我获五万,合计得十万大军矣!”

    “对,不是五万,乃十万也!哈哈哈”吴王笑得前合后仰。

    唐、蔡两国转而靠吴,皆因对囊瓦一人的反感,善谋略的孙子巧妙地利用这种反感,使两国与吴结盟,确是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囊瓦因一马一裘而失两个同盟国,其损失不谓不大。然而,一般人,如阖闾与伍子胥,只能看到这种有形的、有数的五万或十万大军,却看不到孙子用一柄湛卢剑所换得的无形的、无数的军队。

    楚昭王收到伍子胥的一封来信,信中写道:“万古昏君楚平王,因听信费无极之谗言,逐子纳媳,屠杀四代忠良伍氏全家三百余口,其罪断不可赦!今楚平王、费无极已死,然吾恨未消,不久,非以吾力亡楚不可,尔将死于吾手!”

    昭王读信,非但不惧,反而哈哈大笑,说道:“寡人本以为伍子胥是何等罕有之将才,读此信方知不过匹夫而已!”

    囊瓦不解地问道:“大王何出此言?”

    昭王满怀自信地答道:“若吴欲犯我,何以会寄此信?吴欲来犯我国,又苦于力弱,方叫伍子胥来信威胁,虚张声势。”

    囊瓦闻听,昭王言之有理,遂拜伏道:“大王判断英明,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囊瓦知伍子胥非等闲之辈,不可轻看,便对昭王说:“伍子胥对费无极之恨未除,方寄此信。不如借机掘费无极之坟,将其首级送与伍子胥,以消他心头之恨。如此一来,可免战事,乃上策也。”

    昭王也希望暂避战争,说道:“令尹言之有理,费无极万人憎恨,掘其坟墓,送其首级,亦不足惜。”

    楚将快要腐烂之费无极首级送给伍子胥,伍子胥挥剑乱砍一阵,大放悲声,哭难报父兄及全家之仇,问孙子何时伐楚。

    孙子慎重地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