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都下车,兵丁取火种先点燃前排车上的柴草。干柴烈火,愈烧愈旺,火光缭绕,火焰冲天,烧着了马腚,烧焦了马尾,五十辆车上的二百匹战马俱感疼痛难忍,用不着人赶,用不着鞭抽,不约而同地嘶鸣,相继伸前蹄,蹬后蹄,一齐向前狂奔。马一奔,风一鼓。车上的火就越烧越大。眼看前排五十辆火车冲进敌营,接着又点第二排。伍子胥指挥着五千兵丁跟在车子后边朝前冲,火车所到之处,人仰马翻,七零八落,一塌糊涂。楚兵的人圈子全都冲散了,帐篷也烧着了,霎时一片鬼哭狼嚎

    夫概一直被围在前营核心,本来凭他的胯下马,手中刀,要杀出重围并不难,但他不能丢下士兵自己逃命,只好跟兵丁一起围在里边苦战。当楚兵圈子被火车冲散,他又神气活现起来,高喊一声“孩儿们,跟我冲”,杀奔中队来找沈尹戌,因为活捉沈尹戌能立大功。正当这时,伍子胥也奔中队而来。

    开始,沈尹戌见楚兵人人勇猛,个个善战,蜘蛛吐丝似的把四路敌兵紧紧围了起来。心中欣喜,高高挺立兵车之上,挥舞令旗,指挥战斗,不断分派中队的人到各处去接应。后来前营突然喧闹起来,数辆冒火的兵车横冲直撞,顷刻之间,阵势大乱。沈尹戌见状,大惊失色,同时暗自佩服孙武用兵如神,真不愧是兵法大家,居然想得出用火攻来破我的阵法。看看败局已定,他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沈尹戌正想之间,十多辆火车冲到中队来了,楚军的兵车被冲得东倒西歪,狂奔的火车将沈尹戌的兵车撞掉了一个轮子,他一个跟头从车上栽了下来,摔断了左腿,再也爬不起来了。沈尹戌见自己的死期已到,将吴句卑唤到身边,说道:“吾无用矣,请速取吾首,去见楚王!”

    “这个”吴句卑不敢。

    沈尹戌命令道:“事危矣,速速动手!”

    “沈司马,我”吴句卑不忍。

    沈尹戌厉声斥责道:“自问平素待汝不薄,汝岂忍吴取吾首级示众,以长其志气乎?”说着抽出佩剑,扔与吴句卑,然后昂首瞪眼,转向一边。

    吴句卑下腰拾起宝剑,哆哆嗦嗦地走向沈尹戌

第145章 驴磨磨麦 囊沙决水(1)() 
第三十章驴磨磨麦囊沙决水

    却说吴句卑弯腰拾起宝剑,哆哆嗦嗦地走上前去,噗嗵一声跪倒在地,向沈尹戌连磕三头,泣不成声地说:“沈司马,奴才一定将您的首级亲手呈与楚王”然后狠心割下沈尹戌的头,扯其袍而裹之,系于身边,以手扒土,掩埋了这无头尸体。一切办妥之后,看看吴兵将近,吴句卑跨马执剑,冲出重围,快马加鞭,飞奔郢都。

    延先一步回到郢都,向昭王哭诉了囊瓦遭败奔逃、武城黑和射先后阵亡、沈尹戌命他回都的经过,昭王闻听,大惊失色,忙召公子申、子西、子期进殿商议对策。正欲再度派兵救援,吴句卑赶到,呈上沈尹戌首级,禀明经过情形,最后说道:“皆因令尹不用司马之计,方一败涂地。”昭王见了沈尹戌首级,大放悲声:“不能早用司马,孤之罪也!”并骂囊瓦道:“误国奸贼,偷生于世,猪狗不食其肉!”直到这时,昭王才认识囊瓦不是好人,然而为时已晚。

    昭王召沈尹戌之子沈诸梁,领回其父首级,厚礼安葬,封沈诸梁为叶公。面对吴兵即将迫近郢都,楚廷上下,意见分歧,归结起来可有四派观点:一是逃,二是守,三是战,四是先战后守,最后逃走。楚昭王则是主张弃城西逃的一个,他说:“楚之所恃,江汉为险,今已失险,吴师旦夕将至。安能束手就擒!”

    子西号哭谏曰:“楚之宗庙、陵墓俱在郢都,王若弃城而去,不可复入矣。”

    子期奏曰:“城中壮丁,尚有数万,王可尽出宫中粟帛,激励将士,固守城堞;遣使四出。往汉东诸国,令其合兵入援。吴军深入吾境。粮饷不继,难以持久。”

    昭王悲叹道:“吴因粮于我,何患乏食?晋人一呼,顿、胡皆往,吴兵西下,唐、蔡为导,楚之宇下,尽已离心,不叮恃也。”

    楚昭王总是思想极端,得了一柄湛卢剑,不深问情由,盲目乐观,一心只恃天意,整日做那霸诸侯、王天下的美梦;如今强敌压境,则又悲观失望,毫无拒敌信心。执意只在逃命。

    公子申则说:“臣等悉师拒敌,战而不胜,走犹未晚。”

    昭王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欲战不敢,欲弃不甘,索性来了个撒手不管,说道:“楚之存亡,全赖众位爱卿,当战则战,当守则守,不必再与孤家斟酌”说完,含泪回后宫去了。

    昭王离去,众人再议,多认为现在只有战或守,决不能弃城而走,偌大的楚国,何能一仗不打就把都城拱手让与他人?好在当初建了两座新城——麦城和纪南城,与郢都互为犄角,战之不足,守之有余。于是命斗巢为大将,率军一万,镇守麦城,挡住北路;命宋木领兵一万,镇守纪南城,挡住西北路;公子申自己领兵二万,扼守鲁洑江,挡住东路。其余西有川江,南有湘江,地势险要,吴兵现无船只,勿需防守。另外,让斗巢、宋木各从宫中领出些金银粟帛。到麦城、纪南城征召青壮年当兵,共守城池。子西、子期亲带文武,固守郢都。

    楚军的部署情况,迅速传到了吴营,孙子想,楚军虽然屡屡遭败,但郢都全盛,且三城联络,互为犄角,不易攻克。西渡鲁洑江,乃入楚之捷径,但楚已设重兵把守,必须从北路进攻,分兵攻打麦城和纪南城,让斗巢与宋木各自顾不暇,难以相互接应,只要把麦城和纪南城都拿下来,郢都也就不攻自破了。不过,攻打麦城却并非易事,守将斗巢本领高强,兼有谋略,而且城高池深,城内粮草充足,攻之难下,困之不惧,如何攻法,需费斟酌。孙子权衡再三,派伍子胥引兵一万,蔡昭侯以本国之师助之,去攻麦城;孙子亲率兵丁一万,唐成公率本国之师助之,去攻纪南城;阖闾与伯嚭等引大军攻郢都。

    伍子胥率兵东行数日,直来到离麦城十五里的一座山下安营扎寨。营寨扎定,伍子胥与蔡昭侯带人微服侦察,看麦城究竟怎样坚固,如何难攻。一行十数人,穿密林,过溪涧,来到麦城脚下,攀上一个高阜,隐蔽于树木背后,把麦城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城池特点、城上戒备看了个一清二楚。这是一座新城,不仅城墙高,城池深,城墙的砖又特别厚实。城门紧闭,城墙上旌旗密布,戈戟如林,守城的兵丁人人弓上弦,个个刀出鞘。伍子胥边看边想,斗巢真不愧是楚之名将,这城上的戒备充分说明,他确是智勇双全,能攻善守,有他坐阵城内指挥,欲攻而克之,难于上青天!攻既不成,何不围困?围也不成,伍子胥心里清楚,这一带盛产小麦,故而这座城叫作麦城,城里不仅有大批存粮,还有大片耕地,丰收一季,可饱数年,这样的城,何惧围困!

    伍子胥回至营寨,翻来覆去,一夜不曾合眼,但却一筹莫展。军务缠身,无法离开,第二天,伍子胥派蔡昭侯赶赴纪南城,向孙子报告情况,请教攻城良策。日落黄昏,蔡昭侯归来,带回孙子画的一幅图画。伍子胥展画于案,反复赏玩,不解其意。这是一张驴磨磨麦图,一间小小的磨房,正中一盘大大的石磨,磨上套着一头驴,磨顶装有漏斗,斗里盛满了麦子,驴走磨转,麦屑纷纷而下。莫非这是孙子授我破城之策?可是,这驴拉磨,磨麦子,跟攻城有什么关系呢?伍子胥百思不得其解,急得搓手搔头,捶胸顿足,拉磨的驴似的团团乱转。转着转着,一个“麦”字,钥匙似的打开了他心灵上的锈锁——将麦城当麦子,只要有一盘磨,再有一头驴,慢慢地磨,就能够把麦城磨掉。倘给这攻城之策取一个名字,就叫做“驴子磨麦计”。

    凝结在心中的冰团融化了,疙瘩解开了,伍子胥喜不自抑,连夜部署战斗。每个士兵,准备布袋一个,内装泥土,所有的兵车都要装满石块,天亮前备齐,违令者斩!胆包天带领的五百兵丁,人人内衬楚兵军装,怀揣楚兵军帽,密授他们如此这般,到时候混进麦城。命令传下,全军照办不误。

    翌日早饭后,伍子胥与蔡昭侯各自上马,手持兵刃,调三千兵丁,分为两队,兵丁们或负袋,袋内满是泥土,或驾车,车上全是石块,浩浩荡荡,先奔城东。大队人马离城七八里停住,伍子胥选好地方,以枪划地,然后命第一队士兵,以所载之石块、所负之泥土为料。依线砌墙。命令既下,兵丁忙碌,或拌泥,或搬石,或垒墙。蔡昭侯看了,不仅发笑,这是在玩什么把戏,小孩子过家家似的。伍子胥告诉他,这砌的一座城,唤做“驴城”。蔡昭侯仔细瞧瞧这座“驴城”,东西两面当中窄,南北两面当中宽,总体上是个长方形,而且一头粗些,一头细些,总共只有百十间房子大,活像一个大棺材,只是四面各有一门。按照伍子胥的指示,蔡昭侯又退到稍远一些地方去端量,果真颇似一头驴,难怪伍子胥称它为“驴城”。

    第一队兵丁赶筑“驴城”,伍子胥与蔡昭侯又带第二队兵丁绕道西行,来到麦城以西七八里路的地方,同样以枪划地,依线筑城,只是这座城的形状不同于“驴城”,滚圆滚圆的,酷似石磨。依形命名,不用说,这该唤做“磨城”。东驴西磨,中间是固若金汤的麦城,蔡昭侯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伍子胥这是在模仿着驴拉磨转,磨麦为粉而攻克麦城,可是偌大的一座麦城,就凭这小小的“驴”、“磨”二城,怎么个磨法呢?他不甚了然。本欲启唇动问,但怕这是军事秘密,更怕伍子胥笑他愚笨,话到舌尖,又咽了下去。

第146章 驴磨磨麦 囊沙决水(2)() 
伍子胥见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心中坦然,对蔡昭侯说:“有劳蔡君往返东西两处监工,限三日内砌成。”

    蔡昭侯口中答应着“好”,心里却不踏实,说道:“监工不难,只怕麦城中的斗巢前来骚扰破坏。”

    伍子胥说:“斗巢出城,切莫与之交锋,他们来,你们就跑,且速告我。”

    蔡昭侯点头应“是”,伍子胥回营。从此蔡昭侯东西往返,二“城”奔波,督促施工。

    第二天,麦城里的斗巢获得了消息。现在虽说麦城四门紧闭,但每天都开一段时间城门,让办公事的和城内外的百姓出入,进城者自然要把吴兵砌城的新闻带进城来,斗巢耳有所闻。再者巡城兵丁发现东西城郊正有吴兵活动,自然要禀报斗巢。斗巢闻报,即刻登城观望,虽相距八里之遥,但因居高临下,尚可看得清楚,果然东西皆有吴兵蠕动忙碌,分别各筑成一个土堆。听乡间人说,吴兵是在筑城,各有其名,东曰“驴城”,西谓“磨城”。这东驴西磨究竟是何意图呢?斗巢费解。伍子胥乃当今天下名将,非比寻常,既赶筑二城,又各有其名,内中必有文章,须认真加以研究。斗巢亦非等闲之辈,几经思索,终于弄懂了其中的奥妙:驴子磨麦子,这分明是想用这两座城来取我的麦城。伍子胥这使的是疑兵之计,以筑城为掩护,二城中设强兵劲卒,暗挖地道,妄图从地下攻取麦城,抑或另有其他诡计,必须亲临检查,万不可让其阴谋得逞。斗巢是个精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