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书回家,听儿媳范玉兰讲了那一桩桩、一件件不应该发生的父子冲突后,他没有责怪孙子,而是将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

    田凭坠厕,果然为儿子捉弄所致,那过程是田武亲口向爷爷讲述的。

    通过长期观察,田武发现了父亲大便的规律和习惯,将他蹲时必拽的桃枝偷偷用小刀环绕锯割,使其似断非断,待父亲用力一抓,自然要枝折人仰。至于安排在清理粪坑之后发生,做儿子的不过是图报复,想警告他一下,教训他一顿,并非欲置老子于死地。听了孙子这些绘声绘色的描述,田书不仅没有恼怒,反而仰天大笑,因为这是一场精采的、颇具神韵的谋略战。

    田书回家的第三天,举行了隆重盛大的祭祖大典,燔柴——献爵——奠帛——行礼——读祝。仪式既罢,众人相继散去,家庙中只留下了他们祖孙二人,面对这满庙的祖谱、神主、牌位、祭器、牺醴,田书向可爱的孙子讲起了田家的列祖列宗,讲述了他们的漫漫家史。

    陈厉公名他,是陈文公的小儿子,其母蔡氏。文公卒,嫡长子鲍立,是为桓公。桓公与他异母,在位时间很短,忽患重病,蔡人杀桓公及太子免而立他,这便是陈厉公。厉公有夫人蔡氏,生子名完。桓公之少子林,怨恨厉公杀其父兄,便收买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自立,是为庄公,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陈完与御寇亲如一人,恐祸及身,逃奔于齐。齐桓公见陈完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欲拜其为卿。陈完想,远离祖国,逃奔异邦,身无寸功,若当高位,必遭群臣妒忌。群臣妒忌,祸必及身,坚辞不受,说道:“羁旅之臣,幸免不死,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推让再三,桓公无奈,使为工正,工正系百工之长。这是齐桓公十四年的事,齐懿仲将女儿嫁给陈完为妻。

    陈完奔齐后,不愿称本国故号,于是改妫字为田氏,卒后谥为敬仲。陈国的一支王族就此在齐国繁衍开来:陈完稚(zhi)孟夷滑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无宇生有三子,长武子开,次厘(li)子乞,三子田书,字子占。田桓子无宇,力能搏虎,事齐庄公,深得宠爱。

    景公初立,高强(jiàng)、栾施、田无宇、鲍国四大贵族把持朝政。四族分为两派,栾、高两家相亲,田、鲍二族相善,彼此相互侵凌倾轧,水火不能相容。忽一日,田、鲍合兵攻栾、高,栾、高猝不及防,兵败奔鲁,田、鲍逐两家妻子,没收其全部食邑及家财,登记造册,献于景公,景公喜出望外。景公母孟姬,性贪好利,田无宇献给她珍宝若干。孟姬深受感动,对景公说:“田无宇诛翦强家,以振公室,功莫大焉,何不将高唐之地赐之?”齐景公遵母命以高唐封无宇,田氏愈富,势力更强

第19章 父子僵持 祖孙漫游(4)() 
听了祖父这些介绍和讲解,小田武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原来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是些英雄豪杰,作为他们的后裔,该怎样自砺成才,才不辜负列祖列宗的厚望呢?他第一次思索这个问题。同时他也在暗略怨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早些带他到这里来走走看看,多讲些先辈们的光辉业绩给他听呢?

    次日,田书带孙子到梅菊斋去参观藏书。梅菊斋是田府的书斋名,大约取傲雪凌霜之意。前边是一规模蛮大的书房,这里环境幽静,陈设雅致,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最适合读书、作学问和著述。室内正有三五个青年在忙碌,或翻阅书简,或伏案疾书,大家见田书祖孙进来,都起身致敬。爷爷告诉田武,这些人都知识渊博,手笔相应,他们正在根据自己的意旨,编纂一部军事方面的新书,这书的名字尚未确定。书房的后边是一幢两层小楼,楼上楼下尽是藏书,田武随爷爷观看,爷爷还不断地给他指点解释。这里有三坟,这是伏羲、神农、黄帝的书;有五典,这是少昊(hào)、颛顼(zhuānxu)、高辛、唐尧、虞舜的书。有八索,这是关于八卦最早的书;有九丘,这是关于九州土地、风气的书;有晋之乘,楚之祷杌(táowu)这是各国的史书;有记物的诗,有记岁的时,有谈民之利害的行,有卜吉凶的卜,有记先王世系的世,有议知百官事业的令,有治国之善语的语,有记前世成败的故志,有记五帝的训典,有历代的史书,如夏书、商书、周书等,有记九数之义的数,有记夏之四时的夏时,有记殷商阴阳的坤乾;有图和法;另外,还有记述有关天文、历法、医药、农桑、工艺、民歌、神话等文献资料的各种图书,以及这些书的各种不同版本;更多的则是军事方面的书籍和档案资料,如黄帝十六篇,神农兵法,姜太公的六韬,军政、军志,淮南子?兵略训,列子、周易、周礼、尚书、诗等等著作中的军事篇,还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如历代著名战争,齐桓公与管仲,田氏祖先征战沙场嘿,这简直是书籍的大军,书籍的长河,书籍的海洋。田武在埋怨:愚蠢的父母亲呀,你们为什么总是到这里取走一本本书,让我读,逼我背,而不肯像爷爷这样带我来开眼界,见世面呢?他在隐隐约约地责问自己:田武啊,田武,这么多书,你读了几本呢?又有哪一本是你写的呢?他暗暗下定了决心:今后要每天到这里来读书,直至将这儿所有的书籍全部读完!

    田武迷上了书籍,像饥饿者扑在食物上一般,梅菊斋成了他唯一的家,吃在那里,住在那里,足不出户,心不旁思,简直就是一个出家人。他不再到家塾里去上学读书,新请的先生要到梅菊斋来给他上课、讲解和布置作业,尽管作业堆山成岭,但转瞬他便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跃身书籍的茫茫大海,开始他那搏击风浪的畅游。他的食量在明显地减小,眼圈中的黑线在逐日加深,身体在一天天消瘦,活泼开朗的性格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郁郁寡欢,呆头呆脑。父亲在担忧,母亲在害怕,祖母在叹息,曾祖母在责怪进入耳顺之年的儿子田书,田书则坦然自若,以笑置之。他早已成竹在胸,来年一开春,竟带上宝贝孙子离家而去了。

    仲春三月,桃红柳绿,燕逐雀飞,漫漫齐国大地,一派勃勃生机,山在欢腾,水在歌唱,新翻开的黑油油的泥土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农民在田野里耕种,播下一年的希望。季节是美好的,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明媚的,风是暖融融的,大自然的景致类诗,若画,令人目不暇给,美不胜收,然而,万灵之长的人民却是愁苦的,与这春意盎然的色调很不协调,极不相称。春耕季节,田野上并不忙碌,三三两两的人群,稀稀拉拉的播种者,而且多为老的,少的,女的,偶而出现几个青壮年,像三只眼的马王爷一样引人注目。耳断头低的老牛拉着笨重的铁犁,在空旷的原野里艰难地踽踽前行,后边扶犁的老汉,心是沉重的,眉是愁的,脸是苦的,步履踉跄,偶尔甩鞭吆牛,人的喝声是愤怒的,鞭的响声是抑郁的,牛的吼声是沉闷的。这是一幅奇特的,然而并不罕见的画幅——春天里镶嵌着秋天的萧条,冬天的肃杀。祖孙同载而前,信马由缰,隐隐甸甸,踏青,观光,赏景,指点,议论,倒也悠然自得,然而,见了眼前这萧条肃杀的场景,田书不禁怅然叹息。田武不解地问:“爷爷,你为何叹气呢?难道这春色不美吗?”

    “春光明媚,春色宜人。”田书回答说。“然而农民心灵上却压着千斤重负”

第20章 父子僵持 祖孙漫游(5)() 
“这千斤重负是什么呢?”田武打断了爷爷的话。

    “是战争,是罪恶的战争!”田书义愤填膺:“战争夺去了无数青壮年的生命,战争使亿万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争使田园荒芜,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战争”

    “既然如此,爷爷为何总在外边带兵打仗,这不是在作孽吗?”田武瞪大了惊疑的眼睛。

    田书长叹一声说道:“你还小,难懂这其中的道理。譬如有一只恶狼正张牙舞爪地向你扑来,你怎么办?要不要奋起将它打死呢?

    “当然要将它打死!”田武毫不含糊地说。“你不打死狼,狼就要把你吃掉。”

    田书喘了一口舒心的气:“是呀,所以爷爷总是在外边带兵打仗。”

    田武说:“爷爷真好,常年在外辛苦打狼”他突然停住了,呆怔怔地盯着爷爷问道:“咱们齐国是否也是一只恶狼,正在到处欺凌弱小的国家呢?”

    “这个”田书语塞,沙场老将被十几岁的孩子问住了。

    一日,他们来到了北海边。面对茫无际涯的沧海,迎着喧嚣的滔天巨浪,田书向孙子讲述了大海的胸怀,大海的气魄,大海的性格,大海的富有,大海的贡献,大海的功勋。渔船像一只只蠡瓢,在风浪中颠簸出没,鸥鸟追逐着浪花嬉戏,海燕穿云破雾,去迎接那隐隐雷声,这一切,无不引起田武的浓厚兴致,他指指点点地问这问那,爷爷顺势给他讲渔夫的勇敢,鸥鸟的坚毅,海燕的胆识

    自海边回返,碾过海滩,穿过丛林,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盐碱地里点缀着一幢幢茅草房,颇似明亮的夜空中的颗颗星斗。每一幢草房上都耸着一个高高的烟囱,突突地冒着黑烟。草房周围,人影匆匆,看样子十分忙碌,很辛苦。海滩上,密林中,白茫茫的田野里,三三两两的男女正穿梭似的来往,他们肌肤黝黑,衣衫褴褛,头戴苇篱,肩挑木桶,桶里盛的是海水。爷爷告诉田武,这是些盐工,他们正在忙着担海水煮盐。富渔盐之利,是齐国经济的特点,也是齐国强盛的重要原因。

    游览归来,田武的脑海里总是翻腾着汹涌的波涛,活跃着那些辛勤耕耘和担海水煮盐的穷苦百姓,他不只一次地做梦,自己正驾着一叶轻舟,劈波斩浪地驶向大海的彼岸;或者变作一只海鸥,在碧波汹涌的大海上飞翔,是那样欢畅,那么惬意,有时竟从梦中笑醒。

    春风徐徐,春光融融,阳气上升,春天里,人最易困乏,所以有诗人说“春眠不觉晓”,然而公元前531年春的一个夜晚,小田武翻来覆去,兴奋得一夜不曾合眼,因为第二天祖父要带他去游都城临淄。

    田班村离临淄不过四十余里,田家又世代在齐廷为官,眼下爸爸和爷爷得宠于景公,是左右齐国命运的决策人物,可是因田家世代为官清廉,眷属一直远离都城而居,小田武都十几岁了,还一直未到过临淄呢。虽则从未见过,但他却并不陌生,因为他在书中读过,爸爸和爷爷经常谈过,来往的客人不断提过。

    齐国的始祖是姜尚,姜姓在殷商时期就是名门望族,其祖先曾在吕地(今河南南阳)为官,后代从其封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尚是商周之际姜族的首领,周文王求贤与之相逢,非常高兴地尊其为师尚父。因姜尚曾是文王祖父生前日夜盼望之人,遂又称其为太公耀,史称姜太公。武王伐纣,姜尚为军师,劳苦而功高。姜姓同姬氏周族结有世代姻亲之好,周灭商后,便将姜尚封于齐,建立了齐国。公元前九世纪五十年代,姜氏第三代国君齐献公由薄姑迁都于临淄至今。西周时期,齐首先兼并了周围诸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