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心组织多人,分工合作才能成功。经有关专家分析,这鼎竟是一个合金体。
这充分说明,早在商代我国就已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了。
    司母戊方鼎的出土,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这是 1939 年 3 月在河南安阳
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大鼎出土后,因太重,搬运困难,
有人便想锯断它再运出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听到这么一个宝
贝,曾多次企图霸占它。乡民们怕这一民族珍宝被日寇掠走,便只得重新把
它埋到地下。到 1945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方鼎才运到北京,供
人们参观、鉴赏、研究。

       千年宝剑闪锋光
                  
    宝剑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1971 年在山西保德地区发现的铃首剑,经科
学鉴定认为是商代后期的青铜剑,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宝剑。
    最著名的古宝剑当然要数 1956 年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举
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这柄剑剑长 55.7 厘米,宽 4.6 厘米,柄长 8.4
厘米。剑柄中呈圆形,剑基上缠裹的丝绳痕迹清晰可辨。剑的刃口呈两度弧
曲,说明当时已注意到剑的直刺功能,而不是以斫为主。在剑格的正面与反
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图案,剑身饰有菱形花纹,在靠
近剑格的地方,有“越王鸠浅(即勾践)自作用铨(即剑)”八个错金乌篆
铭文。此剑虽埋藏在地下长达 2300 多年,出土时仍然完好如新,锋光闪闪,
锋利非常。这一发现有助于推断楚墓的年代,对春秋时代青铜制造业及古代
兵器的研究都有很高的价值。

       调兵遣将的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授予将臣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物。历史上有“窃符救赵”
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秦国重兵包围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救,但魏王迟迟不肯
发兵救援。魏王的弟弟信陵君便请赵国女子魏王的宠姬——如姬设法偷出虎
符。信陵君得到虎符后,派人杀掉屯兵不前的魏将晋鄙,夺得兵权,击败秦
军,解了赵国之围。
    虎符大多用青铜制成,通常铸成老虎的形状,背部刻有铭文,分为左右
两半,右半部留在皇帝手中或朝廷里,左半部在统掌兵权的将帅或地方官吏
手里。遇有战事,需要调兵遣将时。皇帝便派使臣手执右半部虎符去军中,
带兵的将帅拿出左半部虎符相验证,如能合成一只完整的虎符,证明使臣确
系皇帝所派,将帅就按使臣传达的命令调遣军队。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唐代以后废除不用。

          举世称奇的永乐大钟
                     
    我国是钟的王国。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各种乐钟、朝
钟、佛钟、道钟等古钟。北京大钟寺里藏钟数百口,大者有两层楼高,小者
仅有酒蛊般大;远者有原始社会的陶钟,近者有民间的道钟。它们分别陈列
在大雄宝殿、观音殿、大钟殿等 6 个展厅,谓之“钟林”。而“钟林”之王,
则是悬挂在大钟殿里的大铜钟——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 570 余年,钟体完整无损,表面
光洁,毫无锈色。
    据记载,永乐大钟有五绝:第一绝是形大体重,历史悠久。钟高 6.94
米,外径 3.3 米,重 46.5 吨,堪称“世界钟王”。第二绝是钟身内外整齐地
铸满经文。有《华严经》《金刚经》等 17 种经咒,约 23 万字,有汉字和梵
文,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一口钟。经字凸出,字距相当,笔画整洁细腻,
相传是明代学士、大书法家沈度的手笔。第三绝是具有第一流的声学特性。
永乐大钟振动频率极为丰富,它是由最佳泛音系列组合而成。低音频率丰富,
衰减慢,因而在较好条件下,钟声可传百里,其声纯厚绵长、圆润洪亮。第
四绝是先进的力学结构。这么重的钟所以能悬挂在高梁上,只是靠一根长 1
米、高 14 厘米、宽 6.5 厘米的铜穿钉。这根穿钉承当了 40 多吨重的剪切力。
第五绝是高超的铸造工艺。永乐大钟采用了地坑造型表面陶范的泥范法,钟
体一铸而成,遍身无一砂眼,也无铸造浇冒口。巨钟上薄下厚,钟形弧度多
变,周身毫无磨削加工的痕迹,显示了我国明朝铸造技术的独到之处。尤其
含锡比率曲线为铸钟的最佳比率曲线,故使它的强度增加而硬度适中,经得
起重击而又不破坏音质。
    永乐大钟驰名中外,有“古代钟王”之誉,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勤
劳智慧的象征。

         中国“古钟之王”
                    
     将近 6 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北京大钟寺大钟为“中国古钟之王”。
北京钟鼓楼也有一口大钟。1989 年 4 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的专业工
作者,对该钟楼大钟进行了全面测定。9 月 8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
有关数据:大钟总高 5.55 米,壁厚 120~275 毫米,总重量约 63 吨。这口大
钟比大钟寺大钟钟口直径宽出 0.1 米,钟体壁厚出 60 毫米,钟体重量超出
16.5 吨。这样一来,从重量上说,北京钟鼓楼大钟应该取代大钟寺大钟,成
为“中国古钟之王”了。
     说起新钟王,必然要说到钟楼。北京钟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
年),其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后因火灾而焚毁。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在现址重建,但也遭火焚厄运。钟楼虽毁,钟王犹存。清乾隆十年( 1745
年)再次重建,保存至今。
     钟楼大钟和鼓楼大鼓,在古时起报时作用。晨钟一响,北京内城九门依
次开启,即: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
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当时一夜分为戌、亥、子、丑、寅 5
个时辰(俗称更次)。一更时先击鼓后撞钟,一时钟鼓齐鸣。二至四更只击
鼓不撞钟,至五更时才又一番钟鼓齐鸣。击鼓撞钟每次均为 108 声。钟鼓还
有“宵禁”的作用。《元曲》记载: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
钟声动,听人行。

            哑巴钟王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有一座高大的建筑——伊凡大帝钟
楼。它的右侧放置着世界上最重的科洛称尔钟,人称钟王。它是俄罗斯铸造
艺术的杰作,也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一件无价之宝。
    这座用铜锡合金浇铸而成的大钟高 6.14 米,钟口最大直径为 7 米,钟壁
最厚部分为 0.67 米,整个大钟重 220 多吨。大钟的顶端有一个十字架,外壁
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一面铸有当时俄国安娜·伊凡诺芙娜女皇的浮
雕像,旁边有几行赞颂圣母和女皇陛下的铭文,有的图案是虔诚的信徒和美
丽的天使簇拥着沙皇;有的图案是象征着俄国威严和勇猛的国旗………,这
些雕刻历经风雨沧桑,仍然清晰醒目,栩栩如生。
    钟王铸造于 18 世纪上半期,铸钟匠为伊·费·马托林和米·伊·马托林
父子,历时两年营造完工。当时准备把它放在伊凡大帝钟楼上,以使每天为
沙皇报时奏鸣。不料,大钟刚浇铸在模子里的时候,一场大火把造钟工场化
为灰烬,大钟在烈焰中破裂,被埋在废墟之中。直到 100 年以后,沙皇尼古
拉命令把它挖出来,运到克里姆林宫。因为大钟有一道裂缝,便成了哑巴,
人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声音,只能观赏它的精湛高超的造型。

           古代玉雕之王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玉
器,雕琢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情景。
其工艺之精美无与伦比,有“鬼斧神工”之妙,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
智慧和才能。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一块巨大的青白玉,高 224 厘米,宽 96 厘米,重约
5000 多公斤,底座为高 60 厘米,褐色铜铸成,上嵌金丝。玉料从新疆开采,
运输大玉石,需要制作特大专车,车上加铜制扶把,前用   100 多匹马拉车,
后面是上千名役夫推运,冬天更要泼水结成冰道,以利拽运。用了三年多的
时间,行程 8000 多里才运到北京。前后用了十余年时间,参加的人成千上万,
花费工作日当以数十万计。
    从乾隆五十二年根据乾隆旨意安放在乐寿堂,至今从未移动过半步,这
不能不承认与玉山的巨大和特重有关。

             巨尊佛像
                   
    世界上十尊特大佛像,其中我国占了八尊。它们是:四川乐山大佛,身
高 71 米,位居世界第一;四川荣县大佛,身高 36.7 米,位居世界第三;甘
肃敦煌莫高窟第 96 窟大佛,身高 33 米,位居第五;台湾高雄“接迎大佛”,
身高 32 米,位居第六;四川屏山大佛,身高近 30 米,位居第七;四川潼南
金佛,身高 27 米,位居第八;甘肃永靖柄灵寺坐佛,身高近 27 米,位居第
九;甘肃敦煌莫高窟第 130 窟倚坐佛,身高 26 米,位居第十。其余两尊世界
大佛均在阿富汗,分别位居第二和第四。
    名列十佛之冠的乐山石刻弥勒佛坐像,背靠凌云山西壁,足抵岷江、青
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滔滔江水。佛像之头与山相齐,这尊石佛,一只
耳朵就有 7 米长,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若置一圆桌,可围坐百余人。
可以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从唐朝开元元年,即公元 713
年,由陵云寺名僧海通和尚发起修凿,贞观十九年,即公元 803 年完工,历
时 90 年。工程之浩大,费时之长也是首屈一指的。它真不愧为是世界上最大
的佛像。

      中华古碑的奇闻趣事
                   
    人们把刻有文字用作标记或纪念的石头称之为“碑”。自秦始皇公元前
219 年登泰山刻石记功以来,世人便大兴立碑之风。在这浩瀚的碑海中自然
不乏奇闻趣事,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和
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绝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坐落在四川成都市南郊
的武侯祠,祠堂大门内左侧赫然耸立着一块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该碑建
于公元 809 年,并由唐朝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
名匠鲁建刻字。因文章、书法、镌刻都极精湛,故有“三绝碑”的美称。
    堕泪碑公元 278 年的一天,襄阳人民和守边将士为失去一位将军而悲痛
欲绝。百姓为之罢市,后来人们便为他在襄阳城南十里的观山上建庙立碑。
每当人们看到这块碑时,无不流涕,因此被称之为“堕泪碑”这位死者就是
西晋有名的征南大将军羊祜。他为人正直谦恭,立身清俭,平时所得俸禄,
都用于救济贫穷的百姓,或赏赐军士。唐代诗人胡曾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咏史
诗称赞他的德行:“晓日登临感晋城,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
酷似当时堕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