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小百科书系:绘画小百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面对一大篇姓名,是要让头脑发昏的,所以一般能有点印象的,大概也就是开头的几个。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最好的名字,应该叫“丁一”,加起来才三划,是稳稳排在第一位的。

唐诗的选本很多,唐人就已经开始在选了,现在就还有著名的“唐人选唐诗十种”存世。这些选本中,选得不算最好,但影响却是最大的,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

翻开《唐诗三百首》,第一位诗人,是张九龄,这使那些即使是“杀书头”(恩师屈守元先生戏称那些看书只看前面一点,从来不看完为“杀书头”)的人,也一下子就知道了张九龄的名字。

其实张九龄是唐玄宗时候的名相,他的前辈张说,就曾经向唐玄宗推荐过他,说他学识渊博,堪为顾问。“安史之乱”之前,他就曾经提醒过唐玄宗:“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可惜唐玄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他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后来虽然因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但唐玄宗对他的印象一直是很好的。他死了以后,唐玄宗起用新人,都要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

张九龄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当世名臣,他不以诗名世,但诗却写得很好。连大诗人杜甫都很佩服的,说他的诗“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饶有余味。他的诗,《全唐诗》收录三卷,应制之作占了不小的比例。他的诗,以感遇咏怀和一些山水咏物诗最为人称道。比如《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实这首诗并不是张九龄最好、传诵最广的诗。他传诵最广的诗,是那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直到今天,在许多中秋庆典或晚会上,出现得最多的两句话,还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若虚

汉末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的《荐祢衡表》中有一句话说:“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确实,许多东西是贵精不贵多的。翻开《全唐诗》,你会发现,有许多人有上百首诗载录在上,但是,没有一首是大家熟悉的,作者也不为人知。但是有的诗人,仅有一两首诗流传,就名满天下,永垂不朽了。张若虚就是这样的诗人。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他是唐中宗时的名士,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有两首流传下来了,但是,因为其中一首是被后人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就足以使他成为唐诗大家而名垂千古了。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后来隋炀帝、诸葛颖、张子容一直到温庭筠都有拟作,但篇制短小,完全不能和张若虚此篇相提并论。张若虚也因为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刘希夷

刘希夷(约651…?),一名庭芝,字延之。汝州(今属河南)人。是宋之问的外甥。

据说,刘希夷就是被这个舅舅宋之问害死的,死因是他有两句诗写得太好了,宋之问想据为己有。

刘希夷上元二年(675)与宋之问、沈佺期同榜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五岁。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特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多依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所重”。这恰好说明他走的不是和宋之问、沈佺期相同的宫体诗道路。他的诗,受乐府民歌影响较深,形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与张若虚有相似之处。

刘希夷最著名,也是为他带来杀身之祸的,是他的《代悲白头翁》,其中有“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句,为人所激赏。舅舅宋之问就非常喜欢最后两句,知道刘希夷写好此诗后还没有给外人看,就要他把这两句诗让给他。刘希夷没有答应,宋之问就让人用土囊把他压死了。

刘希夷的代表作,还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洛川怀古》等。

盛唐

王维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终于造反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占领了东都洛阳,建国大燕,做起皇帝来了。第二年六月,安禄山占领了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唐明皇仓皇出逃,跑到四川去了。来不及扈从的官员,都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几乎所有的人都投降安禄山,做了伪官。

安禄山仿效唐明皇,在洛阳宫中的凝碧池大宴群臣,并让教坊梨园的乐工歌舞助兴。这次宴会,本属平常,但却因为和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又显得很不平常了。

一位是乐工雷海青。他拒绝奏乐,并大骂安禄山,被安禄山杀死,他也因此名垂后世。后来明代的洪升写《长生殿》,还专门写了一折《骂贼》。

另一位则是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且(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他是唐代罕有的全才型艺术家,诗文书画音乐无一不精。据说九岁能文,十五六岁即游学两京,二十岁以状元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早年的王维是很有些抱负的,又曾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一年,写下了一些很有气势的边塞诗,如最著名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还有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也作于此时: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有人把他也归入到边塞诗派。

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李林甫继任,社会渐趋黑暗,王维很沮丧,萌生退意,但又不能完全忘怀仕途,于是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是王维人生的一大转折。安禄山入长安后,王维被俘,他的名气太大。安禄山把他带到洛阳,他不愿投降安禄山,吃药装病,仍然被囚于洛阳菩提寺。安禄山在凝碧池大宴群臣的时候,王维还在菩提寺。他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感慨,恰好好友裴迪来看望他,他就写了《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即《凝碧池》)一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九月,王维不得已做了伪官。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要算总账了。凡是投降安禄山的人分六等定罪。王维却因为那首《凝碧池》诗,再加上做大官的弟弟王缙的营救,不但得到赦免,官复原职,而且还不断升迁。

但是,唐帝国已经不复当日的繁荣强盛,而且王维毕竟内心还是有愧的,所以,他对仕途荣辱已看得很淡,退朝之后,就回到他的终南别业去,或游历山水,或焚香礼佛。

他的诗歌,也以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之作最为成功,他也因此被归入山水田园派中。

终南别业原来是宋之问的南田别墅,背靠终南山,风景十分秀丽,“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王维又是大画家,以画家的眼光去看大自然的山水,自然与一般人不同,所以,他的诗,有画意;他的画,有诗情,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比如《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样的诗,在王维的诗中俯拾即是。他的诗,并不故作高深,也不讲什么大道理,连典故都用得不多,就这么平平道来,勾画出一幅幅平平常常而又美不胜收的景色,总结出一句句简简单单而又极富哲理的话语。比如那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再比如那首写相思的《红豆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样脍炙人口的小诗还有很多: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都是一样的优美。作为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他是当之无愧的。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很少的终身不仕,以布衣终老的人。

都说孟浩然是在仕和隐中矛盾着的人,其实这是不了解孟浩然。他是性爱山水田园,并不想当官的人。

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只不过没有考上。孟浩然参加科举,就像现在的孩子参加高考一样,管他想不想上大学,管他是不是能考上,反正都得去考一下,算是给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的一个交待。

他有两次进入仕途的绝好机会,但都放弃了。

第一次,是好友王维当值,就把他带到皇宫里去了,没想到唐明皇来了,孟浩然急忙躲到床底下。但是唐明皇已经看见他了,他只好出来。王维见到这个好机会,就向唐明皇推荐孟浩然。唐明皇对他的文才倒是早有耳闻,就让他把诗读来听听。孟浩然就读了《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第二联明明是发牢骚,说反话。唐明皇是聪明人,当然听出来了,就说:“明明是你没有来找我,不是我弃你不用。”既然这样说,那当然就干脆不用了。是孟浩然心慌读错了诗吗?以他那么聪明的人,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我觉得他应该是故意的。

第二次,是那个特别喜欢推荐人的韩朝宗主动要引荐他。韩朝宗就是著名的韩荆州,据说得到他的赏识,立即身价百倍。当时士子中流传着一句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连心高气傲的李白,都主动写信给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韩荆州和孟浩然约好时间,等他来一起赴京,但时间都过了,孟浩然仍然没有来,韩荆州只好自己走了,引荐的事当然也就不了了之。孟浩然没有赴约的理由,居然是在和朋友饮酒。他的意思,傻瓜都能看出来了。

所以,孟浩然的心中,并没有仕与隐的矛盾,李白是孟浩然的知音,所以他《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是真正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的诗人。正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