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小百科书系:绘画小百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堵揭ゼ穆逃橹邸罚┧俅味侣逖簦舷挛狻⒃剑鄙霞幻牛问辍F浼洌钪档靡惶岬氖窃谏蕉攵鸥ο嗍断嘟唬馐侵泄枋飞系囊患笫隆9磐窭醋钗按蟮牧轿皇耍市氏嘞В瘟骸⑺危白砻咔锕脖唬秩胀小保ǘ鸥Α队肜钍淄胺妒印罚⒘松詈竦挠岩辍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认为报国的机会来了,于是,慷慨从军,接受了永王磷的邀请,入其幕府。他当时的情绪是很高亢的,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第二首说: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把自己比作东晋谢安石,自诩能在谈笑之间就把“安史之乱”平定了,天真得实在可爱。

但是,政治上的幼稚让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永王磷成为兄弟争权的牺牲品,而李白,则成为永王失败的殉葬品。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后,立即以叛乱罪名讨伐李磷,李白也牵连入狱,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回,就一直流寓南方。

上元二年(761),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军镇临淮,豪气顿生,忘记了自己已是六十一岁高龄,立即北上,准备从军。不幸在途中病倒,只好寄居于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处,第二年就在那里病逝了。

屈原曾经把浪漫主义的风格推上了高峰。但是,秦、汉以后,却再也没有出现那种汪洋恣肆、神游八极的浪漫主义诗歌了。晋、宋时期的游仙诗,不过是把那几个神仙传说翻来覆去地说说,连一首可以传世的都没有。直到李白的出现,才又重竖浪漫主义诗歌的大纛。

李白的思想是儒、道、侠三者的糅合,他的诗歌,也就充满着三者带来的矛盾。他思想的基调是儒家济苍生、匡社稷的祖训,他的“日为苍生忧”(《赠清漳明府侄聿》),与杜甫的“穷年忧黎元”(《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样的;他的追求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他的信念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他的个性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就构成了李白诗歌健康向上的基调。

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理想遭到挫折时,道家所鼓吹的神仙世界,就成为他向往的地方。而神仙世界的缥缈恍忽、奇幻迷离,成为构成他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因素。

任侠也是贯穿李白一生的重要思想。虽然他并不是真正“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但是他好剑术,嗜饮酒,轻钱财,重交游,确实具有侠义之风,他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气概,使他的诗歌有一种倜傥不群、旷放洒脱的清丽格调。

李白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其中以五、七言歌行最为著名,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行路难》《襄阳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扶风豪士歌》《少年行》《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战城南》等。他不太喜欢受格律的束缚,所以五、七言律诗相对少一些,甚至失粘失对,如《夜泊牛渚》《登金陵凤凰台》,但神韵天成,不失为律诗中的上品。他的七言绝句成就极高,堪称古今第一,传世名篇极多,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峨眉山月歌》《赠汪伦》等,都是七绝中的精品。

李白就像藐姑射山上的神人,苏世独立,境界太高了,不是禄禄尘世所能够理解接纳的。所以他很失败,很失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可以说是孤独到了极点。杜甫甚至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不见》)大概也只有杜甫这样境界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光耀千古,永照人寰。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杜甫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也有一艘木船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出夔门,过三峡,向荆楚大地驶去。船上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肺病、糖尿病等长期折磨着他,不到六十岁,已经齿落耳聋,右臂偏枯。两年后,就死在湖南耒阳的船上。

他就是“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因严武曾表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王维的思想中杂有佛,李白的思想中杂有道,那么,杜甫则可以算得上是纯儒。

杜甫的家世倒未必多么显贵,而且在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但是,却有两位先祖让杜甫引以自豪。一个是汉末名将,也是为《左传》作注的杜预。在他身上,杜甫继承了“奉儒守官”的思想,即进入仕途,实现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另一个是他的祖父、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所以杜甫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他要像乃祖一样,成为一位大诗人。

但是,现实社会却并没有那么美好。唐代以诗赋取士,但杜甫却两次应试不中。第一次落第对他的打击不大,因为父亲在山东做官,“忤下功考第”(《壮游》),他就跑到山东、河北一带游玩,过了八九年“裘马颇轻狂”(同上)的日子。他的壮志尚未消磨,显得意气风发。《望岳》一诗,最能够代表他此时的心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宝三载(744),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会,然后一起漫游梁、宋,并结下了一生的友谊。

天宝五载(746),杜甫参加了一次恩科考试。主持其事的是宰相李林甫,他一个人都不录取,然后向唐明皇道贺“野无遗贤”。满怀希望的杜甫成为这次骗局的牺牲品,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于是,他留在长安求仕。

从天宝五载到“安史之乱”爆发的天宝十四载(755),杜甫困居长安十年,他求人汲引,向唐明皇上《三大礼赋》,又进《雕赋》,虽然“玄宗奇之”,命待制翰林院,但终究没有了下文。这十年间,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寄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尝尽了人生的艰辛。最后,被授予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他到奉先县探望妻子,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诗中的名句。就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

天宝十五载(756),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安顿好家小,就准备赶去灵武。路上被安禄山叛军所擒,困于长安,写下了著名的《春望》《哀江头》《哀王孙》《悲青坂》《悲陈陶》等诗。

杜甫居然逃了出来,而且到灵武见到了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衬”(《述怀》),样子实在狼狈。肃宗被感动了,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这是一个八品的小官,但是可以天天上朝见到皇帝,杜甫已经是感激涕零了。“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同上),大感知遇之恩。

但是他其实并不会做官,所以很快因为救房琯而得罪肃宗。回到长安以后,他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永远被赶出了朝廷。

他在华州、秦州、同谷等地呆了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是受“安史之乱”破坏最严重的地方,杜甫亲身经历了战乱,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和《羌村三首》等诗歌。

乾元二年(759),杜甫身杂难民中,历尽千辛万苦,于岁底来到成都,开始了他流寓两川近十年的生活。

四川未遭战乱,成都富庶繁华,锦江两岸风景秀丽,而且帅蜀的又是他的好友严武。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修建了几间草屋,暂时安居下来。

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一段时光。“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他有一点满足了。他在《江村》诗中写道: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暂时的安宁,并没有消磨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释闷》中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忧虑: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当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时候,他是那样地高兴,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他还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他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呆不下去了,于是一家人坐船顺江而下,来到夔州,居夔州西阁,并在瀼西又建了一座草堂。他的许多名作都写于这一时期,如《又呈吴郎》《登高》《秋兴八首》《八哀诗》《三绝句》《岁晏行》《壮游》《解闷十二首》《咏怀古迹五首》等。

年老时的杜甫思念家乡,大历三年(768),他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他乘舟出峡,辗转漂泊于湖北、湖南的江陵、公安、岳阳、潭州、衡阳一带。这时的杜甫,已是贫病交加,他最终没能如愿回乡。大历五年(770),病逝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舟上。就是在临死之前所写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他还写下了“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诗句,表现了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深切关爱。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境界极高。封建社会的许多文人,“达则兼济天下”尚且做不到,稍不如意,就“独善其身”去了;有许多诗人,诗歌中也有一些忧国忧民的内容,但是,说说而已,甚至以此求名。而杜甫的忠君爱国,伤时忧民,却是天性流露,一丝一毫做作都没有。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如“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同上)。一直到晚年,他贫病交加,已经流寓于东川夔州了,仍然说自己“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他回家探亲,“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在这巨大的人生悲剧面前,他马上“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京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