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安歇,而让彩凤姑娘沐浴更衣,先侍其饮酒,后陪其睡觉。这一夜,不管彩凤怎样痛苦,他却受用不尽,颇觉野味十足,别有情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能吃一口,不吃一顿。”

    据说,远古时候的猫,本是不吃荤的,一旦吃馋了嘴,便鼻子尖了起来,故后世的猫无不吃腥。一个彩凤姑娘勾出了阖闾的馋虫,他整日失魂落魄,对甄梅妃似乎不再像先前那样迷恋、宠爱。又是那些抬轿子和吹喇叭的人看透了阖闾的心思,他们知道,富贵人家,大鱼大肉吃腻了,往往需要换换口味,吃些清淡食品,于是到楚之穷乡僻壤,去选一些村野女子进宫,供吴王淫乐,阖闾得以雅俗共赏,文野兼备。从此,阖闾蜇居楚宫,几乎与世隔绝。

第160章 掘墓鞭尸 筑坟祭祖(1)() 
第三十三章掘墓鞭尸筑坟祭祖

    破楚入郢盛宴的第二天,阖闾便派人去拆毁了楚王宗庙。与此同时,伍子胥备了香烛到父兄的墓上去哭祭了一番,告慰父兄亡灵和众多冤魂屈鬼。伍奢父子的墓,因为十六年来伍子胥逃亡在外,既无亲人祭扫,又未经常修葺,只剩下两堆荒冢,若不是有些百姓偷偷来墓上加土,恐怕早已荡为平地了。睹此情形,伍子胥不觉更加伤情,大放悲声,向父兄起誓:待大仇得报,定然重筑坟,新建园,让父兄并全家舒舒服服、体体面面地安卧于地下。祭祀已毕,伍子胥并不离去,他面对眼前荒凉的景象,不由得热泪盈眶:十多年来,自己周旋奔波,历尽坎坷,到头来却希望成灰,现在,虽然打进了郢都,毁了楚王宗庙,也算是出了一口冤枉气,然而楚平王与费无极已死,楚昭王逃之夭夭,报国难家仇的宿愿并未得偿。欲报往日的血海深仇,必须手刃仇人之头,可是如今,死的死了,溜的溜了,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罢休不成?不能!捉不到活的就找死的,找楚平王的尸体,找到之后,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他的头割下来,捣成粉末,然后拿到这里来祭亡灵,慰忠魂,方消心头之恨。伍子胥想定之后,去见吴王阖闾:“臣追随大王,戮力战事,所向披靡。而今,楚都已为我所占,楚之山川、河流、土地、物产、城镇、宫阙、财宝、美女,尽数归主公所有,但微臣深仇未报,颇为抱憾,祈请大王赐臣实现未竟之愿!”

    阖闾若有所思,而后悠悠说道:“寡人深知爱卿之心愿,但平王已死,寡人本欲生擒昭王,任爱卿手刃之,不料他已逃往国外,不知该如何是好。”

    伍子胥坚毅地摇摇头,断然说道:“平王虽死,然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恨永难消解!”

    阖闾和颜悦色地问道:“依爱卿之意,如何才能报仇解恨呢?”

    伍子胥拜伏于地,说道:“恳请吾王恩准,臣欲掘楚平王陵墓,曝其尸首,再以手刃之。否则,难报父兄及一家三百余口悲惨冤死之仇恨。”

    阖闾闻听,打了一个愣闪。伍员仇深似海,不能不报,但掘墓曝尸,古所未闻,未免过于残忍然而此番伐楚,伍员战功卓著,况且无伍员便无孙武,便无破楚入郢之功,怎可拒绝功臣之请呢?阖闾这样想着,只好勉为其难地说道:“倘不如此,便难消心头之恨,就依伍大夫之意而行吧。”

    伍子胥既已得到吴王恩准,立即赶往西龙山寻找楚平王的陵寝。西龙山是历代楚君陵墓之所在,一层层,一排排,一座座,高大宏伟,庄严肃穆,仿佛是一个城镇似的。每座墓前均有墓碑,伍子胥碑碑审视,座座查看,独无平王之墓。第二天,伍子胥带了几个心腹当差,命他们各带一把铁锹,继续寻找楚平王的陵墓。一打听,百姓们告诉他,楚平王的墓多着哩,东西南北四门外都有,都在离城十里,墓砌得又高又大,山丘一般,远远的就可以看见了。可是,这些墓全是假的,伍子胥命人挖开来一看,棺椁里全是空的,莫说尸首,连一块骨头也没有。伍子胥率人从东门找到南门,又从西门找到北门,一连挖了十几座,座座如此。

    楚平王的陵墓整整建造了三年,他深知自己的仇人太多,生怕死后有人掘其墓,毁其尸,所以整个建墓工程都是秘密进行的,不仅郢都的百姓无人知晓,连朝中的文武、宫中的内侍也全不清楚。连忙数日,伍子胥终不死心,到宫中去问一些年老的太监、宫女。有两个太监告诉他,曾听说楚平王的墓在东门外的蓼台湖,具体在湖的什么位置,却不清楚,因为当时谁也未曾到过。伍子胥闻听,喜出望外,随即带领当差出东门,赶往蓼台湖畔。

    蓼台湖方圆数十里,伍子胥来到湖边,放眼望去,只见湖水茫茫,四周湖岸,只有草丛和林木,连个土堆的影子也没有,哪里有什么坟墓!难道是那两个太监说谎?不会的,他们不敢!伍子胥翻身下马,当差的也跟着下马,随伍子胥沿湖边仔细查找,看有无坟墓的痕迹。一行十数人,从早晨直找到黄昏,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伍子胥不禁伤心落泪。活人没有捉到,死人又找不着,难道就这样冤沉海底,永无报仇之日了吗?十六年来,他含辛茹苦,须发尽白,盼的就是破楚入郢,谁料这一天终于盼到了,竟然报仇无望!其中一个当差,见伍子胥孩子似的哭得可怜,上前劝道:“将军请收泪,天色已晚,暂且回府休息,明天再来继续寻找,找到自然更好,势必找不到,将军已经尽了孝心,老太师与令兄九泉之下也不会责怪将军。”

    伍子胥长叹一声,见日没林中,夜幕降临,只好下令回府,明日再寻。连寻三日,毫无结果,伍子胥愤怒填膺,暴跳如雷,回至府中,令书记员拟就布告,抄录若干,贴满大街小巷。布告的内容为:“本将欲寻楚平王陵墓,有知其所在者,尽数通报,必有重赏;有知而不报者,杀其全家。倘三天内无人告知楚平王之墓,本将必血洗郢都。”最后是伍员的署名。伍门数代忠烈,有大功于楚,楚平王听信费无极谗言,杀伍奢父子并其一家三百余口,激起了举国上下对楚平王的不满,对费无极的疾恨,对伍子胥遭遇的同情和处境的关注。可是后来,伍子胥为报私仇,背叛了祖国,帮助吴王屡屡用兵伐楚,致使数以万计的楚国无辜百姓家园被毁,土地荒芜,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百姓早已经对伍子胥怨声载道了。而今,伍子胥又带领吴军破楚入郢,毁楚之宗庙,涂炭楚之生灵,百姓对伍子胥由怨恨发展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看了这些布告,则更视其为洪水猛兽,一则骇然颤栗,二则疾恶如仇,纷纷咒骂。有的说:“在伍员的眼里,百姓鸡狗不如,欲杀便杀,要剐便剐。”有的道:“伍员这完全是威胁恫吓,即使知道平王的墓也不能告诉他,难道他还能将郢都百姓全部杀光不成!”马上有人应和说:“对,在这比豺狼还凶狠的暴徒面前,百姓就得有骨气。倘有谁去通报平王陵墓所在,我们就先宰了他!”百姓们你一言,他一语,发泄着胸中愤恨之情,结果三天过去了,伍子胥并未接到任何通报。正当伍子胥气得心肺俱炸,恨得肝胆尽裂,欲血洗郢都城的时候,忽有一白发老翁,年逾八十,佝偻着脊背,踽踽独行,来太师府拜访伍子胥。伍子胥见了这不速之客,惊问道:“老人家来访,所为何事?”

    白发老人气喘吁吁,进门瘫坐于地,半天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我乃城外草民,今闻将军盛怒,欲血洗郢都,特地迢迢赶来,但不知郢都百姓所犯何罪?”

    白发老人的语气虽然很温和,但言语中颇含责难之意,伍子胥十分讨厌,本欲唤人哄出去,但看他的年岁,看他的神情,有可能知晓平王陵墓所在,于是强压怒火,耐心解释:“我乃伍门之后,五代忠臣,如今还都,全城百姓,非但不鼓乐喧天相迎,反而如见虎狼,畏避远离。吾欲为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报仇,重赏知楚平王之墓来报者,可是,时隔三日。竟无人肯助本将一臂之力,如此不辨善恶、不明义理之愚夫顽民,留他何用,故欲杀之”

第161章 掘墓鞭尸 筑坟祭祖(2)() 
白发老人听完伍子胥的话,缓缓地点头说道:“将军迫不及待地寻找平王陵墓,不知意将如何?”

    伍子胥咬牙切齿地说道:“掘其墓,曝其尸,斩其首!”

    老人愕然无语,半天叹道:“唉,将军错矣!”

    伍子胥愤愤地说道:“老朽无能之辈,何敢胡言乱语!汝知楚平王陵墓所在,速报;不知,快滚!”

    伍子胥出口伤人,白发老人并不介意,诚肯地规劝道:“请将军暂且息怒,古人有言,君子之仇,人死即休。而今将军欲掘仇敌陵墓,曝其尸,斩其首,实在是有悖常理。”

    伍子胥满腔怨恨,哪里能听进老人的劝告,喝叱道:“掘墓曝尸,亲手斩平王头颅,吾意已决,休要再言!”

    老人明知伍子胥顽固不化,劝说无效,依然冒死进谏曰:“平王虽非贤德之君,误杀将军之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罪责难以推卸,然罪不容诛者,乃奸贼费无极。纵然过错全在平王一人,君杀其臣。犹父杀其子,焉有为人子而掘父墓、曝父尸者也!况且,今日将军攻灭楚国,毁楚宗庙,也该算是报仇解恨了。似这样恩恩怨怨,报来复去,何时得了。纵使平王十恶不赦,掘其墓,曝其尸,均罪有应得,但却与百姓无关,今将军意欲血洗郢都,屠戮无辜,是何道理?将军需知,楚国乃父母之邦,郢都百姓系同胞姊妹,岂可妄动杀机”

    “够了!”伍子胥一声怒喝,打断了白发老人苦口婆心的劝谏,“本将有言在先,吾意已决,再敢多言,先杀你祭刀!”

    老人再度长叹而后说:“倘终不得平王陵墓之所在,将军当如何?”

    伍子胥毫不犹豫地说道:“军令既出,绝不更改,倘终不得平王之尸,我便血洗郢都!”

    白发老人见伍子胥乃顽石一块,纵然心碎嘴破,亦难令其点头。为了全城子民的生命安全,迫不得已,只好沉重地说道:“老朽本为说服将军而来,但见将军心肠如铁石般坚硬,只好将平王陵墓之所在,告诉将军。”

    伍子胥闻言,笑逐颜开,慌忙长跪于地,向老人连连叩头道:“老丈请讲,此番恩情,本将没齿不忘!”

    老人凝视着远方,半晌,痛楚地说道:“楚平王之墓,不在王室陵墓西龙山,而在蓼台湖内。”

    伍子胥吃惊地问道:“是在湖水之下吗?”

    老人点点头:“正是在湖水之下。”

    伍于胥的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难怪吾带人遍寻蓼台湖畔,竟未发现有任何陵墓的痕迹。”他以商议的口吻,和颜悦色地问老人:“老丈肯带路前往吗?”

    老人勉强地点点头。他只能如此。因为寻不到平王的陵墓,伍子胥必血洗郢都。

    伍子胥对白发老人突然敬重起来,考虑他年高体弱,行动不便,安排他乘坐装饰豪华的马车走在最前边,实际上是带路。马车后边,伍子胥全副戎装骑在马上,带领数百名兵丁,浩浩荡荡地出东门,往蓼台湖而去。两天未见,蓼台湖仿佛改变了模样,湖面浩渺无垠,湖水清澈湛蓝,湖中岛屿若画,虽是严冬季节,但却山清水秀,风光明媚,幽静娴淑。虽然如此,但却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